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广东英德农村污水

广东英德农村污水

发布时间:2022-02-04 16:53:33

① 英德污水管爆裂找哪个部门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我是陈老师,是一名大学老师,累计1v1咨询已经超过1000个小时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请稍等一会儿,约1-5分钟内,必回复哦,这边正在整理答案哦。

② 英德有哪些镇在搞污水截流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08

③ 粤北的经济规划

——南粤绿色生态屏障。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江河源头、湖泊水库、重要湿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加强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大山区生态系统建设投入,完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着力构建粤北地区生态安全新格局,努力把粤北地区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主导,将粤北地区划分为重点、协调和生态三类发展片区,实行生态建设优先、产业集约优先,积极探索用较少的土地面积获得较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展方式,破解山区科学发展的难题,重点在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城乡一体、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和体制改革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全国山区科学发展提供先行示范。
——新兴生态型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辐射和带动功能,发挥粤北地区环珠三角的资源禀赋和后发优势和各市主导产业发展,积极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带动本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产业承接地的城镇,以工业进园为载体,错位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专业分工合作的产业链。
——区域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粤北地区特有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的辐射,加强与周边省区的区域合作,着力把粤北地区打造成为南融珠三角、北联内陆的重要桥梁和东承海西、西接西南的重要纽带。 到2015年,粤北地区初步形成全省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初步形成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生态环境建设上新台阶。西北东韩“四江水系”水源地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I-Ⅱ类标准,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治理率达95%;森林覆盖率达72.7%,生态发展区的生态公益林占林地面积提高到5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60%以上的中心镇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8%,确保实行生活污水处理的村庄数量每年增长1%以上,实行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的村庄覆盖率每年增长10%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上新水平。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适度超前,基本实现所有县城区通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52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1500公里。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农田渠系灌溉系数达到0.5-0.6.通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基本实现“三网融合”。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0%,地区生产总值达5250亿元(2010年可比价,下同);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340元;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比重优化调整为10∶53∶37.——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力争实现居民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名义增长分别达9.5%和9.0%,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农村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初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同险种同水平。 以主体功能区划为基本布局理念,统筹考虑现有的开发强度、发展潜力,按照“五极”、“七轴”、“三片”空间结构和“融南联北、承东拓西、区内协调”区域布局的要求,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强化与周边区域的连通和协作。
(一)构建“五极、七轴、三片”的空间布局。
以珠三角地区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辐射源,粤北地区五个地级市的城区为主要增长极,广州、深圳和珠海向内陆扩散的七条高速公路为发展主轴线,城镇区、工业区和生态保护区等为发展主轴线上的节点,并以粤北地区与珠三角的地理位置关系划分重点、协调和生态三个发展片区。
——“五极”:将粤北五个地级市的城区建成五大区域性增长极。到2015年,5个地级市城区人口规模分别达到50万以上,每个城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在城区的带动下,韶关市建成为粤北区域中心城市、广东新兴制造业基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生态旅游休闲重点地区;河源市建成为粤东北特色中心城市、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市、新兴产业集聚地、粤北赣南区域物流中心、现代生态园林城市;梅州市以建设绿色产业基地为目标建成广东绿色崛起先行市、生态文化平安名城、世界客都;清远市建成为大广州卫星城市、珠三角高新产业新成长区、华南休闲宜居名城;云浮市建成为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全省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市、广东富庶文明大西关。
——“七轴”:以珠三角为辐射源并向内陆扩散的高速公路为粤北地区的七大发展轴。
广(州)韶(关)发展轴。京港澳和广乐高速公路、武广高铁、京广铁路和北江航道发展轴,途经广州、清远城区、英德、佛冈、翁源、韶关城区、乳源、乐昌等城镇,是清远、韶关承接珠三角核心区辐射并向湖南拓展的重要轴线,粤北地区中部发展的“脊梁”。
广(州)梅(州)发展轴。广梅、广河和广惠高速公路、广梅汕铁路、东江航道发展轴,途经惠州、河源城区、东源、龙川、梅州市区、梅县区、兴宁、大埔等城镇,是粤北东北部发展的重要轴线,影响和辐射海峡西岸地区的重要拓展轴。
广(州)连(州)发展轴。广清和清连、连宜高速公路和107国道,途经广州、清远城区、清新、阳山、连南、连山、连州等城镇,覆盖整个清远市行政区划的中轴,是我省向湖南方向拓展的重要发展轴。
