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污水中营养盐指标

污水中营养盐指标

发布时间:2021-02-07 18:34:33

㈠ 关于污水处理营养盐的问题,高手进

(1)投加尿素为了提高污水中N的含量,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生内化法处理废水,一般保证水质容BOD5:N:P=100:5:1(好氧);BOD5:N:P=200~300:5:1(厌氧)
(2)N含量高了,当然不要加,满足比例就好。
(3)同上,满足比例就好。

㈡ 《环境影响评价》中湖泊富营养化指标是什么

1、湖泊富营养化等级(迪龙的),这个简单,但参数太少,不准确
TP<10mg/m3为贫营专养;TP在10~20mg/m3为中营养;TP>20mg/m3为富营养。属
2、Carlson营养状况评判标准TSI:TSI<40为贫营养;TSI在40~50为中营养;TSI>50为富营养。TSI用数字表示,范围在0~100,每增加一个间隔(如10,20,30,…)表示透明度减少一半,磷浓度增加1倍,叶绿素浓度增加近2倍
3、有时用TN/TP比率评估湖泊或水库何种营养盐不足。
①对藻类生长来说,TN/TP比率在20:1以上时,表现为磷不足;
②比率小于13:1时,表现为氮不足。绝对浓度也应考虑。

㈢ 石化污水生化模拟实验中营养盐的投配比例为多少

生活污水,它的模式处理和一些营养的搭配是有一些比例的。

㈣ 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有哪些

多数学者认为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专,其中又以磷为关键因素。属影响藻类生长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如阳光、营养盐类、季节变化、水温、pH值,以及生物本身的相互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因此,很难预测藻类生长的趋势,也难以定出表示富营养化的指标。
目前一般采用的指标是:水体中氮含量超过0.2-0.3ppm,生化需氧量大于10ppm,磷含量大于0.01-0.02ppm,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μmg/L。

㈤ 污水处理这块如果营养盐加多了对溶解氧有直接关系吗

营养盐来加多了,会造成富自营养化,微生物含量会忽然增加,溶解氧会迅速下降,随着溶解氧的降低,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行量降低,溶解氧会随之增加,溶解氧增加后微生物会再次繁殖,这就会造成溶解氧忽高忽低,所以营养盐加多了,不易于微生物的生长。

㈥ 水质营养盐检测的检测项目和标准有哪些呢

水质营养盐检测的目标呢和标准呢?就是他们合格合格合格

㈦ 什么是海水营养指数

富营养化综合防治调控指标探讨

李锦秀 廖文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摘要:通过分析富营养化发生机理,提出富营养化防治的主要调控指标,在常规富营养化控制性水质指标基础上,引入了临界水流流态概念。建议建立一套包括水质和水流流态等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对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进行多目标防治研究。
关键词:富营养化 营养盐 临界流态 综合防治

前言

富营养化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水污染问题之一,我国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所带来的最大负效应就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大江大河及湖库水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国家环保总局在"八五"期间把我国的水污染治理重点放在三江、三湖,尤其是对两大淡水湖泊太湖和滇池的富营养化治理过程中,从地方到中央极其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污染治理。但是,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成效不是十分理想。

湖泊富营养化化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富营养化发生机理,提出富营养化防治的主要可调控指标,在常规营养盐控制性指标的基础上,引入了临界水流流态概念。以期通过开展对富营养化发生的机理性判别指标进行深入研究,为富营养化综合、有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富营养化发生机理初步分析

提到富营养化,普遍想到的就是营养盐总磷、总氮超标。诚然,总磷总氮等营养盐是发生富营养化的必要条件。如果水体中总磷总氮浓度很低,不可能发生富营养化;但是,反之则不然,水体中总磷总氮浓度的升高,并不一定能发生富营养化问题。富营养化发生发展是由于水体整个环境系统出现失衡,导致某种优势藻类大量繁殖生长的过程。因此,了解富营养化的发生机理和发生条件,实质上需要了解的是藻类生长繁衍的过程。尽管对于不同的水域,由于区域地理特性、自然气候条件、水生生态系统和污染特性等诸多差异,会出现不同的富营养化表现症状,也即出现不同的优势藻类种群,并连带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水生生物种类的失衡。但是,富营养氧化发生所需的必要条件基本上是一样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总磷、总氮等营养盐相对比较充足;
(2)缓慢的水流流态;
(3)适宜的温度条件;

