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蒸馏问题 > 蒸馏水摩尔汽化热

蒸馏水摩尔汽化热

发布时间:2022-10-17 12:10:41

A. 简述两组分精馏和多组分精馏在含量分布上的区别

1、含量不同:

全部组分均存在于进料板上,但进料板含量不等于进料含量。在塔两端同时提供纯度较高的液相和气相回流,为精馏过程提供了传质的必要条件。

提供高纯度的回流,是在相同理论板的条件下,为精馏实现高纯度的分离时,始终能保证一定的传质推动力。所以,只要理论板足够多,回流足够大时,在塔顶可能得到高纯度的轻组分产品,而在塔底获得高纯度的重组分产品。

2、分配不同:

关键组分含量存在极大值; 非关键组分通常是非分配的, 即重组分通常仅出现在釜液中, 轻组分仅出现在馏出液中; 在蒸馏沸点比较接近的混合物时,各种物质的蒸气将同时蒸出,只不过低沸点的多一些,故难于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只好借助于分馏。

3、过程不同:

重、轻非关键组分分别在进料板下、上 形成几乎恒浓的区域; 蒸馏只进行一次汽化和冷凝,分离出的物质一般较纯,例如用天然水制蒸馏水,在工业酒精中加生石灰后蒸馏得无水乙醇。

(1)蒸馏水摩尔汽化热扩展阅读:

影响多组分精馏过程汽液相流率的因素:

1、通常精馏塔自下至上物料的分子量和摩尔汽化潜热渐降,则沿塔向上的摩尔流率应有增加的趋势。

2、沿塔向上,温度渐降,蒸汽上升中,需被冷却,若冷却靠液体的汽化,则导致向上流量增加。

3、液体沿塔向下流动时必须被加热,若加热靠蒸汽冷凝,将导致向下流量的增加。

塔内流量变化是上述三个因素的总效应,难以得出一个通用规律。但很大程度上,这些因素相互抵消。因此,恒摩尔流假定有其实用性。流量变化是L与,同方向变化,故L/V变化很小,所以,对分离影响很小。

B. 1吨水变成1吨蒸汽需要多少大卡的热量

把1吨水烧开(由常温20度升到100度),需要热量8万大卡
水(化学式:H₂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含杂质},蒸馏水是纯净水,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的水)。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一种狭义不可再生,广义可再生资源。

C. Cl2,Br2,I2分别有什么性质。Cl-,Br-,I-跟别有什么性质

氯氯气目录
元素描述
元素辅助资料
危险性概述
最先发现氯的人

元素名称:
中文名:氯
英文名:Chlorine(Cl)
元素原子量:35.45
折射率:(gas) 1.00077
原子化焓:kJ /mol @25℃121.8
热容:J /(mol· K)(Cl2) 33.949
导热系数:W/(m·K)8.9
熔化热:(千焦/摩尔) 3.203
汽化热:(千焦/摩尔) 10.20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16.9
元素在宇宙中的含量:(ppm)1
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ppm) 8
地壳中含量:(ppm)130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18000
晶体结构:晶胞为正交晶胞。
氧化态:
主要: Cl-1, Cl+7
其它: Cl+1, Cl+3, Cl+4, Cl+5, Cl+6
化学键能: (kJ /mol)
Cl-O 206
Cl-Cl 242
Cl-F 257
Cl-H 431
晶胞参数:
a = 622.35 pm
b = 445.61 pm
c = 817.85 pm
α = 90°
β = 90°
γ = 90°
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率:(m/S)206
电离能 (kJ/ mol)
M - M+ 1251.1
M+ - M2+ 2297
M2+ - M3+ 3826
M3+ - M4+ 5158
M4+ - M5+ 6540
M5+ - M6+ 9362
M6+ - M7+ 11020
M7+ - M8+ 33610
M8+ - M9+ 38600
M9+ - M10+ 43960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舍勒 发现年代:1774年
发现过程:1774年,瑞典的舍勒用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得氯气;1810年由戴维确定了氯元素的存在。
[编辑本段]元素描述
一、性质:
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密度3.214克/升。熔点-100.98℃,沸点-34.6℃。化合价-1、+1、+3、+5和+7。有毒,剧烈窒息性臭味。电离能12.967电子伏特,具有强的氧化能力,能与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取代和加成反应;同许多金属和非金属能直接起反应。
二、危险性:
不燃,但遇可燃物会燃烧、爆炸。
侵入途径:吸入、眼睛及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严重刺激皮肤、眼睛、黏膜;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引起喉肌痉挛,黏膜肿胀,恶心、呕吐、焦虑和急性呼吸道疾病、咳嗽、胸痛、呼吸困难、支气管炎、肺水肿、肺炎;甚至因喉肌痉挛而死亡。
三、元素来源:
工业上由电解食盐水溶液制取;实验室中可以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来制取,也可以用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反应来制取。
四、元素用途:
制造漂白粉、漂白纸浆和布匹、合成盐酸、制造氯化物、饮水消毒、合成塑料和农药等。提炼稀有金属等方面也需要许多氯气。
[编辑本段]元素辅助资料

1771-1774年间,舍勒将软锰矿(MnO2)与盐酸混合,放置在曲颈瓶中加热,在接收器中获得一种黄绿色气体。该气体具有和加热的王水一样的刺鼻嗅味,吸入后使肺部很难受。这使得舍勒制得了氯气,并且研究了它的一些性质。
MnO2 + 4HCl ——→ MnCl2 +2H2O + Cl2 ↑
尽管舍勒很早就制得了氯气,但却并没有完全认识它的一些性质,所以他不但没认为是找到了一种新的元素,还把氯气当成了是氧的化合物——“氧化的盐酸”。直到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因“电解氯气”失败,确定了“氧化的盐酸”气是一种新元素,从希腊文chlōros(黄绿色)命名它为chloine。它的拉丁名称chlorum和元素符号Cl由此而来。
氯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元素,在地壳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氯化物,一个较强的氧化剂就能够把它从它的化合物中分离出来。因此它能够在18世纪末,在科学家们发现氧、氮和氢等气体的同时,制得了它的单质。但是由于一些荒谬的理论,妨碍了科学家们对它本质的认识,经过三十多年才确定它是一种元素。
氯,原子序数17,原子量35.4527,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黄绿色”。1774年瑞典化学架舍勒通过盐酸与二氧化锰的反应制得氯,但他错误的认为是氯的含氧酸,还定名为“氧盐酸”。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证明氧盐酸是一种新的元素,并定名。氯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31%,自然界的氯大多以氯离子形式存在于化合物中,氯的最大来源是海水。天然氯有两种稳定同位素:氯35和氯37。
氯单质为黄绿色气体,有窒息性臭味;熔点-100.98°C,沸点-34.6°C,气体密度3.214克/升,20°C时1体积水可溶解2.15体积氯气。
氯相当活泼,湿的氯气比干的还活泼,具有强氧化性。除了氟、氧、氮、碳和惰性气体外,氯能与所有元素直接化合生成氯化物;氯还能与许多化合物反应,例如与许多有机化合物进行取代反应或加成反应。
氯的产量是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氯主要用于化学工业尤其是有机合成工业上,以生产塑料、合成橡胶、染料及其他化学制品或中间体,还用于漂白剂、消毒剂、合成药物等。氯气具有毒性,每升大气中含有2.5毫克的氯气时,即可在几分钟内使人死亡。
[编辑本段]危险性概述

