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净水机通过超滤膜高精度物理净化工艺,能够去除水中几乎所有的泥沙、铁锈、细菌、可见悬浮物、藻类以及大分子有机物,大多数超滤机都采用前置PP滤芯、超滤滤芯、后置活性炭等三层结构,其中PP滤芯大约3-6个月需要更换,超滤滤芯根据使用情况,寿命也大约能维持12-18个月的使用。
RO反渗透净水器又被一些厂商称之为纯水机,相较超滤净水机,它在超滤滤芯之后,还会多加一层RO反渗透膜,这是一种孔径只有0.1nm的反渗透膜,透过对水分子施加压力,水分子能够顺利通过膜内,而剩余的废水则会透过膜外进行排出。最初,反渗透纯水的技术是为了宇宙空间中,宇航员能够重复使用饮用水,而如今它已经成为了最主流的净水技术。
正是因为过滤的方式有所差异,要区别RO反渗透净水机和普通超滤净水机的方法非常简单:RO反渗透净水机需要对水进行施压,因此在使用中会需要电能,并且过滤后还将有一定的废水排除,而超滤净水器本身由于采用自来水自身的水压进行过滤,因此不需要通电,也不会产生废水。
相对而言,RO反渗透净水机在净水效果方面有绝对的优势,借助纯净水导电性较差的特点,我们也能对纯水机的性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监控。或许许多人不知道,虽然水会导电,但这并不是水本身的缘故,而是水中包含的杂质造成的,因此通过检测水的导电性,我们能轻松掌握水中杂质的多少——而这就是TDS检测的原理,一支十几元的TDS检测笔就能反映出纯水的干净程度,通常RO反渗透过滤机能够将TDS指标降低至30以下,而超滤后的水质指标几乎与自来水无异。
因此,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这才是最合适的。
② 超滤膜的发展前景
在国外,超滤主要应用于饮用水处理,我国则主要用于工业领域的废水回用,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在国内水工业市场,超滤技术已在电力、钢铁、化工等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得到较多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规模废水处理工程将越来越多,为超滤膜技术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国外,已经有很多自来水厂应用超滤技术生产自来水,在国内,由于资金等问题还没有应用开来。但是随着国家和地方饮用水标准的修订以及新规范的出台,超滤技术必将被越来越多的自来水厂所采用。根据水利部《 21世纪中国水供求》分析,2010年后我国将开始进入严重的缺水期,而水质污染也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安全供水的最大障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将成为解决未来城市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超滤膜在未来市政污水处理市场将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工业中空纤纤参数
HM90-2
总长度:1210 中心距:962
直径:90 活结直径:DN32
膜丝材质:聚丙烯PP、聚乙烯PE
壳体材质:UPVC
膜丝直径:外径0.5mm 、 内径 0.4mm
过滤方式:内压式
膜面积(㎡):16.8㎡;
截留分子量(Dalton):10000-100000 道尔顿;
初始产水量(t/h):≥ 1.6 t/h;
自来水、井水设计产水量(t/h):0.55-0.7 t/h;
地表水设计产水量(t/h):0.4-0.55 t/h
中水设计产水量(t/h):0.34-0.4 t/h
原水浊度要求:< 100 NTU
产水SDI值:< 2
产水浊度:<0.2 NTU
TOC去除率:5-40%
>0.2um颗粒去除率:100%(截留分子量80000道尔顿条件下)
大肠杆菌群去除率: 每100ml 水样中未发现
最大进水压力: 0.5 Mpa
最大跨膜压降:0.2 Mpa
建议运行压降:0.06-0.1Mpa
操作温度: 5-45℃
适用PH值:1-14
运行模式:全量过滤或错流过滤
③ 污水处理膜技术的发展阶段及现状!需要相关资料!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膜分离是人们所掌握的最节能的物质分离(包括分级、纯化、精制、浓缩)技术之一。近三十年来发展极其迅速,已从单纯的海水与苦咸水脱盐、纯水及超纯水的制备、工业用水的回用,逐步拓展到环保、化工、医药、食品、航天等领域中,以每年大于10%的速率递增,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自20世纪60年代Loeb和Saurirajan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张非对称型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以来,大规模海水淡化就变成了现实;20世纪70~80年代开发的超滤、气体分离膜等也已进入工业应用;80~90年代建成无水酒精渗透气化装置,现已大规模推广应用于有机物的回收和脱水;90年代以来被称之为膜接触器(membrane contactor)的膜萃取、膜吸收、膜汽提(membrane-based striping)、膜蒸馏(membrane distillation)等,为膜技术全面溶入大化工(流程工业:包括石油化工、化工、精细化工、制药、食品、发酵工程)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持;近几年来膜促进传递(facilitated transport)、膜反应器(membrane-reactor)、膜传感器(membrane sensor)、控制释放(controlled release)等膜技术发展很快,膜式燃料电池(membrane fuel cell)则成为当今发达国家探索研究的热点。
