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知道 咖啡滤纸冲泡方法
【冲泡方法】1. 过滤纸的接着部份沿着缝线部分折叠再放入滴漏中。
2. 以量匙将中研摩的咖啡粉一人数份 ( 一人份约10 ~ 12g )倒入滴漏之中,再轻敲几下始表面成平坦。
3. 用茶壶江水煮开后,倒入细嘴水壶中,由中心点轻稳地把开水 ( 水温约95度 ) 注入,缓慢地以螺旋方式始开水渗透且
遍布咖啡粉为止。务必缓缓地倒入。
4. 味了要将可口的成分抽出,将以膨胀起来的咖啡粉多蒸一下 ( 停留约二十秒左右 )
5. 第二次的开水,从咖啡粉的表面慢慢地注入。注入水量的多寡必须与抽出咖啡液的量用量一致,将过滤纸的开水量保持一定。
6. 抽出液到达人数份量即可停止,滤纸内残留着开水的状态将其丢弃。
现在主流的家用净水技术有反渗透、超滤、活性炭、软化几种。他们各有不同的功能,并不能简单的说谁好谁不好。
反渗透主要用于去除水中可溶性的无机盐及有机物,它不再是一种物理筛分的过程,所以从理论上讲也不存在分子大量漏过的问题。可是反渗透产水从理论上讲是去离子水,所以长期饮用对于人体没有好处。人的手连续半小时浸泡在反渗透产水中会发生水肿,因为去离子水的含盐量远低于人类的体液,所以反渗透产水通过细胞壁进入了细胞内部,造成水中。反渗透还有一个重要的缺点,就是极为浪费,即使家用的反渗透机由于原水是自来水可以采用较高的回收率如88%(接近非反渗透产水作为原水的反渗透极限设计值),仍意味着有12%的水白白的流掉了。而且随着膜元件性能的衰减,这个浪费的比例还将飞快的增长。另外,由于所有城市的自来水都需要加氯以防止官网输配过程中微生物的滋长,所以我们通常会觉得自来水里有氯气的味道,这种情况在夏天尤甚。而这种加了游离氯的水是反渗透膜的最大杀手,它会直接氧化反渗透膜,二使其分离层破损,导致脱盐率的大幅增加。请注意,几乎所有反渗透厂家对于进水的氯含量都有严格明确的要求,而超标的氯造成的损坏厂家是不许负责的。膜的故障是否是氧化造成的,通过膜元件的解剖很容易判断。
得了,我下班了,明天再接着讲超滤和其他技术:)
Ⅲ 结晶 和提纯一样吗
1.物质从液态(溶液或溶融状态)或气态形成晶体,称为结晶
晶体在溶液中形成的过程称为结晶。结晶的方法一般有2种:一种是蒸发溶剂法,它适用于温度对溶解度影响不大的物质。沿海地区“晒盐”就是利用的这种方法。另一种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此法适用于温度升高,溶解度也增加的物质。如北方地区的盐湖,夏天温度高,湖面上无晶体出现;每到冬季,气温降低,纯碱(Na2CO3·10H2O)、芒硝(Na2SO4·10H2O)等物质就从盐湖里析出来。在实验室里为获得较大的完整晶体,常使用缓慢降低温度,减慢结晶速率的方法。
人们不能同时看到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和结晶的宏观现象。但是却同时存在着组成物质微粒在溶液中溶解与结晶的两种可逆的运动通过改变温度或减少溶剂的办法,可以使某一温度下溶质微粒的结晶速率大于溶解的速率,这样溶质便会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2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在提纯中如果杂质发生化学变化,不必恢复为原来的物质。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盐渣的提纯:首先将其溶在水里,放入活性炭粉末吸附杂质微粒,过一遍滤纸使活性炭和其它大杂质颗粒与液体分离,烘干析出精盐。酒精的提纯(蒸馏):酒精汽化温度是78度而水是100度,所以加热酒精-水溶液至不到79度并保持,收集上方气体冷凝出较纯酒精。反复即可获得高纯的酒精。纯化水:自来水粗滤后使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通过反渗透膜过滤得到纯化去离子水。
Ⅳ ro反渗透膜,RO膜,反渗透膜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呀,我想研究水处理膜
其实是一个东西,称谓不同罢了,滤芯是个较通俗的叫法。
滤芯有好多种,比如pp棉、活性炭、离子树脂、矿化滤芯、kdf、麦饭石等等,当然也包括ro反渗透膜和超滤膜,都通俗的统称滤芯。
Ⅳ 制作纯净水的反渗透膜与超滤膜的区别
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主要有以下区别:
而反渗透膜主要用于处理纯净水,超回滤膜主要用于处理矿答泉水。
反渗透RO膜
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RO是英文Reverse Osmosis
membran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逆渗透。一般水的流动方式是由低浓度流向高浓度,水一旦加压之后,将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亦即所谓逆渗透原理:由于德兰梅尔RO膜的孔径是头发丝的一百万分之五(0.0001微米),一般肉眼无法看到,细菌、病毒是它的5000倍,因此,只有水分子及部分有益人体的矿物离子能够通过,其它杂质及重金属均由废水管排出。
