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谁有关于开封水系或者护城河的资料我找的都快哭了5555包括水系周边如何建设的也行啊!
开封古城墙外有护城河_经黄干渠与黄河相连,是黄河在汛期的泻洪通道。这护城河早在宋朝时应该是与南北大运河相连的,《清明上河图》正是描绘了作为水运枢纽的京都气派。由于黄河数次改道、自宋以后大运河不再经过开封,开封城逐渐没落,河流或缩小、改道,或失去与干流的连接,渐渐消失在人口日益膨胀的城区之中。直到70年代末期,开封还残留着星星点点的运河水城的遗迹,那就是散落在护城河附近以及城墙内外的大大小小的湖泊。
位于远郊的湖泊由于较少遭到人为破坏,面积较大,开封人称作“池”,解放后加以利用,修成水库,如今现存黑池、柳池。位于城内和近郊的湖泊,大的称做“坑”,小的称作“湖”最著名的就是潘家湖,杨家坑。两湖位于昔日皇宫的龙亭脚下,后来被划归龙亭公园管理,是开封保存至今的少有的未污染水域。由于杨家坑仍与护城河相连,而潘家湖是内湖,两湖一大一小,一清一浊,爱憎分明的开封人就此给两湖取了如此贴切的名字,以纪念当年叱咤风云的杨家将,抚慰因奸臣所害的冤屈亡灵。如果有姓潘的朋友去到潘家湖,即便是再好客的开封人心里也会有一丝的尴尬,正如杭州的岳飞庙里,秦姓人站在秦桧像前。
与潘家湖、杨家坑同样著名的,是位于大南门内、小南门外附近的湖群,叫做包府坑。据说,包府坑的得名是由于当年包拯坐镇的开封府位居于此。改革开放后,开封市政府给改了文雅的名称——包公湖,湖畔修了纪念包公的庙宇取名包公府。包府坑曾经是开封最大的湖群,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些湖群大大小小五、六个相互连接,同时又有水闸与流经市内的惠济河相连,湖水清澈,有的湖黄沙漫底,是游泳的好去处。自七十年代末起,这里大规模填湖造地盖楼,惠济河流经市内的河段也由于严重污染,成了市内最大的排污沟,自七十年代末起被掩埋成地下河,以往的河面如今成了内环路面,也不再与包府坑连接。当年柳泳笔下“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风景已无处可寻了。如今的包公湖只保留了面积最大的东、西二湖,但其面积也大大缩小了。
70年代以前,城墙内外的大小水洼里生长着大鲤鱼、荷花和芦苇,水面的坑边总是散落地摆着石板,是附近居民洗衣的地方,虽然那时政治运动一波接一波,但也不改洗衣的婆婆和妈妈们家长里短,笑声飘扬,儿童们穿梭嬉戏,千百年不变的生活景象从《清明上河》那幅画里一直延续至今。
每年黄河的汛期就是护城河的鱼汛了。一个夏天总有那么三两次,黄河放闸泻洪,浅浅的河水就陡涨至半人深,满河里翻腾着大大小小的野生鱼儿,、成群的、不知名的小鱼小虾,而最多的还是黄河鲤鱼。那是沿岸居民的节日,父亲们领着大孩、男童纷纷下水,用手抓、用盆舀,就能抓到不少的鱼。没有其它的鱼具,斤把重的大鲤鱼是用竹杆、棒槌打到的。不宽的河面,此时成了男孩们争比抓鱼的赛场。在那买肉都要凭票的年月,抓鱼的机会多么令人振奋。
男人抓鱼,女孩和幼童不准下水,就在岸上一边数桶里的鱼,一边将河滩的沙子仔细地垒起,留出小口让河水灌进,不一会儿,围起的沙堡里就游满了无数的细小鱼虾苗儿,孩子们用罐头瓶装起,回家养玩。开封东郊是工业区,有一些工厂沿岸而建,每逢鱼汛工厂总是对周围的居民网开一面,让人们经过厂区下到河里。更有不怎么忙的工人沿河观战,好不热闹。鱼汛的结束总是最令孩子们心存无奈和不舍的,谈论起来,对黄河岸边总有机会捕鱼的农夫渔人更是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直至70年代的后半期,工厂的垃圾污水越放越多,河流改变了颜色、河岸不见了沙滩,护城河的鱼汛从此绝迹。
如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开封现存不多的水域全都得到了治理和恢复,水面多了分清怡,但当年的景象再难寻觅了。
㈡ 城市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需要有一定权威性,因为可行性研究报告要交环保部门审批的 不能随便找个小公司就搞定内了 最好找容个和环保部门有关系的环评单位做
报告的一般人员需求有一到两名的环境评价经验的环评师的工程师领导的评价小组共同完成
如果自己想搞这方面的工作建议先考环境工程师证货环境评价工程师证 并需要有5年以上的环境方面的工作经历 要求比较苛刻吧
㈢ 求一篇河流污染研究报告 是感受完整治结果的
关于丹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和生态之基。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宗明义的话语,高度概括了水在人类生存、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具有的基础性、决定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使我们对水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关注水就不得不关心水污染防治工作。