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废水系统实用型科技成果

废水系统实用型科技成果

发布时间:2022-01-13 01:56:00

❶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的获奖项目

YCJ-1型扬声器纯音检测仪 国家发明二等奖
JFA膜材料及其在镀铬漂洗废水中的应用 国家发明三等奖
微量氢、氧气敏色谱分析方法 国家科技成果奖
车间级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成组生产系统 国家科技成果奖
上海合金材料总厂消化引进触头材料制造技术配套用高纯氢气生产系统 国家科技成果奖
国产反渗透组器及其工程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成果奖
显像管玻壳池炉烟气电除尘系统 国家科技成果奖
航天服试验舱 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
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厂区国内设计部分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程设计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混光光源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P-33;P-22型可拆卸式屏蔽室 全国科学大会奖
振动计算与隔离设计和多层振动研究 全国科学大会奖
典型化编程 全国科学大会奖
PW型旋风式除尘器 全国科学大会奖
反渗透过滤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的利用 全国科学大会奖
《工厂常用电气设备手册》 全国科学大会奖
《工厂常用电气设计手册》 全国科学大会奖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节点 全国科学大会奖
无氰电镀 全国科学大会奖

❷ 李健强的鉴定成果

1) 新型药肥复合型种衣剂技术推广应用,第十二完成人,2004年7月2日通过天津市农业局项目验收(验收证书编号:津20040337)。
2) 种衣剂生产新工艺及废水循环再生系统,第二完成人,2002年10月16日通过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科技成果鉴定(核准编号: 农科果鉴字2002 056号)。
3) 20%福·克和30%多·福·克种衣剂助剂配方体系优化研究,第三完成人,2002年10月16日通过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科技成果鉴定(核准编号:农科果鉴字2002 057号)。
4) 云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衣剂产品开发和中试示范,第四完成人,2002年12月27日通过云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核准编号:云科鉴字2002 128号)。
5) 用于防沙治沙的多功能生物型种衣剂研制和中试生产,第三完成人,2001年10月15日通过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成果鉴定(核准编号:农科果鉴字2001 058号)。
5) 用于防沙治沙的多功能生物型种衣剂研制和中试生产,第三完成人,2001年10月15日通过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成果鉴定(核准编号:农科果鉴字2001 058号)。
6) 种子包衣覆盖率计算机图象分析检测系统,第一完成人,2000年7月14日通过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成果鉴定(核准编号:农科果鉴字2000 69号)。
7) 北方水稻种子包衣专用剂型—20%克·多·甲悬浮种衣剂研究,第一完成人,2000年7月14日通过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成果鉴定(核准编号:农科果鉴字2000 070号)。
8) 浸种型水稻专用种衣剂—20%克·福·甲悬浮种衣剂研究,第二完成人,1999年12月11日通过湖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成果鉴定(核准编号:湘科鉴字99 第139号)。

❸ 汇清科技的汇清科技创新历史

2002年深圳汇清科技有限公司 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合作,联合组建了臭氧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是我国中南地区环保项目重点实验室;
2003年,深圳汇清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共同研发“红外线测温仪”产品,非典期间接受国家主席胡锦涛莅临指导;
2004年5月18日,汇清科技荣获中央空调活性氧空气净化系统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书;
2007年通过国家奥体中心质检报告,并与2008年赞助北京奥运会,并成为国际奥林匹克中心空气净化合作伙伴;
2009年,荣获全球人居署授予的“空气净化和水处理”两项新技术奖;
2009年4月15日,荣获空调活性氧空气净化系统在线检测仪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009年7月8日,荣获活性氧在线检测仪外观涉及专利证书;
2011年6月22日,荣获空气净化机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011年7月27日,荣获智能空气净化机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011年9月14日,荣获LV等离子体废气净化器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012年9月19日,荣获洗车废水循环处理设备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2012年10月13日,荣获超滤膜泡装置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012年11月7日,荣获便捷式净水器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012年11月14日,荣获洗车废水循环处理装置设计专利证书。

❹ 八 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大力提高国土资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国土资源事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屏蔽室与三维线圈及其集成磁场空间装置

该装置可以衰减环境磁场强度(达到<300nT),改善环境磁场的梯度(达到<50nT/m),使线圈系统的均匀区不失真;可以屏蔽和抵消外场,达到零磁空间,产生矢量磁场;可以完成线圈系统的本身功能,实施对屏蔽室的磁清洗。

