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水性环氧漆分为几类
水乳化环氧涂料是选用适宜乳化剂将较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环氧树脂乳化,并使其具有杰出的贮存和运用稳定性。常用可乳化的环氧树脂有Epikote255、E-4酮醛环氧树脂、E-51树脂、海因环氧树脂和甘油环氧酯树脂等。若用含羟基、羧甲基、醚键的合成树脂混合乳化,可增强水乳化环氧涂料的种类及运用规模,例如,煤焦油改性的水乳化环氧涂料。水乳化环氧涂料的常用固化剂为Casamid360、改性聚酰胺、EA10、D-8固化剂、H61固化剂、氨基丙烯酸树脂等。
水乳性环氧涂料的特点是具有杰出的防腐蚀功能,是一种功能优良的防腐涂料。细度可达25μm,胶凝时刻2-4h,其它许多功能可与一般溶剂型环氧涂料适当。水乳化环氧涂料可做底漆、新浇筑的混凝土、钢铁外表、核电站等。
按涣散系统可以分为:水溶性环氧涂料水溶性环氧又可分为水溶性阴离子树脂涂料(阳极电泳涂料)和水溶性阳离子树脂涂料(阴极电泳涂料)。常选用水溶性固化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苯代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脲醛树脂和异氰酸酯关闭物等。水溶性阴离子树脂涂料的树脂由羟基含量较高的环氧树脂与酸、酸酐反应,再与胺中和得到水溶性阴离子型树脂。水溶性阳离子树脂涂料的树脂是由环氧树脂与胺加成,再引进半关闭的多异氰酸酯作交联剂,后用酸中和而得到。水乳性环氧涂料水乳型环氧涂料是选用适宜乳化剂将较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环氧树脂乳化,并使其具有杰出的贮存和运用稳定性。实用中常温固化型者大多是水乳化涂料。
❷ 涂料树脂合成及应用的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概述
1.2 涂料的作用
1.3 涂料的分类与命名
1.4 涂料发展概况
1.5 结语
第2章 聚合反应原理
2.1 概述
2.2 自由基连锁聚合
2.2.1 高分子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2.2 聚合反应的类型
2.2.3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2.2.4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2.2.5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
2.2.6 自由基聚合机理
2.2.7 链引发反应
2.2.8 链增长、链终止反应
2.2.9 自由基聚合动力学
2.2.10 聚合物的分子量和链转移反应
2.2.11 阻聚与缓聚
2.2.12 加聚物的分子量分布
2.2.13 自由基共聚合
2.3 逐步聚合反应
2.3.1 缩聚反应
2.3.2 缩聚过程中的副反应
2.3.3 线型缩聚的动力学
2.3.4 线型缩聚物聚合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2.3.5 线型缩聚产物的分子量分布
2.3.6 体型缩聚
2.3.7 体型缩聚的凝胶现象及凝胶理论
2.4 聚合实施方法
2.4.1 本体聚合
2.4.2 溶液聚合
2.4.3 悬浮聚合
2.5 缩聚实施方法
2.5.1 熔融缩聚
2.5.2 溶液缩聚
2.6 结语
第3章 醇酸树脂
3.1 概述
3.2 醇酸树脂的分类
3.2.1 按改性用脂肪酸或油的干性分类
3.2.2 按醇酸树脂油度分类
3.3 醇酸树脂的合成原料
3.3.1 多元醇
3.3.2 有机酸
3.3.3 植物油
3.3.4 催化剂
3.3.5 催干剂
3.4 合成醇酸树脂的反应原理
3.5 醇酸树脂的配方设计
3.6 合成工艺
3.6.1 醇解法
3.6.2 脂肪酸法
3.7 醇酸树脂合成实例
3.7.1 短油度椰子油醇酸树脂的合成
3.7.2 中油度豆油季戊四醇醇酸树脂的合成
3.7.3 60%长油度苯甲酸季戊四醇醇酸树脂的合成
3.8 醇酸树脂的改性
3.8.1 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
3.8.2 水性醇酸树脂
3.9 醇酸树脂的应用
3.10 结语
第4章 聚酯树脂
4.1 概述
4.2 主要原料
4.2.1 多元酸
4.2.2 多元醇
4.2.3 其他相关助剂
4.3 聚酯配方设计
4.4 合成工艺
4.5 聚酯合成实例
4.5.1 端羟基线型聚酯的合成
4.5.2 端羟基分支型聚酯的合成
4.5.3 氨基烤漆用端羟基分支型聚酯的合成
4.6 聚酯树脂的应用
4.7 不饱和聚酯
4.7.1 不饱和聚酯的原料
4.7.2 分子设计原理及合成工艺
4.7.3 不饱和聚酯的应用
4.8 水性聚酯树脂
4.8.1 水性单体
