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陶氏反渗透膜元件都有哪些分类
陶氏反复渗透膜元件每种制型号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使用的条件:
XLE——极低能耗(压)反渗透元件,主要用于商用或大型市政水处理
LP——胶带缠绕超低压反渗透元件,为新一代高脱盐率商用超低压反渗透膜元件
BW30HR LE——新型玻璃钢缠绕高脱盐率低能耗苦咸水反渗透元件
TW30——胶带缠绕标准低压反渗透膜元件,主要用于进水为自来水的高脱盐率商用反渗透系统
BW30——玻璃钢缠绕标准低压苦咸水反渗透膜元件,主要用于多支串联高脱盐率反渗透系统
BW30LE——标准低能耗苦咸水反渗透元件
BW30FR——抗污染型苦咸水淡化反渗透元件
LE——新型低能耗苦咸水反渗透元件
RO ——卫生级反渗透元件
HSRO——热消毒卫生级反渗透元件
SG30——超纯水用半导体级反渗透元件
SG30LE——低能耗超纯水用半导体级反渗透元
SW30——海水和高盐度苦咸水(亚海水)反渗透元件
SW30XLE——新型极低能耗海水或高盐度苦咸水(亚海水)反渗透元件
SW30HR——标准高脱盐率(单级海水淡化)海水反渗透元件
SW30HR LE——新型高脱盐率低能耗(单级海水淡化)海水反渗透元件
② 为了保证反渗透膜长期稳定安全运行,对膜元件需要注意哪些
新膜元件:
(1)膜元件在出厂前都经过了通水测试,并使用1%的亚硫酸钠溶液进行储藏处理,然后用氧气隔绝真空包装;
(2)膜元件必须一直保持在湿润状态。即使是在为了确认同意包装的数量而需暂时打开时,也必须是在不损坏塑料袋的状态下进行,此状态应保存到使用时为止;
(3)膜元件最好保存在5~10℃的低温下。在温度超过10℃的环境中保存时要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并且避免阳光直射,保存温度不要超过35℃;
(4)膜元件如果发生冻结就会发生物理破损,所以要采取保存措施,不要使之冻结;
(5)堆放膜元件时,包装箱不要超过5层,并要确保纸箱保持干燥。
使用过的膜元件:
(1)膜元件必须一直保持在阴暗的场所,保存温度不要超过35℃,并且要避免阳光直射;
(2)温度在0℃以下时会有冻结的风险,所以要采取防冻结措施;
(3)为了防止膜元件在短期储藏、运输以及系统待机时微生物的滋长,需要用纯水或反渗透产水配置浓度500~1,000ppm、pH3~6的亚硫酸钠(食品级)保护液浸泡元件。通常,采用Na2S2O5,它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氢盐:Na2S2O5+H2O—2NaHSO3
(4)将膜元件放在保存溶液中浸泡大约1小时后,将膜元件从溶液中取出,并包装在氧隔离袋中,将袋子密封并贴上标签,标明包装日期;
(5)需要保存的膜元件进行重新包装之后,保存条件与新的膜元件的一致。
(6)保存液的浓度及pH都要保持在上述范围,需要定期检查,如果可能发生偏离上述范围时,要再次调制保存液;
(7)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进行保存时,都不能使膜处于干燥状态。
(8)另外也可以采用浓度(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2~0.3%甲醛溶液作为保存溶液。甲醛是比亚硫酸氢钠更强的微生物杀伤剂,并且成分中不含有氧。
③ 东丽反渗透膜元件有哪些特点
东丽膜元件具有低压运行,产水量高和除盐性能,同时又具有耐污染性强的特点回。其进水流道涵盖答28mil、31mil、34mil,更宽的流道,最大限度降低污染,提高膜元件化学清洗效率;
独特的端盖排气设计,更高的抗水力冲击能力;更宽的耐pH(1-12)能力;在相同的水通量条件下,拥有同类产品最高的脱盐率;
全自动生产线生产,100%出厂测试,保证膜元件性能一致性;膜片仅在日本生产,元件仅在日本和美国生产,完全的原装进口。
有的东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拥有长期保持稳定脱盐性能的耐久性,及高效去除硼的特点,通过进一步改善硼的去除性能,能使膜处理后的硼浓度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更加提高了顾客对于水质的信赖性。