屏蔽室与三维线圈的复合套装,成功解决了线圈在屏蔽室内的几何定位及其相互隔震;形成零磁场或产生矢量的背景场的高度均匀;三维线圈对屏蔽室六面可在不发散磁场的情况下,实施磁清洗。可调节三组线圈的间距和几何姿态,具备调节正交性的功能,储备扩展不同指数均匀区的机构。屏蔽室构建采用大循环包镶及无焊点、少铆眼、大封挤的新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屏蔽系数,降低资源消耗。配置检测设备,可以由平面坐标到立体坐标,由小区域到大范围,在空间任一点支持三分量的准确定位。项目研制的系列产品在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高等院校、国土资源部、石油及地震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野外数据采集界面

GPS/PDA土地调查新技术示范应用

国土资源部在大兴举办调查之星技术培训班,学员们在现场实习

在嵌入式3S集成技术、基于GPS网络差分/高精度单点动态定位技术、矢量图形自动分割技术、基于GPS/PDA的土地调查作业流程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形成了调查精度满足1:10000到1:2000及1:1000、数据导入/导出符合OPENGIS通用交换标准、变更图斑能自动分割的土地调查作业系统。

在2004年北京大兴综合示范应用的基础上,2005~2006年国土资源部又在北京、吉林、河北、江苏、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九省市13个区县进行了较大范围的示范应用,试点县市地处东部、西部和南方、北方,地形包括平原、山区、丘陵,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GPS的定位精度,优化了系统的作业流程,完善了系统的软件与硬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软件进行了权威测试,对产品的硬件进行了工业化设计,形成了定型后的符合工业化标准的“调查之星”系列产品。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已将定型后的“调查之星”设备装备到14个区县。

❺ 买文宁的主要研究方向及成就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与我国的环境污染实际难题紧密结合,长期从事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近几年来研究开发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膜生物反应器(MBR)等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和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复合床(UBF)、内循环厌氧生物反应器(IC)等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完成了多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研究开发了多项先进实用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并进行了成功的应用,在抗生素工业废水和酒精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科研成果。完成了啤酒废水处理工程、酒精废水处理工程、生物制药废水处理工程、造纸废水处理工程等十几项废水处理工程的工程设计。经过4年研究开发和设计建设的河南天方药业集团抗生素废水处理工程于2003年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评为《国家环境保护百佳工程》。设计建设了20多项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❻ 黄民生的科研成果

自1990年以来,先后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50多个,其中包括国家863(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个)、上海市科委重大和重点(3个)、上海市教委(2个)等国家和地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富营养化原水生化和物化预处理技术研究、给水絮凝剂改良及水质优化技术研究、微生物絮凝剂研制与废水净化技术研究、中水系统生物脱臭技术研究、污水的高效微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白腐真菌生化反应器处理染料废水及其调控研究、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预处理及资源化技术研究、工业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规划与评估研究、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节能升级改造技术研究、河口污染净化生物浮岛技术研究、景观水体微生物及酶强化净化技术研究、中心城区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构造湿地处理富营养化入湖河水技术研究、城市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调蓄及污染削减效应研究、企业循环经济研究等。主持编写或合作出版专业教材及专著3部,申报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6项(受理6项,授权1项),主持和参与城市(镇)排水及水处理工程规划设计10余项。

❼ 中国现在,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哪些科技成果

一是重大科研项目推进有序,前一段时间我给大家介绍了国家大气攻关专项,专门针对京津冀区域雾霾成因给大家作了详细,这就是非常具体的科技支撑的例子。同时在水环境领域,也有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十三五”期间,国家在生态环境科技投入方面,仅中央财政投入就超过100亿元。
二是科技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先后制定了《关于深化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深化科技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大力推动生态环境科技管理“放管服”。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
四是科研组织实施组织不断创新。以“1+X”模式组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这两个中心联合全国500多家优势科研单位、8000名科研人员,形成“大兵团联合作战”的协作攻关模式。把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优势学科和优势专家组织起来,形成高水平的联合攻关团队,从运行效果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十三五”期间,通过广大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环境科技方面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在水环境领域,形成重点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系统与应用等八大标志性成果,建成流域水污染治理、流域水环境管理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三大技术体系,有效支撑了太湖、京津冀、三峡库区、淮河、辽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改善,助力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和世园会、冬奥会高标准水质目标实现。在土壤环境领域开展了铬、砷重金属污染地块修复工程示范,为土壤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提升多重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生态保护领域,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法体系,支撑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建立。在固废领域,大宗工业固废建材化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重金属安全处置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关键技术突破,支撑了无废城市建设。在环境基准领域,首次发布了我国保护水生生物镉和氨氮水质基准,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❽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的研究成果

