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溴丁烷的制备如何判断反应终点
主要有三种方法来判断。
1.蒸出液是否由混浊变为澄清;2.蒸馏瓶中的上层油状物是否消失;3.取一试管收集几滴馏出液;加水摇动观察无油珠出现。如无,表示馏出液中已无有机物、蒸馏完成。
Ⅱ 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报告内容怎么写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溴化钠,浓硫酸和正丁醇制备1-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有害气体吸收装置的安装,巩固加热回流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主反应为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是让HBr过量,并用NaBr和H2SO4代替HBr,边生成HBr边参与反应,这样可提高HBr的利用率;H2SO4还起到催化脱水作用。
反应中,为防止反应物和生成物被蒸出,采用了回流装置。由于HBr有毒害,为防止HBr逸出,污染环境,需安装气体吸收装置。回流后再进行粗蒸馏,一方面使生成的产品1一溴丁烷分离出来,便于后面的洗涤操作;另一方面,粗蒸过程可进一步使醇与HBr的反应趋于完全。
三、实验方法
1、100ml三口瓶加入13.67g溴化钠加10ml正丁醇烧瓶上装可吸收有害气体的回流冷凝管。
2、锥形瓶加10ml水,边振摇边加16ml弄硫酸。用冷水冷却,将混合液从三口瓶一口加入,沸石,小火回流59min,冷却。
3、取下废气装置,30ml冰水于三口瓶一口加入,溶解固体,倒入分液漏斗,有机层加入5ml冷却浓硫酸,震荡,静置分层,放出下层,上层1-溴丁烷依次用8ml饱和碳酸钠,收集下层,然后,10ml水洗涤,收集下层,之后将其加入小锥形瓶,无水氯化钙干燥。
4、然后将粗品滤入50ml蒸馏烧瓶,小火蒸馏,收集馏分,最后温度基本稳定在100摄氏度。
四、实验药品
1、正丁醇。
2、溴化钠。
3、NAOH。
4、无水CaCl2。
5、浓硫酸。
6、碳酸钠。
五、注意事项
分液漏斗分液时,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后(第一次分液)弃去下层;加浓硫酸后(第二次分液)弃去下层;饱和碳酸钠和水洗涤时(第三、第四次分液)弃去上层。
六、数据处理
1、溴化钠质量:13.67g。
2、反应开始时间:14:39 结束时间:15:38。
3、蒸馏开始时间:16.10 结束时间:16.28。
4、沸程:99-100度。
Ⅲ 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粗产品正溴丁烷时,为什么用蒸馏的方法
因为混合的几种物质沸点差距很大,适用蒸馏分离法。
制取1-溴丁烷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的副产物,回比方1,2-2溴丁烷等,答这些副产物有些会溶于1-溴丁烷中,用分液的方法不能将其出去,只能将不容于1-溴丁烷的物质出去,用蒸馏方法便可以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更好的提纯1-溴丁烷。
(3)1溴丁烷的制备蒸馏扩展阅读:
蒸馏沸点差别较大的混合液体时,沸点较低者先蒸出,沸点较高的随后蒸出,不挥发的留在蒸馏器内,这样,可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故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液态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重要的基本操作,必须熟练掌握。但在蒸馏沸点比较接近的混合物时,各种物质的蒸气将同时蒸出,只不过低沸点的多一些,故难于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只好借助于分馏。
纯液态化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沸程范围很小(0.5~1℃)。所以,蒸馏可以利用来测定沸点。用蒸馏法测定沸点的方法为常量法,此法样品用量较大,要10 mL以上,若样品不多时,应采用微量法。
Ⅳ 1-溴丁烷制取过程中最后一步蒸馏时,前馏分较多的原因
如果复1-溴丁烷中正丁醇,蒸馏时会制形成沸点较低的前馏分
如果水未干燥完全也可能作为前馏分
也有可能是因为生成醚等
杂质正丁醇可溶于浓硫酸. 杂质正丁醚因为和硫酸成盐(R2O+H2SO4——>[R2O-H]+ +HSO4-),也溶于浓硫酸。 正溴丁烷则不溶于硫酸,分离出2次粗产品。 然后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硫酸,再用水洗去碳酸氢钠,最后用无水氯化钙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