认真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对加快我市转型跨越步伐,早是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丹河和沁河作为养育全市人民的两大主要河流,其流域水质的好坏时刻牵动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目前,沁河水质总体尚可,而丹河流域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就是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011年7月至9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对《山西省丹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工作。作为执法检查组组长的我全程参与了此次检查。在这里,我将执法检查权当一次深入调研,把检查中所掌握的情况及自身的所思所感整理成文,供大家参考借鉴,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丹河在全市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及流域水质概况
丹河纵贯我市的东部,是沁河最大的支流,属黄河水系。丹河干流发源于高平市的丹朱岭,流经高平市、泽州县,于大箕镇两谷坨附近出镜,至河南沁阳北金村汇入沁河。晋城境内全长128.3公里,流域面积为296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高平市和城区全部、泽州县大部分区域和陵川县部分区域,涉及全市35个乡镇、160万人口、136万亩耕地。流域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3,人口规模占到全市的70%,耕地面积占到全市耕地的48%,经济总量约占到全市的71%,是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和人口、耕地、城镇、工矿、支流干线密集的区域,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丹河的主要支流包括永禄河、许河、东仓河、巴公河、北石店河和白水河。高平市区以上河段为丹河上游,河床内除汛期外,流量很小,是缺水河段;高平市区至任庄水库段,主要接纳了沿途工业生活废污水,并作为任庄水库的补给水源之一,除洪水期以外,任庄水库一般无下泄流量;任庄水库至郭壁泉以上河段,主要是接纳了巴公河与北石店河汇入的工业、生活废污水和两岸渗入的自然径流,干流的河床中径流量增加,但水质较差;郭壁泉以下河段则由于泉水汇入,河床中的自然径流量明显增加,水质也逐渐改善。白水河作为丹河最大的支流,污染严重,是市区的细小河流和生活污水的汇集地,最后经泽州县的两谷坨附近注入丹河。许河、巴公河、北石店河和白水河既是丹河的中上游枯水期河水的主要来源,更是造成丹河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㈣ 关于水污染的研究报告
楼主,给你文章,6338字,记得加分哦
水污染调查研究报告
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方面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水污染来源
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1997年,全国污水排放量约416亿吨,其中45%来源于城市生活污水,55%为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工业水污染主要来自造纸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等等。而在一些城市和农村水域周围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如酿酒、制革、印染等,也往往是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主要来源。
城市生活污水。尽管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在过去的十年期间逐年下降,而生活污水的总量却在增加。1997年与1990年相比,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整整翻了一番,达到189亿吨,而我国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率仅为13.6%。全国各地生活污水对当地水体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例如,山东省生活污水占废水总量的40%,而重庆市生活污水则产生了当地水体中68%的化学耗氧量和85%的生物耗氧量。
农业废水。除了农产品加工这一间接水污染行业外,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等农业生产活动对水环境也产生重要影响。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尽管我国的化肥使用量与国际标准相比并不特别高,但由于大量使用低质化肥以及氮肥与磷肥、钾肥不成比例的施用,其使用效率较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量廉价低质的氨肥的使用。这种地方生产的氨肥极易溶解而被冲人水体中造成污染。近年来,杀虫剂的使用范围也在扩大,导致物种的损失(鸟类),并造成一些受保护水体的污染。牲畜饲养场排出的废物也是水体中生物需氧量和大肠杆菌污染的主要来源。肉类制品(包括鸡、猪、牛、羊等)在过去的15年中产量急剧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动物粪便直接排入饲养场附近水体。在杭州湾进行一项研究发现,其水体中化学耗氧量的88%来自农业,化肥和粪便中所含的大量营养物是对该水域自然生态平衡以及内陆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的最大威胁。