主要成果:

1、城镇污水高效脱氮除磷与尾水资源化技术(该项成果为国际先进),该项成果2012年获得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实现了产业化,已在10个以上污水处理厂得以推广应用。

2、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规划与污水处理厂优化调控技术,通过系统规划与优化,实现低碳排水与城市排涝安全,同时实现雨水资源的利用;借助活性污泥模型优化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实现节能减排。

3、印染废水分质处理与再生利用技术(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水专项课题),该项技术已在多家印染企业推广应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4、水工程设计与优化,采用先进的研究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实现成果的快速转化。

在研项目:

1、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污水处理系统区域优化运行及城市面源削减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011ZX07313-002)

2、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园区化乡镇工业废水氮磷深度削减及资源化成套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012ZX07101003)

3、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基金项目“富营养化及有机复合污染水源原水高效低耗预处理技术研究”(708047)

4、江苏省太湖治理科研课题“太湖流域上游地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方案研究”(TH2012302)

5、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低氧生物倍增污水处理技术与模块化装备研发及产业化”(R201302)

❾ 顾夏声的主要成就

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发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理论,提出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层(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等废水的新工艺,研究成果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提出的二相UASB工艺对于处理含硫酸盐废水的发展前景以及废水经酸化后,用自养型硫细菌进行生物脱硫,然后进行甲烷发酵和硫回收的新工艺,是对含高硫酸盐有机废水治理技术的重大突破。在国内外首次提出UASB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模型和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的“晶核生长”学说,由此找出了培养颗粒污泥的优化条件和关键技术。
他在工程方面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主持和指导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顾夏声主持的“城乡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机理及高效厌氧反应器研究”课题以及他指导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层(UASB)反应器的理论与实践,对其微生物学特性及工程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模型及形成的“晶核生长”学说,由此找到了培养颗粒污泥的优化条件和关键技术,为其后进行的中试和生产性UA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依据。在此基础上开发的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等废水新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成果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已应用于多个污水处理工程,其中北京啤酒厂污水处理系统是中国规模较大的常温UASB生产性装置,被列为国家环保局示范工程。
2:主持“硫酸盐还原作用对厌氧消化的影响与控制”研究项目,使含高硫酸盐有机废水治理技术获重大突破。造纸、味精、脂肪酸、糖蜜等生产废水的有机物浓度高,由于含有大量硫酸盐,严重妨碍厌氧消化技术的应用,成为世界各国废水处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顾夏声与同事们分析研究了“酸化”状态下的微生物生态及控制“酸化”的措施,提出了二相UASB工艺对于处理含硫酸盐废水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废水经酸化后,用自养型硫细菌进行生物脱硫,然后进行甲烷发酵和硫回收的新工艺,使该类废水的处理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3:参与和指导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和处理工艺研究,提出经济有效的处理途径。顾夏生研究了厌氧—缺氧—好氧系统处理焦化废水过程中微生物分布和有机物迁移转化规律,并进行了新型硝化—反硝化系统的研究,将焦化废水生物处理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对染料废水中的各种主要化合物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好氧和厌氧降解性能及机理的研究,为去除这些物质提供了理论基础,所获得的用生物转盘处理染色废水的研究成果已用于工程设计之中。