4.8.2 助溶剂
4.8.3 户和剂
4.8.4 合成原理及工艺
4.8.5 TMA型水性聚酯树脂的合成
4.8.6 5-SSIPA型水性聚酯树脂的合成
4.9 结语
第5章 丙烯酸树脂
5.1 概述
5.2 丙烯酸(酷)及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5.3 丙烯酸树脂的配方设计
5.3.1 单体的选择
5.3.2 Ta的设计
5.3.3 引发剂的选择
5.3.4 溶剂的选择
5.3.5 分子量调节剂
5.4 溶剂型丙烯酸树脂
5.4.1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
5.4.2 热固性丙烯酸树脂
5.5 水性丙烯酸树脂
5.5.1 丙烯酸乳液的合成
5.5.2 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的合成
5.6 结语
第6章 聚氨酯树脂
6.1 概述
6.2 聚氨酯化学
6.2.1 异氰酸酯的反应机理
6.2.2 异氰酸酯的反应类型
6.2.3 异氰酸酯的反应活性
6.3 聚氨酯的合成单体
6.3.1 多异氰酸酯
6.3.2 多元醇低聚物
6.3.3 扩链剂
6.3.4 溶剂
6.3.5 催化剂
6.4 聚氨酯的分类
6.5 单组分聚氨酯树脂
6.5.1 线型热塑性聚氨酯
6.5.2 聚氨酯油
6.5.3 潮气固化聚氨酯
6.5.4 封闭型异氰酸酯
6.6 溶剂型双组分聚氨酯涂料树脂
6.6.1 羟基树脂
6.6.2 多异氰酸酯的合成
6.7 水性聚氨酯
6.7.1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单体
6.7.2 水性聚氨酯的分类
6.7.3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原理
6.7.4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工艺
6.7.5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实例
6.7.6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
6.7.7 水性聚氨酯的应用
6.8 结语
第7章 环氧树脂
7.1 概述
7.1.1 环氧树脂及其固化物的性能特点
7.1.2 环氧树脂发展简史
7.2 环氧树脂分类
7.2.1 按化学结构分类
7.2.2 按官能团的数量分类
7.2.3 按状态分类
7.3 环氧树脂的性质与特性指标
7.3.1 环氧树脂的性质
7.3.2 环氧树脂的特性指标
7.3.3 国产环氧树脂的牌号
7.4 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及固化剂
7.4.1 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
7.4.2 固化剂
7.5 环氧树脂的合成
7.5.1 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合成
7.5.2 酚醛型环氧树脂的合成
7.5.3 部分脂环族环氧树脂的合成
7.6 新型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合成
7.6.1 改性多元胺固化剂的合成
7.6.2 改性双氰胺潜伏性固化剂的合成
7.6.3 硫醇固化剂的合成
7.6.4 非卤阻燃型固化剂的合成
7.6.5 微胶囊固化剂的制备
7.7 环氧树脂的改性
7.7.1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
7.7.2 环氧树脂的其他改性
7.8 水性环氧树脂
7.8.1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
7.8.2 水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实例
7.8.3 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合成
7.9 环氧树脂的应用
7.9.1 防腐蚀环氧涂料
7.9.2 电气绝缘环氧树脂涂料
7.9.3 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用环氧树脂涂料
7.9.4 食品容器用环氧树脂涂料
7.10 结语
第8章 氨基树脂
8.1 概述
8.1.1 涂料用氨基树脂的发展简史
8.1.2 涂料用氨基树脂的特点
8.1.3 涂料用氨基树脂的分类
8.2 氨基树脂的性能
8.2.1 脲醛树脂的性能
8.2.2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性能
8.2.3 苯代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性能
