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对水体中藻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可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观察到的一个
A、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适合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A正确;
B、血球计数板规格为lmm×lmm×0.1mm,采用五点取样法,取四角和最中间的5个中方格计数,采取“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处理,平均每个中方格内有4个酵母菌.计数区有25个中方格,共计有酵母菌4×25=100个.计数区体积为lmm×lmm×0.=0.1mm3=0.1×10-3mL,换算成1mL,则有酵母菌100×104个,再乘以稀释倍数10,结果为1×107个/mL,B错误;
C、对水体中藻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的方法属于抽样检测法,C正确;
D、测数完毕,取下盖玻片,用水将血球计数板冲洗干净,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损坏网格刻度.洗净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放入盒内保存,D错误.
故选:AC.
⑵ 有专用于藻类分类的计数器吗
DX-CA8 登迅8联浮游生物分类计数器很好用
⑶ 怎样测叶绿素a 以及怎样进行蓝藻计数
欲知封闭水域会否出现藻类疯长,如蓝藻爆发等现象,应监测水域中的藻类数量以及水质,由于对藻类等浮游植物采用计数的方法测定误差较大,耗时费力,对检测人员的工作经验要求相对较高,一般可测定水中的叶绿素a含量代替藻类测定。当水中的叶绿素a含量突然增高,而且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加上阳光照射强烈,气候炎热等因素,该水域极有可能发生藻类疯长,可通知各有关部门尽早采取应对措施。
因为藻类是一类含叶绿素的、光合自养的、无胚的原植体植物,在浮游藻类里叶绿素a的含量大约占有机物比重的1~2%,是估算藻类生物量的较好指标。可预先测定藻类计数和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关系,以叶绿素a的含量来推算藻类的数量,即通过测定水中的叶绿素来快速了解藻类的大致数量。
测定叶绿素a的仪器和方法有许多种,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是一简便易行的测定方法,水样经离心或过滤浓缩、研磨、丙酮提取后,定容,取上清液分别测量750nm、645nm、663nm、652nm等几个波长下的吸光度值,根据经验公式可分别计算出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与测定其他物质稍有不同,如:测磷只需测定单一波长的吸光度值,再以该吸光度值代入由标准溶液测得的校准曲线计算含磷量。而叶绿素a无法使用校准曲线,需用几个波长下的吸光度值,根据经验公式来分别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含量。因为叶绿体色素由叶绿素a、叶绿素b等物质组成,试液是多组分的混合溶液,在试液中分离这几类物质的难度较大,且无必要。叶绿素a在645nm和663nm 处均有吸收,在645nm处吸光系数较小,为16.75,在663nm 处较大,为82.04;叶绿素b 在645nm和663nm 处亦都有吸收,但在645nm处吸光系数较大,为45.60,在663nm 处较小,为9.27。由此可知:叶绿素a的吸收峰值出现在663nm 处,该吸收曲线延伸到645nm处,在此波长处的吸收系数不如在663 nm 处大,因此在计算公式中求算叶绿素a的含量时,需扣除叶绿素b在663nm和645nm 处的吸光度值,再进行计算。
标准分析方法要求,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不可浑浊,在710nm或75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其值应小于叶绿素a吸收峰的吸光度值的5%,否则应重新过滤。假定样品在663nm处的吸光度值为0.03,则在750nm处的吸光度值不得大于0.0015,对试液的清澈程度要求很高,测量710nm或750nm的目的是避免悬浮物质的干扰,一般测量水中的浑浊度所采用的波长为680nm,为避免在680nm处仍有叶绿素a产生的吸收值,故将测量浑浊度的波长选在710nm以上。在计算公式中,凡参与计算的各吸光度值都应减去710nm处的吸光度值,以扣除悬浮物质的干扰。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对测量仪器分光光度计的波长精确度要求较高。如果波长与原吸收峰波长相差1nm,则叶绿素a的测定误差为2%,叶绿素b为19%,使用前必须对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进行校正。校正方法除按仪器说明书外,还应以纯的叶绿素a和b来校正。
⑷ 环境工程,关于藻类实验的,用目镜视野法计数。后换算成藻液的密度,换算公式是什么!!!!最好有参数!