只有在三方面条件都比较适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某种优势藻类"疯"长现象,爆发富营养化。其中的水流流态主要指以流速、水深为要素的水流结构。

富营养化的防治过程,实质上就是通过调节诱发富营养化发生的主要控制性条件,遏止富营养化发生。由于温度要素是大气候形成的自然结果,目前尚无力通过人工措施调节局部水域的气候条件,也就是说,只能通过对要素一营养盐水平和要素二水流流态的调节来控制富营养化的发生。

2.富营养化单目标污染控制进程缓慢

在以往的富营养化治理与防御过程中,人们在认识和观念上,往往把主要侧重点集中在对富营养化发生的第一要素,即控制水体营养盐浓度上,而轻视了对其它要素的调控。在国内外判别富营养化发生的条件中,也只有营养盐、水生动植物和透明度等评判指标,并制定了国家或地方水质标准和富营养化分级判别标准,以此作为水质评价和水污染治理的唯一依据。但对于富营养化发生的第二要素流态,尚无定量化的判别标准和依据。

无可否认,富营养化治理的最终目标,通过控制污染源,使水体中营养盐浓度不超过优势藻类大量繁衍的临界浓度,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但是,由于我国湖泊或水域富营养化已经十分严重,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超过富营养化发生临界浓度标准的几倍以上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仅仅通过控制营养盐污染源,降低湖库营养盐浓度来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其过程将是相当漫长的,主要原因如下:

(1)营养盐来源比较广,短时段内难以控制

湖泊水库作为开放式系统,湖库周围通常有大量农田径流或则河道径流汇入,大量湖库污染源调查资料显示,面源是营养盐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面源分布广,污染控制难度很大,目前,我国的水污染控制尚以控制点源为主。另外,对于大型湖泊如太湖、滇池等,底泥淤积比较严重,而底泥中通常含有大量的营养盐,底泥污染治理难度较大。因而,在短时段内,营养盐来源控制难度较大。

(2)河道与湖泊营养盐控制标准差别很大

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对于营养盐水质指标如TP而言,同样的三类水标准,河道中的标准浓度值为0.1mg/l,湖泊中的标准浓度值为0.025mg/l,河道中三类水标准浓度值比湖泊的相应标准浓度值高四倍。即使在河道中通过污染源治理,水体浓度达到三类水标准浓度值,流入湖泊以后,也超过了湖泊的四类水水质标准浓度值,更何况,在对河道进行污染源总量控制或功能区达标控制的污染源治理过程中,目前我国通常仅将有机污染指标COD和氨氮作为河道控制性水质指标,很少考虑到控制营养盐如TP浓度。

(3)水污染处理工艺复杂

受国内外污水处理工艺技术限制,目前我国已经建成运行或者正在规划设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只考虑有机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以有机污染指标CODmn和BOD5去除效果作为水质处理效果的评价指标,若要考虑脱氮脱磷,则处理工艺通常需要改进,处理成本也将成倍增加。

由于以上几方面不利条件的影响,导致总磷总氮等污染源控制难度很大、进程十分缓慢,我国富营养化治理成效不大。

3.水流流态在富营养化治理与防治中的作用和地位

(1)临界流态富营养化治理过程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水体污染十分严重,即使在水质比较好的长江江段,总磷总氮的浓度普遍比较高,如在长江中上游的三峡库区江段及其重要支流嘉陵江和乌江,总体水质良好,但是,断面平均总磷浓度普遍在0.1mg/l-0.2mg/l左右,接近湖泊和水库五类水质标准,也就是说,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水平已经达到了湖库发生富营养化的水平。之所以在长江干流尚未出现富营养化问题,主要是长江水流比较急,不能满足湖泊富营养化发生的缓慢的水流流态条件。而初步分析2000年在长江一级支流乌江和汉江相继发生富营养化的现象表明,乌江和汉江营养盐含量常年比较高,遇到枯水季节,随着水流流态的改变,河道出现低流速区,为富营养化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水流结构。因此,在判别富营养化发生的过程中,流态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判别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日趋严重,在太湖、滇池纷纷采取水利工程措施,通过引水, 调节湖库出入水量,加速湖泊换水周期,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取得了一定成效。其实,调水的目的,一方面通过引入比较清洁的水体,增加湖泊的稀释容量,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引水,意在改变湖泊原有不利的湖流流态结构,加速湖体水循环周期。如果在利用水利工程措施,进行湖泊调水试验过程中,从湖泊富营养化发生的机理出发,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不同营养盐水平条件下,富营养化发生的临界流态条件,以此作为湖泊引水调度时的参考依据,想必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临界流态在富营养化防治过程中的作用

