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常生活污水如何处理的,又排放到何处呢
维拓环境 十万伏特团队为你解答。
日常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厂的处理加工后二次利用,可以作为回水体答的补给水,灌溉田地或排放水回用。
1、生活污水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有:
(1)普通活性污泥法
(2)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
(3)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4)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5)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6)吸附-生物降解活性污泥法
(7)氧化沟
(8)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2、城市污水经过处理后,有下面几条排放途径:
(1)放纳水体,作为水体的补给水。如下游的河道、湖泊、海边等。排放收纳水中是城市污水处理后最常采用的出路,但排出的处理后的水应达到国家或地方相关的排放标准,否早可能造成收纳水体遭受污染。
(2)灌溉田地。灌溉田地可使处理后的水得到充分利用,但必须符合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使土壤与农作物免遭污染。
(3)排放水回用。排放水回用是最合理的出路,既可以有效地节约和利用有限的宝贵淡水资源,又可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减轻其对水环境的污染。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回用的范围很广,可以提供给企业工厂作冷却水用,也可以回用于生活杂用,如景观用水、园林绿化用水、浇洒道路、冲厕所等。
B.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曝气池类型有哪些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曝气池一共有四种类型
1.
推流式曝气池:污水及回流回污泥一般从池体的一答端进入,水流呈推流型,底物浓度在进口端最高,沿池长逐渐降低,至池出口端最低。
2.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污水一进入曝气反应池,在曝气搅拌作用下立即和全池混合,曝气池内各点的底物浓度、微生物浓度、需氧速率完全一致。
3.
封闭环流式反应池:结合了推流和完全混合两种流态的特点,污水进入反应池后,在曝气设备的作用下被快速、均匀地与反应器中混合液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水在封闭的沟渠中循环流动。封闭环流式反应池在短时间内呈现推流式,而在长时间内则呈现完全混合
4.
序批式反应池(SBR):属于“注水--反应—排水”类型的反应器,在流态上属于完全混合,但有机污染物却是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而被降解的。其操作流程由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和闲置五个基本过程组成,从污水流入到闲置结束构成一个周期,所有处理过程都是在同一个设有曝气或搅拌装置的反应器内依次进行,混合液始终留在池中,从而不需另外设置沉淀池。
C. 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的优缺点
1、冲击负荷能力强;
2、由于全池需氧要求相同,可节省电力;
3、曝气池版和沉淀池可以合建,权不需单独设置污泥回流系统,便于运行管理;
4、连续进出水,有造成短路的可能,也易引起污泥膨胀;
5、处理量小,适于处理高浓度废水。
D. 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包括哪些方法
常见的活性污泥法工艺包括以下四种:
(1)普通式活性污泥法
也称为传统活性污泥法,是早期一直沿用至今的活性泥运行方法。随着污水沿着池长方向流动,有机物在池内的降解主要经历了吸附和代谢两个阶段,微生物也经历了从池首端的对数增长、中期的减速增长到池末端的内源平吸的完全生长周期。
传统的活性污泥系统对于污水处理的效果极好,且运行较为稳定,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该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由于微生物的降解效应,呈现前端高、后端负荷低的特点,因此为了避免前端出现供共氧不足的情况,进水有机负荷不宜过高,或采取渐减供养的方式。
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基本流程
(2)氧化沟法
氧化沟的平面结构呈现椭圆形环状,沟内的污水沿着环状沟渠循环流动。它其实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其将曝气、沉淀和污泥稳定等过程在一个构筑物内完成。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氧化沟法由于具有较强的水力停留时间,污水进入氧化沟后立即被大即被大量的水稀释,因此其具有较低的有机负荷和较长的污泥龄。
与传统的活性污法相比可以省略调节池、初沉池、污化池,有的还可以省略二江沉池。同时,合理的氧化沟运行能达到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
(3)两段式活性污泥法
也称为AB两段活性污泥法。其将活性污泥系统分为两个阶段,即A段和B段。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微生物的种群特征,分别为其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得不同的微种群得到良好的增殖,从而有效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质。据其曝气池和沉淀池的连接方式不同,其又可分为串联法和并联法,后者又称为强化曝气法。两段式活性污泥工艺相比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可节省大量的曝气量,同时少了剩余污泥的产生。
(4)序批式活性污流污泥法
指利用切割时间的方式,将原本需要在几个池子内完成的进水、反应、沉淀、滗水和闲置五个阶段的一整套活性污泥法放在一个池子内完成。