4:参与氧化塘处理废水的科技攻关,对氧化塘中碳、氮、磷的转移规律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废水生物脱磷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夏声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热爱教育这一神圣的事业。在任教60余年中,他始终坚持“要教好工科的书必须理论联系工程实际”,讲课坚持做到“深入浅出,少而精,条理清晰”。顾夏声为中国市政工程和环境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和专家,有的已经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夏声在60余年教学生涯中,始终坚持“要教好工科的书必须理论联系工程实际”,为我国市政工程和环境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和高级专家,包括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环境工程博士。他曾任建设部高校给水排水及环境工程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和国家教委环境工程类专业教材委员会主任委员,组织研究明确了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科归属、专业内容、培养目标等,制定了教学计划和各课程基本要求,组织编写系统教材,为环境工程、市政工程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曾获北京市高教系统“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全国环境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他长期从事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微生物学特性和工程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成果奖、全国环保科技成果奖等。
顾夏声一贯重视教材建设。他本人或带领年轻教师编写了多本高质量的教材,并随时把新的研究成果纳入教材,给学生以最新的知识。如他与李献文等合编的《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曾三次再版,受到师生们的好评。他同时担任建设部高校给水排水及环境工程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和国家教委环境工程类专业教材委员会主任委员。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他与其他委员一起,就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科归属、专业内容、培养目标等问题进行了多次研究讨论,明确了该专业的定位及培养目标,制定了教学计划和各课程的基本要求,编写教材18种,使环境工程专业有了比较系统、基本成套的试用教材,为环境工程、市政工程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顾夏声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位环境工程博士。他对研究生严格要求、精心培养;强调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适应性,尤其注意充实其基础知识和拓宽其知识面;要求学生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同时以实际工作的经验充实理论。顾夏声言传身教,培养的博士生业务素质好、思想觉悟高,多数已成为各个单位的业务骨干。 学生:清华大学环境系教授、中国第一位环境工程博士张晓健 如顾夏声与李献文等合编的《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曾两次再版
顾夏声编写过十八种教材,获教委和建设部优秀教材奖。他提出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等废水的新工艺,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计划”和“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长期从事给水排水和环境工程的教学与研究。撰有论文《中国水污染控制技术与展望》、《生物接触氧化法动力学模型》,主编《水处理工程》、《废水生物处理数学模型》。
60年代中期,该讲义得到学校的认同,并在校内进行铅印作为教学材料下发。后建设部教材会讨论决定正式编写《水处理微生物学》,但后期编著工作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了。文革结束后,随着教材指导委员会的恢复,全国进行课程改革,正式将“水处理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开设。《水处理微生物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紧密结合专业,深入浅出地说明最基本的微生物作用于污水处理的运转,比如通过观察原生动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变化来看污泥膨胀的问题等。后随着科学理论和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第二、三版在内容上均有所增添。
顾先生1949年回国后即受聘到国立唐山工学院任教,后调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致力于给排水工程和环境工程的研究和教学,其中《水处理微生物学》是他和李献文先生等人合编的专业基础教材,该教材填补了中国在环境工程领域尤其是污水处理微生物教材的空白。《水处理微生物学》教材自1980年出版以来,曾3次修订,《水处理微生物》(第三版)于2006年再次修订,形成第四版——《水处理生物学》。
1陶葆楷、顾夏声,沼气池中粪便消化效能的研究,清华大学学报,1959,6(2)。
2顾夏声、黄铭荣、钱易等,废水处理与利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8。
3顾夏声、李献文,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4Gu Xiasheng,The Status and Trend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in China,Water International,1982,7(2)
