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将淀粉KI混合溶液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某学生取烧杯中液体滴加几滴试剂,
AD
半透膜可以让离子通过,淀粉之类的大分子是不能通过的。所以半透膜破损专就是说明液体属中含有淀粉了。
P.S.
滴氯水淀粉试液显蓝色,是指滴氯水,淀粉试液闲蓝色。还是指滴氯水淀粉试液,烧杯液体显蓝色?
第一种理解就要选D,第二种理解不选D。
B说明I-被氧化。
C只是I-离子透出,不能说明已经破损。
Ⅱ 高中化学实验 除去蛋白质中的硫酸氨溶液所选试剂用半透膜,分离方法用渗析,为什么不用盐析
用盐析蛋白质发生沉淀,过滤,蛋白质表面仍然有电解质,还是要用渗析除去。因此用渗析更好
Ⅲ 右图中,U型管R端装有蛋清溶液,S端内为清水,并被一半透膜隔开,向S加入双缩脲试剂,预计一段时间后
BS端成蓝色,液面低于R端
Ⅳ 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CaCl2溶液和淀粉胶体,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从中提纯出NaCl晶体.相应的实验过程
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操作①为渗析,除去Na2SO4、CaCl2,可分别加入BaCl2、Na2CO3,除去粗盐中含有的Ca2+、SO42-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加入过量BaCl2,去除硫酸根离子;再加入过量Na2CO3(去除钙离子),则试剂①为BaCl2,操作②为过滤,沉淀A为硫酸钡,试剂②为Na2CO3,操作③为过滤,沉淀B为碳酸钙和碳酸钡,试剂③为盐酸,加入盐酸可除去过量的Na2CO3,最后蒸发结晶可得到NaCl晶体,
(1)由以上分析可知试剂①为BaCl2,试剂③为HCl,故答案为:BaCl2;HCl;
(2)判断试剂①已过量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溶液已过量,
故答案为: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溶液已过量;
(3)试剂②为Na2CO3,加入试剂②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2NaCl+BaCO3↓、CaCl2+Na2CO3=2NaCl+CaCO3↓,
故答案为:BaCl2+Na2CO3=2NaCl+BaCO3↓、CaCl2+Na2CO3=2NaCl+CaCO3↓;
(4)胶体粒子和浊液粒子半径比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质粒子可通过半透膜,
检验淀粉,可取半透膜外液体,加入少量碘水,液体没有变成蓝色,证明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检验SO42-,可另取半透膜外液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和少量1mol/L 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证明SO42-能够透过半透膜.
故答案为:不能;能;
编号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① | 取半透膜外液体,加入少量碘水 | 液体没有变成蓝色,证明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 |
② | 另取半透膜外液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和少量1mol/LBaCl2溶液 | 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证明SO42-能够透过半透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