④ 反渗透膜元件玻璃钢外皮为什么会破损
有些膜元件的端来板与膜元源件主体连接处出现裂纹甚至脱落,但并没有造成系统产水量和脱盐率的明显变化。该装置尽管采用了进口的膜元件和压力容器,但在安装时并没有按照厂家的要求在膜元件与压力容器的连接除安装相应的垫片,同时系统中反渗透入口处也没有安装电动慢开阀门,在系统启动时,也没有进行低压冲洗排气,因而造成高压力的给水瞬间加载到膜元件上,造成了“水捶”的现象,同时由于在系统启动时,没有进行低压冲洗排气,残留的空气无法排出,被压缩在压力容器的出口端,因而在系统停运时,膜元件又被反推回来,造成了膜元件在系统内来回窜动。根据绿健公司专业的建议,现场重新安装电动慢开门和相应的垫片,在系统启动前均进行低压冲洗,并有效排除空气,消除了造成“水捶”的条件,该系统再运行元件多年,均没有发生破裂的现象。
⑤ 反渗透膜元件常见的污染物有哪些
来反渗透膜会受到给水中可能存源在的悬浮物或难溶盐的污染,这些污染中最常见的是碳酸钙沉淀、硫酸钙沉淀、金属(铁、锰、铜、镍、铝等)氧化物沉淀、硅沉积物、无机或有机沉积混合物、NOM天然有机物质、合成有机物(如:阻垢剂/分散剂,阳离子聚合电解质)、微生物
(藻类、霉菌、真菌)等污染。
⑥ 反渗透膜元件应用原理是什么
反渗透膜是一种介质,它是靠压力使溶液中的溶剂(一
般常指水)通过反渗内透膜(一种半容透膜)而分离出来与渗透
方向相反,可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法进行分离、提纯
和浓缩溶液。反渗透膜的主要分离对象是溶液中的离子范
围。反渗透,英文为Reverse Osmosis,是花费数亿美元经
过多年的精心研制而成的高科技水处理技术。这种薄膜分
离技术,是依靠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
行分离的程。
渗透是一种物理现象。
⑦ 安装反渗透膜元件时如何区分进水端。
如果要来是8寸膜的话,陶氏膜出源厂时是安装有密封圈的,黑色的,那就是进水端。
如果像东丽之类的出厂时没有安装密封圈的话再膜型号的标签上应该有箭头,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水流方向,进水端就因该是在箭头的反方向。
如果要是刚上的新系统,那要看一下高压泵的管道了。高压泵进反渗透的那端就是进水端。
以前经常装膜,不知道说的对你有没有帮助。
你师父装的方向不一样那是因为系统可能分为一级两段,
因为二段的进水是一段浓水,所以二段的进水方向跟一段的方向相反。
⑧ 陶氏反渗透膜元件的系列不同,都是针对哪些情况的
陶氏反渗透抄膜系列,及型号对应袭表:
XLE——极低能耗(压)反渗透元件,主要用于商用或大型市政水处理
LP——胶带缠绕超低压反渗透元件,为新一代高脱盐率商用超低压反渗透膜元件
BW30HR LE——新型玻璃钢缠绕高脱盐率低能耗苦咸水反渗透元件
TW30——胶带缠绕标准低压反渗透膜元件,主要用于进水为自来水的高脱盐率商用反渗透系统
BW30——玻璃钢缠绕标准低压苦咸水反渗透膜元件,主要用于多支串联高脱盐率反渗透系统
BW30LE——标准低能耗苦咸水反渗透元件
BW30FR——抗污染型苦咸水淡化反渗透元件
LE——新型低能耗苦咸水反渗透元件
RO ——卫生级反渗透元件
HSRO——热消毒卫生级反渗透元件
SG30——超纯水用半导体级反渗透元件
SG30LE——低能耗超纯水用半导体级反渗透元
SW30——海水和高盐度苦咸水(亚海水)反渗透元件
SW30XLE——新型极低能耗海水或高盐度苦咸水(亚海水)反渗透元件
SW30HR——标准高脱盐率(单级海水淡化)海水反渗透元件
SW30HR LE——新型高脱盐率低能耗(单级海水淡化)海水反渗透元件
⑨ 技术性问题: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工作原理在线等