中文名:氯(液化的)
英文名:Liquid chlorine
国家应急电话:0532 3889090
危险性类别:第2.3类 有毒(液化)气体(高度危害(Ⅱ级)最高允许浓度1.0—<10mg/m3;中度危害(Ⅲ级)
危险性综述:本品助燃、高毒,具刺激性,对环境严重污染,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 入:无资料
接触控制:
中国MAC(mg/m3):1
前苏联MAC(mg/m3):1
美国TLV—TWA:OSHA1ppm,3mg/m3(上限值);ACGIHO0.5ppm,1.5mg/m3
包装方法:
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罐式集装箱、罐式汽车、铁路罐车)。
充装量为500kg、1000kg的气瓶装运时,只允许单层放置,固定、防止滚动,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编辑本段]最先发现氯的人
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了氯。当时他正在对软锰矿的性质进行研究。他使用了部分盐酸与这种矿石结合,结果释放出一种刺激性、有窒息效果的气味。社勒对这种气体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它能腐蚀各种金属,溶解性不强,能够对彩色的花叶及绿叶起到漂白的作用。但社勒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这种气体是一种新元素,而称之为“脱烯素的盐酸”。直到1810年,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以充足的证据证明了这种气体是一种新元素。由于它呈绿颜色,故而命名之为氯,原意即为“绿色的”。我国翻译家最初根据原意把它译成“绿气”,后来才将二字合为一字枣“氯”。 氯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元素。它几乎能跟一切普通金属以及许多非金属直接化合。氯多储存在钢筒中,这是因为干燥的氯恰恰不与铁发生反应。 在常温和6个大气压下,人们可以将氯液化为一种黄绿色的液体,叫做“液氯”。 应当注意的是,氯有较强的毒性。如果空气中含有万分之一的氯气,就会严重影响人的健康。一般认为,空气中游离氯气的最高含量也不得超过1毫克/立方米。 氯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有很大的价值。
---------------------------------------分割线--------------------------------------------------------------------------------------------------------------------------------------------------------------
氯的自述①:我就是氯单质!具有强氧化性,普通人见了我必死无疑,希望有多余电子的贤人志士来与我相结合!不胜感激!
Chlorine (from the Greek language Chloros, meaning "pale green"), is the chemical element with atomic number 17 and symbol Cl. It is a halogen, found in the periodic table in group 17. As the chloride ion, which is part of common salt and other compounds, it is abundant in nature and necessary to most forms of life, including the human body. As chlorine gas, it is greenish yellow, is two and one half times as heavy as air, has an intensely disagreeable suffocating odor, and is exceedingly poisonous. In its liquid and solid form it is a powerful oxidizing, bleaching, and disinfecting agent.
氯的自述②: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家庭:
我出生在卤素家庭,家里共5个兄弟,我排行老二。我大哥是氟(F),很雄的,在我们元素世家里是最厉害的;三弟是溴(Br),像个女的般柔情似水,却没人喜欢他,因为他太臭了;四弟是碘(I),看起来是个硬家伙,实际上根本惹不起别人,碰到特殊情况就变成一股紫烟逃之夭夭;小弟是砹(At),是个襁褓中的婴儿,我们至今还没看见过他的脸,只知道他在不断的发出一种“光”。
我和氧姐姐生了五个儿子:(自豪啊,氟大哥只有一个儿子,溴和碘也不过各有四个。)
我的大儿子氯离子(Chloride ion: Cl?),他的孩子们是氯化物(Chloride),都很会游泳,大部分学过水下伪装。
我的二儿子次氯酸根离子(ClO-),他的孩子们是次氯酸盐(Hypochlorite),对别人的电子都很眼馋。
我的三儿子亚氯酸根离子(ClO2-),他的孩子们是亚氯酸盐(Chlorite)。
我的四儿子氯酸根离子(ClO3-),他的孩子们是氯酸盐(Chlorate),生气起来就会把氧姐姐变出来吓唬对方。
我的小儿子高氯酸根离子(ClO4?),他的孩子们是高氯酸盐(Perchlorate)。
我的五个儿媳妇都是从氢家嫁过来的,分别是氢氯酸(Hydrochloric acid: HCl)、次氯酸(Hypochlorous acid: HClO)、亚氯酸(Chlorous acid: HClO2)、氯酸(Chloric acid: HClO3)和高氯酸(Perchloric acid: HClO4)。
我有几个女儿,都嫁到了氧家。我的大女儿是一氧化二氯(Dichlorine monoxide: Cl2O),二女儿是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ClO2),三女儿是七氧化二氯(Dichlorine heptoxide: Cl2O7)。
此外,氟大哥和我在尝试克隆时弄出了三个怪胎:一氟化氯(Chlorine monofluoride: ClF),三氟化氯(Chlorine trifluoride: ClF3)和五氟化氯(Chlorine pentafluoride: ClF5)。我还有个私生子叫氯胺(Chloramine: NH2Cl)。
下面是我四个儿媳妇的档案(简介氯的含氧酸):
1. 次氯酸(HClO)及其盐
(1) 制备
①通氯气于冰水中:Cl2 + H2O = HClO + H+ + Cl-
②通氯于碱液中可得次氯酸盐:Cl2+ 2NaOH → NaClO + NaCl + H2O
③工业上用电解冷浓食盐水并剧烈搅拌来制备NaClO
(2)性质
①是弱酸,但为很强的氧化剂,且具有漂白性
②受热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ClO-→ ClO3- + 2Cl-
(3) 用途:制造漂白粉Ca(ClO)2
漂白粉: Cl2与Ca(OH)2反应 2Cl2 + 2Ca(OH)2 → Ca(ClO)2+ +CaCl2 +2H2O
2. 亚氯酸(HClO2)及其盐
亚氯酸是目前所知唯一的亚卤酸,非常不稳定。
(1) 制备
①ClO2在水中分解:2ClO2 + H2O → HClO2 + HClO3
②通ClO2于Na2O2或NaOH与H2O2可得亚氯酸盐
2ClO2 + Na2O2 → 2NaClO2 + O2;2ClO2 + H2O2 + OH-→ 2ClO2- +O2 + H2O
(2) 性质与用途
①非常不稳定的化合物,但亚氯酸盐较稳定。
②具有漂白性
3. 氯酸(HClO3)及其盐:浓度高于40%则不稳定
(1) 制备
①次氯酸根水溶液加热,产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3ClO-→ ClO3- + 2Cl-
②电解热氯化钠水溶液并加以搅拌:3Cl2 + 6OH- → ClO3- + 5Cl- + 3H2O
(2) 性质及用途
①氯酸和氯酸盐皆为强氧化剂
②氯酸钾用于制造炸药
③KClO3受热反应
A.无催化剂,不可加强热:4KClO3 → 3KClO4 + KCl (约100℃)
B.催化剂(MnO2):2KClO3 → 2KCl + 3O2↑ (约300℃)
4. 高氯酸(HClO4)及其盐
(1) 制备
①低压蒸馏KClO4与H2SO4的混合液:KClO4 + H2SO4 → HClO4 + KHSO4
②电解食盐水时,阳极产生的氯气被氧化:1/2Cl2 + 4H2O → ClO4-+ 8H+ + 7e-
③氯酸盐受热分解:4KClO3 → 3KClO4 + KCl
(2) 性质与用途
①最稳定的含氧酸,不易分解
②非常强的酸
<版权所有,等电子的氯,2006.2>
啊~写漏了
氯化物应该是“除了氯化银外都学过水下伪装”作者: 等电子的氯 2006-2-12 13:12

