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双流区雨污水规划

双流区雨污水规划

发布时间:2024-04-22 20:08:26

Ⅰ 请问城市道路两边雨污水管网设计标准什么怎样的,比如:宽40M的道路是否应该是两侧设管网。请高手指点

看路怎么设计复的,通常制道路的做法是中间高,2边低,雨水向道路2边分流,2侧都要做雨水口。
宽40米的道路,可以在路中间设置一条雨水管线,但要保证雨水口连接到井的管线长度不超过25米。
或者在路两边做分别作一条管线,雨水口做侧壁式的,雨水井做在绿化带。

Ⅱ 城市污水治理的探索与规划


城市污水治理的探索与规划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
悠久的历史见证,南阳是一座水城、绿城、历史文化名城。上世纪末,伴着中华大地改革开放春风,南阳城区规模极速发展,城区增大,城市居住人口增容,生产、生活加重城市运转负荷,远远超出城区基础设施的承受能力。城区污水不能有效收集、处理,致使内河污水横流,白河变黑。上世纪九十年代,白河上一道道橡胶坝建成、蓄水,城区水域面积增大,气候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城区污水治理滞后,肆意排放河内,清水变浑,水中污物漂浮,河道内杂草丛生,蚊虫孳生,嗅气刺鼻,微风中给人以窒息的感觉。部分区域、部分河段采取了堵、截的办法,禁排、禁放,但难于达到治理目的。就像一个没有公厕的城市,要禁止市民随意大小便,是难于实现的。依靠白河上游放水冲污,仅是一时之计,也只是把河面暂存污物冲散、部分冲走,残存污物日积月累,白河即成为污水河、污水池,城区内河更不用说。流淌的、积存的全是污水,气温升高,恶嗅阵阵,污水密集的地方,令人窒息。老城区已是一个“污水城”,新开发城区不采取有效措施根治污水排放,若依然如此,不久将是“新城”变“污城”。有效治理污水排放,迫在眉睫。南京市秦淮河是一个富含历史故事、久俱盛名的城市内河,给南京市增添了文明、美丽,而就是排污治理不善,时常因污水过量流入,出现死鱼烂虾横溢河面、腐臭四处散发,大煞城市风景。我们不能为了生产、生活破坏生存环境,更不能因生存而有害于他人、后人。有效治理污水排放,还白河、还南阳一个清、洁、绿、雅的生态环境,是当代南阳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1污水排放设施现状
上世纪90年代,白河城区段综合整治的实施,自温凉河入白河口处向下游方向,修建了专用污水排放通道,直径为1m左右的圆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污水向白河的排放量,但是规格较低,设施简陋,排量小,清淤难,运行数年后,损坏、堵塞培卜严重,现在近乎报废,内河成为污水河,污水流入白河,看着河面上漂浮的污物,痛惜中饱含无奈。城区沿白河两岸快速发展,新开发城区的生产、生活污水不能有效收集,处于失控状态,或明、或暗直接排入白河。近两年,在河北岸沿滨河路正在修建污水通道,采用的是直径不足2米的钢筋混凝土圆管,服务范围仅限温凉河向白河下游区域,口径小,排放能量低,仅供老城区排污所用,难于解决白河上游新开发城区的排放问题,且污物清除设施欠缺,清淤、疏浚困难,易堵塞,损失排放能力。布线不尽合理,施工方法欠妥,施工两年多了,依然处在攻坚克难阶段,何谈向白河上游、下游延伸 ?
2成旅运功实例
污水排放是城市生存、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区人民生产、生活的主要环节。多个国家的多个城市因污水排放的有效实施而得配镇穗利,还有多个城市因排放、处理措施不力而深受其害。 法国巴黎城区,地下300km的排污通道,建于160年前,时至现在仍为世界上典型的城建工程,完成着一个世界级大都市的污水排放、雨季泄洪任务,每年有数十万专家、学者前往参观考察,其地下通道之大,可供管理维护的人员、设备进入作业、通行。功能之完善,除排污、泄洪外,可布设管网、电缆,部分节段可供游人进入参观(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内流传的手抄本法国侦探小说中,有作案人顺下水道逃跑的情节,当时感觉不可思议,偶有机会到巴黎,目睹而悟)。多少年来,巴黎城区塞纳河等诸多内河依然清水流畅,没有内河污染、雨季内涝的现象发生。 青岛市原为德租界的区域内,在德国占居期,修建了地下排污通道,青岛市民的话说:“那些通道很大,能把汽车开进去”。可见规模之大。近几年,多个城市,如:广州、武汉、杭州、南昌等城市,暴雨季节,多次出现城市内涝、地下建筑浸水、汽车漂浮、低层房屋被淹现象。分析原因,城区排放通道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严重落后,排放能力低或流通无保障而至。相比之下,青岛市的原德租界,正是德国人修建的地下排水通道发挥作用,排放通畅,多年来没有污水横流、城市内涝现象发生。
治理城市污水,消除城区内涝,有效的措施就是:修建城市地下河,形成遍布城区的排放通道网。集污水汇集、流通、处理、排放(或再利用)及辅助城区泄洪为一体的网络系统。污水在地面消失,实现污水、河水各行其道,互不相犯,创造一个洁净的城市环境。
3整体规划
南阳市白河北,有邕河、温凉河、梅溪河等数条河及其支流密布,与白河交织成网。沿河道规划建设地下排污通道(河床以下,埋深浅,施工难度小),河流纵横交织,基础条件较好。沿白河修建主线通道,沿市区内河修建干线通道,沿内河支流或部分街道修建支线通道,支线通道延伸到各生产、生活区域,沿河通道均修建在河床下,原河道不再承担污水排放任务,清污处理后,修筑堤岸、绿化带、人行通道等,堤岸外30-50米范围内,禁止永久性建筑物存在,一切为城区环境建设亮绿灯。内河治理后自上游水源引清水入城,还原城区诸河道草绿水清、沙石见底、鱼虾翔游、鸟语花香景观。城市污水及暴雨期的定量雨水通过地下通道依次汇入支线通道、干线通道、主通道、污水处理场。白河南及新开发城区,原有河道稀疏,充分沿用现有河道河床修建排放通道,同时根据发展规划,修建一定密度的人工河,引清水入城,同步建地下排污通道的支线、干线。按密度大小,根据排放需要,还可沿城区部分道路规划布设地下通道,形成网络,遍布新、老城区。主线、干线、部分支线,具备排污、排涝功能同时,可据城建需要,布设管网(供水、供气、供暖)、电网(电力、电信等所用电缆、光缆),综合开发,充分利用,实现一功多能。勾织一张地上河网,改善城区环境;建造一个地下河网,排污、泄洪,同时规范管线入地。努力维护内河水系生态,扎实推进雨水、河水与污水分流和排污、治污工程,提高水环境基础设施的支持和保障水平。
4建设
沿白河两侧堤岸边河床下,修筑排污通道主干线,上游到规划的城区边界,下游到城区界外至污水处理厂。主线通道平行白河中心线修建,严格内渗、外渗处理,两侧通道每间隔一定距离设一互通通道,便于调控流量及单洞停用进行维护修理。一定距离设置进出口,实现管理维护的设备、人员进出及沉淀污物外运。每个干线通道进主线入口处设沉淀池,建固体漂浮物清除机动栅闸,随时清除,堆积外运,确保流畅无阻。主通道横断面设为倒垂的“梨子”形,最大内经不小于6米,上断面为半圆形或矩形 ,排放高峰时增大排量,下断面为“V”形,排量较小时以增加流速,有效减少沉淀,减小淤积,保障排放能力。通道内,单侧或双侧设行人通道,完成通道及内部的管网、电网的管理、维护、观测等。
沿城区内河河床下建设干线通道,新城区在充分沿用已有河道河床外,利用新开人工河河床及部分道路修建地下通道,最大内经不小于4米,横断面形状如主线通道,内部设置与主线通道类同,一定距离设人、机出入口,各支线流入干线入口处设沉淀池及机动栅闸,减少固体物流入干线通道。
沿内河支流河床下或部分道路合适区域(绿化带、人行通道、非机动车道)地下,布设排污通道支线,以单边不小于3米的矩形通道或直径不小于2米管涵为主,断面设置要保证能实现人、机有效清污、疏浚。市区各平交路口地下,修建单边不小于3米的矩形通道,实现排污功能同时,保证管网、线网布设通过,杜绝城区内天天挖沟,时常破路,地下管网、线网随意布设现象。在支线一定长度内的合适位置,设置人、机进出口,在雨水汇集区域,设自动限流或人工机动限流雨水入口,保证暴雨期及时泄洪,杜绝城区内涝出现。