广(州)云(浮)发展轴。广梧高速公路、南广铁路、三茂铁路、西江黄金水道,是云浮承接以广州-佛山-肇庆为主的珠三角核心区域向大西南地区拓展的重要轴线。依托珠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集聚云浮市城区的产业与综合服务功能,带动云安、郁南等城镇和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形成影响和辐射大西南地区的重要拓展轴。
深(圳)河(源)发展轴。以深圳为起点的惠盐、惠河高速,以及深圳-赣州高速公路等区域干道,途经深圳、惠州以及河源的城区、东源、和平等城镇,二十特勤吧托人情问她千万别
汕(头)梅(州)发展轴。汕梅高速、广梅汕铁路,涉及梅州市区、梅县区、丰顺、蕉岭等城镇,是依托海西经济区和潮汕都市区向北拓展的重要发展轴。
珠(海)云(浮)发展轴。珠海至中山高速、江门至罗定高速,途经珠海、中山、江门等珠三角城市以及云浮的新兴、罗定等城镇,是云浮承接以珠海-中山-江门为主的珠三角核心区域向大西南地区拓展的重要轴线。
——“三片”:按照全省主体功能区划范围,以县级行政单元为主体,细分为重点发展、协调发展和生态发展三个具体功能片区。
重点发展片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先地区,工业园区化的密集区,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粤北地区的新经济增长极,城镇密集的区域生产生活服务中心。 专栏1重点发展片区
片区特点:与珠三角地区接壤或属地级市的城区。
片区范围:韶关浈江区、武江区和曲江区,梅州梅江区和梅县区,清远高新区、清城区、佛冈县和清新县,河源源城区,云浮云城区和新兴县。
发展重点:粤北地区五个地级市的城区;韶关工业园区、韶关曲江经济开发区、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韶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远经济开发区、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清远台湾工业园,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梅州经济开发区、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河源经济开发区、源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罗湖(河源源城)产业转移工业园,云浮市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顺德(云浮新兴新城)产业转移工业园等产业开发区和产业园。
禁止开发:河源恐龙蛋化石公园、曲江小坑国家森林公园、梅州雁鸣湖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和省级的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等生态点(详见专栏4)。 协调发展片区: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接续区和控制开发强度的缓冲区,粤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区,重点发展局部点状式的工业园区并以承接生态型的工业和农业产业为主,强调发展与保护并重。 专栏2协调发展片区
片区特点:处于各流域的上游,与珠三角地区不直接接壤。
片区范围:梅州丰顺县,清远英德市,云浮云安县、罗定市。
发展重点:片区范围的县(市)城区及中心镇;丰顺经济开发区,清远英德华侨工业园区,佛山南海(罗定)产业转移园、罗定双东环保工业园和云浮(云安)循环经济工业园等。
禁止开发:英德国家森林公园、南岭国家森林公园、飞来峡和宝晶宫风景名胜区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等生态区和生态点(详见专栏4)。 生态发展片区:全省最重要的北部生态屏障,省内各大河流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全省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和低碳经济发展区,以保障生态安全为重点,同时适度开发点状城镇和生态型产业。 专栏3生态发展片区
片区特点:地理上大都远离珠三角地区,与周边省区相邻,其中有11个县(市)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片区范围:韶关乐昌市※、南雄市※、仁化县※、始兴县※、乳源县※、新丰县和翁源县,梅州兴宁市※、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和五华县,清远连州市、连山县、连南县和阳山县,河源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连平县※和紫金县,云浮郁南县(有“※”符号的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发展重点:片区范围的县(市)城区和中心镇;逐步开发乐昌经济开发区、东莞东坑(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始兴工业园区、东莞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工业园、乳源经济开发区、南雄精细化工园、仁化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翁源官渡经济开发区,蕉华工业园区、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五华经济开发区,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紫金经济开发区、深圳龙岗(紫金)产业转移工业园、紫金吉安环保工业园,郁南特色产业工业园等产业开发区和产业园的建设。
禁止开发:韶关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乳源南岭和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始兴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翁源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新丰云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郁南县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河源新丰江水库(万绿湖)及其库区、东源县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紫金东江森林公园和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龙川枫树坝省级保护区、五华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兴宁市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等生态区和生态点(详见专栏4)。 专栏4粤北地区重点保护的区域名录
世界级: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级: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广东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小坑国家森林公园、韶关国家森林公园、梅州雁鸣湖国家森林公园、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英德国家森林公园、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镇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省级:仁化森林公园、仁化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乐昌大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九泷十八滩风景名胜区、金鸡岭风景名胜区、广东南雄恐龙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刘家山森林公园、广东后洞森林公园、始兴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新丰云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曲江沙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曲江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梅州