『壹』 腌制咸鸭蛋的腌制原理
1、腌制咸鸭蛋主要用食盐腌制而成的。鲜蛋腌制时,蛋外的食盐料泥或食盐水溶液中的盐分,通过蛋壳、壳膜、蛋黄膜渗入蛋内,蛋内水分也不断渗出。蛋腌制成熟时,蛋液内所含食盐成分浓度,与料泥或食盐水溶液中的盐分浓度基本相近。高渗的盐分使细胞体的水分脱出,从而抑制了细菌的生命活动。同时,食盐可降低蛋内蛋白酶的活性和细菌产生蛋白酶的能力,从而减缓了蛋的腐败变质速度。食盐的渗入和水分的渗出,改变了蛋原来的性状和风味。
腌制腌制咸鸭蛋的用盐量,因地区、习惯不同而异。使用高浓度的盐溶液时,渗透压大,水分流失快,味过咸而口感不鲜;用盐量低于7%则防腐能力较差,同时,浸渍时间延长,成熟期推迟,营养价值降低。总之,用盐量过多,有碍成品风味,过少则达不到防腐目的。若以蛋的重量计,用盐量一般在10%左右,可根据当地习惯适当调整。
2、腌制过程中的变化随腌制时间延长,蛋白中含盐量明显增加是,而蛋黄中含盐量增加不多;蛋黄含水量下降非常明显,而蛋白含水量下降不明显;蛋白黏度逐渐变稀,呈水样物质,而蛋黄浓度增加,变稠,呈凝固状态;蛋白pH值变化不明显;蛋黄内含油量上升较快,腌制10天时更明显,以后则上升缓慢;蛋黄的含油量对腌制咸鸭蛋的风味形成有重要意义。由于水分的损失,腌制咸鸭蛋在腌制过程中重量略有下降。
腌制时所用的食盐的纯度影响蛋的风味,如钙镁离子含量在食盐中达到0.6%时,即可吃出苦味,所以须制腌制咸鸭蛋一般需要用纯洁的再制盐或海盐。
食盐浓度大,向蛋内渗入的速度快,成熟快,腌制时间短;腌制温度高,食盐向蛋内渗入的速度快,成熟快,腌制时间短。所以,腌制时用盐量多少,要根据腌制时气温高低和消费者喜好来决定,既要防止蛋的腐败,又要使消费者不感到过咸。
用盐泥或灰料混合腌制时,盐分向蛋内渗入速度慢,时间长;用盐水浸泡时,盐分渗入蛋内速度较快,可缩短腌制时间。
新鲜蛋的蛋白浓稠,食盐的渗透和扩散作用慢,腌制咸鸭蛋的成熟也较慢;反之,腌制咸鸭蛋的成熟就会快。
要获得高质量的腌制咸鸭蛋,必须选用新鲜的蛋,根据不同的腌制方法,灵活控制食盐用量和浓度、环境温度及腌制时间。
『贰』 老人们说咸鸭蛋泡在盐水里会变得不那么咸,为什么
这是因为产生了浓度差在蛋壳内外,蛋内的盐含量比盐水中高很多,浓度是从高流向低的,只有两者浓度一样才达到平衡
『叁』 咸鸭蛋和皮蛋腌制的原理是什么
咸鸭蛋的腌制原理:鸭蛋浸泡在饱和食盐溶液中,在高压空气的作用下,食盐溶液的渗透压增加,加强了食盐溶液向鸭蛋内的渗透力,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将咸鸭蛋腌制好,又由于饱和食盐溶液可以均匀地向鸭蛋内渗透,因而所腌制的蛋咸淡较为均匀。 皮蛋腌制原理:皮蛋就是松花蛋,是以鸭蛋(鸡蛋,鹌鹑蛋),纯碱、石灰、食盐、茶叶、黄丹粉、草木灰、松枝为主要原料的一种蛋制品,过程是先把以上的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溶于水制成料液,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钙,并电离出氢氧根离子、钾离子、钠离子和钙离子,然后把鸭蛋放入,原料中的氢氧根会使鸭蛋的蛋白变性凝固而呈胶冻状,同时其它离子和茶中的鞣质促使蛋白质凝固和沉淀,使蛋黄凝固和收缩,大约腌制45天后取出,再用泥混合以上溶液把蛋包住,进一步腌渍和便于储存,这就是松花蛋了.至于蛋白变成蓝色是由于含硫较高的蛋黄蛋白质在氢氧根离子的作用下,分解成多种氨基酸的同时产生了硫氢基和二硫基与蛋黄中的色素和蛋内的各种金属离子结合,使蛋黄出现了墨绿、草绿、茶色、暗绿、橙红等颜色.蛋黄有味道是食盐渗进的结果.传统做法中原料里的黄丹粉就是氧化铅,里边有重金属,松花蛋呈青黑色就是它引起的,现代工艺应该是无铅的了.