解决方法1:目镜视野计数法直接得到的是单位面积视野里藻类细胞的个数,或者说,面积密度。
要把面积密度换算成藻液密度,可以先算出一滴藻液的体积,乘上你滴在显微计数板上的藻液的滴数,得到总体积。用数出的面积密度乘以计数板上的方格数得到藻类细胞总数。最后用藻类细胞总数除以体积,即可得到藻液的密度。此种方法直接但繁琐,误差也比较大,不推荐使用。
方法2:如果你要的密度的单位不是“个/升”而是“克/升”,建议你用离心的方法得到沉淀物,除以总重即可。如果没有条件离心,可以加入少量明矾,在溶液中形成絮状沉淀,把藻细胞聚沉下来,还可以用一定规格的硝酸纤维膜滤纸抽滤除去细胞。此种方法很方便。
方法3:如果你要的是“个/升”这个单位,而且要比较精确可靠的结果,那就有点蛋疼了。如果你有已知准确密度的藻液,建议你用它计算出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的比例常数(它们二者是成正比的);如果你没有标准藻液,建议你去买标准血球计数板,那种板子使用标准血球溶液定好标的,附有换算公式。
⑸ 污水处理水中藻类的形成与哪些因数关系大
温度和水质,如果是出水中藻类多的话,可能处理效果不好。出水不达标
⑹ (2013江苏一模)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对水体中藻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可用血球计数板.计
A、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适合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A正确;
B、取样后向样液中加入固定液来杀死细胞,维持藻类细胞数目不变,以防止在计数过程中藻类繁殖而发生数量变化导致计数不准,B正确;
C、血球计数板规格为lmm×lmm×0.1mm,采用五点取样法,取四角和最中间的5个中方格计数,采取“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处理,平均每个中方格内有4个酵母菌.计数区有25个中方格,共计有酵母菌4×25=100个.计数区体积为lmm×lmm×0.=0.1mm3=0.1×10-3mL,换算成1mL,则有酵母菌100×104个,再乘以稀释倍数10,结果为1×107个/mL,C错误;
D、测数完毕,取下盖玻片,用水将血球计数板冲洗干净,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损坏网格刻度.洗净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放入盒内保存,D错误.
故选:AB.
⑺ 做藻类的试验,怎么测定水中的藻类含量。最好是包括试验装置图片的
一般用测定叶绿素a来表示藻类的含量:
实验14 叶绿素a和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一、目的
学会Chla、b含量的测定方法,了解叶片中Chla、b的含量。
二、材料用具及仪器药品
菠菜叶片、721分光光度计、天平、研钵、剪刀、容量瓶(25ml)、漏斗、滤纸、乙醇(95%)
三、原理
叶绿素a、b在波长方面的最大吸收峰位于665nm和649nm,同时在该波长时叶绿素a、b的比吸收系数K为已知,我们即可以根据Lambert Beer定律,列出浓度C与光密度D之间的关系式:
D665=83.31Ca+18.60Cb…………………………….(1)
D649=24.54Ca+44.24 Cb…………………………….(2)
(1)(2)式中的D665、D649为叶绿素溶液在波长665nm和649nm时的光密度。
为叶绿素a、b的浓度、单位为每升克数。
82.04、9.27为叶绿素a、b在、在波长665nm时的比吸收系数。
16.75、45.6为叶绿素a、b在、在波长649nm时的比吸收系数。
解方程式(1)(2),则得 :
CA=13.7 D665—5.76 D649………………………(3)
CB=25.8 D649—7.6 D665……………………… (4)
G=CA+CB=6.10 D665+20.04 D649………(5)
此时,G为总叶绿素浓度,CA、CB为叶绿素a、b浓度,单位为每升毫克,利用上面(3)(4)(5)式,即可以计算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的总含量。
四、方法步骤
1.称取0.1克新鲜叶片,剪碎,放在研钵中,加入乙醇10ml共研磨成匀浆,再加5ml乙醇,过滤,最后将滤液用乙醇定容到25ml。
2.取一光径为1cm的比色杯,注入上述的叶绿素乙醇溶液,另加乙醇注入另一同样规格的比色杯中,作为对照,在721分光光度计下分别以665nm和649nm波长测出该色素液的光密度。
计算结果:
叶绿素a含量(mg/g. FW)=
叶绿素b含量(mg/g.FW)=
叶绿素总量(mg/g.FW)= 见链接
http://sky.scnu.e.cn/jpkc/zwslx/fenye/jakj/li/shi-yan/14.htm
还有
实验33 叶绿素a和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原理