8.2.4 共缩聚树脂的性能
8.3 氨基树脂的合成原料
8.3.1 氨基化合物
8.3.2 醛类
8.3.3 醇类
8.4 氨基树脂的合成
8.4.1 脲醛树脂的合成
8.4.2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
8.4.3 苯代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
8.4.4 共缩聚树脂的合成
8.5 氨基树脂的应用
8.5.1 丁醚化氨基树脂的应用
8.5.2 甲醚化氨基树脂的应用
8.6 结语
第9章 氟树脂和硅树脂
9.1 氟树脂
9.1.1 概述
9.1.2 氟树脂的合成单体
9.1.3 氟树脂的合成
9.1.4 氟树脂的应用
9.2 硅树脂
9.2.1 概述
9.2.2 硅树脂的合成单体
9.2.3 硅树脂的合成原理
9.2.4 硅树脂的合成
9.2.5 硅树脂的应用
9.3 结语
第10章 光固化树脂
10.1 概述
10.2 溶剂型光固化树脂的合成
10.2.1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
10.2.2 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
10.2.3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10.2.4 聚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1O.2.5 聚醚丙烯酸酯的合成
10.2.6 纯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10.2.7 环氧树脂的合成
10.2.8 有机硅低聚物的合成
10.3 水性光固化树脂的合成
10.3.1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10.3.2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
10.3.3 水性聚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10.4 光固化树脂的应用
10.4.1 光固化涂料的其他原料
10.4.2 光固化树脂的应用领域
10.5 结语
第11章 涂料助剂
11.1 概述
11.2 润湿分散剂
11.2.1 概述
11.2.2 颜料分散和稳定机理
11.2.3 常用润湿分散剂
11.2.4 润湿分散剂在涂料中的应用
11.2.5 润湿分散剂的性能评价
11.3 流平剂
11.3.1 概述
11.3.2 流平机理
11.3.3 常用流平剂
11.3.4 流平剂的发展趋势
11.4 消泡剂
11.4.1 概述
11.4.2 泡沫的产生及稳定
11.4.3 消泡机理
11.4.4 常用消泡剂
11.4.5 消泡剂的应用
11.5 光泽助剂
11.5.1 概述
11.5.2 涂料光泽的影响因素
11.5.3 常用消光剂及其使用
11.5.4 增光剂
11.6 流变剂
11.6.1 流体流动模型
11.6.2 流体的主要类型
11.6.3 流变剂的作用机理
11.6.4 常用流变助剂与应用
11.7 增稠剂
11.7.1 概述
11.7.2 增稠剂的作用机理
11.7.3 常用增稠剂与应用
11.8 水性助剂
11.8.1 水性润湿分散剂
11.8.2 水性消泡剂
11.8.3 成膜助剂
11.8.4 防霉杀菌剂
11.8.5 水性流平剂
11.8.6 缓蚀剂
11.9 结语
第12章 涂料配方设计
12.1 概述
12.2 涂料基本组成
12.2.1 树脂
12.2.2 溶剂
12.2.3 颜料
12.2.4 助剂
12.3 成膜机理
12.3.1 溶剂挥发和热熔成膜
12.3.2 乳胶漆的成膜
12.3.3 反应成膜
12.3.4 成膜过程表征
12.4 颜料体积浓度
12.4.1 颜基比
12.4.2 颜料体积浓度与临界颜料体积浓度
12.4.3 颜料吸油值
12.4.4 乳胶漆临界颜料体积浓度
12.4.5 涂膜性能与PVC的关系
12.5 流变学
12.5.1 黏度
12.5.2 黏度的影响因素
12.5.3 涂料流动方程
12.6 涂膜病态防治
12.7 结语
第13章 金属涂料
13.1 概述
13.2 氨基烘漆
13.2.1 丙烯酸型氨基烘漆
13.2.2 醇酸型氨基烘漆
13.2.3 聚酯氨基烘漆
13.3 单组分自干漆
13.3.1 醇酸白干漆
13.3.2 丙烯酸白干漆
13.3.3 环氧酯白干漆
13.4 双组分自干漆
13.4.1 双组分聚氨酯自干漆
13.4.2 双组分环氧自干漆
13.5 结语
第14章 建筑涂料
14.1 概述
14.2 建筑涂料的分类
14.3 乳胶漆
14.3.1 乳胶漆的特点
14.3.2 乳胶漆的组成
14.3.3 乳胶漆的配方设计
14.3.4 乳胶漆的生产工艺
14.3.5 乳胶漆生产工艺探讨
14.4 乳胶漆国家标准
14.5 乳胶漆配方
