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取蒸馏水的过程
在100mL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按如图连接好装专置,向冷凝管中属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注意:(1)在蒸馏烧瓶中放入少量碎石片或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2)如果有温度计,温度计的水银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或者说温度计的水银球应靠近支管口处;
(3)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蒸馏烧瓶内液体不可蒸干;
(4)冷凝管中的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即“下进上出”,目的是提高冷凝效果。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2. 冷凝管是上进下出还是下进上出
冷凝管是下进上出。因为冷凝水下进上出才能保证下端冷凝水的温度是低的,上端冷凝水的温度是高的,从而达到冷凝的最佳效果,如果冷凝水是上进下出在重力的影响下冷凝水只会聚集在管道下方,这样管中的空气无法排出,就会出现受热不均匀的情况严重的可能导致冷凝管破裂。
回流冷凝管使用方法
使用前进行洗净将冷凝管上端扩大处,用打好洞的橡胶塞连接于烧瓶的支管上,蒸馏烧瓶中加入待蒸馏的物质,然后在冷凝管的水进口下口处用橡胶管连接水源,另一根橡胶管连接于上口,便于冷却废水流出。
冷凝管下端连接接受瓶,通常用弯形接管连接接受瓶,可使蒸馏液垂直流出。全部装置安装好后,固定于架子上,先开冷却水源,然后进行加热使蒸馏物至沸腾,蒸气沿内芯管遇到冷却水冷却的管壁即冷凝为液滴,流入接受瓶中即得纯净物质。
回流冷凝装置实际上是作浓缩提纯装置,它将冷凝管通过橡胶塞直接插在三角烧瓶上,三角烧瓶内装入被蒸馏物及溶剂,在进行加热前先接通水源再进行加热至沸腾,蒸气上升遇冷却水后冷却的液滴,仍旧回复滴入三角烧瓶内,这样少量的溶剂多次与被溶解物质接触起到充分溶解的作用。
3. 实验室蒸馏分离两种组分
乙醇和水互溶,但二者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蒸馏时需在蒸馏烧版瓶中加热,用冷凝管权冷却,冷凝管冷凝水的流向是下进上出,
为防止水挥发,应控制温度在78.4℃左右,使用温度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为防止液体暴沸,应加入碎瓷片或沸石,
所以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石棉网、尾接管、锥形瓶、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碎瓷片等.
故答案为: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碎瓷片; 通冷凝水;点燃酒精灯;78.4℃; 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下进上出;防止暴沸.
4. 萃取蒸馏水是为什么冷却水从下往上通入冷凝管
【萃取蒸馏水是冷却水从下往上通入冷凝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原因:
1、如果上口进水,受重力影响只会在下面一层,所以不会完全充满冷凝管。而冷却水从下往上通入冷凝管则可以完全充满冷凝管。
2、运用了逆流的原理,在冷凝管中的水是有冷却作用的。当水受热后,若水中有温差,水就会流动,热水往上流,冷水往下流,水就会循环起来,充分起到冷却的作用。所以蒸馏时冷凝管中的水要下进上出。让蒸汽充分液化。
水经过一次蒸馏,不挥发的组分(盐类)残留在容器中被除去,挥发的组分(氨、二氧化碳、有机物)进入蒸馏水的初始馏分中,通常只收集馏分的中间部分,约占60%。
要得到更纯的水,可在一次蒸馏水中加入碱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有机物和二氧化碳;加入非挥发性的酸(硫酸或磷酸),使氨成为不挥发的铵盐。由于玻璃中含有少量能溶于水的组分,因此进行二次或多次蒸馏时,要使用石英蒸馏器皿,才能得到很纯的水,所得纯水应保存在石英或银制容器内。
(4)蒸馏烧瓶使用下进上出扩展阅读:
萃取与其他分离溶液组分的方法相比,优点在于常温操作,节省能源,不涉及固体、气体,操作方便。萃取在如下几种情况下应用,通常是有利的:
①料液各组分的沸点相近,甚至形成共沸物,为精馏所不易奏效的场合,如石油馏分中烷烃与芳烃的分离,煤焦油的脱酚;
②低浓度高沸组分的分离,用精馏能耗很大,如稀醋酸的脱水;
③多种离子的分离,如矿物浸取液的分离和净制,若加入化学品作分部沉淀,不但分离质量差,又有过滤操作,损耗也大;
④不稳定物质(如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如从发酵液制取青霉素。
