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肾小球滤过率的名词解释
肾小球滤过率,就是每分钟两侧肾生成的超滤液量,被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是衡量肾功能的重要的指标之一。如果是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有可能就是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的早期,或者由于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促使肾小球肥大,肾小球的滤过率就会增高。如果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会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的肾脏疾病。如果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还有可能会是部分的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因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降低,而肾小球的病变比较轻,所以滤过也会增加。
2. 糖尿病并肾病变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肾病起病隐袭,缓慢进展,早期的肾脏病有关症状不多。肾病初期肾脏增大,肾小球滤过功能亢进和微量蛋白尿可持续多年,也不容易被注意,因此大多数糖尿病肾病患者是在出现明显蛋白尿或显著水肿时方被觉察。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蛋白尿 是糖尿病肾病的第一个临床表现,初为间断性,后转为持续性。用放免法测定尿中白蛋白或微白蛋白,可较早诊断蛋白尿,对控制病情有益。
2.水肿 糖尿病肾病发生水肿时多由于大量蛋白尿所致,此阶段表明已发展至糖尿病肾病后期。多伴有GFR下降等肾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提示预后不良。
3.高血压 出现较晚。到糖尿病肾病阶段时血压多升高,可能与糖尿病肾脏阻力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密切关系,此外,水钠潴留也是高血压的因素之一高血压能加重肾脏病变的发展和肾功能的恶化因此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
4.贫血 有明显氮质血症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可有轻~中度的贫血。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用铁剂治疗无效。
5.肾功能异常 从蛋白尿的出现到肾功能异常,间隔时间变化很大,若糖尿病得到很好控制可多年蛋白尿而不出现肾功能异常。若控制不好就会出现氮质血症、肾功能不全。另外,糖尿病性肾病往往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从糖尿病进展至肾病,一般可分为5个阶段,丹麦学者Mogensen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以下5期:
1期(功能改变期):又称肾小球功能亢进期或滤过率增高期。为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滤过率既有增加,这阶段可持续数年肾血流量逐渐增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较正常人为低。此期,肾脏体积约增大20%肾血浆流量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约40%,肾脏无组织学改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与肾脏体积重量增加、肾小球和肾小管体积增大有关。观察证实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和肾血浆流量相关。糖尿病的高滤过和入球小动脉扩张和出球小动脉收缩有关。
2期(早期肾小球病变期):又称静息期,或正常白蛋白尿期。常出现在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病程18~24个月。本期特点是出现肾小球结构损害,首先是基底膜轻度增厚,2~3年后肾小球系膜基质开始扩张3.5~5年基膜明显增厚。此期超滤依然存在运动后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升高,是本期惟一的临床证据。
3期(隐性肾病期):或早期糖尿病肾病,常出现在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5~15年后。本期主要损害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屏障。使构成肾小球基底膜成分的硫酸肝素和唾液酸减少,则负电荷相应减少,电荷屏障破坏,清蛋白排出增加。尿蛋白呈间歇性蛋白尿有所加重,肾功能开始减退。这与糖尿病控制不佳,组织缺氧,肾微循环滤过压增高有关,常由高血压、高血糖运动尿路感染和蛋白负荷促进或诱发。此期肾小球滤过率仍高于正常,随病情发展,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升高并逐渐固定在20~200μg/min,本期后阶段可出现血压升高。
4期(糖尿病肾病期):又称持续性蛋白尿期或临床糖尿病肾病。患病高峰在病程15~20年时,有20%~40%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进入该期24h尿蛋白>0.5g,如不采取措施,肾小球滤过率迅速下降。
此期可有大量蛋白尿,伴有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蛋白血症。低清蛋白血症除尿蛋白丢失外,和糖尿病本身蛋白质代谢失调和蛋白质摄入不足有关。临床还可见到血浆蛋白水平还高于其他原因肾病时就出现水肿,这是由于糖尿病人的清蛋白转变为糖基化清蛋白,而后者穿过毛细血管膜比正常清蛋白容易。糖尿病引起的肾病综合征预后较为险恶,较快地进入氮质血症。一旦进入氮质血症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蛋白常迅速减少。