14.5.1 经济型内墙乳胶漆
14.5.2 高档内墙乳胶漆
14.5.3 经济型外墙乳胶漆
14.5.4 高档外墙乳胶漆
14.5.5 弹性拉毛乳胶漆
14.5.6 水性真石漆
14.5.7 丝光涂料
14.5.8 透明封闭底漆
14.5.9 遮盖型封闭底漆
14.6 结语
第15章 木器涂料
15.1 概述
15.1.1 木器表面涂装的目的和要求
15.1.2 木器涂料的分类
15.2 醇酸型木器漆
15.3 丙烯酸白干木器漆
15.4 聚氨酯木器漆
15.5 不饱和聚酯木器漆
15.6 硝基漆
15.7 光固化木器涂料
15.8 水性木器漆
15.9 结语
第16章 涂料生产设备与工艺
16.1 概述
16.2 涂料生产设备
16.2.1 分散设备
16.2.2 研磨设备
16.2.3 过滤设备
16.2.4 输送设备
16.3 涂料生产工艺过程
16.3.1 基本工艺
16.3.2 乳胶漆生产工艺
16.3.3 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6.4 质量检验与性能测试
16.4.1 涂料产品本身的性能
16.4.2 涂料施工性能
16.4.3 涂膜性能
参考文献
❸ 三聚氰胺树脂胶粘剂如何使用
三聚氰胺或三聚氰胺尿素与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经缩聚反应制得的热固性胶粘剂。回又答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胶粘剂。它包括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胶和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胶。是一种重要的氨基树脂。由于它有较大的活性,故在使用时,不加或少加固化剂均可进行加热固化。
三聚氰胺是一种三氨基化合物,从化学结构来看,它含有与尿素分子相似的基团,因此具有与尿素相似的性能,与甲醛反应生成羟甲基三聚氰胺,再进一步缩聚生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其反应过程:
表3三聚氰胺本身熔点较高,制成的胶粘剂固化后交联度大,故产品的热稳定性、硬度、耐磨性、耐沸水性、耐化学药品性等都较好。但是固化后的胶层脆,产品易破裂,纯树脂稳定性差,所以一般不单独使用,而采用改性三聚氰胺树脂胶。
三聚氰胺树脂胶用途广泛,常用于生产纸质塑料贴面板及室外型人造板等。作为胶粘剂使用,通常是采用三聚氰胺与尿素甲醛共缩聚;三聚氰胺树脂与脲醛树脂混合或脲醛树脂中加入三聚氰胺单体的办法。其配比与性能的关系如表1、2、3。
❹ 苯代三聚氰胺的用途
用于制取热固性树脂、改性树脂、氨基涂料和塑料、医药、农药和染料。 金属用涂料 苯三聚氰二胺和三聚氰胺一样,除了作为特殊化学品的中间体使用之外,大部分与甲醛反应为羟甲基化苯代三聚氰二胺,用作成型材料、层压用树脂纤维加工助剂。将羟甲基化苯代三聚氰二胺进一步以醇变性得烷基化物,则成为主要用于金属的涂料。 装饰板 将苯三聚氰二胺用作装饰板是一种最有特色的使用方法。另外,树脂浸渍纸作为混凝土板材的贴面,可使混凝土板材的表面光滑平整,便于脱模,并具有优良的耐久性。以苯三聚氰二胺树脂为基础的荧光颜料,作为聚丙烯、聚乙烯、硬质和软质聚氯乙烯等树脂的着色剂以及印刷油墨,用途和需要量也在发展中。苯代三聚氰胺进一步反应制成丁醇醚化苯代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甲醇醚化苯代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它们可以作为烘烤涂料的交联剂,可与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等混合以制作涂料。另外,苯代三聚氰胺的羟甲基化合物可以和脲醛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混合制作成型材料。
❺ 苯代三聚氰胺和甲醛的反应温度是多少
三聚氰胺树脂的合成通常是在带有搅拌、 冷凝和加热装置的反应釜中先加入 37 %的甲醛,再调节 pH至 7~ 9后加入三聚氰胺,然后缓慢升温到 60~ 85 开始羟甲醚化反应。
合成三聚氰胺树脂一般需要经历 2个阶段:第 1阶段是加成反应,即三聚氰胺与甲醛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反应生成羟甲基化三聚氰胺单体,该反应是不可逆的放热反应;第 2阶段是缩合反应,在酸性介质中,羟甲基三聚氰胺分子内或分子间通过脱水或脱甲醛生成含亚甲基键或二亚甲基醚键的化合物(当羟甲基数量少,一般以亚甲基键为主;在高羟基树脂中一般先生成二亚甲基醚键,再生成亚甲基键)。
不同用途的三聚氰胺树脂,其合成的工艺路线也不尽相同,即投料比、固含量、 反应速度和反应时间不尽相同。三聚氰胺树脂合成的反应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