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污水处理厂设计中沉淀池与沉砂池必须都有还是有一个就可以
维拓环境 十万伏特团队为你解答。
污水处理厂设计要看水质和你选择的工艺,内一般来说,容沉砂池是必不可少的,要滤去大的颗粒物,如果你的进水没有这类物质的话,可以不用沉砂池。
至于沉淀池,主要又分为初沉池和二沉池(有的工艺可能还有更多沉淀池),初沉池不是必须的(这取决于你的水质,可参见《污水生物处理 原理、设计与模拟》),而对AAO、氧化沟等工艺来说,二沉池是必须的,用于固液分离并回流污泥。而SBR、CASS这类工艺则不需要二沉池。
B. 污水处理采用什么样的沉淀池最理想!
答:在众多的污水处理沉淀池中,目前最理想的沉淀池首选导流快速沉淀池,导专流快速沉淀池使污水自上而属下进入下向流竖沉区内,通过布水器均匀布水,并借助水下行的重力作用,以4倍的沉速将污染物与水分离。竖沉后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继续下行,进行导流沉降分离区内,在导流板的作用下,并借助于流体下行的重力,使重于水的污泥和污染物顺势下沉于锥底,并在上部的水压作用下,压入锥底排泥管,排入污泥槽,流至污泥干化池。干化污泥外运处理。导流沉降分离出来的水,在导流板的作用下,进入上向流斜沉区,以8倍的沉速将污染物和水分离。污水在外锥即上向流斜沉区的沉淀过程中,也要产生一定的污泥,产生的污泥同样借助于重力,通过导流板间隙,下沉于锥底,通过排泥管,排入污泥槽,流至污泥干化池。
C. 制药废水处理工艺
二类排放?好好学点,何必如此,现在3-5年内可是污水治理、生态环境的大好版时机啊!
加载絮凝磁分离权工艺
在传统工艺加载磁粉,增强沉淀和絮凝结果,达到快速处理,一般十几分钟出水达标排放。
污水--絮凝--加载--聚合--沉淀--磁回收装置/污泥处理(80%-90%左右)--磁微粒过滤--紫外消毒--净水。
原理摆渡上查“BFMS”就行,有我的博客
D. 沉淀 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污水后沉淀池的设计,问题水量只有18t/d.问了下别人说水量小采用容器。
基本设计考虑:
1每日运行小时数,即24小时连续运行还是8小时或16小时.
2水力负版荷权与固体负荷,与沉淀物性质有关;兼顾HRT,当水力负荷一定,与有效水深有关.
3污泥斗形式与有效体积,间歇运行时可考虑兼用于浓缩而直接脱水.
4所谓采用容器可能是将水与化学药剂的混合-反应-沉淀等集中一体化,同时组合加药装置等.
E. 在给水及污水处理工程中沉淀池的设计各有什么注意点
沉淀池类型,上升流速,排泥方式
F. 设计污水处理厂时怎么确定要设置多少个沉淀池 格栅 等构筑物
格栅设多少个这个要看你的水量以及设备相关参数,比如你的格栅一专天处理5万方,你的污水处属理厂每天要处理50万方,你也按照上面那位仁兄只用一组格栅(一粗一细)?
一般沉淀池数量与你的曝气池数量相等(SBR及衍生系列除外,它们没有二沉池)。当然也可以不相等。
G. 沉淀池的设计原则和经验
设计原来则及经验参数:
1.设计源流量
设计流量与沉砂池相同。分流制中,污水自流入池时,按最大流量作为设计流量;水泵提升时,按泵最大组合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在合流制系统中按降雨时设计流量校核,沉淀时间不小于30分钟。
2.沉淀池数量
不少于2座,其中一座有故障时,其他可负担流量。
3.经验参数如表1所示。
4.构造尺寸
超高不小于0.3m;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缓冲层高,非机械排泥为0.5m,机械排泥根据刮泥板高确定,缓冲层上层高出刮泥板0.3m;泥斗壁倾角,方斗60°,圆斗55°;底板坡度,平流不小于0.01,辐流式不宜小于0.05。
5.出水部分
出水堰最大负荷初沉池不宜大于2.9L/(s·m),二沉池不宜大于1.7L/(s·m)。
6.泥斗容积
初沉池一般按2d的泥量计算,机械排泥可按4d;活性污泥法后的二沉池宜按不超过2h计算,有连续排泥措施;生物膜法后二沉池泥斗容积宜按4d计算。
7.排泥部分
常采用静水压排泥,初沉池不小于1.5m水柱;生物膜法二沉池不小于1.2m水柱,活性污泥法的不小于0.9m水柱;排泥管直径不小于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