支线通道连接来自各区域各街道的分支排污通道,各分支通道以不小于1米的管涵为主,确保各区域内污水排出、雨水排放,各入口设沉淀池、活动格栅,禁止固体物流入,保证管道畅通。对污水排放的重点管控区域,设置限流、控流装置,实现有序管理、定量排放。
依据城区规划的产业分布、居民密度等要素,准确计算最大排污流量,依据区域内地理、地势及历史洪峰值,准确确定最大洪峰流量。要在数倍于生产、生活排放极峰及辅助泄洪最大值的基础上,确定排污通道的分布密度、结构尺寸、等数据。
建设管控中心,主线、干线、支线全部实行视频监控和运行数据动态监测,整个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随时观察各处运行状态,随时检测各点运行数据,及时传递水质变化信息,对排污通道的各部位实施动态监察,各机动栅、闸、清污设备、限流装置等实现远程控制。
该项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完善的永久性工程,要采纳成功的典范经验,吸取多处因治理不善而受害的教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以超前的思路,缜密规划后,付诸实施。不能盲从、草率而上、匆匆而行。
5施工
按先主线后干线、支线、各分支通道的顺序建设,主线、干线、支线新建,各分支通道,可在原排污设施的基础上,改建、扩建、恢复重建为主。自下游向上游,先建设主线通道,在主线完成区段,完成各干线通道,干线建成区段,完成各支线通道、各分支通道。完成一段,投用一段,依次向上游延伸。亦可依据经济能力分期、分段、分区域完成。直至已规划城区区域整个排污系统建设投用。城区扩展,可接续建设。
6施工方案
依据整个排污系统规划及南阳城区地理、地质特点,确定合理实施方案,选择合适施工方法,以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工程费用。主线通道、干线通道沿河而建,埋深较浅,可采用盖挖法施工及钢板围堰一次成形施工法,或两者结合。沿城区道路或街道的地下干线通道,埋深较深,采用盾构法施工,一次成形。
盖挖法:典型的城市隧道施工方法,按侧墙成形、洞顶封盖、外渗处理、成孔、内渗处理的顺序进行。各交汇处、进出口等部位,特殊处理。可大规模同步进行。
钢板桩围堰施工:先用钢板桩围堰封闭施工区域,清挖被围区域,按设计进行通道施工及防渗处理。施工简便宜行,但同步施工规模因钢板桩用量受限制。
盾构法:采取盾构法施工,通道一次成形,速度快,但机械化程度高,要求能够连续作业,不能间断,投入较集中,且辅助配套作业要同步进行。对施工环境、施工条件有一定要求。
7建设资金
要完善整个城区的污水排放系统,是一个巨大的、长期的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于当今、造福后代的永久性工程。在一次规划到位、方案完善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按先主后次、先紧后缓的顺序,分期、分段完成。每年计划投入多少资金,完成多少工程,以“尽早完成,早日投用”为目标,把一个庞大的工程分期、分段分解,化大为小,逐步完成,以减小所需巨资的难度,确保建设过程连续、高效进行。
资金来源:
1)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按工程实施计划,分期注入部分建设资金;2)作为城市发展的公益性工程,号召城区各界人士踊跃捐献,从社会吸取部分资金;3)按城区各企业、单位、居民的承受能力,在现用的水费中计入一定金额的建设资金。系统投用后减免预用资金;4)该项目为一个长期运行的经营性项目,建设资金可向社会金融机构借贷,投入运营后,收费还贷。
8运营管理
整个系统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独立核算。
运营收入:污水排放处理与供水、用水有机结合起来,以生产、生活用水,定性、按量承担污水排放处理费,按“谁用水,谁承担费用”的原则,在用水环节收取排放处理费。按用水性质、排放水质污染程度确定污水排放费用基准单价,要求“先处理,后排放”;按用量分段计费,实施阶梯单价,提倡节约用水,实施“量大价高”的计费办法;沿地下排污通道布设的管网、电网等,有相关部门承担一定的通道使用费。 费用支出:基础建设投资;通道设施维护费;后期改造、扩建费用;运营、管理费用。 整个运作过程接受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确保良性运作、有效运行,达到长期服务社会、市民永久受益之目的。
这是一个系统的城市建设基础工程,是解决城市环境水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排污处理系统的建成,不仅益于当今,更能在数拾年、上百年,乃至数百年后依然造福于民。历史的功绩,远比一幢楼、一条路、一个广场更有利功于一座城市及生存在这里的一代代人。南阳正处在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时期,旧城区改造、完善污水排放设施,迫在眉睫,开发新城区,建设排污通道应放在城市建设的第一位,有利于施工及配套设施完善。新城区建成后,完全一个靓丽的现代化城市,一个生态健康、环境优雅的新宛城。
参考文献
[1]戴一成.建设绿色城市:污水治理设计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2]欧洲环境署.城市污水管理指南[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Ⅲ 长春市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办法(2019修订)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保障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防治城市水污染和内涝灾害,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公共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市市区范围内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等活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城市排水设施是指雨水管渠、污水管渠、雨水污水合流管渠、排水河道及明沟、水塘、排水泵站、调蓄池和闸门、各类排水窨井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公共排水设施和自建排水设施两部分。公共排水设施是指政府投资或者参与建设的供公众使用的市政排水设施。自建排水设施是指由单位或者个人自行建设的排水设施。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是指污水处理厂、再生利用雨水设施、污泥处理处置设施、配套管网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第四条本市排水与污水处理应当遵循尊重自然、统筹规划、配套建设、建管并重、保障安全、综合利用的原则。第五条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双阳区、九台区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发展和改革、水务、财政、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做好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第六条鼓励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