目前膜分离技术已被广泛地用于水处理领域如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超纯水制取;医药工业,人工脏器如人工肾
(artificial kidney)、膜式氧合器(membrane oxygenator)、人工肝的制备,以及药剂的浓缩、提纯;食品工业,如果汁和果肉等的浓缩、饮料的灭菌和纯清、从家畜等动物的血液中提取蛋白质;石油化学工业,如天然气中回收氦,合成氨厂尾气中回收氢、石油伴生气二氧化碳的回收、轻烃气流中脱除硫化氢等;环境保护,如废水(电镀废水、印染废水、石油化工废水、食品制药工业废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和放射性废水的处理等。
膜与膜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在当今世界高技术竞争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载人航天、大洋深海探索研究与开发中离不开它,因而深受发达国家的关注。欧盟、日本、美国等早年在膜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拿大、意大利、荷兰和英国等也在膜的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上做出了大量的贡献。这些国家(如美国的KOCH、GE、DOW、DuPont;荷兰的norit等公司)在膜元件的制备技术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中国膜科学技术开始于1958年离子交换膜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研究反渗透膜,曾组织全国海水淡化会战,大大促进我国膜科学技术的发展;70年代就已开发出反渗透(reverse osmosis)、超滤(ultrafiltration)、微滤(microfiltration)和电渗析(electrodialysis)等器件设备,随后投入工业应用;80年代起除继续发展液体分离之外,气体膜分离和渗透气化等已走过了开发和研究阶段,现在已进入工业应用阶段,其它新技术也在不断研究开发之中。
膜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分为膜元件的制造、膜设备的研制、膜软件的研发、膜应用四个环节。膜制造商只保证膜本身的标准分离性能,即在规定测试条件下的分离性能;膜硬件与膜软件是膜分离工程公司的工作,膜分离工程公司首先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要求分离的物料性状和目标产物标准进行实验研究,在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确定膜元件的种类和数量,膜分离稳定运行的条件和清洗恢复条件,这就是膜软件;膜硬件就是膜元件和膜设备,膜设备实质上是机电一体化设备,膜元件是膜分离设备的核心,设备的其它部分都是为膜元件分离功能的发挥提供运行条件(温度,压力,流速流量等)的;膜软件是靠膜硬件来运行的,膜硬件的设计制作基础是膜软件;膜用户只能按照与膜分离工程公司达成的一致严格执行《膜分离设备运行规范》的要求,将膜分离设备与自己流程的前后工序连接运行以达到自己对膜分离工序所确定的运行目标。近年来膜过程(膜软件、膜硬件)的国内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高速增长,价格稳定)。
膜技术的主要分离过程
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将膜定义为:一种三维结构,三维中的一度(如厚度方向)尺寸要比其余两度小得多,并可通过多种推动力进行质量传递。这样膜过程就应该被定义为以膜为介质进行质量传递的一种化工单元过程或化工单元操作;很显然膜分离属于化工单元操作。
膜分离技术按传质推动力可分为压力差、浓度差、温度差、电位差等推动力膜;按膜组件结构可分为平板(盒式)膜、螺旋卷式膜、中空纤维膜、管式膜等;按功能层材料可分为无机膜(陶瓷膜、金属膜、碳分子筛膜等)和有机膜。
微滤、超滤、纳滤(nanofiltration)与反渗透都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液体膜过程,当膜两侧存在一定压力差时,可使一部分溶剂及小分子的组分透过膜,而微粒、大分子、盐的离子等被膜截留下来,从而达到分离目的。四个过程的透过机理基本相同,主要是被分离物颗粒或分子、离子的大小和所采用膜的结构与性能有所差异。按照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这四种膜过程的定义,微滤(MF)是指大于0.1μm的颗粒或可溶物被截留的压力驱动型膜过程;超滤(UF)是指不大于0.1μm大于2nm的颗粒或可溶物被截留的压力驱动型膜过程;反渗透(RO)是指高压下溶剂逆着其渗透压而选择性透过的膜过程;纳滤是指不大于2nm的颗粒或可溶物被截留的压力驱动型膜过程。微滤的压差范围为0.10~0.20MPa;超滤的压差范围为0.10~0.50MPa; 反渗透被用于截留溶液中的盐或其它小分子物质(分子量小于200),所施加的压力在2MPa左右,也可高达10MPa;纳滤用以分离分子量约为几百至几千的溶液组分,其压差范围为0.5~2.0MPa。
