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100mL 1.0mol/L CuSO4溶液,可将25g CuSO45H20溶于100mL蒸馏水中B.将
A.溶于抄100mL蒸馏水,水太多,最后需袭要在100mL容量瓶中定容,故A错误;
B.火柴头溶解后,氯酸钾、稀硝酸和NaNO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离子,则浸于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AgNO3溶液、稀硝酸和NaNO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元素,故B正确;
C.纸上层析法依据极性相似相溶原理,是以滤纸纤维的结合水为固定相,而以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由于样品中各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因而扩散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与离子是否有色无关,故C错误;
D.当吸滤瓶中液面快达到支管口位置时,应拔掉吸滤瓶上的橡皮管,从吸滤瓶上口倒出溶液,而不能从支管口倒出,故D错误;
故选B.
B.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CuSO4溶液,可将10g CuSO4-5H2O溶解在90g蒸馏水中B.
A、将10gCuSO4.5H2O溶解在90g水中,溶质CuSO4质量=10g×
160 |
250 |
6.4 |
90+10 |
C. 怎么用物理方法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蒸馏水急,对了给50分
硫酸铜溶液:用眼看,蓝色
氢氧化钠溶液:用手摸,有滑腻感
蒸馏水:剩下的一种就是它了
这是最简单的了,密度、沸点、熔点、比热等与浓度有关,浓度不一样,具体数值不一样的
你不给出具体的浓度值,是无法比较的
D. 硫酸铜水溶液蒸馏时,已经有馏出物,为何温度计的示数还在上升
温度计度数上升说明蒸馏出来的液体已经不纯了,应该换瓶接收馏出液.如果你蒸馏的专液体是2种(属或多种)液体的混合物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2种液体的蒸汽压不一样,不同的温度下对应于蒸汽中这两种液体不同比例的组成,因此温度计示数上升后有沸点更高的液体开始蒸馏出来了,但馏出液可能是你所需蒸馏的物质和沸点更高液体的混合物.
E. 向鸡蛋清中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出现,再加入蒸馏水,沉淀消失
沉淀是Cu(OH)2啊,加蒸馏水,沉淀是不能溶解的。
F. 再淀粉溶液中加入唾液,再分别加入氯化钠溶液,蒸馏水,硫酸铜,硫酸钠溶液,分别有什么现象
①蛋白质溶于水胶体状态存.②向鸡蛋白加入少量浓硫酸钠溶液蛋白质专沉淀析发盐析.③蛋白质受热发属凝固.④蛋白质加入含铅重金属离溶液发变性凝结.⑤浓硝酸能使蛋白质发颜色反应黄色溶液.⑥灼烧蛋白质能闻烧焦羽毛气味发含蛋白质所酒精灯灼烧根发能闻烧焦羽毛气味. 故答案:①溶液略显浑浊、能; ②溶液变浑浊、减; ③现白色固体、凝固; ④现黄色固体、重金属盐; ⑤现黄色固体、化; ⑥能燃烧并种特殊气味、烧焦羽毛、蛋白质
G.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出现;再加入蒸馏
A.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蛋白质遇重金属盐发生变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故A错误回;
B.乙烯能与溴答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红棕色褪去,故B正确;
C.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硫氰酸钾溶液会产生硫氰化铁血红色溶液,故C错误;
D.氯气没有漂白性,所以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有强氧化性而使有色布条褪色,故D错误.
故选B.
H.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出现;再加入蒸馏
A.鸡蛋清溶液来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自发生变性,则有沉淀出现;再加入蒸馏水,沉淀不溶解,故A错误;
B.植物油为油脂,皂化反应结束后冷却,再加饱和食盐水发生盐析得到肥皂,故B错误;
C.铁离子与硫氰化钾结合生成络离子,观察到溶液变为血红色,故C正确;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则有色布条褪色,故D错误;
故选C.
I. 怎么用物理方法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蒸馏水急,对了给50分
以海拔0米记,即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方法如下:先测三种待测液的沸点,沸内点为100摄氏度的蒸馏容水,其他两种的沸点比水高,具体高多少,那得看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摩尔量,密度,比热容都只能测出蒸馏水来,原因同上。至于熔点一说,压根就不用考虑,这是固体才有的说法。补充说明一下,硫酸铜的熔点比氢氧化钠的低。
J. 用化学方法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蒸馏水。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可以直接鉴别!剩下的是NaOH 和蒸溜水! 把刚鉴别的硫酸铜溶液分别加入到那剩下的无色液体中! 那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