5顾夏声,废水生物处理数学模式,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82。
6顾夏声、胡纪萃、俞毓馨、胡琼玲,空气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合成氨装置碳黑废水的研究,清华大学学报,1983,23(1)。
7Hu Jicui,Gu Xiasheng,A Kinetic Model of the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Development Technology,1985,3:241~249
8顾夏声、黄铭荣、王占生等,水处理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9吴唯民、胡纪萃、顾夏声,厌氧升流式污泥层反应器内污泥颗粒化对固液分离效果的影响,环境科学学报,1986,6(1)。
10顾夏声、李献文、俞毓馨,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11Weimin Wu,Jicui Hu,Xiasheng Gu,Yizhang Zhao,Cultivation of Anearobic Granular Sludge in UASB Reactor with Aerobic Activated Sludge Seed,Wat.Res.,1987,21(7)
12吴唯民、胡纪萃、顾夏声,厌氧污泥的最大比产甲烷速率的间歇试验测定法,中国给水排水,1988,1(4)。
13Jicui Hu,Weimin Wu,Xiasheng Gu,A Study on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ctivated Sludge as Seed Material for an Anaerobic Reactor,Wat.Sci.Tech.,1988,20(11/12)。
14赵健夫、钱易、顾夏声,用厌氧酸化预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环境科学,1990,11(3)。
15赵健夫、钱易、顾夏声,焦化废水中难降解物的分析,环境工程,1991,9(1)。
16Zhang Xiaojian,Wang Zhansheng,Gu Xiasheng,Simple Combination of Biodegradation and Carbon Adsorption-The Mechanism of the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Process,Wat.Res.,1991,25(2)
17刘双江、胡纪萃、顾夏声,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豆制品废水,中国给水排水,1992,8(1)。
18刘双江、胡纪萃、顾夏声,厌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胞外多聚物作用的研究,中国沼气,1992,10(1)。
19竺建荣、胡纪萃、顾夏声,二相UASB工艺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中国沼气,1992,10(2)。
20周琪、袁嗣兵、竺建荣、胡纪萃、顾夏声,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生活污水,中国给水排水,1992,8(4)。
21文湘华、钱易、顾夏声,生物稳定塘碳、氮、磷物质迁移转化模型的研究,生态学报,1992,12(1)。
22文湘华、钱易、顾夏声,生物稳定塘常规运行状态模拟与分析,环境科学,1992,13(3)。
23周岳溪、钱易、顾夏声,生物除磷过程中乙酸盐厌氧代谢机理的研究,环境科学研究,1992,5(3)。
24周岳溪、钱易、顾夏声,假单胞菌磷代谢特性的研究,环境科学,1992,13(5)。
25周岳溪、钱易、顾夏声,循序间歇式废水生物除磷处理工艺微生物特性的研究,环境科学研究,1992,5(6)。
26顾夏声,废水生物处理数学模式,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27竺建荣、胡贵平、胡纪萃、顾夏声,胞外多聚物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中国沼气,1993,11(3)。
28耿艳楼、钱易、顾夏声,简捷硝化-反硝化过程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环境科学,1993,14(3)。
29竺建荣、胡纪萃、顾夏声,颗粒污泥的产甲烷细菌及结构模型初探,微生物学报,1994,33(4)。
30安仁虎、钱易、顾夏声,厌氧过程在厌氧-好氧工艺处理染料工业废水中的作用,环境科学研究,1994,7(3)。
31Mai Wenning,Jian Zhangpeng,Gu Xiasheng,A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iodegradability of Organic Substance,J.of Environmental Science,1995,7(2)
32左剑恶、袁琳、胡纪萃、顾夏声,利用无色硫细菌氧化废水中硫化物的研究,环境科学,1995,16(6)。
33王永仪、杨志华、蒋展鹏、顾夏声、刘勇,H-酸废母液的湿式空气氧化处理,环境科学,1996,17(1)。
34何苗、张晓健、瞿福平、顾夏声,焦化废水中有机物在活性污泥法处理中的去除特性,中国给水排水,1997,13(1)。
35瞿福平、张晓健、何苗、顾夏声,氯苯类有机物生物降解性及共代谢作用研究,中国环境科学,1997,17(2)。
36何苗、张晓健、瞿福平、顾夏声,难降解有机物生物抑制特性的研究,环境科学,1997,18(2)。
37何苗、张晓健、顾夏声,杂环化合物及多环方烃厌氧酸化降解性能的研究,中国给水排水,1997,13(3)。
38何苗、张晓健、瞿福平、顾夏声,混合基质条件下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性能,环境科学,1997,18(3)。
39顾夏声、李献文、竺建荣,水处理微生物学,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0杨洋、左剑恶、卜德华、顾夏声,好氧颗粒污泥亚硝化工艺的启动与运行特性研究,环境科学,2007,28(11)。
41顾夏声,胡洪营等,水处理生物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❿ 酶在生物技术科研领域的作用