由于湖库富营养化问题通常呈现发展快、危害大、治理难等特点,对富营养化进行预防性研究是控制富营养化发生、发展的最有效办法。以大型水利工程三峡水库为例,水库蓄水以后,改变最大的就是库区水流流态结构。研究表明,三峡水库建成以后,枯水期在蓄水位175m条件下,预测库区断面平均总磷总氮浓度在0.1mg/l-0.2mg/l,总氮浓度在3mg/l左右,与天然河道浓度含量相当。但是,水库建成以后,坝前深水区断面平均流速只有0.04m/s,比天然河道断面平均流速减小将近5倍左右。在天然河道状况下,由于河道流速比较大,三峡库区江段尽管总磷总氮浓度比较高,尚未出现富营养化问题。水库建成以后,随着水流流态结构的变化,库区是否诱发富营养化,这也涉及到富营养化发生的临界流态判别条件问题。三峡库区一级支流乌江和汉江出现的富营养化现象,无不给人警示。如果通过大量机理性研究,找出在不同营养盐水平条件下,富营养化发生的临界流态判别条件,将为三峡水库或其它水域的水流调度和富营养化防治研究提供关键性的科学依据。

4.结论

综合分析富营养化发生机理、发生条件,以及富营养化综合治理与防治出发,对富营养化发生的临界流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在未来水域富营养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建议通过研究,给出不同营养盐水平下,富营养化发生的临界流态阀值,建立一套综合反映富营养化发生、发展,包括营养盐和水流流态等的临界判别指标体系,结合以往以控制污染源为主要富营养化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调度优势,研究富营养化综合防治对策,以期尽快遏止我国富营养化的发展态势。