电渗析是在电场作用下使溶液中的阴、阳离子选择性地分别透过阴、阳离子交换膜,进行定向迁移的分离过程。该过程主要用于苦咸水脱盐、饮用水制备、工业用水处理等。近十多年来,开始应用于有机酸脱盐与纯化、废酸碱回收等;膜电解过程中,在两电极上存在电化学反应,并有气体产生,主要在氯碱工业中用于大规模生产离子膜级氢氧化钠。
气体分离膜是指在压力差下,利用气体中各组分在膜中渗透速率的差异,达到各组分分离的过程。气体分离膜已大规模用于合成氨厂的氮、氢分离,空气富氧、富氮,天然气中二氧化碳与甲烷的分离等。
渗透气化与蒸汽渗透(vaper permeation)均是利用待分离混合物中某组分具有优先选择性透过膜的特点,使料液侧优先渗透组分以溶解-扩散透过膜而实现分离的过程。两者的差异在于渗透汽化过程采用负压操作,进料物流为液态,优先透过膜的组分在膜下游侧汽化,并在冷凝器中冷凝和收集;而蒸汽渗透采用正压操作,进料物流为气相,常为对膜具有相互作用的有机分子透过膜。渗透气化主要用于有机物脱水(亲水膜)、水中有机物的脱除(疏水膜)、有机混合物分离等方面的应用,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取代高能耗精馏技术的膜过程,其中有机溶剂脱水及水中有机物脱除已有工业装置;蒸汽渗透适用于空气中有机溶剂的回收,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蒸汽渗透将会获得较大的推广应用。
另外还有两类正在开发与推广应用的新型膜技术:一类是目前称之为膜接触器,包括膜基吸收、膜级萃取、膜蒸馏、膜基汽提等。在这些过程中,膜介质本身对待处理的混合物无分离作用,主要利用膜的多孔性、亲水性或疏水性,为两相传递提供较大而稳定的相接触面,可克服常规分离中的液泛、返混等影响,因而近十余年来,深受化工界的关注;另一类是以膜为关键技术的集成分离过程,包括膜与蒸馏、膜与吸附、膜与反应等相结合的集成过程,具有常规分离过程所不能及的优点,也正在受到重视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模仿生物膜的某些功能,研制出各种功能的合成膜,应用于日常生活与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认为,膜产业已成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http://wenku..com/link?url=jXA21_ggIENbKblGrdKo56PVI3W_nakV4uuuYRS9xiY_btaO4ZOrmW-3WOjIgo1mF2MYoDXihZ6oU2HKVM-67NhDEdq-zG4SSETB3m0xxBS
④ 水处理行业未来会有发展么
我觉得这复是一个特别有发制展前景的行业。因为现在的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所以说对水处理的要求就越来越多。做这一个行业需要和高科技相结合,把真正的污水不干净的水变为可以饮用和使用的水。现在还有一种将海水变为淡水利用的技术,这些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国家很多的水域都被污染了,大家喝不到干净的水也容易得病。大家都愿意消费一定的钱去买一个健康买一个干净的水,所以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净水器。方便使用所以水处理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
⑤ 反渗透膜的发展史
80年代发明的复合膜,由超薄反渗透膜、多孔支撑层、织物增强自叠加而成,透水量极大,除盐率高达99%,是理想的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在分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时也特别有效,因此对有机化工、酿造工业、三废处理等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在21世纪以前,反渗透膜技术都是被国外所垄断,而中国是直到90年代末期才开始掌握了反渗透膜的生产技术.这个历史要追述到建国初期,当时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已经意识到海水淡化的前景和将来在社会中的作用。
早在1958年,石松研究员等首先在中国开展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海水淡化研究。而在此前1953年美国C.E.Reid建议美国内务部将反渗透研究列入国家计划。
随后1967年,国家科委组织全国海水淡化会战,组织全国在水处理和分析化学、材料化学、流体力学等各个学科的精英会战海水淡化。
1970年,会战主力汇集中国浙江省的杭州市,组织了全国第一个海水淡化研究室。此期间,他们一直用电渗析技术进行海水淡化,研制成功海洋监测专用微孔滤膜,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电渗析海水淡化站——西沙永兴岛海水淡化站。一度在海水淡化方面成为世界领军人物。
1982年,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经中国科协学会部批准在杭州成立。但是,因为经历了十年浩劫,毕竟还是衰弱下去了,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的全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及其卷式元件已经赫然问世。