氯的简介
氯是人体必需常量元素之一,是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中所必需的,也是胃液的一种必需成分。自然界中常以氯化物形式存在,最普通形式是食盐。氯在人体含量平均为1.17g/kg,总量约为82-100g,占体重的0.15%,广泛分布于全身。主要一氯离子形式与钠、钾化合存在。其中氯化钾主要在细胞内液,而氯化钠主要在细胞外液中。
氯的发现
1771-1774年间,舍勒将软锰矿(MnO2)与盐酸混合,放置在曲颈瓶中加热,在接收器中获得一种黄绿色气体。该气体具有和加热的王水一样的刺鼻嗅味,吸入后使肺部很难受。这使得舍勒制得了氯气,并且研究了它的一些性质。尽管舍勒很早就制得了氯气,但却并没有完全认识它的一些性质,所以他不但没认为是找到了一种新的元素,还把氯气当成了是氧的化合物—“氧化的盐酸”。直到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确定了“氧化的盐酸”气是一种新元素,从希腊文chlōros(黄绿色)命名它为chloine。它的拉丁名称chlorum和元素符号Cl由此而来。
食物来源
膳食氯几乎完全来源于氯化钠,仅少量来自氯化钾。因此食盐及其加工食品酱油、腌制肉或烟熏食品、酱菜类以及咸味食品等都富含氯化物。 一般天然食品中氯的含量差异较大;天然水中也几乎都含有氯。
生理功能
1.维持体液酸碱平衡。
2.氯离子与钠离子是细胞外液中维持渗透压的主要离子,二者约占总离子数的80%左右,调节与控制着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
3.参与血液CO二价离子运输。
4.氯离子还参与胃液中胃酸形成,胃酸促进维生素B12和铁的吸收;激活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促进食物消化;刺激肝脏功能,促使肝中代谢废物排出;氯还有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的作用等。
需要人群
大量出汗、腹泻呕吐、肾功能异常及使用利尿剂、肺心病时会导致氯丢失、引起氯缺乏和血浆钠氯比例改变。
生理需要
我国目前尚缺乏氯的需要量的研究资料,难于制定EAR和RNI,根据氯化钠的分子组成,结合钠的AI值,我国提出中国居民膳食适宜摄入量(AI)为3400mg/d。
过量表现
人体摄入氯过多引起对机体的危害作用并不多见。仅见于严重失水、持续摄入高氯化钠或过多氯化铵;临床上可见于输尿管-肠吻合术、肾功能衰竭、尿溶质负荷过多、尿崩症以及肠对氯的吸收增强等,以上均可引起氯过多而致高氯血症。此外,敏感个体尚可致血压升高。
缺乏症
氯的缺乏常伴有钠缺乏,此时,造成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常可发生肌肉收缩不良,消化功能受损,且可影响生长发育。
摄取提示
饮用含氯的水最好能吃一些酸奶酪和维生素E,因为酸奶酷能补充被氯杀死的肠内有益菌,而维生素E能补充被氯破坏掉的部分。

