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外压式与内压式超滤膜有何区别
外压式与内压式超滤膜的区别从常压,原水净水和独立内壁支撑层这三个方面来看。
一、超滤膜位置不同
1、外压式常压,超滤膜帖在管外表面。
2、内压式常压,超滤膜帖在管内表面。
二、内外原水净水不同
1、外压式:外部原水,高压;内部净水。
2、内压式:内部原水,高压;外部净水
三、独立内壁支撑层不同
(1)超滤膜和电控部分扩展阅读:
1、超滤膜过滤原理
超滤膜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每米长的超滤膜丝管壁上约有60亿个0.01微米的微孔,其孔径只允许水分子、水中的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通过,而已知世界最小细菌的体积在0.2微米,因此细菌以及比细菌体积大得多的胶体、铁锈、悬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机物等都能被超滤膜截留下来,从而实现了净化过程。
2、计算公式
S内=πdL×n
S外=πDL×n
其中:S内为膜丝总内表面积,d为超滤膜丝的内径;
S外为膜丝总外表面积,D为超滤膜丝的外径;
L为超滤膜丝的长度;
n为超滤膜丝的根数。
反渗透膜是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产品,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内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容分子通过。反渗透膜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补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高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和特种分离等过程。
超滤膜每米长的超滤膜丝管壁上约有60亿个0.01微米的微孔,其孔径只允许水分子、水中的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通过,而最小细菌的体积都在0.02微米以上,因此细菌以及比细菌体积大得多的胶体、铁锈、悬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机物等都能被超滤膜截留下来,从而实现了净化过程。
Ⅲ 超滤膜与RO膜有什么区别吗
一、过滤精度不同
1、超滤膜的过滤精度为0.01微米,可以去除微生物,胶体,硅藻以及其他引起浑浊的物质。亲水性良好,寿命长,抗污能力强,可以保留有益矿物,主要用于厨房净水器,出水量较大。
2、ro反渗透膜的过滤精度为0.0001微米(万分之一微米),是目前已有的过滤精度最高的滤芯,能够过滤细菌、重金属、有机物、余氯、胶体物等水中有害物质的作用。RO膜的净化水质始终如一,使用寿命长,自动排污,产水量大,饮用安全。
二、孔径不同
1、超滤膜,是一种孔径标准一致,额外孔径规模为0.001-0.02微米的微孔过滤膜。在膜的一侧施以恰当压力,就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别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原子质量单位)、粒径大于10纳米的颗粒。
2、ro膜的孔径仅为超滤膜孔径的1/100,所以ro膜可以去除水中的极小的有机分子污染,比如化学有机物、有机农药污染等。而超滤膜则不能。反渗透膜还有软化水质的作用,将硬水转为软水。
三、使用规模不同
1、超滤膜应用于:饮用水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其他污水处理,在食品方面主要应用于果汁的浓缩、澄清、啤酒生产和营养成分的提取等;在制药方面主要应用于药物的分离精制、除热原、灭菌等,尤其是在抗生素及维生素的分离提取方面。
2、ro膜应用于:钢铁、电子、医药、电力、石油化工、食品饮料、市政及环保等范畴,在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超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出产,废水处理及特种别离进程中发挥着重要效果。
由此可见,RO膜和超滤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水处理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不管是超滤膜还是ro反渗透膜,在水处理方面,都展现出极大的贡献。
四、工作原理不同
1、超滤膜的工作原理:
超滤膜是一种薄膜分离技术。就是在一定压力下,水在膜面上流动,水与溶解盐在和其他电解质是微小的颗粒,能够渗透超滤膜,而分子量大的颗粒和胶体物质就被超滤膜所阻拦,从而使水中的部分微粒得到分离的技术。适用中等污染度及低硬度水源的水处理需求。
2、反渗透工作原理:
反渗透技术,又称RO膜技术,在压力作用下,水分子透过膜层流动,但是杂质无法透过RO膜,从而实现纯净水与污染杂质的分享。RO膜可将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细菌、余氯等滤除,而且反渗透膜并不分离溶解氧,因此产出的水是活水,特别适用高污染及高硬度水源的水处理需求。
Ⅳ 超滤膜的种类以及制作工艺
超滤膜的分类有很多:
按照膜组件的不同分类:有管式超滤膜,板框式超滤膜,卷式超滤膜和中空纤维式超滤膜。
按照压力驱动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外压式和外压式。
膜材料的不同分类:有机超滤膜和无机超滤膜两种。
有机超滤膜按材质又可以分:
1、聚砜类
如聚砜(PS)、磺化聚砜(SPS)、聚醚砜(PES)等。用这种材料制膜,易成型,膜机械强度好,耐热、耐化学性能也较好,是目前用得较多的材料。
2、聚烯烃类
主要是聚丙烯(PP)和聚丙烯腈(PAN)。同聚砜相似,它的机械和化学性能较好。PAN的腈基是强极性基因,但PAN并不十分亲水,通常引入另一种共聚单体(如醋酸乙烯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增加链的柔韧性和亲水性,从而改变其加工性。
3、氟材料
目前主要用的是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四氟乙烯(PTEE),这种材料的超滤膜具有极优良的机械强度和耐高温、耐化学侵蚀性能,使用温度一40~260~C,可在强酸、强碱和多种有机溶剂条件下使用,但成本很高。