鼓励、支持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促进污水的再生利用和污泥、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提高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能力。第七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建立信息动态更新和合理共享机制,实现排水与污水处理的信息化、智慧化。第八条推行污水处理厂、管网、泵站、调蓄池联动,实行厂网站池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行维护,保障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第九条市、双阳区、九台区建设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受理损害、破坏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行为的举报与投诉。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损害、破坏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行为有劝阻和举报的权利。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十条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等有关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市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市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应当包括城市内涝防治内容。

双阳区、九台区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市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

因经济社会发展确需修改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的,应当按照原审批和备案程序报请审批并备案。第十一条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确定的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本市市区范围内禁止填湖(河、沟)造地,禁止对河道实施硬化、截弯取直。第十二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等有关部门,依据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合理确定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统筹安排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再生水利用、雨水调蓄和排放以及厂网站池联通等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

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按照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确定的建设时序,优先安排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未建或者已建但未达到国家有关标准的,应当按照年度城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和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收支计划进行建设和改造,提高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能力。第十三条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结合本市气候、地理、人文等特点编制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图集和技术导则,指导本市的海绵城市建设。第十四条新建、改建、扩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增加绿地、砂石地面、可渗透路面和自然地面对雨水的滞渗能力,利用建筑物、停车场、广场、道路等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削减雨水径流,提高城市内涝防治能力。

新区建设与旧城区改建,应当按照市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确定的雨水径流控制要求建设相关设施。