水污染类型
水体污染类型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有机耗氧性污染
生活污水和一部分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等有机物。这类物质进入水体,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多分解为简单无机物质。在此过程中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溶解氧。大量的有机物进入水体,势必导致水体中溶解氧急剧下降,因而影响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正常生活。严重的还会引起水体发臭,鱼类大量死亡。
2. 化学毒物污染
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每年排入水体的有毒物质越来越多。有毒污染物的种类已达数百种之多,大体可分为四类:(1)非金属无机毒物(CN、F、S等),(2)重金属与类金属无机毒物(Hg、Cd、Cr、Pb、Mn等),(3)易分解有机毒物(挥发酚、醛、苯等),(4)难分解有机毒物(DDT、六六六,、多氯联苯、多环芳烃、芳香胺等)。
3. 石油污染
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油类对水体特别是海洋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目前由人类活动排入海洋的石油每年达几百万吨以至几千万吨。1991年的海湾战争造成的石油污染是至今最大的石油污染。进入海洋的石油在水面形成一层油膜,影响氧气扩散进入水中,因而对海洋生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石油污染对幼鱼和鱼卵危害极大,油膜和油块粘附在幼鱼和鱼卵上;使鱼卵不能成活或使幼鱼死亡。石油使鱼虾类产生石油臭味,降低海产品的食用价值。石油污染破坏优美的海滨,风景,降低了作为疗养、旅游地的使用价值。
4. 放射性污染
水体中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铀矿开采、选矿、冶炼、核电站及核试验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等。从长远来看,放射性污染是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潜在性威胁之一。
5. 富营养化污染
富营养化污染主要是指水流缓慢、更新期长的地表水体,接纳大量氮、磷、有机碳等植物营养素引起的藻类等浮游生物急剧增殖的水体污染。自然界湖泊也存在富营养化现象,由贫营养湖→富营养湖→沼泽→干地,但速率很慢。人为污染所致的富营养化,速率很快。在海洋水面上发生富营养化现象称为“赤潮”。在陆地水体中发生富营养化现象称为“水华”。在地下水中发生富营养化现象,称该地下水为‘肥水”。一般认为,总磷和无机氮含量分别在20mg/m3 和300mg/m3以上,就有可能出现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不同的研究者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划分指标给出不同的值。
6. 致病性微生物污染
致病性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病毒。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大多来自于未经消毒处理的养殖场、肉类加工厂、生物制品厂和医院排放的污水。
水污染与水质评价指标
水受到污染时,首先要知道受污染的程度,水的分析测定概括起来有化学、物理、生物学性质三个方面,并通过不同的指示定性定量地反映,这些指标称为水质评价指标。一般地水质评价指标如下:
(1)pH值
在水中pH值的允许范围一般在6.5~8.5之间。就天然水域而言,其pH值的变化范围是比较小的。一般认为鱼能正常生存的酸碱度就是pH值的允许范围。当降雨时,鲑鱼在pH为5.5的条件下,就全部死亡。显然,pH值为5.5时就不是允许范围了。
(2)浊度和透明度
所谓浊度,就是用来表示水质混浊程度的单位。当1L水中含有1mg直径为62~74μm的白陶土时,被称为浊度1度(1°)。使用浊度计的方法通常是把水的吸光度与标准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测定。所谓透明度,在日本是用5号活字印刷成文字,置于被测液的底部,然后通过液层垂直看底部的文字,以刚刚能辨认出文字的水层高度的厘米数来表示。进行了废水浊度和透明度的测定,水的污浊程度就基本上知道了。
