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通过沉淀-氧化法处理含铬废水,减少废液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回收K2Cr2O7.实验室对含铬废液(含有Cr3+
(1)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吸量管、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由于含铬废液中含有少量的K2Cr2O7,抽滤时可用玻璃砂漏斗代替布氏漏斗,实验时,当吸滤瓶中液面高度快达到支管口位置时,为防止液体进入其它装置应该倒出部分液体,所以其操作方法是:拔掉吸滤瓶上的橡皮管,从吸滤瓶上口倒出溶液;
故答案为:玻璃砂漏斗,拔掉吸滤瓶上的橡皮管,从吸滤瓶上口倒出溶液;
(3)H2O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通过加热来除去H2O2;K2Cr2O7在冷水中的溶解度较小,用少量冷水洗涤K2Cr2O7,能除去晶体表面残留的杂质,还能减小K2Cr2O7的损耗;
故答案为:除去H2O2;除去晶体表面残留的杂质,减小K2Cr2O7的损耗;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较高时K2Cr2O7的溶解度较大,其它物质的溶解度较小,蒸发浓缩使杂质转化为固体析,温度较高时K2Cr2O7不析出固体,所以要趁热过滤;
故答案为:①蒸发浓缩; ②趁热过滤;
(5)①由反应Cr2O72-+6I-+14H+=2Cr3++3I2+7H2O;I2+2S2O32-=2I-+S4O62-可得反应的关系式为Cr2O72-~3I2~6S2O32-,根据关系式计算.
Cr2O72-~3I2~6S2O32-
1mol 3mol 6mol
n 0.2400×30×10-3mol
则250ml含重铬酸钾的物质的量为n=
×10,则所得产品中重铬酸钾纯度为
0.2400×30×10?3×10×294 |
6×4.000 |
×100%=88.2%,
故答案为:88.2%;
②装Na
2S
2O
3标准液的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没有气泡,会造成V(标准)偏大,则计算出Na
2S
2O
3的物质的量偏大,重铬酸钾的物质的量偏大,则测得的重铬酸钾的纯度将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
E. 在实验操作考试训练时,老师指出,废液一定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实现绿色排放.同学们发现废液中有白色
(2)由于氢氧化钙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饱和石灰水水分蒸发时也有可能析出氢氧化钙,所以白色粉末的成分可能是此两者也有可能是两者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假设③:白色固体为:CaCO3和Ca(OH)2的混合物;
(3)如果假设③成立:溶液中存在氢氧根时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会变红;加入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固体中存在碳酸根.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若有白色固体部分溶解;取试管中的残留的固体,加入稀盐酸;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1~2无色酚酞试液 | 由气泡产生;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 假设③成立 |
(4)根据以上探究结论,同学们选择了一种实验室中常用的药品 稀盐酸对白色固体进行了处理,请你说出他们这样处理的一条理由 稀盐酸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钙溶液都反应,生成无害的物质.