超滤膜
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其膜为多孔性不对称结构。过滤过程是以膜两侧的压差为驱
动力,以机械筛分原理为基础的一种溶液分离过程,使用压力通常为0.01-0.〇3Mpa,德兰梅尔超滤膜的微孔孔径大致在0.005-1 |um之间,截留分子
量为1000-500000道尔顿之间,因此超滤膜分离 过程曾被看作是一种单纯的物理分离过程。
Ⅵ 水样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水样的预处理:
除了检测水样的常规参数外,对需测定重金属或有机物的水样,大多数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可以说,样品预处理是环境分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有时甚至视整个检测过程的关键。有统计资料指出,样品预处理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占用时间的比例为61%,其他步骤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采样6%、分析测定6%,数据处理27%。样品经预处理后即成为可供直接分析的试样。预处理目的:使欲测组分达到测定方法和仪器要求的形态、浓度,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主要方法包括水样消解、富集和分离两大类:一、水样消解测定含有机物水样中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消解处理,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一)湿式消解法 利用各种酸或碱进行消解1、硝酸消解法适用水样:较清洁水样2、硝酸-高氯酸消解法适用水样:含难氧化有机物的水样注:高氯酸能与羟基化合物反应生成不稳定的高氯酸酯,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故先加入硝酸,氧化水中的羟基化合物,稍冷后再加高氯酸处理。3、硝酸-硫酸(5∶2)消解法不适用水样:易生成难溶硫酸盐组分(如铅、钡、锶)的水样。注:硫酸沸点高,可提高消解温度和消解效果。 4、硫酸-磷酸消解法 适用水样:含Fe3+等离子的水样注:硫酸氧化性较强,磷酸能与Fe3+等金属离子络合,二者结合消解水样,有利于测定时消除Fe3+等离子的干扰。5、硫酸-高锰酸钾(5%)消解法 适用:消解测定汞的水样注:过量的高锰酸钾用盐酸羟胺溶液除去。6、多元消解方法 指三元以上酸或氧化剂组成的消解体系。如处理测定总铬的水样时,用硫酸、磷酸和高锰酸钾消解。7、碱分解法适用:当酸体系消解水样易造成挥发组分损失时,可改用碱分解法。 即: NaOH+H2O2 或 NH3?H2O+H2O2(二)干灰化法(干式分解法、高温分解法) 氧瓶燃烧法过程:水浴蒸干→马福炉内450-550℃灼烧至残渣呈灰白色→冷却后用2%HNO3(或HCL)溶解样品灰分→过滤→滤液定容后供测定。不适用:处理测定易挥发组分(如砷、汞、镉、硒、锡等)的水样。二、富集与分离当水样中的欲测组分含量低于分析方法的检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当有共存干扰组分时,就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富集与分离往往不可分割,同时进行。常用的方法有过滤、挥发、蒸馏、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共沉淀、层析、低温浓缩等。(一)挥发和蒸发浓缩1、挥发分离法:是利用某些污染组分挥发度大,或者将欲测组分转变成易挥发物质,然后用惰性气体带出而达到分离的目的。(1) Hg挥发+惰性气体(冷原子荧光法)(2) 硫化物→H2S+惰性气体 (分光光度法)2、蒸发浓缩:是指在电热板上或水浴中加热水样, 使水分缓慢蒸发,达到缩小水样体积,浓缩欲测组分的目的。此法简单易行,无需化学处理,但速度慢,易吸附损失。(二)蒸馏法蒸馏法是利用水样中各污染组分具有不同沸点而使其彼此分离的方法。直接蒸馏装置(挥发酚、氰化物)和水蒸汽蒸馏装置在酸性介质中进行,而氨氮蒸馏装置在微碱性介质中进行。(三)溶剂萃取法1、原理:溶剂萃取法是基于物质在不同溶剂相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组分的富集与分离。2、类型(1)有机物的萃取: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用有机溶剂直接萃取水中的有机物,多用于分子化合物(如挥发酚、油、有机农药)的萃取。