素周期表中绝大多数的元素,都可用萃取法提取和分离。萃取剂的选择和研制,工艺和操作条件的确定,以及流程和设备的设计计算,都是开发萃取操作的课题。
5. 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为什么要下进上出
需要冷凝的气体(液体)是由上至下的,冷凝水由下至上这样效果更好!希望你能理解…但是回答绝对正确。
6. 蒸馏时为什么冷凝水要从下口进上口出
冷凝水从下部口引入上口,以使冷水和热水蒸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并且接触时间长。 如果冷凝水从上口供给,则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管壁流出,几乎没有与水蒸气的热交换。
从下部端口进入时,冷凝水缓慢充满冷凝管。 因此,冷水可以在冷凝管中停留最长时间,冷水与热气之间的热交换主要通过冷凝管壁进行,冷凝管充满水, 换热效率比较高。
(6)蒸馏烧瓶使用下进上出扩展阅读:
在蒸馏操作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好加热温度。如果采用加热浴,加热浴的温度应当比
蒸馏液体的沸点高出若干度,否则难以将被蒸馏物蒸馏出来。加热浴温度比蒸馏液体沸点高出的越多,蒸馏速度越快。但是,加热浴的温度也不能过高。
否则会导致蒸馏瓶和冷凝器
上部的蒸气压超过大气压,有可能产生事故,特别是在蒸馏
低沸点物质时尤其需注意。一般地,加热浴的温度不能比蒸
馏物质的沸点高出 30 ℃。整个蒸馏过程要随时添加浴液,以
保持浴液液面超过瓶中的液面至少一公分。
2、蒸馏高沸点物质时,由于易被冷凝,往往蒸气未到达蒸馏
烧瓶的侧管处即已经被冷凝而滴回蒸馏瓶中。因此,应选用
短颈蒸馏瓶或者采取其它保温措施等,保证蒸馏顺利进行。
3、 蒸馏之前,必须了解被蒸馏的物质及其杂质的沸点和饱和
蒸气压,以决定何时(即在什么温度时)收集馏分。
4、蒸馏烧瓶应当采用圆底烧瓶。沸点在 40-150℃的液体可采
用 150℃以上的液体,或沸点虽在 150℃以下,对热不稳常
压的简单蒸馏。对于沸点在定、易热分解的液体,可以采用
减压蒸馏和水蒸汽蒸馏。
7. 实验室中制取蒸馏水如何使用冷凝器
从蒸馏烧瓶出来的导管连接冷凝管平(大)一头,尖头即冷凝水出来的位置,冷凝管身上有两个小连接头,接近冷凝管出口的必须接到水龙头上,用于冷凝的水从这里进入充满冷凝管后,从接近冷凝管入口的小接头上流出。即"下进上出"
8. 化学题:为什么冷凝管冷却水一定要从下口进,上口出。制作蒸馏水为什么不用蒸馏烧瓶用圆底烧瓶
1.冷凝管中冷却水下口进上口出,可使冷却水充满冷凝管(如果上口进得话,往往只有专冷凝管的底部有水属,上部积不起水),可避免冷凝管因只有部分有水导致冷热不均可能发生破裂,同时冷却水下口进上口出,水流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有利于提高冷凝效率。
2.自来水蒸馏制蒸馏水时,只需要加热煮沸(此时达到水的沸点,水气化逸出,再冷凝即可),所以不需要控制温度,因为不需要温度计控制温度,因此也不一定需要用蒸馏烧瓶(要用也可以的),用圆底烧瓶也可以的。
3.萃取剂的选择原则
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被提取物)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越大越好),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还可以加上一条,就是萃取剂与溶剂要易于分离。
9. 蒸馏装置怎么从下端进水
分馏以气体的形式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蒸出,进入冷凝管,目的是让气体重新遇冷内液化成液体容,从牛角管处流出,可收集于锥形瓶、烧杯或其他容器中。如果不冷凝直接收集气体馏分是很难收集的。
冷凝管下端进水上端出水的目的是为了使冷凝效果更加显著,毕竟从下往上流比从上往下流时间要长一些,冷凝效果更好。
总的来说,冷凝的目的是使气体重新变为液体,便于收集。
通冷凝水的,使温度降低,使气体变成液体。变成液体流出来,便于收集。
下口进水上口出水,和水流的方向刚好相反,但是利于水的循环和冷凝效果。
如果从上面加水,水受就会很快的流走,而不能充满整个冷凝管,达不到冷凝的效果.
你要问的应该是这个意思。
10.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步骤
将蒸抄馏烧瓶,冷凝管仪器装配好.
在蒸馏烧瓶里加入普通水(自来水)至烧瓶容积的一半左右,再加入一些碎瓷片,然后用插有温度计(150℃)的橡皮塞塞紧.(注意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的位置),给蒸馏烧瓶加热.
当水温达到约100℃时,水沸腾,水蒸气经过冷凝管冷凝后,收集在锥形瓶中,这就是蒸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