㈧ 什么是废水指标中的COD和NH3

废水分析中为什么经常使用COD和BOD这二个污染指标
水中有许多有机物质,含有十几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有机物质的废水也是能经常遇到的,如果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一一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既耗时间,又耗药品。那么能不能只用一个污染指标来表示废水中所有的有机物质及其它们的数量呢?环境科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所有的有机物质都有二个共性:一是它们至少都由碳氢组成;二是绝大多数的有机物质能够化学氧化或被微生物氧化,它们的碳和氢分别与氧形成无毒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不论是在化学氧化过程中还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都要消耗氧,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愈多,则消耗的氧量也愈多,二者之间是呈正比例关系的。于是环境科学工作者们将废水用化学药剂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称为化学需氧量,即COD;而将废水用微生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称为生物需氧量,即BOD。由于COD和BOD能够综合性地反映废水中所有有机物质的数量,且分析比较简单,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废水分析和环境工程上。
实际上,COD并不是单单表示水中的有机物质的,它还能表示水中具有还原性质的无机物质,如:硫化物、亚铁离子、亚硫酸钠,甚至氯根离子等。譬如讲,如果铁炭池出水中的亚铁离子在中和池中没能完全被去除掉的话,则生化处理出水中由于有亚铁离子的存在,出水COD可能会超标。
二、什么叫COD(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废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被化学氧化剂氧化时,所需要的氧量,以氧的毫克/升作为单位。它是目前用来测定废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种最常用的手段。COD分析中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锰法CODMn)和重铬酸钾(铬法CODCr),现在常用重铬酸钾法。废水在强酸加热沸腾回流条件下对有机物实行氧化,用硫酸银作催化剂时可以使大多数的有机物的氧化率提高到85-95%。如果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氯根离子,应该用硫酸汞将氯离子屏蔽掉,以减少对COD的测定干扰。
三、什么叫BOD5(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也可以表征废水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最常用的为五日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它表示废水在微生物存在下进行生化降解五日内所需要的氧的数量。今后我们将经常使用五日生化需氧量。
四、COD和BOD5之间有什么关系?
有的有机物是可以被生物氧化降解的(如葡萄糖和乙醇),有的有机物只能部分被生物氧化降解(如甲醇),而有的有机物是不能被生物氧化降解的而且还具有毒性(如银杏酚、银杏酸、某些表面活性剂)。因此,我们可以把水中的有机物分成二个部分,即可以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和不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 通常认为COD基本上可表示水中的所有的有机物。而BOD为水中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因此COD与BOD的差值可以表示废水中生物不可降解部分的有机物。
五、什么叫B/C?B/C表示什么意义?
B/C是BOD5与COD比值的缩写,该比值可以表示废水的可生化降解特性。如果CODNB表示COD中的不可生物降解部分,则废水中不可为微生物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所占的比例可用CODNB/COD表示。
BOD5/COD与CODNB/COD之间有如下表所示的关系:
CODNB/COD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BOD5/COD 0.52 0.46 0.41 0.35 0.29 0.23 0.17 0.12
当BOD5/COD≥0.45时,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仅仅占全部有机物的20%以下,而当BOD5/COD≤0.2时,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已占全部有机物的60%以上。
因此,BOD5/COD值常常被作为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评价指标。
BOD5/COD0.45易生物降解
BOD5/COD0.30可生物降解
BOD5/COD0.30较难生物降解
BOD5/COD0.20较以难生物降解
B/C在环境工程上有着非常重要而实用的意义。
六、什么叫pH?
pH实际上是水溶液中酸碱度的一种表示方法。平时我们经常习惯于用百分浓度来表示水溶液的酸碱度,如1%的硫酸溶液或1%的碱溶液,但是当水溶液的酸碱度很小很小时,如果再用百分浓度来表示则太麻烦了,这时可用pH来表示。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水呈中性;pH<7时水呈酸性,pH愈小,水的酸性愈大;当pH>7时水呈碱性,pH愈大,水的碱性愈大。 世界上所有的生物是离不开水的,但是适宜于生物生存的pH值的范围往往是非常狭小的,因此国家环保局将处理出水的pH值严格地规定在6-9之间。 水中pH值的检测经常使用pH试纸,也有用仪器测定的,如pH测定仪。
七、废水分析中为什么要经常使用毫克/升(mg/L)这个浓度单位?
一般来说,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含量是很小很小的,如果用百分浓度或其它浓度来表示则太麻烦太不方便了,譬如一吨废水中往往只有几克、几十克、几百克甚至几千克污染物质,其单位即为克/吨(g/T),如将吨换算成升即为毫克/升(mg/L)。计算时可参考下表换算:
1毫克/升百万分之一
1000毫克/升千分之一
10000毫克/升百分之一
八、什么叫废水的生化处理?
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是废水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简称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将废水中的可溶性的有机物及部分不溶性的有机物有效地去除,使水得到净化。事实上,我们对生化处理并不是很陌生的,天然的水体中存在着一条食物链,即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小虫,小虫吃微生物,微生物吃污水,如果没有这条食物链,自然界就要乱套了。在天然的河流中,有着大量的、依靠有机物生活的微生物,它们日日夜夜地将人们排入河流中的有机物(如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粪便等等有机物质)氧化或还原,最终转化为无机物质,如果没有微生物的存在,我们周围的河流,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二年,就会成为臭河了,只是由于微生物太微小太分散,以致人们的肉眼看不见罢了。而废水的生化处理工程则是在人工条件下对这一过程的强化。人们将无以计数的微生物全部集中在一个池子内,创造一个非常适合微生物繁殖、生长的环境(如温度、pH值、氧气、氮磷等营养物质),使微生物大量增殖,以提高其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和效率。然后再往池内泵入废水,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得到氧化降解,使废水得到净化和处理。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生化法具有能耗低、不加药、处理效果好、处理费用低等特点。
九、微生物是通过何种方式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去除掉的?
由于废水中存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这些无生命的有机物是微生物的食料,一部分降解、合成为细胞物质(组合代谢产物),另一部分降解氧化为水份,二氧化碳等(分解代谢产物),在此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去除。
十、微生物与哪些因素有关?
微生物除了需要营养,还需要合适的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溶解氧、渗透压等才能生存。如果环境条件不正常,会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甚至发生变异或死亡。
十一、微生物最适宜在什么温度范围内生长繁殖?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为16-30℃,最高温度在37-43℃,当温度低于10℃时,微生物将不再生长。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提高10℃,微生物的代谢速率会相应提高,COD的去除率也会提高10%左右;相反,温度每降低10℃,COD的去除率会降低10%,因此在冬季时,COD的生化去除率会明显低于其它季节。
十二、微生物最适宜的pH条件应在什么范围?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pH值有密切关系。大多数微生物对pH的适应范围在4.5-9,而最适宜的pH值的范围在6.5-7.5。当pH低于6.5时,真菌开始与细菌竞争,pH到4.5时,真菌在生化池内将占完全的优势,其结果是严重影响污泥的沉降结果;当pH超过9时,微生物的代谢速度将受到阻碍。
不同的微生物对pH值的适应范围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好氧生物处理中,pH可在6.5-8.5之间变化;厌氧生物处理中,微生物以pH的要求比较严格,pH应在6.7-7.4之间。
十三、什么叫溶解氧?溶解氧与微生物的关系如何?
溶解在水体中的氧被称溶解氧。水体中的生物与好氧微生物,它们所赖以生存的氧气就是溶解氧。不同的微生物对溶解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好氧微生物需要供给充足的溶解氧,一般来说,溶解氧应维持在3mg/L为宜,最低不应低于2mg/L;兼氧微生物要求溶解氧的范围在0.2-2.0mg/L之间;而厌氧微生物要求溶解氧的范围在0.2mg/L以下。
十四、什么叫好氧生化处理?什么叫兼氧生化处理?二者有何区别?
生化处理根据微生物生长对氧环境的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好氧生化处理与缺氧生化处理两大类,缺氧生化处理又可分为兼氧生化处理和厌氧生化处理。在好氧生化处理过程中,好氧微生物必须在大量氧的存在下生长繁殖,并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而兼氧生化处理过程中,兼氧微生物只需要少量氧即可生长繁殖并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处理,如果水中氧太多,兼氧微生物反而生长不好从而影响它对有机物质的处理效率。
兼氧微生物可适应COD浓度较高的废水,进水COD浓度可提高到6000mg/L以上,COD去除率一般在50-80%;而好氧微生物只能适应于COD浓度较低的废水,进水COD浓度一般控制在1000-1500mg/L以下,COD去除率一般在50-80%,兼氧生化处理和好氧生化处理的时间都不太长,一般都在18-24小时。我公司利用兼氧生化和好氧生化之间的差别和相同之长,将兼氧生化处理和好氧生化处理组合起来,让COD浓度较高的废水先进行兼氧生化处理,再让兼氧池的处理出水作为好氧池的进水,这样的组合处理可以减少生化池的容积,既节省了环保投资又减少了日常的运行费用。 厌氧生化处理与兼氧生化处理的原理和作用是一样的。厌氧生化处理与兼氧生化处理的不同之处是:厌氧微生物繁殖生长及其对有机物质降解处理的过程中不需要任何氧,而且厌氧微生物可适应更高COD浓度的废水(10000-30000mg/L)。厌氧生化处理的缺点是生化处理时间很长,废水在厌氧生化池内的停留时间一般需要45小时以上。
十五、什么是氨氮
氨氮无机营养盐的一种,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一般以NH4-N表示
游离态,都是无机的,可以由有机物种氨基酸或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生成。或者由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
化肥中的氯化铵即可以认为是一种氨氮
浓度过高,水中植物疯长,需求的氧过高,易导致水体腐败。
水中氮磷过高,易发生 水华、蓝藻事件。