如果混合液中的两个组分,它们的光谱吸收峰虽有明显的差异,但吸收曲线彼此又有些重叠,在这种情况下要分别测定两个组分,可根据Lambert—Beer定律,通过代数方法,计算一种组分由于另一种组分存在时对吸光度的影响,最后分别得到两种组分的含量。
如图9叶绿素a和b的吸收光谱曲线,叶绿素a的最大吸收峰在663nm,叶绿素b在645nm,吸收曲线彼此又有重叠。
根据Lambert—Beer定律,最大吸收光谱峰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C与吸光度A之间有如下的关系(参阅实验86):
A1=Ca·ka1+Cb·kb1 (1)
A2=Ca·ka2+Cb·kb2 (2)
式中:Ca为组分a的浓度,g/L。
Cb为组分b的浓度,g/L。
A1为在波长λ1(即组分a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时,混合液的吸光度A值。
A2为在波长λ2(即组分b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时,混合液的吸光度A值。
ka1为组分a的比吸收系数,即组分a当浓度为1g/L时,于波长
λ1时的吸光度A值。
kb2为组分b的比吸收系数,即组分b当浓度为1g/L时,于波长λ2时的吸光度A值。
ka2为组分a(浓度为1g/L)在波长λ2时的吸光度A值。
kb1为组分b(浓度为1g/L)在波长λ1时的吸光度A值。
从文献中可以查得叶绿素a和b的80%丙酮溶液,当浓度为1g/L时,比吸收系数k值如下:
将表中数值代入上式(1)、(2),则得:
A663=82.04×Ca+9.27×Cb
A645=16.75×Ca+45.60×Cb
经过整理之后,即得到下式:
Ca=0.012 7 A663—0.002 69 A645
Cb=0.022 9 A645—0.004 68 A663
如果把Ca,Cb的浓度单位从原来的g/L改为mg/L,则上式可改写为下列形式:
Ca=12.7A663—2.69A645 (3)
Cb=22.9A645—4.68A663 (4)
Ct=Ca+Cb=8.02A663+20.21A645 (5)
(5)式中Ct为总叶绿素浓度,单位为mg/L。
利用上面(3)、(4)、(5)式,即可计算出叶绿素a和b及总叶绿素的浓度。
注:一般大学教学实验室所用的分光光度计多为721型,属低级类型,其单色光的半波宽值要比中级类型的751型大得多,而叶绿素a和b吸收峰的波长相差仅18nm(663—645nm),难以达到精确测定。此外有时还由于仪器本身的标称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测定的正确性就更差了。根据公式计算往往会得到叶绿素a∶b值小于1,这就不很奇怪了。除向学生说明其中原因外,还可以在实验前对仪器的波长进行校正,使标称波长与实际波长一致。校正可用纯的叶绿素a和b进行,分别在波长650—670nm和630梍650nm之间,每隔1—2nm测定叶绿素a或b的吸光度A,以确定叶绿素a和b的吸收峰的波长。如果测得的峰值与文献上的峰值663nm和645nm不同,可按照仪器说明书步骤进行校正,或者更方便的方法可以打开仪器盖子,松动波长刻度盘紧固螺丝,调节刻度盘使波长至正确值,而后旋紧螺丝复原仪器。
为校正仪器波长所需的叶绿素a和b的用量是很少的,用纸层析法很快就能分离制得。取植物叶子约1g,用乙醚提取叶绿体色素,再用毛细管将色素溶液画在3mm厚滤纸上使成一直线,为使分离效果好,一般重复点样一次即可。然后于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行层析,溶剂为含0.5%丙醇的石油醚。层析结束,用剪刀小心地剪下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注意剪时尽量避开有可能遭污染的色区。最后分别浸于80%丙酮中,洗下叶绿素a和b
http://bio.biox.cn/Biology/200701/20070106230337_25343.shtml
只是说测叶绿素a是常规的表示藻类总量的方法,也有些在线直接测藻类的仪器,你可以搜一下。
⑻ 怎样使用藻类净化污水
就是藻类在成长过程中吸收了污水中的有机物,减少了有机物供给浮游植物的机会,是浮游植物减少,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但是在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植物生长需要氧气,水中的氧气被吸收后也会边坏,所以这个环境一定要开阔!
而浮游植物的特点就是漂浮在表面,阻止了氧气容如水中,这才是水变坏的主要原因!
⑼ 调查湖泊中藻类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血球计数法可以,我们采用的是,随机取一定容量的水,用药物处理后沉淀,经过一定程序处理后取沉淀物计数,或者有离心机什么的,还有两种方法我不记得了,这种实验我们都只做过一次,实践中不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