溴 溴 拼音:xiù
部首:氵,部外笔画:10,总笔画:13;繁体部首:水,部外笔画:10,总笔画:14
五笔86&98:ITHD 仓颉:EHUK
笔顺编号:4413251111344 四角号码:3618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EB4
元素名称:溴
元素符号:Br
元素英文名称:bromine
元素类型:非金属元素
溴(bromine)
是海水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也把溴称为"海洋元素."
晶体结构:晶胞为正交晶胞。
常见化合价:-1、+5
单质:溴
单质化学符号:Br2
颜色和状态:棕红色易挥发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液体
密度:3.119g/cm3
熔点:-7.2℃
沸点:58.76℃
发现人:巴拉尔
发现年代:1824年
发现过程:
元素描述:
棕红色发烟液体。密度3.119克/厘米3。熔点-7.2℃。沸点58.76℃。主要化合价-1和+5。溴蒸气对粘膜有刺激作用,易引起流泪、咳嗽。第一电离能为11.814电子伏特。化学性质同氯相似,但活泼性稍差,仅能和贵金属(惰性金属)之外的金属化合。而氟和氯既能同所有的金属作用,也能和其他非金属单质直接反应。溴的反应性能则较弱,但这并不影响溴对人体的腐蚀能力,皮肤与液溴的接触能引起严重的伤害。另外,溴可以腐蚀橡胶制品,因此在进行有关溴的实验时要避免使用胶塞和胶管。
元素用途:
主要用于制溴化物、氢溴酸、药物、染料、烟熏剂等。
溴 - 发现过程:
1824年,法国的巴拉尔把氯气能到废海盐母液里,获得了溴。
元素来源:
盐卤和海水是提取溴的主要来源。从制盐工业的废盐汁直接电解可得。
元素用途:
主要用于制溴化物、氢溴酸、药物、染料、烟熏剂等。
元素辅助资料:
溴在自然界中和其他卤素一样,没有单质状态存在。它的化合物常常和氯的化合物混杂在一起,只是数量少得多,在一些矿泉水、盐湖水和海水中含有溴。


状态:298K 时为固体
颜色:暗紫色,有光泽
碘单质是紫黑色,有光泽的固体。加热时,碘升华为漂亮的紫色蒸气,这种蒸气有刺激性气味。碘可以和大多数元素形成化合物,但是它不如其它卤素(F,Cl,Br)活泼,位于碘之前的卤素可以从碘化物中将碘置换出来。碘具有类似金属的特性。碘易溶解在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中形成美丽的紫色溶液,但微溶于水。碘的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十分重要,另外在医药和照相方面的用途也很广泛。缺乏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碘单质遇到淀粉会显深蓝色,这是碘的特征之一。碘被海藻吸收,所以人们可以从海藻中提取碘,另外,碘也可以从智利硝石、生硝、海水、盐井中获得。

制法

由于碘有商业产品,所以一般没有必要在实验室中制取。碘存在于海水中,但是含量相

对于 Cl, Br 要少得多。与 Br 的制法类似,将氯气通入海水中,然后将生成物用空气

吹出。这里,碘离子被氯气氧化为碘单质。

2I- + Cl2 --> 2Cl- + I2

少量的碘可以用固体碘化物和浓硫酸反应获得。反应先生成碘化氢气体.

中子数:74

同位素:

摩尔质量:127

原子半径:

所属周期:5

所属族数:VIIA

电子层排布: 2-8-18-18-7

常见化合价:-1,+1,+3,+5,+7

单质:碘

单质化学符号:I

颜色和状态: 紫红色

元素用途:

用于制药物、染料、碘酒、试纸和碘化合物等。

溴、碘的氧化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弱。
溴、碘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也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原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弱的。
碘分子使淀粉变蓝。

物理性质上面说的差不多了,我说一下化学性质:
1、氧化性:两者均有氧化性,且溴的更强:Br与铁生成溴化铁,碘与铁只能生成碘化亚铁
还可与其他金属反应(在此不在列举)
与氢气反应,溴比碘容易反应,且生成氢化物更稳定
2、与水反应:均发生岐化反应,生成HX和HXO,(溴与碘均不易溶于水,单质的水溶液可用苯或四氯化碳萃取)
3、与碱反应:生成卤化物和次卤酸盐

够详细了吗?
By:Skyy

D. 高分!水的结构

水的结构

1.气态水的结构
以单水分子(H2O)、双水分子([H2O]2)和三水分子([H2O]3)存在。
水分子具有极性结构。
单水分子(H2O)的键角是104º31¹,O-H键的键长是0.96Å。
2.固态水的结构(冰)
水分子通过氢键与另外四个水分子连结,具有较为完整的正四面体结构形态。
键角增为109º28¹,键长增为1.01Å,故其密度较低。
3.液态水的结构
液态水的结构较复杂,目前广泛接受的是“闪动簇团”模型。
把液态水看成以氢键结合的水分子的闪动簇团,在略为“自由”的水中游泳的一种液态体系,这些簇团的尺寸较小,且处于不断转化成“闪动”的状态,因而整个液体是均匀的,稳定流动的。液态水的结构既包含有水分子的缔合体(簇团),又包含着水分子的微粒,此二者在液态温度0—100℃的条件下共居共存,且处于连续的转化“闪动”中。

E. 水的知识

水(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自然界,纯水是非常罕见的,水通常多是酸、碱、盐等物质的溶液,习惯上仍然把这种水溶液称为水。纯水可以用铂或石英器皿经过几次蒸馏取得,当然,这也是相对意义上纯水,不可能绝对没有杂质。水是一种可以在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的物质。固态的水称为冰;气态叫水蒸气。水汽温度高于374.2℃时,气态水便不能通过加压转化为液态水。
在20℃时,水的热导率为0.006 J/s•cm•K,冰的热导率为0.023 J/s•cm•K,在雪的密度为0.1×103 kg/m3时,雪的热导率为0.00029 J/s•cm•K。水的密度在3.98℃时最大,为1×10^3kg/m3,温度高于3.98℃时,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0~3.98℃时,水不服从热胀冷缩的规律,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水在0℃时,密度为0.99987×10^3kg/m3,冰在0℃时,密度为0.9167×10^3kg/m3。因此冰可以浮在水面上。
水的热稳定性很强,水蒸气加热到2000K以上,也只有极少量离解为氢和氧,但蒸馏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会离解为氢气和氧气。具有很大的内聚力和表面张力,除汞以外,水的表面张力最大,并能产生较明显的毛细现象和吸附现象。纯水没有导电能力,普通的水含有少量电解质而有导电能力。
水本身也是良好的溶剂,大部分无机化合物可溶于水。
在-213.16℃,水分子会表现出现厌水性。
物理性质:
摩尔质量:18.0153g/mol
密度:水0.998g/cm3(20度) 冰0.92g/cm3
熔点:0度273.15k
沸点:100度373.15k(1标准大气压下)
比热:4.184J/(g.K)
汉字中的水shuǐ
(象形文。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1.同本义 [water]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涤。――《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特指河流 [river]
在水之湄。――《诗•秦风•蒹葭》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水口(渡口);水汊(河的支流);水志(记载河道水系的书籍);水牒(指记述河道水系的文献);水谷(山间河沟);水尾(江河的末端);水老鼠(专在船上偷窃的贼);水事(关于江河水利的事宜);水禁(有关河川方面的禁令);水会(河流汇合处)
3.泛指一切水域 [waters]
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唐•李朝威《柳毅传》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水陆(佛教中的水陆道场);水泊(湖泽);水居(居住于水乡);水隍(水沟);水王(海的别称);水伯(传说中的水神;大河流);水宿(水上宿夜;水中住宿);水脉(水路,地下的伏流);水潦(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
4.汁、液的通称 [liquid]。
如:水礼(果饵等礼物);水果糖(掺用果汁制成的糖果);墨水;口水;泪水;药水;汽水
5.大水;水灾 [flood]
故尧 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汉•晁错《论贵粟疏》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水备(防止水患的设施);水墉(防洪墙)
5.星名 [morning star]。
如:水宿(星座名。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
6.官名 [official's name]。
如:水虞(古代官名。掌管川泽的政令);水官(掌管治水、征收鱼税的官)
7.货币中银的含量。银子的成色,转为货币兑换贴补金及汇费之称 [silver content in coins]。
如:贴水;扣水;汇水;水丝(成色低劣的银子)
8.五行之一 [water, one of the five elements]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9.水生动植物 [water animal or plant]。
如: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10.旧指尼姑和娼妓的痛苦生活境遇 [deep distress]。
如:水局(旧指妓院娼家);水客(跑码头的商人,也指人贩子)
11.额外收入或附加费用。
又“发水”就是“发财” [extra income]
12.指水军 [troops fight on the waters]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3.水族 [Shui nationality]。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贵州省
14.姓
15.五笔拆成II