(3)悬浮物(SS)
多数废水含有不溶解性的悬浮物。所谓悬浮物,也有人称之为“浮游物”。当溶液混浊时,除含有悬浮物外,也含有微量的溶解物。不过这二者是难以截然分开的。
(4)溶解氧(DO)
当废水中含有还原性有机物质时,这些还原性物质就和水中的溶解氧起反应,往往引起水中溶解氧不足。所以,当水中有机物多时,溶解氧就少。因此,测定水中的溶解氧就能知道水的污染程度。但是作为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的方法,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付诸于实践。系表示污染物质数量的个指标,它是水中的有机物被好气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氧的数量,而氧的量与有机物的量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
(5)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Oxygen-Demand)
COD是表示水中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化剂KMnO4(CODMn)或K2Cr2O7(CODcr)氧化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的当量,这个氧的当量与有机物的量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在我国一般多采用CODMn评价地面水环境和自来水质评价。
(6)生物化学需氧量(BOD)(Biochemical-Oxygen-Demand)
BOD表示水中的有机物在好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的当量,然而,COD及BOD两个指标,都不能完全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只有相当于有机物氧化率的60%~70%,况且COD及BOD在不同的条件下所测结果又不一致,但目前这两种指标仍被采用,在时间上BOD的测定在20℃条件需要5天(BOD5)而COD测定只需2小时就可以了。现在对于BOD、COD的测定又被所谓的TOC、TOD测定器所代替,近来已作为公认的方法普遍采用。
TOC、TOD仅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可测定出来,而巳还能连续测定。TOC(Total Or-ganic Carbon)为有机碳总量。在测定水中的碳化物时,以钴(Co)作触媒,在950℃的条件下燃烧。燃烧时产生的CO2,用非分散型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定。其间把无机的碳酸盐在150℃的低温条件下燃烧,测出其CO2的数量。从总碳中减去此CO2量后,就为有机碳的测定值。
也可用总需氧量TOD(Total Oxygen Demand)表示,即以白金为触媒,在900℃的条件下燃烧。此时产生的总氧量,因为包括了一部分亚硝酸氧化时所用去的氧,所得结果不够准确。
用TOC、TOD法所测定的理论值准确度高,是目前对水质各指标测定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BOD、COD、TOC、TOD测定值的比较如图6-14所示。从图里可以看到BOD、COD的理论值是相当低的,仅为60%~70%。而TOC、TOD的理论值却能达到90%。ThOC表示理论TOC。
(7)依赖生物指标的方法
仅仅采用如前所述的BOD、COD这两个指标作为表示水中含有机物的量是不够的。例如在两种水内,如果A的BOD高,而B是COD高,在此种情况下比较哪一个已经污染?哪一个没有污染?是难以分清的。可是,如果知道了栖住在那里的生物种类,就可判定水质污染的程度了。
日本津田松苗氏搜集整理的多腐性水域特征的具体内容如表6-5所示。该表把水质分为强腐水性、α-中腐水性、β-中腐水性和贫腐水性四种。按水质污染、恶化程度的顺序,以等级表示。
贫腐性的清洁水,在昔日到处都是。而遗憾的是现在不多了。那时从山谷中流出的水,既清洁又洁净,不加任何处理也是很可口的饮用水。在这种水中,既没有鲤鱼也没有鲫鱼,连细菌和植物性生物也很少。至于原生动物,则更为稀少。
与此相反,在第一污染区——强腐水性水域,不仅BOD多,而且底层的污泥是黑色;不单是细菌的数量多,而且嫌气性的生物也多;一切腐败性的毒物,特别是硫化氢(H2S)和氨(NH3)之类的物质全有。在这种环境中,只有抵抗力很强的生物方能适应。在该水域打捞的鱼,对人们来说已经成为无用之物了。
水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水利部门报告显示, 1997年,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污染比重与1996年相比,枯水期污染河长增加了6.3个百分点,丰水期增加了5.5个百分点,在所评价的5万多公里河段中,受污染的河道占42%,其中污染极为严重的河道占12%。 全国七大水系的水质继续恶化。
长江干流污染较轻。监测的67.7%的河段为Ⅲ类和优于Ⅲ类水质,无超Ⅴ 类水质的河段。但长江江面垃圾污染较重,这是沿岸城镇和江上客船乱扔垃圾所致。成堆的垃圾已严重妨碍了葛洲坝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影响了长江三峡的自然景观。