故答案为:CaCO
3和Ca(OH)
2的混合物;
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若有白色固体部分溶解;取试管中的残留的固体,加入稀盐酸;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1~2无色酚酞试液 | 由气泡产生;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 假设③成立 |
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钙溶液都反应,生成无害的物质
F. 核电站排出的废水怎么处理
在核电站,由于处理废水的量大、放射性物质浓度较高,都建有专门的版放射性污水处理系统,其常用的权工艺是蒸发和过滤。前面提到过,废水中的大多数放射性元素都不具有挥发性,利用这一特性,科学家对废水进行加热令其蒸发,再将留下的无法蒸发的放射性物质作浓缩处理。这个方法有两个优点,其一,核电站运行过程中本身就有很多无用的废热,加热废水不会多耗能源;其二,蒸发法基本不需要使用其他物质,不会像其他方法因为污染物的转移而产生其他形式的污染物。另一种方法是过滤法,原理类似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净水器。在废水流经的管道中安放了专门用来吸附放射性物质的树脂,这样水流走了,放射性物质留在树脂中。过一段时间,树脂吸附“饱”了,可以换上新的树脂。而吸满了放射性物质的树脂可以通过压缩等方法减小体积,收集后浇筑水泥密封,若树脂中放射性强度不高,放入铁桶密封也行。
G. 想问一下正常的核污水是怎么处理的
核废水处理方法:
1、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是将沉淀剂与废水中微量的放射性核素发生共沉淀作用的方法。废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磷酸盐等化合物大都是不溶性的,因而能在处理中被除去。
化学处理的目的是使废水中的放射性核素转移并浓集到小体积的污泥中去,而使沉积后的废水剩余很少的放射性,从而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此法优点是费用低廉,对数放射性核素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能够处理那些非放射性成分及其浓度以及流化相当大的废水,使用的处理设施和技术都有相当成熟的经验。
2、离子交换法
许多放射性核素在水中呈离子状态,特别是经过化学沉淀处理后的放射性废水,由于除去了悬浮的和胶体的放射性核素,剩下的几乎是呈离子状态的核素,其中大多数是阳离子。
并且放射性核素在水中是微量存在的,因而很适合离子交换处理,并且在没有非放射性离子干扰的情况下,离子交换能够长时间有效工作。
但是,该法存在一个较致命的弱点,当废液中放射性核素或非放射性离子含量较高时,树脂床很快会穿透而失效,而通常处理放射性废水的树脂是不进行再生处理的,所以一旦失效应立即更换。
离子交换法采用离子交换树脂,适用于含盐量较低的废液。当含盐量较高时,用离子交换树脂来处理所花的费用比选择性工艺要高。这主要是低选择性的树脂对放射性核素有很大的关联。在放射性废水净化中,利用电渗析的方法可以增加离子交换工艺的利用效率。
3、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固态物质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一种有效方法。吸附法的关键技术是吸附剂的选择。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高岭土、膨润土、黏土等。
4、蒸发浓缩
蒸发浓缩法具有较高的浓缩因子和净化系数,多用于处理中、高水平放射性废水。蒸发法的工作原理是:将放射性废水送入蒸发装置,同时导入加热蒸汽将水蒸发成水蒸气,而放射性核素则留在水中。
蒸发过程中形成的凝结水排放或回用,浓缩液则进一步进行固化处理。蒸发浓缩法不适合处理含有挥发性核素和易起泡沫的废水;热能消耗大,运行成本较高;同时在设计和运行时还要考虑腐蚀、结垢、爆炸等潜在威胁。
为了提高蒸汽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各国在新型蒸发器的研制方面一直不遗余力,如在蒸汽压缩式蒸发器、薄膜蒸发器、真空蒸发器等新型蒸发器方面都有显著成效。

5、膜分离技术
膜技术是处理放射性废水的比较高效、经济、可靠的方法。由于膜分离技术具有出水水质好、物料无相变、低能耗等特点,膜技术受到了积极的研究。
国外所采用的膜技术主要有:微滤、超滤、纳滤、水溶性多聚物-膜过滤、反渗透(RO)、电渗析、膜蒸馏、电化学离子交换、液膜、铁氧体吸附过滤膜分离及阴离子交换纸膜等方法。
6、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包括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法。植物修复是指利用绿色植物及其根际土著微生物共同作用以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种新的原位治理技术。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适用的生物修复技术类型主要有人工湿地技术、根际过滤技术、植物萃取技术、植物固化技术、植物蒸发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几乎水体中所有的铀都能富集于植物的根部。
微生物治理低放射性废水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的新工艺,用这种方法去除放射性废水中的铀国内外均有一定研究,但目前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用微生物菌体作为生物处理剂,吸附富集回收存在于水溶液中的铀等放射性核素,效率高,成本低,耗能少,而且没有二次污染物,可以实现放射性废物的减量化目标,为核素的再生或地质处置创造有利条件。
7、磁-分子法
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开发出Mag-Mole-cule法,用于减少锶、铯和钴等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该法以一种称为铁蛋白的蛋白质为基础,将其改性后,利用磁性分子选择性地结合污染物,再用磁铁将其从溶液中去除,然后被结合的金属通过反冲洗磁性滤床得到回收。