水的来源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态水所覆盖的星球。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学术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几十种不同的水形成学说。有观点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气中的氢、氧化合成水,水蒸气逐步凝结下来并形成海洋;也有观点认为,形成地球的星云物质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另外的观点认为,原始地壳中硅酸盐等物质受火山影响而发生反应、析出水分。也有观点认为,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陨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来源,甚至现在地球上的水还在不停增加。

对气候的影响

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60%,保护地球不致冷却。海洋和陆地水体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冬季则能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
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发到天空中形成了云,云中的水通过降水落下来变成雨,冬天则变成雪。落于地表上的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从地层里冒出来,形成泉水,经过小溪、江河汇入大海。形成一个水循环。
雨雪等降水活动对气候形成重要的影响。在温带季风性气候中,季风带来了丰富的水气,形成明显的干湿两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水还会以冰雹、雾、露水、霜等形态出现并影响气候和人类的活动。
对地理的影响
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盖,从空中来看,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水侵蚀岩石土壤,冲淤河道,搬运泥沙,营造平原,改变地表形态。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了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积雪、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由于注入海洋的水带有一定的盐分,加上常年的积累和蒸发作用,海和大洋里的水都是咸水,不能被直接饮用。某些湖泊的水也是含盐水。世界上最大的水体是太平洋。北美的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水系。欧亚大陆上的里海是最大的咸水湖。
地球上水的体积大约有 1 360 000 000 立方公里. 当中
海洋占了的1 320 000 000立方公里(或97.2%)。
冰川和冰盖占了25 000 000立方公里(或1.8%)。
地下水占了13 000 000立方公里(或者0.9%)。
湖泊,内陆海,和河里的淡水占了250 000 立方公里(或0.02%)。
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任何已知的时候都占了13 000立方公里(或0.001%)。
对生命的影响
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现的。水是所有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水占70%;而水母中98%都是水。水中生活着大量的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
水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在生物体内还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 水对于维持生物体温度的稳定起很大作用。
水的种类
不同的学科对水有着一些不同的称呼:
根据水质的不同,可以分为:
软水:硬度低于8度的水为软水。(不含或较少含有钙镁化合物)
硬水:硬度高于8度的水为硬水。(含较多的钙镁化合物).硬水会影响洗涤剂的效果;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人长期引用危害健康.硬水加热会有较多的水垢
饮用水根据氯化钠的含量,可以分为:
淡水
咸水
此外还有:生物水:在各种生命体系中存在的不同状态的水。
天然水:
土壤水:贮存于土壤内的水
地下水:贮存于地下的水
超纯水:纯度极高的水,多用于集成电路工业
结晶水:又称水合水。在结晶物质中,以化学键力与离子或分子相结合的、数量一定的水分子。
重水的化学分子式为D2O,每个重水分子由两个氘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水在天然水中占不到万分之二,通过电解水得到的重水比黄金还昂贵。重水可以用来做原子反应堆的减速剂和载热剂。
超重水的化学分子式为T2O,每个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超重水在天然水中极其稀少,其比例不到十亿分之一。超重水的制取成本比重水还要高上万倍。
氘化水的化学分子式为HDO,每个分子中含一个氢原子、一个氘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用途不大。
此外,水还包括汗水、盐水、尿水、蒸馏水等。
与水相关的化学反应
水的电离与溶液pH值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 H2O+H2O↔H3O++OH- 通常H3O+简写为H+
水的离子积 Kw=[H+][OH-]
25度时,Kw=1×10-14
pH=-log10([H+])
pH<7,溶液为酸性,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
能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含氧酸或碱。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水在电流的作用下能够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碱金属和水接触会发生燃烧。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无机物和有机物能够与水进行水解反应:
有机物的水解:有机物分子中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水分子的氢原子或羟基(-OH)代换,例如乙酸甲酯的水解:
无机物的水解:通常是盐的水解,例如弱酸盐乙酸钠与水中的H+结合成弱酸,使溶液呈碱性:
此外,水本身也可以作为催化剂。
淡水短缺问题与对策
地球上水总储量约为1.36x1018m3,但除去海洋等咸水资源外,只有2.5%为淡水。淡水又主要以冰川和深层地下水的形势存在,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仅占世界总淡水的0.3%。
人工增雨是利用有降水天气的条件,也就是说有能下雨的云(低于0℃的云),通过人工干预,使云里面的水滴经催化剂(液氮)催化后,促使液态水滴出现 冰晶,使低于0℃的云的局部迅速降温,引起象态变化。在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下,冰面的水汽压力要比液态水滴的水汽压力小,这样液态水滴表面的水汽分子向冰面运动,附着在冰粒上,使冰粒不断长大,然后变成小雪花存在焉,在沉降过程中越落温度越高,逐渐化成小水滴。在自然状态下,液态水滴很难变成冰晶 ,通过人工干预使它事成冰晶,在自然降水的情况下增加降水。
水的利用和水资源现状
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农业需要大量水进行灌溉,人类文明的起源大多都在大河流域。早期城市一般都在水边建立,以解决灌溉、饮用和排污问题。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水在饮用、清洁、洗涤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水也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本世纪以来全世界淡水用量增长了8倍,其中农业用水增长了7倍,城市用水增长了12倍,工业用水增长了20倍,而且世界淡水用量以每年 5%的速度递增。目前世界上大约有90个国家,40%的人口出现缺水危机,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35亿人为水所困。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也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过去50年中,由水引发的冲突共507起,其中37起有暴力性质,21起演变为军事冲突。专家警告: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水的争夺战将愈演愈烈。水资源的危机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世界气象组织1996年初指出:缺水是全世界城市面临的首要问题,估计到2050年, 世界2/3以上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而全球有46%的城市人口缺水,必须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淡水供应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水资源的储存 、输送和管理的大规模工程建设。英国《独立报》称,世界上的大河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枯竭断流,给人类、动物及地球的未来造成毁灭性的后果。雪上加霜的是,全世界最长的20条河流均遭到大坝拦截。1/5的淡水鱼群已经或濒临绝迹。 2006年3月16日,第四届世界水资源论坛在墨西哥开幕。联合国在向大会提交的《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中说,我们已严重改变了全球河流的自然规律。 而同样出自联合国的一项名为“综合评估世界淡水资源”的研究报告说:如果人们继续像现在这样不加节制的话,30年后贫水人口数将可能达到2/3。据媒体报道,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城市中有60%的饮用水管道蚀损严重,流失了许多水量。联合国一项调查称,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供水管网的漏耗水量已接近其总供水量的58%;在管理措施较好的新加坡,也存在着8%的管网漏耗率;美、英两国管网漏耗率均为12%;中国这一数字是20%。毫无疑问,淡水本应当是一种稀缺资源,然而,在相当数量的国家和人群里,这个观念尚未真正形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兴修水利,与水涝害和洪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因此形成了一些专门与水有关的研究领域,如水力学,水文科学,水处理等,甚而产生了以水为生的产业水产业。