(2)无机物的萃取:多数无机物质在水相中均以水合离子状态存在, 故无法用有机溶剂直接萃取,为实现用有机溶剂萃取,需先加入一种试剂,使水中离子生成一种不带电、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该试剂与水相、有机相共同构成萃取体系。根据生成萃取物类型的不同,可分为螯合物萃取体系、离子缔合物萃取体系、三元络合物萃取体系和协同萃取体系等。其中,螯合物萃取体系在环境监测中最常用,既可选择通用型螯合剂,在适当条件下一次可同时萃取多种元素,也可选择选择性强的螯合剂,仅萃取特殊目标金属离子。(四)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离子交换剂可以分为无机离子交换剂和有机离子交换剂,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有机离子交换剂,即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是可渗透的三维网状高分子聚合物,在网状结构的骨架上含有可电离的、或者可被交换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活性基团。一般可用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及螯合树脂对水中金属元素进行富集,然后用适当溶液将吸附在树脂上的金属洗脱下来,富集倍数可达百倍以上。1)阳离子交换树脂含-SO3H、-SO3Na等活性基团的为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一般用于交换吸附水中的各种金属离子,控制吸附的酸度和淋洗液强度能有选择地将某些元素分离与富集。含-COOH或-OH的为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2)阴离子交换树脂含-N(CH3)3+X-基团(其中X-为OH-、Cl-、NO3-等)的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能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与强酸或弱酸阴离子交换。含伯胺、仲胺、叔胺基的为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3)螯合树脂螯合树脂是带有氨基羧酸螯合基团,或者氨基磷酸基螯合基团、氨基巯基螯合基团等。在弱酸至弱碱介质中,重金属离子与树脂上的螯合基团反应生成螯合物而被吸附在树脂上。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分离的操作程序如下: 交换柱的制备、交换、洗脱。(五) 共沉淀法共沉淀是指溶液中一种难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过程中,将共存的某些痕量组分一起载带沉淀出来的现象。共沉淀现象在常量分离和分析中是力图避免的,但却是一种分离、富集微量组分的手段。共沉淀的原理基于表面吸附、形成混晶、异电核胶态物质相互作用及包藏等。(1)吸附共沉淀常用的载体有Fe(OH)3 、Al(OH)3、 Mn(OH)2及硫化物等。由于它们是表面积大、吸附力强的非晶形胶体沉淀,故吸附和富集效率高,但选择性不高。(2)混晶共沉淀两种金属离子和一种沉淀剂形成的晶形、晶核相似的晶体,称为混晶。当欲分离微量组分及沉淀剂组分生成沉淀时,如具有相似的晶格,就可能生成混晶而共同析出。如PbSO4-SrSO4混晶。(3)用有机共沉淀剂进行共沉淀分离有机共沉淀剂的选择性较无机沉淀剂高,得到的沉淀也较纯净,并且通过灼烧可除去有机共沉淀剂,留下欲测元素。(六) 吸附法吸附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将水样中一种和数种组分吸附于表面,以达到分离的目的。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氧化铝、分子筛、大网状树脂等。被吸附富集于吸附剂表面的污染组分可用有机溶剂或加热解吸出来供测定。(七)其他富集分离预处理方法随环境监测对象的不断扩大,监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环境样品在监测前的新的分离方法越来越多,这些方法有的已经广泛地用于环境监测中。(1)膜分离方法:膜分离是一种建立在选择性渗透原理的基础上,使被分离的组分从膜的一方渗透到另一方而达到分离和富集目的的方法。膜分离技术分固体膜分离(渗析、尺寸排阻原理,半透膜)和液膜分离(渗析、超滤、反渗透、电渗析等)。(2)泡沫浮选法:即是向水样中加入合适的试剂,调节合适的PH值,然后向水样中曝气,使被分离的微量或痕量组分随气泡浮到水面,再将浮渣取出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在环境水样监测中,有时是其他分离方法不可替代的。