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脲醛树脂合成时尿素和甲醛两种原料哪种对PH值影响最大,为什么
初期是甲醛对PH值的影响大,中后期就是尿素的影响大了。
2. 尿素与甲醛聚合生成脲醛树脂反应方程式
方程式如下:nH₂N-CO-NH₂ + nHCHO ——H-[NH-CO-NH-CH₂]-OH + (n-1)H₂O。
脲醛树脂是尿素与甲醛在催化剂(碱性或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缩版聚权成初期脲醛树脂,然后再在固化剂或助剂作用下,形成不溶、不熔的末期热固性树脂。
(2)尿素醛树脂胶什么气味扩展阅读
脲醛树脂特点:
1、价格便宜,原料充足。
2、脲醛树脂分子结构上含有极性氧原子,所以对物面附着力好。可以用于底漆,中间层涂料,以提高面漆之间的结合力。
3、由于用酸性催化剂时可在室温固化,可用于双组分木器涂料。
4、以脲醛树脂固化的漆膜,挠曲性较好。
3. 关于用苯酚,甲醛,尿素做出的酚醛树脂胶,具体化学式是什么还有具体的反应过程是什么样子的
如上图
4. 脲醛树脂胶粘剂,控制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为1.4:1,如生产3吨脲醛树脂胶,需甲醛与尿素的质量各是多少吨
飞秒检测发现脲醛胶固化后如果遇到酸或者碱,甚至遇到高温潮湿,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分解,分解过程缓慢,从而导致甲醛缓慢释放,但是尿素不会重新出现,而是变成了其它物质
5. 怎么减小制作甲醛胶的味道甲醛+尿素制作
首先来你得先知道(氨)这个源东西。
稀释后称作(氨水),也有叫(稀释氨液)。
这种东西可以降低甲醛的气味,甚至说可以完全消除甲醛味,这就得看加的量了。
如果是为了降低甲醛气味,建议1000kg甲醛内加入50kg~60kg氨水。
如果是为了完全消除甲醛气味,建议1000kg甲醛内加入160kg~170kg氨水。
当然,加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一次加够,有的则需要分阶段加。
6. 什么是尿素甲醛树脂
尿素与甲醛在催化剂(碱性催化剂或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缩聚成脲醛树脂.熬胶时,先把内甲醛放容入罐中加热,至60度时,加入火碱后继续加热,温度达到80度时,再加入尿素即可;熬胶一次一般需甲醛1.23吨,尿素700公斤,火碱少许,这样经过近7个小时的熬制,可出尿胶2.1吨
7. 什么是脲醛树脂胶粘剂
由脲醛树脂、固化剂、助剂等配制而成的胶粘剂。而脲醛树脂系由尿素与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缩聚而制得的热固性树脂。又称尿素树脂。是一种重要的氨基树脂。由于脲醛树脂制造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胶合性能良好,广泛用于胶合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细木工板等生产中。
尿素与甲醛树脂的缩合产物——脲醛树脂于1896年为戈尔德施米特(C.Goldschmidt)研究获得,1929年德国I.G.染料公司,把尿素和甲醛的初期缩聚物用铵盐在室温下使其固化并作为木材胶粘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飞机、船舶等军事工业用胶粘剂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于1957年开始工业性生产,60年代初即广泛应用于木材工业。
分类
脲醛树脂从产品外观形式可分为液状树脂(透明糖浆状或乳状)和粉状树脂。液状树脂的固体含量随制造工艺不同而异,树脂稳定性较差,贮存期约15天至6个月;粉状树脂是液状树脂经喷雾干燥制得,贮存期可长达1~2年,运输方便。
反应机理
脲醛树脂的化学反应非常复杂,因为在反应系统中,平行地进行着多种形式的加成、缩合和水解反应,以不同速度常数和平衡常数不断地发生官能团或键的变迁。其反应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尿素与甲醛在弱碱性或中性条件下进行加成反应,生成一、二、三羟甲基脲(四羟甲基脲很少生成)。其反应式为:
表3
8. 脲醛树脂胶配方
组分 用量/g 组分 用量/g
工业甲醛(36%) 960 氢氧化钠(%) 适量
尿素(含氮量46.6%) 370 甲酸(20%) 适量
制备 将甲醛投入反应器,搅拌,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为7.5,加热至40℃时,加入占总量3/4的尿素,在50-60min内将温度升至90℃,保持20min。加入剩余的尿素,在90℃下反应40min。用甲酸调PH值为5.3-5.6,于92℃保温30min,之后逐渐升温至97℃。当黏度达到要求后,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为7.5-8。真空脱水,当脱水量达到甲醛含水量的65%时停止脱水。降温,同时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为7-8。当降温至50℃时放料。