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阴那山风景名胜区、天鹅山森林公园、丰溪森林公园、大浦丰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铁山渡田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五华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五指石风景名胜区、平远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河源大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河源新丰江水库(万绿湖)及其库区、河源恐龙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河源新港省级自然保护区、东江森林公园、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龙川枫树坝省级自然保护区、霍山森林公园、和平黄石坳省级自然保护区、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贤令山森林公园、飞来峡风景名胜区、宝晶宫风景名胜区、英德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太和洞森林公园、笔架山森林公园、白湾省级自然保护区、羊角山森林公园、佛冈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天湖森林公园、连州田心省级自然保护区、连南板洞省级自然保护区、清远连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连山笔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郁南同乐大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蟠龙洞风景名胜区、南山森林公园。 (二)加强以融入珠三角为重点的区域合作。
依据“融南联北、承东拓西、区内协调”的区域布局方针,向南融入珠三角地区;向北联通湖南和江西,向东承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向西沟通北部湾经济区,发挥广东门户和通道作用,开拓发展市场和空间。
全面融入珠三角地区。粤北五市要依托珠三角、融入珠三角、服务珠三角,在城乡一体、基础设施、转移园区、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市场人才等方面与珠三角全面对接,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继续办好“山洽会”,建立和完善紧密型的市县对口合作机制,共同招商引资,加强与港澳在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连接省区的合作。深化与泛珠三角省区、北部湾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湘粤赣红三角地区在交通衔接、商贸流通、流域整治、环保预警等方面的区域合作。
促进区域内协调发展。加强全面对接,促进多领域的合作,逐步打破行政体制障碍,建立健全粤北地区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实现粤北地区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 遵循“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原则,重点加强生态控制区、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旅游区、湿地生态系统和城镇工商密集区的建设。
(一)构建粤北生态安全格局。
一级生态控制区:重点建设“四江水系”一级生态廊道,完善“四江水系”地区防护林体系,逐步将粤北生态发展区内的生态公益林占本地区林地比例提高到50%以上,维护控制区内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
二级生态控制区:重点规划和建设粤北绿道网、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区、名胜古迹、公园及其他高密度居住区。
(二)完善粤北自然保护区体系。
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包括森林生态、内陆湿地、水域生态、自然遗迹、野生动植物等自然保护区;进一步修订全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明确各级政府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护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规范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申报和管理体制;建立粤北自然保护区数字化管护监控系统;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三)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重点保护和加强建设南岭湿地、始兴南山内陆湿地、化高坪内陆湿地、南雄小流坑-清嶂山水源林、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水源林等自然保护区;建设乳源南水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开展曲江罗坑湿地、北江中游英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工程;探索建立省级湿地公园或湿地保护小区。
(四)保护和建设水源涵养区。
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划定粤北水源涵养区,包括“四江水系”集水区以及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南水电站水库、合水水库、潭岭电站水库、合河水库等主要水库的集水区;启动“四江”流域水源涵养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实施小流域和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五)营造宜居宜业环境。
坚决防治工业生产和生活污染。采取污染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措施,对产业转移园区及入园项目执行严格的环境评价制度。加快推进村镇区域性、集中式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重点加强中心镇、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周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现有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配套建设污水输送管网,严格实行污水处理厂尾水达标排放,排入指定纳污河道;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的监测与保护;推广“村保洁收集、镇运输中转、县处理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积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广使用生物杀虫剂,降低农药、化肥的施用强度。建立土壤污染信息系统和土壤污染防治与监测制度,严格控制主要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基地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和修复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超标的耕地。
综合治理废气物污染。重点控制火电、水泥等行业的废气排放及机动车尾气排放;积极淘汰钢铁、水泥等落后产能;加大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建设粤北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在韶关、清远等市建立区域性废纸、金属、玻璃、塑料和橡胶分拣加工集散中心,在每个镇区建设1个以上的垃圾回收站。
因原规划篇幅较长,不再赘述。具体内容可参考文件《粤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