4、聚氯乙烯(PVC)
这种材料制造的超滤膜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和极佳的化学侵蚀性性能,材料来源广泛、稳定,成本适中,可以制造出优良的超滤膜,尤其是可以制造出在跨膜压差很低的条件下,单位膜面积产水量却很高的超滤膜。
5、其他材料除上述材料外,还有聚砜酰胺、聚醚酮、聚脂肪酰胺、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等。
Ⅳ 超滤膜和RO膜有什么区别
反渗透膜和反渗透膜主要有以下三个区别:
1、供水量是不一样的
反渗透膜主要用于生活饮用版水。随着反权渗透技术的不断完善,反渗透供水已经能够满足整个厨房的用水量。超滤膜供水仅适用于家庭、洗涤。
2、标准不同
反渗透膜标准较高。超滤膜每毫升水有100菌落合格,反渗透膜每毫升水有20菌落合格。可以说反渗透膜的标准比超滤膜高4倍。
3、孔径相差很大
反渗透膜的孔径仅为超滤膜孔径的1/100,因此反渗透膜可以去除水中极小的有机分子污染,如化学有机物和有机农药污染。超滤膜则不然。反渗透膜还具有软化水质的作用,将硬水变成软水。
Ⅵ 超滤膜和RO反渗透膜的区别
超滤膜和反渗透膜的主要区别:
超滤膜是利用一种压力活性膜,除去水中的胶体,颗粒和相对他子质量高的物质。反渗透一样,受压溶液是在压力下通过膜,膜的设计可使一定大小的分子被除去。
超滤膜的孔结构与反渗透膜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使盐和其它电解物通过,而胶体与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不能通过。反渗透膜则令盐和其他电解质也不能通过。
由于胶体物质和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的渗透压力低,所以,超过滤所需要的压力比反渗透低,在一般情况下所用压力为0.07-0.7mpa。最高不超过1.05mpa。
超滤的压力虽低,所有的膜却比较厚实。以中空纤维膜为例。反渗透用的膜不能反洗;而超滤用的膜则可以通过反洗来不效的清洗膜面,以保持其高流速。
超滤膜和反渗透膜精度的区别:
超滤膜:
UF能截留0.002~0.1微米之间的颗粒和杂质,UF膜允许小分子物质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将有效阻挡住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用于表征UF膜的切割分子量一般介于1,000~100,000之间,RO膜两侧的运行压力一般为0.2~7bar。
反渗透膜:
RO是最精密的膜法液体分离技术,它能阻挡所有溶解性盐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但允许水分子透过,醋酸纤维素RO膜脱盐率一般可大于95%,RO复合膜脱盐率一般大于98%。它们广泛用于海水及苦成水淡化,锅炉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超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及特种分离等过程,在离子交换前使用RO可大幅度地降低操作费用和废水排放量。RO膜的运行压力,当进水为苦咸水时一般大于5bar,当进水为海水时,一般低于84bar。
Ⅶ 超滤膜的净水原理是什么
超滤膜的过复滤原理是什制么?
超滤膜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每米长的超滤膜丝管壁上约有60亿个0.01微米的微孔,其孔径只允许水分子、水中的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通过,而较小细菌的体积都在0.02微米以上,因此细菌以及比细菌体积大得多的胶体、铁锈、悬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机物等都能被超滤膜截留下来,从而实现了净化过程。在单位膜丝面积产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滤芯装填的膜面积越大,则滤芯的总产水量越多。
你所问的从内到外,还是从外到内,这两种都有,因为超滤膜有两种分别是:内压式和外压式
内压式的超滤膜就是从内到外。
外压式的超滤膜就是从外到内。
Ⅷ 请问RO膜和超滤膜有什么区别
过滤精度不一样,超滤过滤精度一般为0.01微米,市政水压无需用电,排少量废水或不排废水。反渗透RO膜过滤精度是万分之一微米,一般需要用电增压,需排废水。厨卫百分百提供
Ⅸ 超滤与透析的区别
一、原理不同
超滤:超滤是血液通过机器泵或者血压流经体外滤器,在人工肾小球跨膜压的作用下,液体从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移动,通过对流的方式获得超滤液。
透析:透析依靠半透膜进行弥散和渗透。半透膜两侧的溶质浓度差就是驱动溶质移动的原动力,溶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平衡膜向浓度低的一侧(弥散作用),水分子移向渗透浓度高的一侧(渗透作用)。
二、使用的膜不同
超滤:超滤膜的孔径在0.05 um–1 nm之间,主要用于截留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粒、细菌和病毒等大分子物质。
透析: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为10-20微米,膜上的孔径平均为3纳米,所以只允许分子量为1.5万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质通过,而分子量大于3.5万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三、装置不同
超滤:超滤装置一般由若干超滤组件构成。
透析:透析所使用的装置是血液透析器。
(9)超滤膜和电控部分扩展阅读
超滤的操作影响因素:料液流速、操作压力、温度、运行周期、进料浓度、料液的与处理、膜的清洗。
操作温度主要取决于所处理的物料的化学、物理性质。由于高温可降低料液的黏度,增加传质效率,提高透过通量,因此应在允许的最高温度下进行操作。
超滤膜透过通量与操作压力的关系取决于膜和凝胶层的性质。超滤过程为凝胶化模型,膜透过通量与压力无关,这时的通量称为临界透过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