世界国家水资源指标排序
1 .水资源量前10名
巴西、俄罗斯、美国、印尼、加拿大、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委内瑞拉、哥伦比亚
2 .人均水资源量后10名
科威特、利比亚、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约旦、也门共和国、以色列、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布隆迪、
3 .用水量前10名
中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俄罗斯、日本、乌兹别克斯坦、墨西哥、埃及
4 .人均用水量前10名
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巴基斯坦、美国、阿富汗
5 .人均年用水量后10名
所罗门群岛、海地、刚果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刚果、布隆迪、乌干达、中非共和国、贝宁
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234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在世界第109位,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64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300多个,严重缺水城市108个。

水和农业的发展
1.古中国人早已把水灵活运用到农业中:为保证水稻生活的环境湿润,他们在田沿筑起土埂,防止田内余水流失,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他们还使用桔槔,桔槔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当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处。桔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相当普遍,而且延续了几千年,是中国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水器具。
2.古代亚述国王在其首都四周种满珍稀植物。为了灌溉这些植物,他修了一条长长的运河,用来从附近的水源处引水灌溉这些植物。
3.在墨西哥前首都特诺奇幕特兰四周有许多湖,阿兹泰克人在湖中建台田。他们挖出湖里的淤泥铺在田上,再种上作物。阿兹泰克人在台田周围挖了沟渠,类似于中国的水田用于灌溉。
4.以色列位于沙漠之中,农作物却难以死亡,因为以色列人于作物的下方的土中埋有铁管,在作物的根部处打一小孔,滴水灌溉,又有灌溉效果,还防止水分蒸发。这种方法就是滴灌。

饮用水的处理
1. 先从河流等处引水至处理厂,同时用滤网滤除大型物体;
2. 在过滤了大物的水中掺入明矾,将泥土等物与明矾粘合成矾花,然后沉淀水以滤除矾花;
3. 当水流过沙和沙砾群时,滤除了一些有机物和化学成分(相当于现在家用过滤饮水机);
4. 把氯加入水来杀死剩下的微生物;
5. 可以加入钠或石灰来软化硬水,有时也用空气通风赶出水中的氯。

废水处理
1. 废水流过沉淀槽,固状物会沉淀下来;
2.在滴流过滤中,废水流过沙砾得以过滤,沙砾表面也可铺细菌,以分解污水中的废物;
3. 还可在水中加入其他成分赶出化学成分;
4. 水被排入露天池塘,可以天然净化。

水对人体的作用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人如果不摄入某一种维生素或矿物质,也许还能继绩活几周或带病活上若干年,但人如果没有水,却只能活几天。由此可见,水对人的生存是多么重要。
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是水,水占成人体重的60~70%。那么人体要这么多水份有什么作用呢?
1.人的各种生理活动都需要水,如水可溶解各种营养物质,脂肪和蛋白质等要成为悬浮于水中的胶体状态才能被吸收;水在血管、细胞之间川流不息,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组织细胞,再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总之人的各种代谢和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2.水在体温调节上有一定的作用。当人呼吸和出汗时都会排出一些水分。比如炎热季节,环境温度往往高于体温,人就靠出汗,使水分蒸发带走一部分热量,来降低体温,使人免于中暑。而在天冷时,由于水贮备热量的潜力很大,人体不致因外界温度低而使体温发生明显的波动。
3.水还是体内的润滑剂。它能滋润皮肤。皮肤缺水,就会变得干燥失去弹性,显得面容苍老。体内一些关节囊液、浆膜液可使器官之间免于摩擦受损,且能转动灵活。眼泪、唾液也都是相应器官的润滑剂。
4.水是世界上最廉价最有治疗力量的奇药。矿泉水和电解质水的保健和防病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主要是因为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当感冒、发热时,多喝开水能帮助发汗、退热、冲淡血液里细菌所产生的毒素;同时,小便增多,有利于加速毒素的排出。
5.大面积烧伤以及发生剧烈呕吐和腹泻等症状,体内大量流失水分时,都需要及时补充液体,以防止严重脱水,加重病情。