黄河面临污染和断流的双重压力。监测的66.7%的河段为Ⅳ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70年代黄河断流的年份最长历时21天,1996年为133天,1997年长达226天。
珠江干流污染较轻。监测的62.5%的河段为Ⅲ类和优于Ⅲ类水质,29.2%的河段为Ⅳ类水质,其余河段为Ⅴ类和超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汞。
淮河于流水质有所好转,尤其是往年高污染河段的状况改善明显。干流水质以Ⅲ、Ⅳ类为主,支流污染仍然严重,一级支流有52%的河段为超Ⅴ类水质,二、三级支流有71%的河段为超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非离于氨和高猛酸盐指数。
海滦河水系污染严重,总体水质较差。监测的50%的河段为Ⅴ类和超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生化需氧量。
大辽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污染严重。监测的50%的河段为超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汞、挥发酚、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松花江水质与往年相比有所改善。监测的70.6%的河段为Ⅳ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生化需氧量。
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水库污染相对较轻。与1996年相比,1997年巢湖和滇池污染程度有所加重,太湖有所减轻。主要大淡水湖泊的污染程度次序为:滇他最重,其次是巢湖(西半湖)、南四湖、洪泽湖、太湖、洞庭湖、镜泊湖、博斯腾湖、兴凯湖和洱海。湖泊水库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严重富营养化和耗氧有机物增加。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总磷、高猛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大型水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和挥发酚。部分湖库存在汞污染。个别水库出现砷污染。
水污染治理
1. 水体自净
水体中污染物浓度自然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水体自净机制有三种。
(1)物理净化:物理净化是由于水体的稀释、混合、扩散、沉积、冲刷、再悬浮等作用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
(2)化学净化:化学净化是由于化学吸附、化学沉淀、氧化还原、水解等过程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
3)生物净化:生物净化是由于水生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
水体自净的三种机制往往是同时发生,并相互交织在一起。哪一方面起主导作用取决于污染物性质和水体的水文学和生物学特征。水体污染恶化过程和水体自净过程是同时产生和存在的。但在某一水体的部分区域或一定的时间内,这两种过程总有一种过程是相对主要的过程。它决定着水体污染的总特征。这两种过程的主次地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如距污水排放口近的水域,往往总是表现为污染恶化过程,形成严重污染区。在下游水域,则以污染净化过程为主,形成轻度污染区,再向下游最后恢复到原来水体质量状态。所以,当污染物排入清洁水体之后,水体一般呈现出三个不同水质区:即水质恶化区,水质恢复区和水质清洁区。
2. 水污染治理办法
为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对水资源的破坏、浪费和严重污染,应有适当的对策。
1、增加水资源收费范围,提高收费价格
水资源费的收缴不能仅限于地下水,对一切地表水如河流、湖泊、水库等均应该是水资源费的收缴范围,使全社会树立起珍惜宝贵的水资源观念。过低的水费价格给人以水资源廉价的错误感觉,廉价用水淡化了人们的节水意识,间接地鼓励了浪费。水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保护水资源的重点是节约用水,只有利用高价格的杠杆作用完全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水费的价格应包括水资源费、水资源补偿费、水处理成本、输送费、税费、污水处理费、超量水费等。
2、提高水污染排污费的收缴额度,使排污费远远地高于水资源恢复治理的费用