5期(尿毒症期):即终末期肾病(简称ESRD)。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中30%~40%在患病后20~30年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此时出现尿毒症表现和相应组织学改变。肌酐清除率稍高于非糖尿病人。据统计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从诊断到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平均约19年,持续蛋白尿到死亡平均6年,总病程25年左右。在欧美国家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需透析或肾移植的单个最主要原因
上述糖尿病肾病分期中,3期以前患者在临床上尚无明显肾脏损害的表现,肾脏病理改变尚可逆转,如若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阻止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所以3期以前称糖尿病肾病早期或非临床期。而一经进入4期以后患者不仅出现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改变已难以逆转病情将进行性发展,终将进入尿毒症期。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发生肾病自然史所知甚少,因起病隐匿,还有夹杂因素如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半数病人不知自己患病。常由于偶尔查血糖或患其他病时被发现较低估计此型糖尿病发生临床肾病为2.5%~10%,进展至终末期肾衰5~10年,年老的病人较年轻患者进展迅速。肾小球高滤过期常不能确定,所诊断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人中20%~37%已有固定的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增加,如此高的微量清蛋白尿排泄率可能和长期误诊有关肾小球滤过率在蛋白尿期间可正常多年
此外,关于高血压多见于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合并肾动脉硬化以及肾功能衰竭者。部分结节性硬化有轻度舒张压升高,血压早期波动大,以后呈持续性增高。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肾脏病变,随着尿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肾脏功能损害的加重,糖尿病患者血压节律的异常也越明显。肾脏病变导致糖尿病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其可能原因有:
(1)水钠潴留:糖尿病肾病患者随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近端肾小管水钠重吸收增加导致水钠潴留
(2)夜间相对多尿:糖尿病肾病患者夜间肾小球内压增加,伴有昼夜肾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球管平衡失调,表现为夜间多尿。
(3)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肾小球跨膜静水压加重肾脏血流学异常,另一方面亦参与水钠平衡失调的发生从而影响血压的昼夜节律。
3. 肾小球超滤什么意思
肾小球超滤就是肾小球处于一个高滤过,高灌注状态, 病变早期往往表现为一个超滤状态
4. 血液净化的种类有哪些
血液净化是现代医学常用的替代治疗手段,主要有以下种类: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血液灌流、免疫吸附、血浆置换、腹膜透析。 一、血液透析是将血液引入透析器中,利用半渗透膜两侧溶质浓度差,经渗透,扩散与超滤作用,达到清除代谢产物及毒性物质,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适应于: 1.急性肾功能衰竭;2.慢性肾功能衰竭;3.急性中毒。 血液透析无绝对禁忌证,但应尽量避免在下列情况下施行透析,以免发生意外:休克或低血压,难于控制的出血,显著的心脏扩大伴心肌严重受损,严重心律失常。未控制的严重糖尿病、脑溢血及高龄患者。 二、血液滤过是依照肾小球滤过功能设计的一种模拟装置。其特点主要有: 1.对尿素氮、肌酐等小分子物质的清除略逊于血液透析,但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纠正水、电解质及酸中毒,治疗肺水肿、心包炎、脑水肿却优于血透。2.可明显改善贫血及甘油三脂血症,使高血压易控制。3.血液透析与滤过联用谓之血液透析滤过,可提高血液净化的效率及缩短透析时间。4.缺点是大量置换液的输入,易污染而致发热反应及败血症。 三、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 是利用动静脉压正常压力梯度差,连续性地使血液通过小型滤过器,以达到血液滤过的作用。其特点为:低滤过率,不需用血液滤过机和补充大量置换液。特别适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现场救护。 四、血液灌流是将患者动脉血引入储有吸附材料的血液灌流装置,通过接触血液使其中的毒物、代谢产物被吸附而净化,然后再回输体内。 血液灌流能有效去除血液内肌酐、尿酸、中分子物质、酚类、胍类、吲哚、有机酸及多种药物,但不能去除水分及电解质,因此治疗尿毒症时,一般应与血透或血滤联用。 五、免疫吸附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将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或某些具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配体)与吸附材料(载体)结合,制成吸附剂(柱),利用其特异性吸附性能,选择性或相对特异性地清除患者血液中内源性致病因子, 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缓解病情的目的。