④ 英德的社会

2008年,“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小学入学率为99.8%,初中入学率为97%。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8.5%,比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已顺利完成;英德中学综合楼、市一中第二食堂综合楼、华粤艺校艺术楼和学生公寓等一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工。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全市高考上第三批B线以上人数达到4326人,比上年增长17.8%。创强创等级工作取得突破,大站镇、连江口镇和九龙镇已顺利通过清远市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的评估验收,英城街道已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华粤艺校、田家炳中学已通过了清远市一级学校的评估验收,市一中通过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终期验收确认。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全年共撤并学校(教学点)123所,其中整所撤销学校(教学点)41所,撤高留低保留初小75所、教学点7所。
2008年,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疾病防治、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紧急救援四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处置能力得到提高;三级卫生保健网底进一步巩固,全市共有村卫生站478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拥有1至2间卫生站的目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覆盖市区人口达到100%;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加强。科技工作取得突破,宝江水泥余热发电节能减排技术示范应用项目列为省政府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西牛镇成功创建为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着,年末常住人口112万人,比上年增长0.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7‰,比上年下降0.32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92.6%,比上年提高4.58个百分点。粮食、文化、体育、史志、气象、档案、妇女儿童、广播电视等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做大做强英石产业,建成英石一条街和30公里奇石长廊。2006年,全市有专业艺术团体1个、文化站23个、公共图书馆1座藏书量8.7万册、博物馆1座、广播电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与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5%。
体育设施日趋完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2006年,举办各类运动会12次,参加运动员2186人。37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2006年底,全市户籍人口106.6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1.60万,占总户籍人口的20.3%。人口出生率9.68‰,死亡率3.64‰,人口自然增长率6.12‰,计划生育率88.3%。
2006年,全市参加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5大险种人数147750人。全市有敬老院24所,床位859张,收养57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入推进,覆盖率65.4%。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卓有成效。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2006年,施工环境污染治理项目8个,完成投资1.39亿元。工业“三废”达标率有所提高,其中工业废气中烟尘排放达标率97.2%、粉尘排放达标率97.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1.8%,城镇生活污水排污水处理率38.6%,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完成造林面积6.08万亩,森林覆盖率64.9%,拥有生态公益林面积10.85万公顷。