用途 本胶在家具的生产过程中主要用作锯末的黏结材料。以本胶、锯末、装饰纸为原料,制作桌面、凳椅面、建筑组合件等模压木制品,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而且美观、牢固、耐水性能优良。
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传统工艺生产的产品存在耐水性,耐老化性和韧性较差的缺点,特别是在环境意识和要求日渐提高的今天,传统工艺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大量逸出游离甲醛,污染环境,将会严重地制约和限制该产品的使用。
工艺方法
工艺配方:甲醛,尿素(摩尔比)=1.36:1 三聚氰胺1%(物料总量),聚乙烯醇1%(物料总量),20%氯化铵7%(物料总量),变性淀粉3%(物料总量)
将配方中的甲醛投入反应釜,用30%的NaOH调PH值为8—8.5,加入第一批尿素(尿素总量的40%),反应15分钟,加入三聚氰胺,控制温度85℃,反应30—40分钟,以20%NH4CL调PH值5—5.5,加入PVA,再加入第二批尿素(总量的50%),控制温度85±5℃,反应40—60分钟,调PH值为7—8,加入剩余的尿素,反应10—20分钟,调PH值7—8,冷却在40℃以下,加入填料,搅拌均匀后出料。
工艺过程注意问题
1、PH值偏低时缩聚时易生成不溶性的聚甲基脲而产生沉淀,且易凝胶,故缩聚时,应严格控制PH5—5.5。
2、过程的第三步应经常测浑蚀点和注意温度控制,因为,粘度与反应终点相关,过早则粘度小,另外,温度与粘度成反比例关系,故控制温度,掌握终点,直接影响产品粘度。
3、若温度偏高,PH值偏低,则粘度过大,且易凝胶。
本工艺根据化学反应原理设计改性工艺生产的产品,耐水性、耐老化性和韧性均得到提高,剪切强度增大,游离甲醛含量降低了67%,且工艺路线进一步简化,成本降低,达到了改性的目地,但仍然有在不足之处,产品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工艺条件的控制较传统工艺要求严格。
9. 什么是尿素甲醛树脂
中文名: 脲醛树脂;尿素甲醛树脂
英文名: UREA-FORMALDEHYDE RESIN
分子式: (C2H4N6O2)n
外观与性状: 粒状固体,无臭。
溶解性: 其中的一些尿素-甲醛在水中溶解。
危险特性: 与氧化剂和腐蚀剂发生反应。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某些尿素-甲醛物质能形成不稳定的过氧化物,能发生聚合。受热、密封容器内的压力会增加。接触硝酸纤维素会引发燃烧,与丙烯醛、丙烯腈、叔丁基硝基乙炔、环氧乙烷、异丙基氯甲酸酯、马来酸酐、三异丁基铝不能配伍。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燃烧(分解)产物: 燃烧产物包括有毒的氧化氮。
禁忌物: 丙烯醛、丙烯腈、叔丁基硝基乙炔、环氧乙烷、异丙基氯甲酸酯、马来酸酐、三异丁基铝
灭火方法: 蒸气比空气重,易在低处聚集。封闭区域内的蒸气遇火能爆炸。蒸气能扩散到远处,遇点火源着火,并引起回燃。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使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健康危害: 粉尘是过敏原,摄入可引起肺过敏反应。
皮肤接触: 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用肥皂和清水清洗皮肤。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眼睛接触: 如果皮肤或眼睛接触该物质,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20min
吸入: 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就医。如果患者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食入: 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 高于NIOSH REL浓度或尚未建立REL,任何可检测浓度下:自携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供气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辅之以辅助自携式正压呼吸器。逃生:全面罩高效微粒空气净化呼吸器、自携式逃生呼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