主要应用于下列疾病: 1、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2、原发和复发性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4、神经系统疾病: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有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干扰神经- 肌肉传递,导致肌无力,免疫吸附能清除该抗体,迅速改善肌无力症状。5、扩张性心肌病: 扩心病患者中已检测到多种不同的自身抗体:心肌肌球蛋白抗体、毒蕈碱能M2 受体抗体、线粒体乌头酸水和酶抗体等。 6、可用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如抗肾小球基底膜疾病,脂蛋白肾病,Wegener 肉芽肿,Ⅱ型冷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US/TTP),抗凝血因子抗体介导的凝血异常等。 六、血浆置换是将患者血液引入血浆交换装置,将分离出的血浆弃去,并补回一定量的血浆,藉以清除患者血浆中抗体,激活免疫反应的介质和免疫复合物。主要适用于: ①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和抗肾小球基膜肾小球炎,如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 风湿性疾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和 类风湿性关节炎 等。③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④重症肌无力、格林一巴利综合症。⑤肝昏迷。⑥毒蕈中毒。⑦重症牛皮癣。⑧肾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⑨高脂血症。 七、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根据多南膜平衡原理,将配制好的透析液经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通过腹膜两侧存在溶质的浓度梯度差,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主要适应征同血液透析。 无绝对禁忌症,但在下述情况不宜腹透:①广泛腹膜粘连、腹腔内脏外伤、近期腹部大手术、结肠造瘘或粪瘘、腹壁广泛感染或蜂窝组织炎、腹腔内有弥漫性恶性肿瘤或病变不明者。②膈疝、严重肺部病变伴呼吸困难者。③妊娠。
5. 肾小球的作用是过滤还是滤过
滤过作用。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外径6-10μm的微细玻璃插入肾小体的囊腔中。在与囊腔相接部位的近球小管内,注入石蜡油防止起滤液进入肾小管。用微细玻璃管直接抽到囊腔中的液体进行微量化学分析。
分析表明,除了蛋白质含量甚少之外,各种晶体物质如葡萄糖、氯化物、无机磷酸盐、尿素、尿酸和肌酐等的浓度都与血浆中的非常接近,而且渗透压及酸碱度也与血浆的相似,由此证明囊内液确是血浆的超滤液。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据测定,体表面积为1.73m2的个体,其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左右。照此计算,两侧肾每一昼夜从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总量将高达180L。
此值约为体重的3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例称为滤过分数(filtrationfraction)。经测算,肾血浆流量为660ml/min,所以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滤过分数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从肾小球过滤到囊腔中。肾小球滤过率大小决定于滤过系数(KFR)
/iknow-pic.cdn.bcebos.com/d53f8794a4c27d1e71d32f2715d5ad6edcc4385f"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d53f8794a4c27d1e71d32f2715d5ad6edcc4385f?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www.bh1978.com/pure_d53f8794a4c27d1e71d32f2715d5ad6edcc4385f"/>
(5)糖尿病为什么肾小球超滤过扩展阅读:
肾小球的再生:
人体内的不同器官组织再生能力不同,例如表皮、粘膜等组织更新再生迅速,而神经组织成熟后基本缺乏再生能力。
肾脏实质再生能力较弱,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原因损伤肾脏实质,尤其破坏了肾实质组织结构时,常常会局部疤痕愈合,因此肾小球数量会逐渐减少。理论上损伤程度轻微、范围较小则有局部恢复可能,当损伤程度严重、范围大则通常难以再生。
肾小球滤过率用于早期了解肾功能减退情况,在慢性肾病的病程中可用于估计功能性肾单位损失的程度及发展情况,用与指导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可见于:
(1)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早期,由于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促使肾小球肥大,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2)部分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因肾小球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降低,而肾小球病变轻,故滤过率增加。
(3)妊娠期肾小球滤过率可增高,产后即恢复正常。
2、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见于:
(1)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
(2)随着年龄老化,肾小球滤过率也会逐渐减低,40岁以后肾小球滤过率每年减低约1.15ml/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