⑤ 农村拉网式环境整治存在问题

百日会战降“乌龙” ——山东、江苏合力治理邳苍分洪道水污染纪实日期:2009-05-22 作者:中国环境报记者 周雁凌 季英德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8版 4月22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设在江苏省邳州市的砷污染应急处置指挥部现场传出:经过鲁苏两省环保部门的联合监测,城河7个监控断面连续3次监测全部达标。至此,历经百日的一场砷污染治理大会战随着城河断面的水质达标全面告捷。
今年年初,山东省临沂邳苍分洪道发生突发性砷超标水污染事件,环境保护部、山东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及两省环保等部门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山东省临沂市与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全力以赴,采取积极、科学的治理措施,使污染水体全部得到拦蓄和妥善处理,下游中运河和骆马湖未受水污染影响。
经山东、江苏两省环保部门联合监测,3月29日,邳苍分洪道东偏泓受污河段5个监控断面连续3次监测全部达标;4月4日,纲河全面达标;4月22日,城河7个监控断面连续3次监测全部达标。至此,被污染的水体全部恢复正常,圆满完成了环境保护部4月25日北方汛期到来之前全部治理达标的任务要求。
面对突发性跨界污染事件,鲁苏两省协作治污,确保了这场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的胜利。这场攻坚战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可以借鉴和总结?日前,记者深入治污一线进行了采访调查。逐一排查,确定事故污染源
砷化物污染源在哪里?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山东省临沂市本着“不放过一个企业、不放过一条支流、不放过一个断面”的原则,对辖区内9条支流、15条二级支流、126家可能排砷企业逐一排查。
1月5日,淮委水保局与山东省临沂市环境监测站对鲁苏边境出境断面的4个断面进行取样。1月7日,淮委水保局测出在邳苍分洪道出境断面采集的样品中发现砷化物超标,立即上报并通知临沂市。
接到报告后,临沂市委书记连承敏、市长张少军责成相关部门排查确认,要求以最快速度切断污染源,将危害降至最低,并立刻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邳苍分洪道东西偏泓出境断面水质砷化物超标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晓担任组长,统一调度指挥。
临沂市环保局紧急下发了紧急通知,各区县成立专项调查领导小组,大规模排查行动展开。本着“不放过一个企业、不放过一个因素、不放过一条支流、不放过一个断面”的原则,先后制定应急监测方案12个,对汇水进入邳苍分洪道的东偏泓、西偏泓、武河、南涑河、汶河、沙沟河、粮田河、燕子河、五里河等河流断面24小时采样监测,对辖区内9条支流、15条二级支流、126家可能排砷企业逐一排查监测。
1月14日,山东红日阿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被锁定为污染源。
调查证实,这家公司2008年购进的磷矿石中砷含量最高值达到106mg/kg。2008年9月底,公司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曾停止磷酸生产,在12月底恢复生产时,工人违规将富集砷化物的磷酸尾气循环洗涤水排入汇水河道形成污水团下泄。
污染源确定后,临沂市随即下达停产通知,由监察、经贸、发改委、环保、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同时进驻企业督导落实整改。闸坝拦蓄,严防污染水体下泄
污染水体在流动,意味着污染在扩散。迅速控制污染水体至关重要,时间就是命令,刻不容缓。
与时间赛跑,与污染水体赛跑,绝不能让污水团进入中运河。
山东省临沂市在第一时间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同时将邳苍分洪道上游污染源排查和水质超标的情况通报给下游的江苏省徐州市和邳州市。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也于1月13日连夜赶往江苏、山东,确定了污水团拦截方案,决定截蓄导流。
根据方案,一是打通邳苍分洪道东偏泓和中泓,筑坝将东偏泓达标河水引入中泓排到中运河,将坝下存留的超标水体处理达标;二是利用武河多福庄闸闸控,对武河下游存留的超标水体进行处理,确保污染水体不下泄。
为保证污水全部截留,江苏省邳州市争分夺秒实施工程措施,对相应河段多处实施落闸截流、筑坝拦蓄。邳苍分洪道东偏泓污水严格控制在柳林至依宿闸11公里河段,进入城河的污水严格控制在邳城闸至响水溜11公里河段,纲河的污水控制在吴楼闸至邳城船闸16公里河段,3处共拦蓄300万立方米左右的受污水体。
为确保拦蓄水体稳定,临沂市对陷泥河、南涑河、邳苍分洪道、武河、沙沟河等调控闸坝全部落闸,新筑4处拦蓄坝,对上游河道实施分流。
山东临沂、江苏邳州两市联合监控,对所有闸坝实行专人全天24小时值守,严防溃坝等问题出现。春节前夕,上游沙沟河红圈坝出现险情,两市立即组织应急队伍对坝体实施加固除险,污水团在最短的时间被成功堵截,下游中运河、骆马湖水得以安然无恙。群策群力,处置方案优中选优
环境保护部多次召开协调会,专门督导;山东、江苏两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领导亲赴一线调度指挥;临沂市与徐州市、邳州市齐心协力,优选最佳处置方案。