『肆』 盐水饱和法腌鸭蛋,咸水会起泡泡吗
嗯 鸭蛋周围出现泡泡是正常的,物理角度来讲是因为鸭蛋蛋壳是由于碳酸钙组成的,腌制的水里面有盐包括酸性成分,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这个也是正常的,放心就好。
『伍』 细胞膜渗透作用的应用
一. 判断植物细胞的死活
例:现有部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能否判断它是死的还是活的?为什么?
解答:能。可把洋葱表皮置于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观察。根据“渗透作用”原理,看其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如果有质壁分离现象,则此细胞为活细胞,否则为死细胞。这是因为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在生活状态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外界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如果细胞死亡,原生质层便失去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二. 区分溶液浓度的大小
例:现有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由于工作疏忽,瓶上的浓度标签丢失。现有一烧杯、玻璃纸、带刻度玻璃管、铁架台,请设计一实验区分两种蔗糖溶液浓度的高低。
解答:这一设计实验运用的是渗透作用原理。设计装置如图所示,操作步骤如下:
(1)将一瓶中的溶液倒入烧杯中;
(2)将另一瓶中的溶液装入由半透膜玻璃纸制成的透析袋中,刻度玻璃管插入袋内溶液里,用细线将袋口和玻璃管扎紧;
(3)将插有玻璃管的透析袋放入盛有溶液的烧杯中,垂直固定在支架上,记录玻璃管液面的刻度;
(4)一段时间后,观察液面的刻度是上升还是下降。
结果分析:如果液面升高,则透析袋中的溶液是高浓度的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为低浓度的蔗糖溶液;如果液面下降,则透析袋中的溶液是低浓度的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为高浓度的庶糖溶液。
三. 食品加工防腐处理的应用
例:食醋中的醋酸分子是活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质,蔗糖是活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用食醋和蔗糖可将新鲜的大蒜腌制成醋蒜,其原因是这是一个细胞膜选择透过性、渗透作用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蔗糖是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加之蔗糖溶液会使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失水,从而杀灭细菌,保存食物。加醋的目的是尽快杀死蒜细胞,细胞被杀死后,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各种物质能尽快进入细胞内,这样腌制的味道和颜色便产生了。
四. 作物水肥管理方面的应用
例:家庭养花,如施肥过浓,会引起花卉萎蔫,这时可采取的措施是适当浇灌清水。这是渗透作用原理在生产上应用的实例。引起花卉萎蔫的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大于花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从而导致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引起萎蔫,因此,只要把土壤溶液浓度降低(如浇灌清水等),即可补救。
五. 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内的寄生物
如观察寄生在人体红细胞内的微丝蚴,可把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制成装片,让其发生渗透吸水,引起膨胀以至破裂,造成溶血现象,此时微丝蚴便直接暴露出来,便于观察。相反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则利用细胞渗透失水,由于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在一般情况下看不到细胞膜,而通过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失水,造成质壁分离,则能清楚地看到与细胞壁分离开来的原生质层最外面的细胞膜。
六.可以用在医学上,如透析。它使体液内的成分(溶质或水分)通过半透膜排出体外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或其他毒物在体内蓄积的情况。原理就是利用半透膜的渗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