(3)离心分离法:近年来离心分离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例如常用离心法分离蛋白质、核酸、病毒、多肽苷酸、酶及其他生物物质。离心分离的主要优点是它不破坏待测组分。(4)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是两种较常用的分离方法。纸色谱法是以滤纸为支持体,将欲分离的试样溶液用毛细管点样于滤纸的一端的原点位置,利用滤纸上吸湿的水分作为固定相,另取一有机溶剂(或混合有机溶剂)为流动相。流动相在滤纸的毛细作用下,自下而上不断上升,在上升过程中随流动相上升的待测组分会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分配。分配比大的组分上升的快,分配比小的组分上升的慢,从而将待测组分分开。色谱展开一定时间后,将滤纸取出,显色后进行分析测定。薄层色谱也是一种平面色谱。一般是在玻璃板上涂上一层吸附剂,将待测试样点样于板的一端(距离下边缘约1~2cm处),然后将薄层板置于盛有展开剂的层析缸中,层析一定时间后,取出薄层板,晾干,显色,进行分析。这两种方法常用于分离分析有机物。
Ⅶ 反渗透和膜过滤的区别
反渗透技术是属于膜过滤技术的一种,其它还有超滤膜、纳米膜等等膜滤技术。而透析则是专指医疗上的肾病治疗技术之一,它是反渗透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应用。从技术角度讲,两者技术原理是一样的。
Ⅷ 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等的膜法分离性能比较
从常用水处理设备功能原理及特点说起:
纯水机 1. 原理及功能:采用PP棉,活性炭及RO膜 等滤芯,五级或五级以上过滤,其中最核心是 RO膜即反渗透膜,RO膜是目前水处理技术中过滤精度最高 的滤芯。制出的为纯净水,可以直接生饮。 2. 纯水机水处理设备优缺点:
纯水机设备过滤精度高,适用于多种水质,净 化后的水是纯净水,口感好,不含任何杂质, 绝对安全。 缺点:纯水机水处理设备每日 制水量少,只能解决饮用和做饭;前三级滤芯 使用寿命短,需要定期更换滤芯;不适宜单独长期作为直饮水,尤其是儿童和老人更不宜长期单 独饮用纯净水。
净水机 超滤机是净水机水处理设备中的主流产 品,具有精度高,净化效果好,滤芯寿命长, 并能自动清洗滤芯。 1. 原理及功能:采用0.01微米的超滤膜分离 技术,能有效祛除水中的泥沙,铁锈,悬浮 物,胶体,细菌,病毒,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 物质。 2. 净水机水处理设备优点缺点:
水机设备过滤精度高;净化水接近矿泉水,能 直接生饮;流量大;滤芯使用年限长;自动清 洗滤芯;不需要电;不浪费水。
水机水处理设备祛除水垢、水碱效果较差,适 用中等以下硬度地区;单一超滤机不能彻底去 除水中异味, 不能彻底去除水中重金属,水质 口感较差;换芯比较麻烦。
纳滤膜机 1.纳滤膜水处理机是以纳滤膜为主要部件, 结构略为疏松,类似反渗透膜的水处理机。 2.纳滤膜是荷电膜,能进行电性吸附,对电性高的F离子等,能部分去除,并具有纳米级孔径,大分子不能通过水处理设备,游离态的水分子部分通过,NaCl部分透过,钙离子,镁离子更少部分能通过。囊括了以上水处理机的优点,且避免了二水处理的缺点。
更多了解可加追问!
Ⅸ 超滤膜技术和反渗透技术哪个技术更实用
两种技术的应用范围不一样,不存在那个更实用,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择就可内以容了。
反渗透(RO)
过滤精度为0.0001微米左右,是美国6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超高精度的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是一种需要加电、加压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几乎一切的杂质(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一般用于纯净水、工业超纯水、医药超纯水的制造。
超滤(UF)
过滤精度在0.001-0.1微米,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悬浮物、胶体、细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能保留一些矿物质元素。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部件。超滤不需要加电加压,仅依靠自来水压力进行过滤。
Ⅹ 超滤膜和RO反渗透膜的区别,不知道这两种
在这里只能跟您描述一下功能的区别
超滤膜功能、去除大分子有机物。
RO反渗透膜,主要用于脱盐
两种技术的功能差异,导致他们在使用条件、使用要求都有很大区别
具体区别,您没那么细致我也不做过多回答。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