Ⅳ 灏忓尯姹℃按澶勭悊鍘傚缓璁捐勫垝

涓轰簡淇濋殰灏忓尯鍑烘按姘磋川绗﹀悎鐜淇濋儴闂ㄧ殑瑕佹眰锛屾垜浠闇瑕侀伒瀹堢浉鍏虫爣鍑嗭紝纭淇濇薄姘村勭悊璁炬柦鐨勮捐″拰寤鸿句笌灏忓尯鏁翠綋瑙勫垝鍜屽缓绛戠壒鐐圭浉铻嶅悎銆傛湰鏂囧皢浠庡氫釜鏂归潰浠嬬粛灏忓尯姹℃按澶勭悊鍘傜殑寤鸿捐勫垝銆
🌊鍑烘按姘磋川绗﹀悎鏍囧噯
鏍规嵁灏忓尯鐨勫嚭姘磋佹眰鍜屽勭悊绋嬪害锛屾垜浠闇瑕侀伒瀹堛婂湴闈㈢幆澧冭川閲忔爣鍑嗐嬪拰銆婃薄姘寸患鍚堟帓鏀炬爣鍑嗐嬬殑瑙勫畾锛岀‘淇濆嚭姘存按璐ㄦ弧瓒冲綋鍦扮幆淇濋儴闂ㄧ殑瑕佹眰銆傚傛灉閲囩敤鍦熷湴澶勭悊娉曪紝搴旀寜鐓х浉搴旀爣鍑嗚繘琛岃$畻銆
🏘️涓庡皬鍖虹幆澧冪浉鍗忚皟
姹℃按澶勭悊璁炬柦鐨勮捐″拰寤鸿鹃渶涓庡皬鍖虹殑鏁翠綋瑙勫垝鍜屽缓绛戠壒鐐圭浉铻嶅悎锛屼娇鍏跺栬備笌灏忓尯鐜澧冪浉鍗忚皟锛屾彁鍗囩編鎰熴
👍绠娲佸疄鐢
鍦ㄦ薄姘村勭悊宸ヨ壓涓婏紝鎴戜滑杩芥眰绠娲佸疄鐢锛屼互鏂逛究鏃ュ父绠$悊銆
🏢绔嬩綋甯冨眬锛岃妭鐪佺敤鍦
鍦ㄩ珮绋嬪竷缃涓婏紝鎴戜滑閲囩敤绔嬩綋甯冨眬锛屽厖鍒嗗埄鐢ㄥ湴涓嬬┖闂淬傚钩闈㈠竷缃绱у噾锛屼互鑺傜渷鐢ㄥ湴銆
🌬️鍑忓皯瀵圭幆澧冪殑褰卞搷
姹℃按澶勭悊鍘備綅缃灏藉彲鑳戒綅浜庡皬鍖轰笅椋庡悜锛屼笌鍏跺畠寤虹瓚鐗╀繚鎸佷竴瀹氳窛绂伙紝鍑忓皯瀵圭幆澧冪殑褰卞搷銆
🛠️妯″潡鍖栥佸畾鍨嬪寲銆佽惧囧寲
璁惧囧叿澶囨ā鍧楀寲銆佸畾鍨嬪寲鍜岃惧囧寲鐨勭壒鐐癸紝鏂逛究鏂藉伐瀹夎呭拰杩愯屻傛ц兘绋冲畾锛岄傚悎鍒嗘湡寤鸿俱
🌟楂樺勭悊绋嬪害锛岃妭鑳藉勭悊鎶鏈
杩芥眰楂樺勭悊绋嬪害锛屽噺灏戞薄娉ヤ骇閲忥紝骞堕噰鐢ㄨ妭鑳藉勭悊鎶鏈銆
💪鎶楀啿鍑昏兘鍔涘己
澶勭悊鏋勭瓚鐗╄兘澶熸壙鍙楄緝澶ф按鍔涜礋鑽峰拰鏈夋満鐗╄礋鑽凤紝鍏峰囪緝濂界殑鎶楀啿鍑昏兘鍔涖
📈20骞村彂灞曡勫垝
鑰冭檻鍒板皬鍖轰汉鍙i愭笎澧炲姞锛屾薄姘村勭悊鍘傜殑璁捐″懆鏈熷簲鑰冭檻20骞寸殑鍙戝睍瑙勫垝銆

Ⅳ 在进行场地雨洪控制和规划场地雨水径流的时候,应着重注意哪些方面

http://www.landscape.cn/paper/ecology/2013/0301/155595.html
近年来很多地区频发干旱和内涝等灾害,引发我们对城市水危机的深刻思考。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并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雨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而是通过排水系统排走,但排水设施的设计标准较低且城市排涝标准体系的缺失造成了暴雨时节严重积水,产生洪涝灾害,加剧了城市缺水,水污染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通过雨水资源化解决水危机及洪灾问题一直是很多学者关注的重点[1-3],它对于缓解水资源危机,补偿城市生态环境及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大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现有关于雨水资源化的研究大多从工程设计方面入手,但实际上应整体和多目标的解决雨水问题,而非单一工程的解决方式,在城市发展的规划层面需前瞻性的分析雨水资源化的方向,构建雨水利用及生态安全格局,发达国家已从单纯的工程技术层面走向与景观生态设计紧密结合[4-7]。城市规划及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应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可操作的平台,而传统的城市规划,主要是将雨水通过管网排除或收集至污水厂进行处理解决点源污染,却导致排水设施压力增加,且雨水径流的面源污染得不到控制,威胁城市的安全。目前城市雨水利用尚未纳入城市规划的考虑范围,造成雨水利用设施建设随意性较大;未来城市规划需充分认识雨水资源的价值,在规划中积极引入雨水资源化的理念,通过雨洪利用和景观生态设计等手段解决城市水危机。

本文针对北京首钢工业改造区进行雨水利用规划研究,将雨水作为地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将雨水利用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中,构建雨水利用“生态海绵”地区。初步优化探讨“生态海绵”地区雨水利用的综合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雨水利用构建技术和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后续土地一、二级开发及雨水利用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1项目概述

2007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根据区域发展要求并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钢主厂区及其协作发展区应作为北京城市西部的综合服务中心;作为中国钢铁工业改造转型的典范,应走出一条特色工业资源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成为后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区。根据区域发展要求并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按照总规要求创新规划理念和方式方法,在该规划中探索低碳生态的规划设计指标体系。