反渗透膜分离技术是近几十年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科学技术,它 以其与传统工艺相比有着极大专的属优越性而跻身于世界高级技术行列。反渗透膜表面分离孔径在0.001um以下,可以离子进行分离,运用于净水行业中,可去除水中的杂质,离子菌体,有机物,使之成为无污染、无离子、无有机物、无细菌的高品质饮品。在当今净水行业中,反渗透膜分离技术以其卓越的分离性能,低能耗高效率的分离特点成为一种最具竞争力的商业制水新工艺。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是根据反渗透法原理,运用高新工艺技术,运用高新工艺技术,将精心制作的RO半透膜与导流层隔网,按一定排列粘合并卷制在有排水孔的中心管上,形成元件,原水从元件一端进入隔网层时,在外界压力作用下,一部分水通过半透膜的孔,渗透到流层内,再顺导流层的水道,流到中心管的排孔,从中心管流出,成为去离子超纯水,剩余部分(即浓缩水)从隔网层另一端排出。
⑩ 反渗透膜元件
反渗透膜系统故障判断和排除 反渗透膜系统主要存在两大类故障:(1)系统初始运行(调试)时产水量和脱盐率异常。(2)RO系统初始运行情况正常,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产水量和脱盐率降低的情况。下面针对此两大类故障进行讨论。 反渗透膜系统初始运行(调试)的故障排除 反渗透膜系统初始调试时,可以把系统实际性能与VONTRON ROdesign系统辅助设计软件计算结果(污堵系数=1)进行对比,判断系统初始性能是否有异常。 产水量低,压力高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仪器仪表读数误差压力表、流量计使用前没有校正,读数不准确。压力表安装位置离压力容器两端较远,其读数含有管路的压力损失,但被作为进水压力则导致进水压力偏低,产水量偏低。 ⑵温度进水温度比初始设计时低,进水温度每降低3℃产水量约降低10%。 ⑶进水电导(或TDS)进水电导(或TDS)比设计值高很多,对于NaCL溶液TDS每增加1000ppm则渗透压增加约11.4psi(0.8bar),相同进水压力下,产水量将降低。 ⑷产水侧压力相同进水压力下,由于产水侧设置憋压或者产水管路偏小输送点远、高造成阻力较大,导致净压力减少,产水量降低。 ⑸压差正常情况,对于6芯装8040膜元件,两段压差约3~4bar。管路设计不合理导致压力损失较大或者二段浓水排放阀不完全关闭,这些都将导致净压力减少,从而导致产水量降低。 ⑹膜元件通量衰减湿膜元件保存不到位或湿膜元件装入系统后未采取保护措施,使膜元件变干,导致通量大幅衰减或无通量,从而导致系统产水量低。膜元件装入系统前没有确认进水是否达标,导致用含有阳离子、中性、两性表面活性剂或含有其它与膜不兼容的化学品的进水浸泡冲洗膜元件,致使膜元件通量衰减,从而导致系统产水量低。 脱盐率低,产水电导高 ⑴仪器仪表读数误差电导仪(或TDS仪)没有进行校正,读数误差较大,导致计算出的脱盐率低。 ⑵膜元件连接器或压力容器端板连接适配器密封泄露安装膜元件过程中,连接器上的‘O’型圈扭伤或脱落,导致高含盐水进入产水中。判断:首先测出每支压力容器的产水电导,若有某个压力容器的产水电导偏高,再用‘探针法’判断露盐点的具体位置,若露盐点在连接器处则可以重新安装膜元件予以纠正;若露盐点在膜元件处,则须更换有问题的膜元件。 ⑶进水pH值反渗透膜比较理想的脱盐率范围为6~8,过低或过高的pH值对整个系统的脱盐率都有影响。 ⑷进水为地下水,水中碳酸氢根(HCO3-)含量较高地下水碱度较高,其HCO3-含量较高,由于HCO3-被脱除后,此平衡(CO2 + H2O à HCO3- + H+)将向右进行,导致系统产水pH变低,电导升高。 ⑸膜元件被氧化膜元件装入系统之前没有对预处理出水的达标情况进行检查,致使余氯超标或含有其它氧化剂的进水进入膜系统,造成膜的氧化,使膜元件脱盐率降低。另外阳离子、中性、两性表面活性剂也会造成膜元件脱盐率的降低。 反渗透膜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故障排除 此类故障通常至少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1.标准化后产水量下降,通常需要提高运行压力来维持额定的产水量; 2.标准化后脱盐率降低,在反渗透系统中表现为产水电导率升高; 3.压降增加,在维持进水流量不变的情况下,进水与浓水间的压差增大; 膜系统出现上述故障时,分析处理的步骤如下: ⑴根据故障的症状、位置及日常运行的数据记录初步判断污染属于哪一类型(污堵、结垢、微生物等);若无日常运行记录,则需对原水及浓水进行水质分析及预处理出水控制指标进行检测,帮助分析故障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