事件发生后,环境保护部及山东、江苏两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与协调处置中心专门组织召开砷超标水体处置工作协调会,根据污染水体安全控制后的实际情况,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科院生态中心等国内知名专家多次会审论证,共商治污方案。最后确定采用北京师范大学提出的“活性氧化铝过滤吸附”处置方案。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要求抓紧协调,将问题彻底解决好;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赴现场调研指导,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全力做好现场施工的配合,确保受污染水体尽快得到处理;山东省副省长李兆前率省政府副秘书长张俊、省环保局副局长张波等人赶赴现场,听取进展情况汇报,详细分析处置措施。
临沂市市长张少军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就带队赶赴邳州查看截流水体,与徐州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会谈,在如何科学有效处置这起水污染事故方面达成共识,并签订了两市处置砷超标事件合作备忘录。
江苏省的徐州市、邳州市一方面积极做好超标水体拦蓄和沿河群众工作,另一方面全力配合支持工程施工;徐州市副市长、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要求“一定要把临沂的工作当作邳州的工作来做”;江苏省环保厅副巡视员胡和林在现场协调指挥,明确表态无论山东有什么问题和需求,保证全力协助解决。
为督促加快治理进度,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有关负责人先后到现场查看砷超标水体截蓄和处置工程施工情况,并派出专人常驻现场指挥处置工作,确保处置效果。
一个群策群力、两省联手的战斗集体结集在鲁苏边界,筑起了治污的铁壁铜墙。创新思路,全面提高处置效率
人员、设备到位,市委常委、副市长坐镇指挥,3座吸附坝迅速筑就,日吸附处理能力达到15万立方米左右,并创造性地实施立体拉网式移动吸附,多措并举,铁壁合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活性氧化铝过滤吸附”处置方案确定后,临沂市为确保工程在第一时间开工建设,现场施工所需的发电机、水泵、钢架材料、防水土工布、过滤土工布等工程材料在短时间内全部准备就绪,吸附所用的活性氧化铝在全国范围内不惜代价紧急采购。
由临沂市副市长刘晓任总指挥的临沂市工程现场指挥部下设协调组、施工组、监测组和后勤保障组,从水利、环保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织工程人员,进驻现场施工;邳州市现场指挥部同时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各有关部门和施工驻地乡镇积极配合,处置工程顺利开展。
根据施工方案,主体工程吸附坝施工采取梯次、分组方式进行。在城河邳城闸下一级吸附坝值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坝体高3.5米、底宽50米、顶宽63米,吸附料层厚度6米,吸附坝前用透水土工布对水体悬浮物进行过滤。坝体上层以两米高的不透水沙土袋压高,坝体使用钢结构支架打桩固定,严防溃塌现象发生;一级坝下游600米处是高2.5米、宽30米、吸附料层厚3米~6米的二级吸附坝;邳苍分洪道东偏泓吸附坝为第三级坝,坝体高3米、宽30米、厚4米。3座吸附坝日吸附处理能力达到15万立方米左右。纲河段截蓄含砷水体成功翻调至城河邳城闸段以上进行处置。
水体成功截流,污染物被缓缓吸附,而指挥部所有成员的压力却丝毫没有减轻。因为北方汛期即将来临,按照当时坝体的吸附能力和速度,要想在4月25日汛期到达之前彻底恢复河流水质,几乎是奢望。怎样才能提高处置效率?如何赶在汛期之前治理达标?这些问题像一块巨石压在大家心头。
国家重大科技水专项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项目组邀请各方专家,集思广益。有专家提出,能否借鉴赤壁之战中曹操用大铁环将战船连成一体的方式,以方阵模块形式搭载吸附材料放于河内,用船来回拖动加快处置速度。方案一说,众人拍手叫绝,专家们迅速计算了这种移动吸附方式所用的材料及吸附能力,立即组织实施。有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突发的奇想,为砷污染治理告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月2日,记者在城河截蓄区看到,河岸边,树林里,数百名工人正忙得汗流浃背。焊光闪烁,钢排一个接一个成型;20厘米粗、两米长的吸附材料一袋接一袋装满;一辆辆小推车穿梭运送,挂满吸附袋和浮球的钢架一排排下水。几十艘小船在河内忙碌,船上人红色的救生衣、河内黑色的浮球、白色的悬浮塑料桶在阳光下格外扎眼,飘荡着的是色彩,蕴含着的是希望。
临沂市环保局副局长王精华告诉记者,在城河邳城闸上游段共使用漂浮筏116只,漂浮带15条,直径30厘米的浮球4000个,25公斤容量的悬浮塑料桶2500个,调用船只34艘。立体拉网式移动吸附方阵最大限度地加快了污水处置进度。
在工地上,记者遇到了风尘仆仆的临沂市副市长刘晓,他平日里给人印象是衣着整齐、精明干练,如今却是一身皱巴的衣裤,一脸的疲惫,看起来像瘦了一圈。作为工程现场的总指挥,一直盯在工地上的他正在岸边了解钢排焊制和活性氧化铝装袋情况,“不要告诉我定性的东西,你就告诉我今天下了多少排,装了多少袋就行”,当工作人员告诉他进展遇到的困难时,刘晓的语速明显加快:“你就直说,需要我做什么,需要我去协调什么?有问题我来解决。”了解完这里的情况,他掏出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了几张河里的处置情况,又急匆匆地奔向了另外一个工地。