当前,我国排污费定位太低,远远低于水资源补偿费用,这种欠量收费办法难以体现国家用经济手段处罚水资源破坏和污染行为,难以实现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因此,全面提高排污收费指标,向等量甚至高于水资源恢复治理费靠拢,采取“严进严出”的措施,就能彻底规范污染者的行为,企业就会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努力做好水污染的治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3、大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
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不足50%,重复利用率为20%左右,低效的水资源利用,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严重浪费局面。只有施行较高的水资源价格,高额的水污染排污费,就会有效地促使企业采取措施,改直流冷却为循环冷却,改漫罐为喷罐或滴罐,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生产工艺,研究污水的治理和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环境效益双统一。
4、加强对地下水资源污染和破坏的处罚力度
伴随煤炭、石油等地下矿藏资源开采的同时,也抽排了大量的地下水资源,就黑龙江省双鸭山矿山区而言,平均每开采1吨原煤,抽排近6m3的地下水资源,这些地下水初始流出时并未受到污染,但在流经井筒采掘作业现场时,被人为污染,这些矿井地下水只有少量被利用,绝大部分是白白地排放掉了,造成近4000万m3地下水损失。有此可见,地下生产作业对地下水资源有重大的污染和破坏行为,对这种污染和破坏行为,应收取地下水资源费、水资源补偿费、排污费,并严格要求较高的水利用率,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减轻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严禁超量抽排地下水资源,违者予以重罚,避免造成区域性地下水资源的枯竭。
5、研究解决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污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用水紧张的一个有效途径,并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实现较好的环境效益。就拿全国煤炭产量12亿吨计算,大约抽排50亿m3的受污染的矿井地下水,如若全部净化成饮用水,可产生50亿元的毛利润,完全可称补全煤炭行业的亏损指标。另外,利用矿井水做选煤用水、水产养殖、农田灌溉、地下回灌等。
6、废水不废
为纠正以往把废水当作废物的错误观念,应该把废水称作污水比较妥当,借以提高人们对污水也是资源的认识,提高污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我们的想法:
以前对水污染的认识不是很深,甚至有些片面,虽然口口声声挥着保护水资源的大旗,但日常生活中的做法却常常是大相径庭。在做研究性课题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在时时刻刻受着鞭笞,为自己平时某些不理智行为感到懊悔。其实保护水资源没有想象的那么遥远,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用洗脸水浇花,拖地等。我想,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更多是让我们自己受到了教育,思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也希望通过这次的研究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我们的口号:
一粒沙里一个世界,一朵花里一个天堂,一滴水里也有无尽的幻想。。。
㈤ 关于河涌污染的研究报告 五年级
一、调查报告概述
调查报告是对社会上某一个问题或事件进行专门调查研究之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是行为主体对特定对象在认真深入了解考察的基础上,经过准确的归纳整理,科学的分析研究,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由此形成的汇报性事务文书。从运用情况看,在标题中,凡以“考察报告”、“调查”、“考察”、“调查记”、“调查汇报”为文体名称的,均属调查报告一类。(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2005年第6期《调查报告与领导决策》)
(一) 特点
1、内容真实,观点鲜明。
2、材料性强,夹叙夹议。
3、结构严谨,有条不紊。
4、语言简洁,笔调明快。
(二) 分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按时间类别分为历史情况调查报告、现实情况调查报告;
按范围分为单项调查报告、多项调查报告;
按调查报告的内容分社会情况调查报告、经济情况调查报告、科学文化调查报告;
按作用分情况性调查报告、经验性调查报告、判断性调查报告、科研型调查报告;
(三) 作用
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成果的运载传递工具,是其转化为社会效益,发挥社会作用的桥梁;为决策和贯彻调整决策提供依据.