8、惰性固化法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萨凡纳河国家实验室,已开发出一种将某些低放射性废液处理成固化体以便安全处置的新方法。这一新工艺利用低温(< 90℃)凝固法来稳定高碱性、低活度的放射性废液,即将废液转化为惰性固化体。
科学家们将最终的固化体称作“ hydroceramic”(一种素烧多孔陶瓷)。他们称,最终的固化体硬度非常大,性质稳定持久,能够将放射性核素固定在其沸石结构中,这种制备过程类似于自然界中岩石的形成过程。
9、零价铁渗滤反应墙技术
渗滤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是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新兴起来的用于原位去除污染地下水中污染组分的方法。
PRB一般安装在地下蓄水层中,垂直于地下水流方向,当污染的地下水流在自身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反应墙时,污染物与墙体中的反应材料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而被去除,从而达到污染修复的目的。
这是一种被动式修复技术,很少需要人工维护、费用很低。Fe0-PRB技术作为PRB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许多国家和地下水污染处理的众多方面得到了研究和发展
H. 实验室环境污染种类及危害是什么
你好,确定实验室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需要对实验室的类型、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方式、及实验室所处的环境功能区及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分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
化学试验型实验室:
废气:(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即通过通风橱、烟道、引风机、及其他管道向外境 排放;药品蒸发、挥发、导致局部区域环境空气污染,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废水:化学反应废液未经处理或者处理不善直排如城市下水管网。(含多种持久性污染物和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废热)有毒有害化学制剂,导致水体污染和有毒有害污染物进入水体,对工农业用水及生活饮用水产生危害。
废渣:药品残渣、包装物、边角料(未按固废管理规定进行储存、处置),污染地表水及淋滤后污染地下水。
噪声:设备运转噪声(对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
环境风险: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腐蚀性药品的泄露、火灾、爆炸风险
放射性污染:核工业和其他具有放射源的实验室管理不善或其他原因导致对环境和人群的放射性污染危害。
生物实验室:
除了具有部分或者全部化学实验室的环境影响外还涉及到生物实验过程中病原菌、病毒的传播危害人群健康的风险。
实验室污染环境主要是在大气、水、声、渣、环境风险方面,应针对以上因素采取措施,防止对区域大气、水、声、人群健康的影响。
I. 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溶解大量FeSO4、CuSO4的废水,若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不仅造成重金属污染而且造
(1)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内容可知,介于Zn、Sn之间的是Fe;介于H、Hg之间的是Cu;介于Hg、Pt之间的是Ag.故填入下表如下:金属活动顺序表为:K Ca Na Mg Al,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2)①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操作,所以由图示可知,该操作应该是过滤;组装过滤器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故答:不溶;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
②为回收废液中的Cu2+,需加入活动性在铜前面的金属进行置换,但要得到较为纯净FeSO4的溶液,只能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物中只有硫酸亚铁,加入其它金属溶液中又混有其它溶质.所以,金属X是Fe,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由于有过量铁粉,为除去混在铜粉里的铁粉并且得到FeSO4溶液,把金属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硫酸并过滤即可.所以,溶液Y是H2SO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③要从滤液中获取硫酸亚铁晶体,需要采取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使硫酸亚铁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故答:结晶(或蒸发结晶或冷却结晶).
故答案为:
(1)Na、Zn、Ag;(2)①不溶;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
②Fe(或铁);Fe+CuSO4=FeSO4+Cu;稀硫酸;Fe+H2SO4=FeSO4+H2↑;③结晶(或蒸发结晶或冷却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