1984年,国家海洋局以海水淡化研究室为主体,组建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开始对膜技术重视了,但是,美国海水淡化用复合膜及其卷式元件已经大面积商业化了,投入到了国家和民用中去了。
1992年,国家为了追赶膜方面技术与世界的差距,,国家科委军顶,以“中心”为依托,组建国家液体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开始悄悄研制国产反渗透膜。
直到2001年,“中心”实行集团化分体管理,所辖三个控股的中外合资公司,两个中资公司和一个研发中心。同年,杭州北斗星膜制品有限公司正式公开问世,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反渗透膜产品,享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中国制造、具有民族品牌的高性能复合膜元件开始投放市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自主反渗透膜技术的国家。
⑥ 反渗透技术到底是什么时期发展起来的呢
反渗透又称逆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因版为它和自权然渗透的方向相反,故称反渗透。根据各种物料的不同渗透压,就可以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压力,即反渗透法,达到分离、提取、纯化和浓缩的目的。
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压力表差为动力的膜分离过滤技术,源于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宇航科技的研究,后逐渐转化为民用,目前已广泛运用于科研、医药、食品、饮料、海水淡化等领域。
反渗透法通常又称超过滤法,反渗透膜属新材料范畴,是一种用高分子化学材料特殊加工制成的、具有半透性能的薄膜。它能够在外加压力作用下使水溶液中的某些组分选择性透过,从而达到淡化、净化或浓缩分离的目的。反渗透法的最大优点是整个过程中无水相变化,能耗较少,而且设备投资省、建设周期短。它的能耗仅为电渗析法的1/2,蒸馏法的1/40。反渗透海水淡化的技术关键在于反渗透膜、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和系统优化设计技术。
⑦ 反渗透膜什么品牌好,反渗透膜十大品牌最新推荐
美国
陶氏是一家多元化的化学公司,运用科学和技术的力量,不断创新,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公司通过化学、物理和生物科学的有机结合来推动创新和创造价值,全力解决当今世界的诸多挑战,如满足清洁水的需求、实现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节约、提高农作物产量等。
陶氏以其一体化、市场驱动型、行业领先的特种化学、高新材料、农业科学和塑料等业务,为全球约18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种类繁多的产品及服务,应用于包装、电子产品、水处理、能源、涂料和农业等高速发展的市场。2015年,陶氏年销售额超过49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49,500名员工,在35个国家运营179家工厂,产品达6,000多种。
海德能
美国海德能公司(HYDRANAUTICS)创立于1963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Oceanside市。1987年并入日东电工集团(NITTO DENKO CORPORATION),是日东电工集团在美国的全资子公司之一。美国海德能公司自1970年进入反渗透水处理领域以来,一贯坚持追求先进的生产技术、最高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客户服务。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 目前已成为在世界上分离膜制造业中最著名、产品规格最多、生产规模最大、取得专利最多的反渗透膜和纳滤膜生产厂商之一, 也是美国最早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的正宗反渗透膜生产商。
蓝膜
深圳蓝膜水处理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环保水处理设备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性能卓越、安全稳定的环保水处理产品,经营产品包括水处理设备、过滤器、滤膜、水处理树脂及行业解决方案等。以服务品质为企业生命线,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整合环保水处理资源,先后为数千家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蓝膜专注于环保水处理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与整合,具有完整的环保水处理系统集成和全面的技术服务综合能力,现已成为中国领先的环保水处理公司。特别强调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性,针对特定行业及使用场景,提出个性化的专业行业解决方案,满足用户的各类需求。