对日益严峻的全球化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发展,为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传统的污染治理方法存在着诸多的自身缺陷.主要表现在:处理效率低下、占地广、浪费土地资源和能源、处理成本高、效果不尽理想、容易产生新废弃副产物,甚至产生新的污染源.所以以环境生物技术为新技术体系解决环保污染的保护环境成为当今乃至未来发展的方向.酶与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环境生物技术中重要的部分. 现代研究表明,酶与酶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产品加工过程中用酶来替代化学品(为生物过程代替化学过程反应温和)可以降低生产活动中的污染水平,有利于实现工艺过程生态化或无废生产,真正实现清洁生产的目标;第二,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只对产品内容起作用,使产品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大大减少,利于环境的保护;第三,酶的反应条件温和,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等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对污染物处理和环境监测具有高效、快速、可靠的优点.因此,酶工程技术在环境治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酶与酶技术以实际应用的要求为目的,利用酶的催化特性对对象进行有用物质的生产或有害废物的分解.几年来,环保用酶制剂与酶技术已经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相比,国内环保用酶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在实现工业化、商品化应用方面基本处于空白.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国内对环保用酶的研究系统方法落后,学科之间单兵作战,科研机构与生产厂商及应用单位相脱节,严重制约了环保用酶与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一直未能形成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开发. 环保用酶与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通过应用系统方法,对高效酶类的选用与开发、酶固定化(载体)材料的选择,酶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制造,以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安全简便的操作解决环境污染中的废水处理问题.开发出新一代的环保用酶制剂和酶生物反应器系列产品,并且使该技术得到产业化.本项目的开发,对解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的无害化处理带来崭新的突破,对环保领域酶制剂开发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 国内技术发展的概况及需求 1、酶的发展现状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一环,它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医药卫生、食品、环保等行业,酶制剂生产已成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之一.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注意酶工程研究和酶制剂的开发,近年来,国际酶制剂行业发展迅速,这与广泛采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及其他新技术有关.国内酶制剂工业的现状是投入少、缺乏核心技术,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酶制剂应用领域仅局限于淀粉加工、洗涤剂工业等,影响了酶制剂行业的发展及应用领域的开拓.全行业整体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落后,绝大多数工厂沿用硫酸铵(硫酸钠)盐析工艺或发酵液直接喷雾干燥工艺,不仅产品质量差,也影响了下游产业产品质量的提高.环保用酶受此影响,处理成本高使用推广慢.因此,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酶制剂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环保用酶应用及现状酶与酶技术用于环保领域,国内目前已经引起研究部门的重视,陆续有了这方面的相关报道,但在实践应用方面的开发仍属鲜见,几乎还处于空白. 3、环保用酶的市场需求在社会生活不断现代代、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问题已日益严峻,传统的解决环境污染技术和工艺已经满足不了现实的要求,环保领域酶和酶技术的应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必将产生具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 主要研究、开发内容及目标环保用酶与酶技术是国内研究之前沿领域,是一项系统的研究工程.本项目技术开发、主要运用目前国内成熟的酶发酵工艺和提炼工艺生物下游技术.生产低成本、高活性环保用酶和酶固定化载体材料的选取以及酶反应器的生产开发. 本项目开发的重点在于酶与酶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的产品开发,将多种适用与废水处理的酶富集于反应器中处理污水.从几个方面着力研究: 1、 环保用酶制剂工业化生产技术开发; 2、 环保用酶固定化廉价载体的应用; 3、 废水处理酶反应器的技术开发; 4、 以新型酶反应器为核心构件污水处理系统技术开发. 酶与酶技术在环保产业中的开发应用项目,主要建立在目前科研单位研究成果的应用及我方科技人员原有的固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其他酶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国内最新,成熟的技术装备,膜分离—超滤装备,“分子切割”技术装备,沸腾一次造粒技术制备高活性酶,以及应用吸附法,交联法等技术开发生产固定化酶,实现酶与酶技术在环保产业中的推广应用,开发出新型高效废水处理的环保用酶和酶生物反应器.

阅读全文

与废水系统实用型科技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丽江贺德克回油滤芯多少钱 浏览:349
地下室提升泵十大品牌 浏览:981
肩膊提升训练器三角肌健身器材 浏览:806
汽油蒸馏检测什么区别 浏览:613
长时间饮水机不用怎么清洗 浏览:329
安利空气净化器怎么重启求回答 浏览:959
吸水式饮水机怎么安装水桶 浏览:231
免拆热水器除垢方法 浏览:844
长安X70机油滤芯在哪里 浏览:454
空调滤芯坏了怎么回事 浏览:503
蒸馏水属于酸性吗 浏览:474
铲车机油滤芯鼓包怎么回事 浏览:998
净水器前面独立的一个滤芯是什么 浏览:635
厨房净化器什么样 浏览:250
全自动智能饮水机多少钱一台 浏览:185
反渗透膜性能是什么 浏览:519
碳粉污水处理流程 浏览:759
树脂纤维是和ABS 浏览:129
场导共振水与纯净水有什么区别 浏览:86
沁园春净化器怎么样 浏览: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