记者了解到,从1月7日起,所有参与的人员都没有休息过,连春节也没有放假,吃住都在工地。
山东省环保局副局长张波在现场向记者介绍:“这次砷污染治理,我们可以说是阵地战、阻击战、游击战3种战术并用。所谓阵地战就是靠吸附坝对截蓄区的超标水体进行稳定吸附,阻击战就是用挂满吸附剂的铁架模块形成方阵在水体中移动阻截,游击战就是针对个别浓度较高的水域,用小船拖着模块活动吸附。三措并举,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确保在汛期到来之前处置完超标水体。”联合监测,为有效处理事故奠定基础
山东、江苏两省成立现场联合监测实验室,统一人员、仪器、技术,固定点位、频次、时间,确保监测数据准确,为及时有效处理这次跨界污染事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桶桶取样监测的河水,一组组科学公正的数据,一张张翔实准确的报表,浸满了鲁苏两省环境监测人员的心血与汗水,是鲁苏两省同心合力治污的最好见证。
在环境保护部监测司的协调指导下,针对事故现状,两省制定实施了《邳苍分洪道砷污染事件处置联合监测工作方案》和《邳苍分洪道砷污染事件处置联合监测技术方案》,科学布设监测断面,明确采样程序和标准。临沂市环境监测站和徐州市环境监测站共同承担联合监测任务,成立现场联合监测实验室,统一人员、仪器、技术,固定点位、频次、时间,对所涉断面实施全面监测,确保监测数据准确,为及时有效处理这次跨界污染事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月2日14点20分,记者在邳城镇的城河大桥上看到,由山东、江苏两省环境监测人员组成的联合采样监测车来到这里,对城河河道的左、中、右3个点位进行采样,然后带回设在邳州市邳城镇政府的联合实验室进行化验。
在联合实验室,山东省临沂市环境监测站党支部书记冯国鸣和江苏省邳州市环保局副局长王树良正带领双方监测人员在分析样品。见到记者,双方都抢着为对方表功,冯国鸣对记者说:“你们多宣传一下江苏,尤其是邳州的工作人员,他们很勤奋,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为联合监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好的基础和条件。”王树良就拉着记者说:“山东过来的最辛苦,这里条件差,他们都快一个月没洗澡了,有的还带病坚持工作。通过这次联合治污,我们更亲密了,都成一家人了。”
记者了解到,山东、江苏两省建立的联合实验室还对处置区域进行了两次水质状况普查,对河道底泥进行了监测,共出具有效数据1500个。举一反三,构筑环境安全防线
鲁苏两省团结治污的百日会战终于告捷。痛定思痛,各级各部门举一反三,完善应急预案,总结创新经验,重筑环境安全防线。4月底,当抗砷保水的百日会战告捷后,河道恢复了往日的清流,两岸绿树繁花争奇斗艳,一张张满是疲惫的面孔绽放出笑容,一颗颗悬着的心踏实落地,从领导到基层,从专家到百姓,许多人从心底里释放出爽朗的笑声。
没有谁愿意与灾难相遇,而灾难一旦袭来,就必须坦然面对。灾难是“魔鬼”,与“魔鬼”的争斗,是对人们智慧和坚强的考验。砷污染事件过后,各级各部门痛定思痛,举一反三,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强化联防机制,重新构筑起一道更加牢固的环境安全防线。对人们来说,这场抗砷保水的百日会战,有着其积极的意义:
一是完善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这次污染事件,敦促各级政府、环保、水利等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包括在跨界污染情况下如何应急响应、统一协调指挥、团结合作;明确了应急情况报告、通报制度和准确、透明、适度、科学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提出了包括应急信息与通信、监测与装备、技术与储备等亟待完善的保障性问题;
二是创造了一种水污染治理新模式。砷化物污染是水污染治理领域的难题,尤其对于较大河流、湖泊水体的污染,国内外都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这场砷污染治理攻坚战,首次创造性地实施了立体拉网式移动吸附降解法,为水污染治理探索出了一种崭新的模式,为又快又好地治理砷类污染物水体闯出了一条新路;
三是锻炼了一支水污染治理的专业队伍。在这场砷污染治理百日会战中,所有参战的单位和个人,无论是团队的凝聚力,还是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业务水平都得到了锻炼和升华。尤其是在实施立体拉网式移动吸附降解法时,施工队伍边摸索边实施,由生到熟,由熟到精,成为了一支拉得出、用得上、干得好的专业突击队;
四是为跨界处理突发环境事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从事件的发生到结束,无论是政府间的交流协调,还是环保部门的密切配合,两地群众的全力支持,融入的是情感,增进的是友谊。事实表明,只要兄弟省市互谅互让,同心协力,奔着一个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
可以说,这场百日会战,为跨界污染治理特别是跨界突发性事件处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⑥ 你好,我是广东英德人,农村户,想把我的户口迁移到我老公这汕尾海丰公平的居民户,需要什么手续流程的