工业区地形坡度大,现状雨水通过人民渠排除,但是河道断面狭窄,过水能力低;现状月季园和晾水池两处水域都采用自来水补水,因无雨水收集设施及地势等影响,雨水无法流入湖内补充水体,现状雨水利用几乎处于空白。

根据工业区改造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目标,对雨水利用提出一些要求:第一,必须保障防洪安全;第二,以节约利用水资源为目标,构建以雨水利用为主的景观;第三,通过雨水利用恢复规划区水生态系统,保障规划区生态安全格局;第四,雨水利用规划与土地开发、景观设计、竖向规划及其他涉水专项规划协同编制,确保规划能够实施。

2“生态海绵”规划理念

2.1理念概述

本规划结合“生态排水+管网排水”雨水排除新模式,融合雨水开发应用领域最新的可持续发展及低影响开发等理念,构建“生态海绵”雨水利用地区的规划理念。

“生态海绵”地区要求改变传统雨水排放的模式,它要求采用与自然相近的雨水管理方法,尽可能不让雨水外排,而是分散的蓄留和初步净化。整个规划区应该像海绵一样,将进入的雨水短暂的存储起来,再利用或缓慢下渗,构建生态海绵地区规划理念,强调雨水可持续利用,把雨水“排水量零增长”的概念形象表达出来,这种理念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及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要求。

2.2综合目标

本规划兼顾城市用地和空间开发宏观指引,制定雨水综合利用的空间分布、分类及技术措施等;微观上进行雨水利用规划设计的要点控制,确定具体利用技术,控制指标及相关配套政策等。期望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层面上进行雨水利用综合规划,进而实现调蓄减排、水资源保护、雨水利用、水污染控制、水景观及微气候改善等综合效益。

2.3评价指标

针对规划构建的“生态海绵”地区从经济、资源环境等角度出发提出三类指标,具体见表1。

雨水利用强度类指标反映雨水利用的程度,其中年雨水排放率指该地区进行雨水利用改造后排入市政管网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零排放降雨量和零排放重现期指可被规划区滞留的降雨量和该降雨量对应的重现期。经济类指标反映雨水利用设施的建设及管理成本,资源环境类指标反映雨水资源化程度及环境污染的控制情况。根据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类指标的限制值,可控制和指导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雨水设施用地的预留和建设,指标体系也可用来预测及验证规划方案实施后的实际效果。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主要为本规划效益评价服务,期望后续继续完善雨水利用指标体系,为雨水利用相关管理控制措施及法规的制定提供帮助。

2.4技术体系

构建“生态海绵”地区的技术体系由雨水净化系统、雨水渗透系统和雨水蓄集利用系统组成。规划方案以绿地改造利用技术为核心技术,联合其他以绿地为主要空间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进而实现雨水的生态海绵吸收渗透方式。

屋顶:以屋顶绿化和屋顶花园改造为主,综合径流系数设计为0.2。广场道路:采取透水铺装改造。绿地:地块内绿地主要以低势绿地、雨水花园等生物滞留系统为主,并结合渗透沟和植物沟渠渗透系统,整个系统以细粉砂的渗透系数为标准(取1×10-5m/s),蓄水深100~200mm;公共绿地以生态湿地、景观池等雨水集中利用设施改造为主,并配套相应蓄水池,蓄水深200~500mm;道路绿化带采取绿色街道的改造建设,蓄水深200mm。后续详细规划设计计算,都将按照相关技术的设计标准进行计算分析。

3方案设计计算

3.1综合方案(图2)

研究针对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水文和气象等条件进行分析,论证了雨水利用的可行性,确定雨水利用的主要途径为下渗补充地下水,部分补充景观水系。

宏观上,将整个规划区按照现有水域和绿地分布分为南北两区,不同汇水面雨水经初期截污措施后优先下渗补充地下水源,多余雨水以重力流方式汇集至南北两区的水系中。其中北区以现有晾水池为调蓄池接纳未渗透的雨水,南区以现有景观湖泊为调蓄池,并在水系周边的公共绿地中建设生态湿地景观,构造亲水空间,起到美化环境和净化水质的双重功效。发生暴雨时溢流雨水通过防洪渠排除。

微观上,将位于长安街两侧的地块作为示范区,对其进行雨水利用详细规划设计,其中示范区1为综合商业用地,示范区2为商业和公共绿地组合用地(该区域内含有景观水体),通过对典型地块的优化设计,探讨全区雨水利用的技术体系及控制指标。

3.2设计计算

3.2.1综合渗透系统

示范区1为综合商业用地,汇水面由屋面、绿地、道路和广场组成,区域内无大面积水域,无景观补水需求,因此本区雨水利用系统设计为“屋顶绿化+高位花坛+透水铺装+低势绿地+植被浅沟、渗透沟”的雨水综合渗透利用系统。屋面径流经屋面绿化截留净化后再流经高位花坛(内填渗透性能好、净化能力强的人工混合土)进行渗透净化。道路雨水一部分经透水铺装直接渗透,一部分与屋面雨水一起通过低势绿地,流入渗透浅沟;雨量较大时,雨水沿着浅沟进入渗透沟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为确定雨水利用措施的最佳方案,综合北京市已有的工程设计经验,分析屋顶绿化改造比例、绿地改造比例、渗透铺装比例以及设计零排放降雨量对经济成本的影响。具体优化分析计算如下。