[编辑本段]二、怎样进行调查研究
(一) 立场、观点要正确
搞调查研究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才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研究,认识事物的本来面貌,得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
(二) 调查态度要端正
要想获得丰富的材料,就要有饱满的热情、艰苦深入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 调查目的要明确
我们进行调查研究,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掌握实际情况,有助于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树立先进典型,批判错误的倾向,使我们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四) 调查方法要讲究
为了获得丰富的材料,还要讲究调查的方法。按照工作的步骤来说,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调查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思想武装。
(2)选定调查研究题目。
(3)拟定调查提纲。
2、调查时灵活运用有效的调查方法。
(1)开会调查。
(2)个别访问。
(3)现场观察。
(4)蹲点调查。
(5)阅读有关书面资料。
3、调查后还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核实,发现遗漏疑问的地主,再作调查补充。
二是分析、思考,提示材料的内部联系,发现事物的本质。
[编辑本段]三、调查报告的写作
(一)精选材料,突出观点
运用材料说明观点,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用典型事例。
2、有对比方法。
3、用精确数字。
(二)从实际出发,安排好结构
----标题-----
通常以XXX调查报告开始
调查报告的结构形式,一般根据本文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来决定,除标题外,通常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1、开头。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常常在正文的前面,写一段不加任何小标题的文字作为开头,类似消息中的导语。
调查报告的开头起“提示”全文的作用,必须简明概括,以帮助读者正确、深刻地理解全文。
地点
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
调查方法:定性,定量
质量控制
2、主体(正文)
这一部分写的是调查研究所得的具体情况、做法和经验。为了眉目清楚,常常列出纲目,用小标题标明,常见的安排有如下几种:
(1)按事情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写。
(2)用对照比较的方法来写。
(3)根据内容的特点,把问题的几个方面列举出来。
3、结尾
这一部分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即全文的结论。
[编辑本段]调查报告的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对象范围”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等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一般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主要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
一、什么是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概念及作用
调查报告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对某一情况、问题、经验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后,所写成的书面报告。系统周密的调查,客观深入的研究,准确完善的表达,是写好调查报告的三个环节
调查报告主要用于研究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出现的新形势、新现象和新问题,或调查某事件的真相,为领导决策时做参考,或为领导机关制订政策提供依据,或为各单位提供经验、教训。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⒈客观性。客观事实是调查报告的基础。调查问题的提出,事物的发展,结论的得出,都来源于客观事实,没有大量的事实,就得不出正确结论。也就无从谈起指导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和先进经验了。
⒉指导性。调查报告的作用是为领导机关提供政策依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人们的工作提供经验教训,具有很强的工作指导作用。
⒊报道性。调查报告要用大量的事实作依据,通过对事实作系统的阐述和本质的分析,及时地反映客观规律。
⒋典型性。调查报告的材料必须是典型的,以便从中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以点带面,给全局的工作提供借鉴。
㈥ 15000吨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概况
1.2项目优势
1.2.1实力优势
1.2.2技术优势
1.2.3资源优势
1.3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4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建设背景
2.1.1行业背景
2.1.2政策背景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第三章 项目运营与市场分析
3.1项目定位
3.2项目功能
3.3市场前景与市场容量
第四章 建设规模和建筑内容
4.1建设规模
4.2建筑内容
第五章 项目选址
5.1项目选址
5.1.1选址原则
5.1.2项目建设地点
5.1.3区位交通
5.2项目区概况
5.2.1自然条件
5.2.2社会经济条件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6.1编制依据及标准
6.2施工期污染物的识别
6.3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
6.4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
6.5绿化措施
6.6清洁生产
6.7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依据及说明
8.2投资估算
8.3资金筹措
第九章 财务评价
9.1财务评价依据
9.2主营业务收入预测
9.3盈利能力预测
第十章 效益分析
10.1社会效益
10.2经济效益
10.3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