作为一家创新型环保水处理企业,蓝膜为数千家客户提供了产品及服务,客户覆盖了电子、电力、石油、化工、市政、钢铁、冶金、食品医药等数十个行业领域。为客户提供了环保水处理系统解决方案、水处理设备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以及水处理运营等相关服务。
世韩
世韩膜(CSM)是指熊津化学水处理及过程解决方案的产品系列,包括正宗反渗透膜、超滤膜、膜生物反应器组件等一系列产品。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半透膜又称分离膜或滤膜,膜壁布满小孔,根据孔径大小可以分为反渗透十大品牌: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正宗反渗透膜(RO)等,膜分离都采用错流过滤方式。膜分离技术由于具有常温下操作、无相态变化、高效节能、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等特点,因此在饮用水净化、工业用水处理,食品、饮料用水净化、除菌,生物活性物质回收、精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迅速推广到纺织、化工、电力、食品、冶金、石油、机械、生物、制药、发酵等各个领域。分离膜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再生方面异军突起,在环境工程,特别是废水处理和中水回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⑧ 反渗透膜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反渗透膜用处非常广泛,很多行业都离不开它。最开始反渗透膜用处比较单一,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反渗透膜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反渗透膜是以脱盐为目的开发的,对膜的要求也只是为分离无机盐和水,随着反渗透膜用途的扩大,目前已达到根据用途对膜的构造进行设计的阶段。目前将传统的中压膜改为低压膜或超低压膜的动向非常活跃,其发展趋势概括如下:
在脱盐领域中,对于海水淡化由高压(5-7 MPa)向超高压(8-8.5 MPa)。对于咸水淡化将向脱盐(地下水、江河水)、废水处理(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超纯水(电子工业用水、医疗用水)等三方面发展。对处理压强将由中压(3-4 MPa)向低压(1-2 MPa)甚至超低压(1 MPa以下)。同时在有用物质浓缩回收领域会有更大的发展。
目前,在海水淡化方面,利用复合膜成功的达到了高脱盐率。在咸水淡化方面,目前将传统的中压膜改为低压膜或超低压膜,并保持脱盐率不变(或提高),可以说是时代的潮流。
反渗透膜工程应用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反渗透膜膜组器与超滤、微滤、纳滤、EDI等组器的有机地组合应用,充分发挥各种膜分离技术的特性,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达到浓缩、分离、提纯的目的。
鉴于RO技术的最近进展,在不久的将来,该领域中可望有如下的发展:
一,将开发去除小的氯化物有机分子的聚合物膜。
二, 将开发分离烃混合物的无机RO膜。
三,以动力膜为基础,将开发出无机和有机混合材料膜。
四,采用更先进的物理方法获悉膜的结构及膜中的液体的结构。
五,以控制聚合物体球粒的尺寸及球粒中聚合物的密度来控制膜的孔尺寸。
六,聚合物球粒的概念也将被用于复合膜的设计。
七,在膜孔尺寸和聚合物-溶液相互作用基础上,将发展更精确的传递理论。
八,由控制膜孔尺寸和膜溶质相互作用,将开发能将混合溶质分级的膜。
九, 膜污染将被膜的设计及膜组件的设计所控制。
十,RO和其它分离过程的混合分离系统将日益增长的渗入化学工业和有关工业,越来越多的将化学和生物反应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
⑨ 反渗透膜的市场规模
国内市场格局方面抄,国外品牌反渗透膜仍然占据领先地位,尤其是工业和海水淡化领域,陶氏、海德能等高端品牌依旧是工程项目甲方的指定选择,国产反渗透膜短时间内很难切入,部分国产反渗透膜在中小型工业项目上得到应用。
家用净水市场的情况与工业类似,高端由国外品牌占据。 国产反渗透膜主要集中在家用净水中低端市场。此外,国产反渗透膜企业有很大一部分销量来自出口。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高工产研膜材料研究所(GGII)编制了《2018-2020年中国反渗透膜行业调研报告》。
本报告对2018年及未来几年中国反渗透膜行业的市场发展特点、反渗透膜市场规模、反渗透膜市场竞争情况、市场发展趋势、行业投资机会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高工膜材料希望通过切切实实地调查,深入研究分析,为企业、投资者、证券公司以及想了解膜材料产业的人士,提供最准确最优参考价值的膜材料行业数据及调查报告。
⑩ 特种反渗透膜应用哪些行业
特种膜一般是指耐高温,耐高压,耐酸碱,耐有机溶液等,一般应用在化工医药,食品,化妆品,锅炉补给水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