(1) 固定绿地改造和铺装改造比例分别为20%和30%、考察屋顶绿化和设计零排放降雨量对经济成本的影响,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屋顶绿化改造比例的提高,对提高地块零排放降雨量的作用较小,且随改造比例增加所有经济指标都相应增加,因此需适当降低屋顶绿化比例以节省成本。

(2) 固定绿地改造和屋顶绿化比例分别为20%和10%、考察透水铺装和设计零排放降雨量对经济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屋顶绿化相似,透水铺装改造比例的提高,对提高地块零排放降雨量的作用不明显,且随改造比例增加所有经济指标都相应增加。

(3) 固定透水铺装和屋顶绿化比例分别为30%和10%、考察绿地改造和设计零排放降雨量对经济成本的影响,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与屋顶绿化和透水铺装不同,绿地改造比例的提高,对提高地块设计零排放降雨量的作用明显,且随改造强度增加,吨水综合利用和吨水维护成本有所降低,表明提高绿地改造比例可提高零排放降雨量和降低经济成本。本结论从蓄水量及经济最优方面验证了学界关于绿地是城市雨水利用最佳效益获取场所的论述[8-10]。

通过对三种影响因素及各种经济指标的综合分析,针对示范区的雨水利用综合渗透系统,绿地改造25%左右、设计零排放降雨量35mm左右是最佳雨水利用改造措施方案。

3.2.2以景观水体为核心的综合利用系统

示范区2是公共绿地和商业综合用地,区内有景观水体,因此规划构建“以景观水体为核心的综合利用系统”。屋面雨水先经屋顶绿化截留净化后再流经建筑物周边雨水花坛等设施进行渗透净化。净化后的雨水再流经设置于景观水池中的人工湿地,出水水质可符合景观水体的水质要求,经湿地处理后排入景观水池。多余雨水通过绿地渗透系统进行下渗补充地下水。

与综合渗透系统一样,采取同样方式优化分析最佳方案,结论与综合渗透系统一致:屋顶绿化和透水铺装改造比例的提高不能提高零排放降雨量且增加经济成本,绿地是最经济的雨水利用场所。

经济性分析表明:总净增造价、年折旧费用、单位面积净增造价、吨水投资折旧和年维护费用都按照改造比例增加而增加,但吨水维护费用和吨水利用综合成本随改造比例的提高变化曲线如图3和图4所示。

综上分析,针对“以景观水体为核心的综合利用系统”,绿地改造11%左右、设计零排放降雨量40mm左右是最佳雨水利用改造方案。

3.2.3规划区综合方案计算

以示范区的设计计算结论为依据,规划全区雨水利用方案,按照雨水利用强度等级,提出4种方案,具体见表4。针对4种方案进行经济性及滞留雨水量分析,结果见表5。

按照4种方案考察不同利用方案情况下,全区可滞留的降雨量、零排放标准及雨水利用率等指标,方案3为最佳方案。后期土地一级和二级开发利用需以此改造比例为标准进行不同性质地块雨水利用设施建设。

4“生态海绵”效益分析

上文已构建了“生态海绵”地区评价指标,利用这一指标体系进行规划方案的综合效益分析,4种规划方案的经济性分析见表5,最佳方案3时,规划区可滞留98mm降雨量,相当于规划区3年重现期以上的降雨量都可被“海绵”吸收,雨水利用率可达90%(表6)。

结合全区水域的调蓄和渗透补充地下水,方案3实施后可节约水资源量202.47万m3,雨水经绿地渗透和生态湿地等雨水利用设施净化,大大减轻了雨水中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根据北京市雨水污染物浓度的监测值和净化设施净化能力,预计方案3实施后可减少COD外排量101万t,这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5结语

长期以来,城市涉水规划中雨水排除与利用规划均未被以单项规划进行,且雨水利用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之间缺少有机联系。将雨水资源化思想融入城市规划、水系统规划、环境规划及综合防灾等规划中,对未来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可以“生态海绵”地区构建为借鉴,创新雨水利用规划理念,进一步完善雨水利用规划的法规、管理政策、尽可能将雨水利用规划由非传统规划改变为法定规划,引导社会认识雨水利用的重要性,加大相关研究和实践的投入,从法律、经济和教育等方面提供保障,创造适合我国雨水利用的技术和艺术。

Ⅵ 如何做好城市雨污分流处理

雨水可以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需要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水质达标后再排到河道里,这样可以防止河道被污染。

案例

昆明市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工作方案

为继续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滇池治理,实现滇池流域全面截污,构建主城完善截污体系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昆明市主城市政建成区范围内全面开展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据初步测算,目前,在建和即将开工并在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的管网总长度为1290公里,投资估算约50亿,工程建设不仅任务十分艰巨,而且对主城交通组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出行将带来严重影响,仅二环路以内就涉及道路开挖290条。因此,为确保昆明市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工程项目按时、按质、按量顺利完成,实现主城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工作目标,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实现主城雨污分流、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为工作目标,切实有力地推进昆明主城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进程,解决好当前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突出问题。

(二)基本原则

1.加强领导、统筹实施。在昆明市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领导工作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昆明市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指挥部;按照“雨污分流主干管、支次干管、片区道路市政管、末梢庭院管建设统筹实施、一步到位”的要求,与其他项目有效衔接,做到同步推进、系统实施。

2.雨污分流、全面截污。控源截污是治理滇池最直接、最根本的手段。昆明主城人口密集、污水排放量大,必须切实抓好主城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工作,实现全面截污。

3.科学规划、规范建设。坚持环保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三管齐下”(即雨水管、污水管及再生水管),突出管网规划的前瞻性,实现规划的“全覆盖”及管网建设的系统性;按照工程建设“八个百分之百”和质量管理“全覆盖”的要求,全面推进管网建设。