古代世界观中的水
在文明的早期,人们开始探讨世界各种事物的组成或者分类,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古代西方提出的四元素说中就有水;佛教中的四大也有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中水代表了所有的液体,以及具有流动、润湿、阴柔性质的事物。

水崇拜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对于水兼有养育与毁灭能力、不可捉摸的性情,产生了又爱又怕的感情,产生了水崇拜。通过赋予水以神的灵性,祈祷水给人类带来安宁、丰收和幸福。
中国传统上的龙王就是对水的神格化。凡有水域水源处皆有龙王,龙王庙、堂遍及全国各地。祭龙王祈雨是中国传统的信仰习俗。

水的口语化
形容人没有出息,或者是做事不够好。
例如:你咋这么水的那。(你咋这么差劲那。)

高山流水
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

典 故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水的认识
1.病名,即水肿。以水肿主要表现为水液代谢障碍,故名。出《素问•平人气象论》:“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又:“足胫肿曰水。”
2.指水肿病的病理机制。《素问•阴阳别论》:“三阴结,谓之水。”王冰注:“三阴结,谓脾肺之脉俱寒结也,脾肺寒结,则气化为水。”
3.五行之一。《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五行中相生相刻,金生水,水克火。五行以肾属水,故常肾、水并称。
4.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说中也有水。

F. 谁知100kpa压力下的水的物性参数表

一、水的物理性质

1.水是无色、无臭、无味液体,在浅薄时是清澈透明,深厚时呈蓝绿色

2.在1 atm时,水的凝固点(f.p.)为,沸点(b.p.)为100℃。
水在0℃的凝固热为5.99 kJ/mole(或80 cal/g)
水在100℃的汽化热为40.6 kJ/mole(或540 cal/g)
由於水分子间具有氢键,故沸点高、莫耳汽化热大,蒸气压小

(1)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於液面上大气压之温度,此时液体各点均呈剧烈汽化现象,且液气相可共存若液面上为1 atm(76 mmHg)时,则该沸点称为「正常沸点」,水的正常沸点为100℃

(2)若液面的气压加大,则液体需更高的蒸气压才可沸腾;而更高的温度使得更高的蒸气压,故液体的沸点会上升。
液面上蒸气压愈大,液体的沸点会愈高
例:压力锅,压力锅内水面造成6atm而使水的沸点升至105℃以上,如此高温的水煮起东西会比平常更快

(3)反之,若液面上气压变小,则液面的沸点将会下降

3.水在4℃(精确值为3.98℃)时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D = 1g/mL

(1)三相点:在真空容器中,纯质的液相、固相、气相以平衡状态同时存在的温度与压力称之。

(2)临界点(critical point)之温度为临界温度,压力为临界压力。

1. 临界温度:加压力使气体液化之最高温度称为临界温度。如水之临界温度为374℃,若温度高於374℃,则不可能加压使水蒸气液化

2. 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加压力使气体液化的最小压力称之。临界压力等於该液体在临界温度之饱和蒸气压。

二、水的化性

1.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1)一般而言活性小的金属和非极性分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分子量小、极性大且能与水分子产生氢键的分子物质,如氨(NH3)、甲醇 (CH3OH)、蔗糖(C12H22O11)皆易溶於水中
如:2Na + 2H2O → 2NaOH + H2

(2)水是电解质的优良溶剂因为水是极性分子,可与电解质的阴阳离子水合,隔离阳离子与阴离子间之吸引力,而使电解质溶於水中
参阅课本p.67,Fig 4-1

2.水分子中氢与氧都有同位素存在

(1)氢的同位素有三种
氢(或H):占天然存在的氢之99.98%
氘(或D):占天然存在的氢之0.04%
氚(或T):具有放射性

(2)氧的同位素有三种
氧-16():占天然存在氧的99.76%
氧-17():占天然存在氧的0.04%
氧-18():占天然存在氧的0.20%

(3)纯化的水可视为1H216O。

自然界水中含有极少量的氧化氘(D2O),可有水电解后的残液分馏而得
∵在电解水时,由於H2O较轻,比D2O更易移动到电极分解,故电解后留下的液体中含D2O的比率较电解前多
氧化氘俗称重水(heavy water),广用於核子反应器,作为中子的减速器

3.常见与水有关的化学反应

(1)水与全部的碱金属及碱土族的钙、锶、钡等均可反应产生氢氧化物及氢气
如 Ca(s)+2H2O(l)→Ca(OH)2(aq)+H2(g)

(2)水和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会生成碱
K2O(s)+H2O(l)→2KOH(aq)
CaO(s)+H2O(l)→Ca(OH)2(aq)

(3)水和许多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会生成酸
SO3(g)+H2O(l)→H2SO4(aq)
CO2(g)+H2O(l)→H2CO3(aq)
回答者:mythad - 助理 三级 9-27 12:03

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1、水的形态、冰点、沸点: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透明液体。水在1个大气压时(105Pa),温度在0℃以下为固体,0℃为水的冰点。从0℃-100℃之间为液体(通常情况下水呈液态),100℃以上为气体(气态水),100℃为水的沸点。

2、水的比热:
把单位质量的水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水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水的比热为4.2x103[焦/克.℃)]。

3、水的汽化热:
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水完全变成同温度的气态水(水蒸气)所需的热量,叫做水的汽化热。(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水表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4、冰(固态水)的溶解热:
单位质量的冰在熔点时(0℃)完全溶解为同温度的水所需的热量,叫做冰的溶解热。

5、水的密度:
在一个大气压下(105Pa),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为最大(1g/cm3),当温度低于或高于4℃时,其密度均小于1g/cm3。

6、水的压强:
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单位面积上受的压力叫做压强)。水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增加,水压强增大;水的密度增大,水压强也增大。

7、水的浮力:
水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水对物体的浮力。浮力总是竖直向上的。 8、水的硬度:
水的硬度是指水中含有的钙、镁、锰离子的数量(一般以碳酸钙来计算)。
硬度单位:mg/L(毫克/升),mmol/L(毫克当量/升),PPM(个/百万),GPG(格令/加仑)