该法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采用了完全混合的方式,在一个池子内完成,该方法需要的构筑物和占地比较少维护气时间短,曝气效率高,同样也使得其具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另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运行灵活、适应性强;可以及时地根据污水水质的变化调整运行的方式,对脱氮脱磷也有很好的效果。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单体池的体积非常大,且通常算需要较好的自动化控制设备配合,运行管理对复杂。
E. 有关活性污泥的计算
排水工程计算题,以下计算仅供参考,不敢保证100%正确:
计算泥龄:
q=K*出水BOD=0.1*10=1
1/θ=YT*q - Kd,计算出污内泥龄θ=2.5d;容
回流污泥浓度XR=1000000/SVI=1000000/100=10000mg/L;
计算容积V
R=X/(XR - X),得出混合液污泥浓度X=2592mg/L
容积V=Q*(进水BOD-出水BOD)/X*q=1111.1立方米
看着这些数有点不像结果,主要参考的就是劳伦斯-麦卡蒂方程式。
F. 完全混合法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中污泥沉降比、污泥提及指数和污泥负荷与处理效果之间的关系
fsfsfs
G. 推流式活性污泥法与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有什么优缺点
推流式:缺点,池体呈直线型,从一端进水,另一端出水,经常会出现,前端专曝气不属足(有机物浓度高,消耗量大),后端曝气浪费的现象(有机物浓度低,耗氧量小)。反硝化时候,需要动力将消化液打到缺氧池;优点,占地面积小,节省投资。
完全混合式:优点,池体呈圆形,高浓度进水与处理末端低浓度进水充分混合,起到稀释的作用,并且池内浓度比较均衡。设置曝气点,在一个池中能完成好氧、缺氧段、厌氧段;缺点,占地面积大,投资高,处理效率相比较不高。
H. 曝气池有哪几种型式它们的使用条件如何
迄今为止,在活性污泥法工程领域,应用着多种各具特色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 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②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③ 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④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⑤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⑥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⑦ 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⑧ 浅层低压曝气活性污泥法;⑨ 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⑩ 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
1、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
① 工艺流程:
② 供需氧曲线:
③ 主要优点:1) 处理效果好:BOD5的去除率可达90-95%;2) 对废水的处理程度比较灵活,可根据要求进行调节。
④ 主要问题:1) 为了避免池首端形成厌氧状态,不宜采用过高的有机负荷,因而池容较大,占地面积较大;2) 在池末端可能出现供氧速率高于需氧速率的现象,会浪费了动力费用;3) 对冲击负荷的适应性较弱。
⑤ 一般所采用的设计参数(处理城市污水):
2、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① 主要特点:a.可以方便地通过对F/M的调节,使反应器内的有机物降解反应控制在最佳状态;b.进水一进入曝气池,就立即被大量混合液所稀释,所以对冲击负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c.适合于处理较高浓度的有机工业废水。
② 主要结构形式:a.合建式(曝气沉淀池):b.分建式
3、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又称分段进水活性污泥法或多点进水活性污泥法
① 工艺流程:
② 主要特点:a.废水沿池长分段注入曝气池,有机物负荷分布较均衡,改善了供养速率与需氧速率间的矛盾,有利于降低能耗;b.废水分段注入,提高了曝气池对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
③ 主要设计参数:
4、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又称生物吸附法或接触稳定法。
I. 请问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 有什么新工艺
DAT-IAT工艺(Demand Aeration Tank-Intermittent Aeration Tank)
DAT-IAT工艺为需氧池-间歇曝气池工艺,其反应机理以及污染物去除机制与连续流活性污泥法相同,是依靠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活动来净化污水的。
DAT-IAT工艺的主体构筑物反应池由隔墙分为需氧池(DAT)和间歇曝气池(IAT)串连而成,一般情况下,DAT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其出水进入IAT池但间歇曝气,在IAT池完成曝气、沉淀、滗水和排剩余污泥工序。DAT池相当于一个传统活性污泥曝气池,池中水呈完全混合流态。IAT池相当于一个传统的SBR池,但进水为连续 。
UNITANK工艺
UNITANK工艺是比利时SEGHERS公司提出的一种SBR的变形。20世纪90年代初,该公司开发了一种一体化活性污泥法工艺,取名为UNITANK工艺,类似于三沟式氧化沟工艺,为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工艺。外形为矩形,里面分割为三个相等的矩形单元池,相邻的单元池之间以公共壁的开孔水力连接,无需用泵输送。
MSBR工艺(Modifi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MSBR工艺为改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MSBR 工艺是80 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的实质是A2/O工艺与SBR工艺串连而成。采用单池多格方式,省去诸多的阀门,增加污泥回流系统,无需设置初沉池、二沉池,且在恒水位下连续运行。如图所示 ,图中两个SBR池功能相同,均起着好氧氧化、缺氧反硝化、预沉淀和沉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