4.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要加强宣传动员,加大地方财政对管网建设的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主城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工程建设。

(三)工作目标

在昆明主城建成区范围内建成完善的雨污分流管网体系,确保污水收集率达95%以上,并构建合理的再生水管网系统。

今年,启动二环路内市政管网雨污分流建设工程、主城西片区(二环外)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建设工程,继续推进北岸水环境治理项目管网建设工程及主城雨污分流支次干管配套建设工程,全面完成二环路内1868家单位(小区)庭院雨污分流,完成主城市政排水管网建设、单位(小区)庭院雨污分流查缺补漏的清查及方案编制工作。

2011年9月30日前,全面完成主城雨污分流主干管建设及支次干管铺设工作;完成二环路内及主城西片区(二环外)雨污分流市政排水管网建设工程,同步完成主城内市政排水管网建设、单位(小区)庭院雨污分流工作,实现主城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

二、工程措施目标任务分解

(一)加快在建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及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

1.继续实施北岸工程管网建设,全面完成主城五个片区污水、雨水主干管铺设385公里。2010年累计完成雨污干管铺设243公里;2011年9月30日前,结合规划道路建设和片区改造开发,完成剩余雨污干管铺设142公里。

责任单位:北岸工程局

配合单位: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滇管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警支队

2.加快主城雨污分流次干管及支管配套工程建设。完成主城五个片区铺设污水、雨水支次管336公里。2010年累计完成雨污支次管铺设235公里;2011年9月30日前,结合道路建设、河道治理、片区改造开发,完成剩余101公里雨污支次管铺设。

责任单位:昆明建设管理公司

配合单位:滇投公司,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管委会,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滇管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警支队
3.今年10月30日前,全面完成二环路内1868家单位(小区)的庭院雨污分流及补建的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

牵头单位:市滇管局、市节水办

责任单位: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政府

(二)尽快启动主城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工程

1.2010年11月30日前,启动二环路内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工程,包括西北片区(五华区)新改建雨污管132公里、东北片区(盘龙区)新改建雨污管54公里、西南片区(西山区)新改建雨污管69公里、东南片区(官渡区)新改建雨污管67公里四个子项工程;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二环路内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完善322公里。

责任单位:滇投公司、北岸工程局

配合单位: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政府,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滇管局、市环保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警支队、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2.2010年11月30日前,启动昆明主城西片区(二环外)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工程。2011年9月30日前,建设完成雨污管168公里。结合草海片区的开发建设计划,完成65公里雨污管网建设任务。

责任单位:滇投公司、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配合单位:市规划局,五华区、西山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滇管局、市环保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警支队

3.按照雨水管、污水管及再生水管“三管齐下”的原则,2010年10月30日前编制完成再生水专项规划,并按照规划完成再生水管网建设的实施方案,与排水管网建设同步实施。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滇投公司、市水务局(市节水办)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市园林绿化局,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管委会

(三)2010年内完成主城市政排水管网建设、单位(小区)庭院雨污分流查缺补漏的清查和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1.2010年内,编制完成二环路外南片区、东片区、东南片区、北片区四个片区的排水控详规和排水管网建设工程的立项及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采取由市级统筹、辖区政府按量分担控规编制费、立项设计费,并提供有关基础资料的方式,完成前期工作;2010年9月30日前,完成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网的补建工作。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滇投公司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滇管局、市环保局,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政府,经开区、度假区管委会

2.2010年内,完成对主城雨污不分、污水外排未进入市政排水管网的单位(小区)清查、排查工作,编制完成主城单位(小区)庭院雨污分流的查缺补漏工程实施方案。

牵头单位:市滇管局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水务局(市节水办)、市环保局,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管委会

(四)抓好主城市政排水管网建设、单位(小区)庭院雨污分流工程建设

1.按照查缺补漏工程实施方案,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主城雨污分流市政排水管网补建工作。

责任单位:滇投公司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滇管局、市城管执法局、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市交警支队,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管委会

2.按照查缺补漏工程实施方案,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主城雨污分流单位(小区)庭院的补建工作。

牵头单位:市滇管局、市水务局(市节水办)

责任单位: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滇投公司、市交警支队

三、管理措施责任任务分解

(一)组织保障

为构建主城完善的截污收集处理体系,确保昆明市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实现主城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工作目标,在“昆明市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下,成立强有力的“昆明市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指挥部”,由市政府和丽川副秘书长担任指挥长,北岸工程管理局李斌常务副局长担任常务副指挥长,市滇管局李昆敏局长、滇投公司徐增雄总经理担任副指挥长。指挥部设在滇投公司,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工作,并设立综合组、计划管理组、交通保障组、报批协调组、工程管理组、设计技术组、施工合同组、资金筹措组、财务审计组、质量安全组等十个工作组,从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管委会,市级相关部门、滇池北岸工程局、市排水公司等单位抽调专人组成,强力推进工程建设,有关具体要求将另行发文。