㈨ 营养盐(非食用盐,而是水质指标检测)具体而言是什么

海水营养盐是溶解于海水中作为控制海洋植物生长因子的元素。主要是一些含量较微内的磷酸盐、硝酸容盐、亚硝酸盐、铵盐和硅酸盐。严格地说,海水中许多主要成分和微量金属也是营养成分,但传统上在化学海洋学中只指氮、磷、硅元素的这些盐类为海水营养盐。

阅读全文

与污水中营养盐指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污水加盖 浏览:847
污水处理费免征增值税如何备案 浏览:433
家峰车载饮水机怎么样 浏览:930
中央净水器超滤哪个牌子好 浏览:690
乳化沥青蒸馏残留物测试仪 浏览:383
广东屠宰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浏览:327
污水厂如何减少c排放 浏览:873
反渗透工艺预处理方法 浏览:125
人接触到核废水会怎么样 浏览:785
什么饮水机好啊 浏览:283
树脂改件gk 浏览:357
脱硫废水除氨氮 浏览:480
净水器有两个滤芯怎么分开 浏览:857
污水井巡查检查标准 浏览:580
天涌泉净水器多少钱一台 浏览:753
污酸废水水量 浏览:900
雨水收集池回用系统方案 浏览:973
氨基酸阴离子交换树脂洗脱顺序 浏览:503
净水机双出水多少ppm 浏览:445
天津污水处理厂英语怎么说 浏览: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