结婚证明,和双方户口本到你家村委会开证明,同意迁出,再把结婚证明及双方户口本到汕尾公平派出所办理。OK

⑦ 广东英德农村户口迁入广州花都城市户口需要什么条件

您好,相关条件如下
本人或户主,凭当事人身份证,户口本,婚姻情况证明到落户所在地派出所说明情况,申请办理落户手续,派出所审核通过之后,会给当事人开具准予落户迁入的准迁证。取得当事人户籍资料之后,当事人或户主再回到落户所在地户籍管理派出所申请办理落户手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规定:
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
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

⑧ 英德市那个镇面积最大

沙口镇。

英德市面积5634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1996年,英德被评为广东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20年10月,英德市下辖1个街道、23个镇。

历史沿革

英德历史悠久。从宝晶宫古河床胶结堆积层中发现的打制石器表明:英德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10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晚期,今英红镇云岭狮石山牛栏洞里生活着一群原始先民。

新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青塘镇四周的石灰岩溶洞中居住着一群原始先民,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新石器时代晚期,这群先民从洞穴搬迁到靠近河岸的台地和山岗,开始刀耕农业和渔猎生活。

⑨ 自来水价格多少钱一立方米

北京的水费收取包括水资源费、自来水费和污水处理费三部分,其中水资源费回和自来答水费统一定价,污水处理费另外收取。
根据不同应用,水费价格如下:
一、自来水价格
1、居民生活用水:2.80元/立方米;
2、行政事业用水:3.90元/立方米;
3、工商业用水:4.10元/立方米;
4、宾馆、饭店、餐饮业等用水:4.60元/立方米;
5、洗浴业用水:60元/立方米;
6、洗车业、纯净水用水:40元/立方米;
7、农赔水:0.60元/立方米。
二、污水处理费:居民生活用水0.9元/立方米,其他用户用水1.50元/立方米。
三、中水:1.00元/立方米,暂不征收污水处理费

⑩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2020农村医保缴费截止日期

2020年农村医保缴费日期应该截止在12月底之前轻轻快缴纳

阅读全文

与广东英德农村污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反渗透电器控制柜 浏览:966
许昌最近水垢比较大 浏览:691
沁园净水器or滤芯是什么材质 浏览:535
藻类处理污水与人工湿地 浏览:966
提升泵众约上海阳光泵业 浏览:704
污水加盖 浏览:847
污水处理费免征增值税如何备案 浏览:433
家峰车载饮水机怎么样 浏览:930
中央净水器超滤哪个牌子好 浏览:690
乳化沥青蒸馏残留物测试仪 浏览:383
广东屠宰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浏览:327
污水厂如何减少c排放 浏览:873
反渗透工艺预处理方法 浏览:125
人接触到核废水会怎么样 浏览:785
什么饮水机好啊 浏览:283
树脂改件gk 浏览:357
脱硫废水除氨氮 浏览:480
净水器有两个滤芯怎么分开 浏览:857
污水井巡查检查标准 浏览:580
天涌泉净水器多少钱一台 浏览: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