指挥部要严格按照制定的实施计划,把建设工作进一步细化和量化,与道路改扩建、片区开发建设、城中村改造和河道整治有机结合、统筹考虑,确保主城建立完善的截污体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明确责任,做好相关工作:市滇管局负责项目实施的督促协调;市发改委负责指导并按时限完成项目可研的报批,并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支持;市住建局负责指导并按时限完成项目初设的报批、施工许可证的办理,并负责工程建设招投标程序和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以及项目推进中涉及军产的协调工作;市规划局负责指导办理规划手续,提供管线资料,牵头协调管线单位配合推进项目建设,并及时提供项目所涉的片区规划、地形图及地下管线探测等相关资料;市环保局负责审批项目环评,将项目整合后纳入滇池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市水务局(市节水办)负责指导项目水保方案的审批、再生水管网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市园林绿化局负责提供绿化用水布点等有关要求,配合完成再生水利用规划和方案的编制工作,开展管网建设;市、区城市管理执法局负责办理项目施工相关手续,指导现场施工;市交警支队负责项目实施的交通保障,配合项目实施单位编制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做好项目实施的交通组织疏导工作;各区政府(管委会)负责辖区内项目涉及的征地拆迁工作,做好各项施工保障;滇投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负责项目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

(二)资金保障

1.项目资金来源。北岸工程局负责北岸工程范围内的管网建设资金;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负责其开发区域及回迁安置区域内的征地拆迁和管网建设资金;辖区政府负责辖区内片区开发、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管网工程所涉及的征地拆迁资金;滇投公司负责项目其余建设资金的筹措。

2.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支持。项目争取列入滇池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发改委、市滇管局、市住建局等部门积极争取环保部、水利部、发改委、住建部等有关国家部委和省级部门的资金支持。

(三)工作保障

1.进一步严格规划管理,雨污分流及再生水管网与城市建设同步配套。规划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对涉及须配套排水及管网设施的项目,应事先征求城市排水及再生水行政管理部门意见,把配套排水及再生水管网设施作为项目建设规划审批的前置条件。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

配合单位:市滇管局、市水务局(市节水办)、滇投公司

2.进一步理顺排水运营维护机制,编制主城排水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职责,加强对现有排水管网及设施运营和维护管理,保证排水管网及设施的正常运转,使污水收集处置系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牵头单位:市滇管局

责任单位:滇投公司,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管委会

3.进一步做好规划道路建设与雨污分流管网同步实施的统筹工作,对涉及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及再生水管网的规划道路建设,做到规划道路建设与雨污分流排水及再生水管网同步实施。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市规划局

责任单位: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管委会,滇投公司、北岸工程局

配合单位:市水务局(市节水办)

4.加强交通组织保障,编制施工交通组织方案,做好主城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施工期间交通疏导。

责任单位:滇投公司、北岸工程局、市交警支队,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管委会

5.加强宣传,确保工程按期完工。项目实施区域点多面广,内容繁重、工期较紧,交通影响较大,仅二环路以内就涉及290条道路。新闻媒体要采取更加有效的宣传报道方式,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推进。

牵头单位:市政府新闻办

责任单位:滇投公司、北岸工程局,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管委会

(四)监督保障

1.进度监督。按照“目标倒逼进度、进度保障工期”的要求,派驻督查组,加强对各单位日常督促、检查,强化考核、问责,严格实行奖惩,确保完成主城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任务。

牵头单位: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第十四纪工委

责任单位: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2.审计监督。依据审计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项目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牵头单位:市审计局

责任单位:滇投公司、北岸工程局,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管委会

3.质量监督。按照工程建设“八个百分之百”和质量管理“全覆盖”的要求,对主城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进行全程的工程质量监管。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

责任单位:滇投公司、北岸工程局,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管委会

Ⅶ 所有新区建设都应当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对吗

雨污分流是强制性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城镇排涝要求,结合城镇用地性质和条件,加强雨水管网、泵站以及雨水调蓄、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等设施建设和改造。
一、城市雨污分流排水设施验收合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二)按照批准的文件和图纸建设;
(三)竣工资料齐全;
二、雨污分流的意义
1、便于雨水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
2、将会大大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切实改善广大市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三、城市排水实行雨水、污水分流排放制度:
1、城市排水专业规划应当体现雨水、污水分流排放的要求。
2、建设工程应当按照规划的要求建设雨水、污水分流排放的设施。
3、已经实行分流排放的地区,禁止将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相互混接、合流排放,或者将污水管道直接接入河道。尚未实行分流排放的地区,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有关改造的专业规划和计划,产权单位应当按照规划和计划要求进行分流改造。
法律依据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城镇排涝要求,结合城镇用地性质和条件,加强雨水管网、泵站以及雨水调蓄、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等设施建设和改造。新建、改建、扩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增加绿地、砂石地面、可渗透路面和自然地面对雨水的滞渗能力,利用建筑物、停车场、广场、道路等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削减雨水径流,提高城镇内涝防治能力。新区建设与旧城区改建,应当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确定的雨水径流控制要求建设相关设施。

阅读全文

与双流区雨污水规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污水管距楼多少米敷设 浏览:388
提升泵进水管分几部份 浏览:662
回奶用喝中药不 浏览:848
净水器如何热饮 浏览:977
盐酸清洗反渗透膜的浓度 浏览:519
污水管网试验有哪些 浏览:848
沁园净水器为什么 浏览:660
空气净化器滤网外包装怎么拆 浏览:648
企业污水排放口设置 浏览:846
经典福克斯膨胀阀过滤芯怎么更换 浏览:203
生产RO膜膜壳的企业 浏览:825
管式超滤膜反冲 浏览:894
过滤环有颜色 浏览:409
固体粉状除垢剂 浏览:290
净水器超滤膜滤芯怎么拆 浏览:180
净水器RO膜怎么看好坏 浏览:210
一杯净水有多少废水 浏览:723
玻璃胆水垢用白醋 浏览:712
反渗透一吨多少废水 浏览:572
钢厂废水处理后怎么浇地 浏览: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