9、pH值:
pH值是指水的酸碱度,表示水中H+和OH-的含量比例(范围为0-14)。
人体对pH值的反应非常敏感,身体内大部分物质的pH值为6.8,血液和细胞水的pH值为7.2-7.3。

10、固体溶解物含量(TDS):
TDS是指水中溶解的所有固体物的含量,单位为mg/L或PPM。TDS越低,表示水越纯净。

11、电导率(CND):
水的电导率(CND)是指通过水的电流除以水两边的电压差,表示水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其大小间接反应了水中溶解性盐类的总量,也反映了水中矿物质的总量。

12、范德华引力:
对一个水分子来说,它的正电荷中心偏在两个氢原子的一方,而负电荷中心偏在氧原子一方,从而构成极性分子。当水分子相互接近时,异极间的引力大于距离较远的同极间的斥力,这种分子间的相互吸引的静电力称为范德华引力。

13、水的表面张力:
水的表面存在着一种力,使水的表面有收缩的趋势,这种水表面的力叫做表面张力。

天然水有哪些特性

水在常温下呈液态存在,具有一般液体的共性。与其它液体相比,又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1)水在0~4℃范围内不是热胀冷缩,而提冷胀热缩,即温度升高,体积缩小,密度增大。

(2)在所有的液体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为4.18焦耳/克度。因此水可作为优质的热交换介质,用于冷却、储热、传热等方面。

(3)常温下(0~100℃),水可以出现固、液、气三相变化,帮利用水的相热转换能量是很方便的。

(4)在液体中,除了汞(Hg)以外,水的表面能最大。

(5)水溶解及反应能力极强。许多物质不但在水中有很大的溶解度,而且有最大的电离度。

(6)水的导电性能是随着水中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大。

G. 水变为水蒸气内能

在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是吸热的,所以Q>0,而变成气体的瞬间,气体几乎没有对外做什么功,W几乎为0,与Q不是一个数量级别。所以,总体来说,内能是增大的。

内能分为分子热动能,和分子间势能。内能是两种能量之和。分子热动能,表现为各个分子热运动的所有动能之和。分子间势能,是分子之间引力斥力的位置势能。100度水,变成100度水蒸气,由于温度没有变,可以认为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未变,所以,分子热动能没变。

内能

是系统的一种状态函数(简称态函数),即内能可以表达为系统的某些状态参量(例如压强、体积等)的某种特定的函数,函数的具体形式取决于具体的物质系统(具体地说,取决于物态方程)。当系统处于某一平衡态时,系统的一切状态参量将取得定值,内能作为这些状态参量的特定函数也将取得定值(尽管还不清楚它的绝对数值是多少)。

H. 汽化水里有什么成分

水(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自然界,纯水是非常罕见的,水通常多是酸、碱、盐等物质的溶液,习惯上仍然把这种水溶液称为水。纯水可以用铂或石英器皿经过几次蒸馏取得,当然,这也是相对意义上纯水,不可能绝对没有杂质。水是一种可以在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的物质。固态的水称为冰;气态叫水蒸气。水汽温度高于374.2℃时,气态水便不能通过加压转化为液态水。

分子结构: 水分子是V形分子、极性分子。

在20℃时,水的热导率为0.006 J/s??cm??K,冰的热导率为0.023 J/s??cm??K,在雪的密度为0.1×103 kg/m3时,雪的热导率为0.00029 J/s??cm??K。水的密度在3.98℃时最大,为1×10^3kg/m3,温度高于3.98℃时,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0~3.98℃时,水不服从热胀冷缩的规律,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水在0℃时,密度为0.99987×10^3kg/m3,冰在0℃时,密度为0.9167×10^3kg/m3。因此冰可以浮在水面上。
水的热稳定性很强,水蒸气加热到2000K以上,也只有极少量离解为氢和氧,但蒸馏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会离解为氢气和氧气。具有很大的内聚力和表面张力,除汞以外,水的表面张力最大,并能产生较明显的毛细现象和吸附现象。纯水没有导电能力,普通的水含有少量电解质而有导电能力。
水本身也是良好的溶剂,大部分无机化合物可溶于水。
在-213.16℃,水分子会表现出现厌水性。
物理性质:
摩尔质量:18.0153g/mol
密度:水0.998g/cm3(20度) 冰0.92g/cm3
熔点:0度273.15k
沸点:100度373.15k(1标准大气压下)
比热:4.184J/(g.K)

I. 有关于水的知识点。

水,化学式为H₂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

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纯水可以导电,但十分微弱,属于极弱的电解质。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阴阳离子,有较为明显的导电性。

(9)蒸馏水摩尔汽化热扩展阅读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据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中国人均占有量已经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确处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两方面的关系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复杂。

我国淡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我国的水量和径流深的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并且与人口数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 36%;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 64%。

J. 果蔬净化机的工作原理

臭氧是一种具有刺激性特殊气味的不稳定气体,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它可在地球同温层内光化学合成,但是在地平面上仅以极低浓度存在。 熔点( 760mmHg)/℃ -192.5±0.4 气体密度( 0℃)/(g/L) 2.144
沸点( 760mmHg)/℃ -111.9±0.3 蒸发热( -112℃)/(J/L) 316.8
临界温度 /℃ -12.1 临界密度 /(g/ml) 0.437
临界压力 /atm 54.6 固态臭氧密度( 77.4K)/(g/cm 3 ) 1.728
临界体积( cm 3 /mol) 111 液态热容( 90~105K)/(cal/k) 0.425+0.0014×(T-9)
液态臭氧的粘滞度 77.6K(Pa·s)
90.2K(Pa·s) 0.00417
0.00156 汽化热
-111.9℃
-183℃ 14277
15282
表面张力( cyn/cm)①
77.2K
90.2K 43.8
38.4 生成热
气体( 298.15k)
液体( 90.15k)
理想气体( 0k) 142.98
125.60
145.45
等张比容( 90.2K) 75.7 生成自由能(气体, 298.15k) 162.82
介电常数(液态 90.2k) 4.79 偶极距 /Debye(德拜) 0.55
磁化率( cm-g-s单位)气体/液体 0.002×10 -6
0.150
①1dyn=10 -3 N/m;1atm=101.325Pa;1cal=4.18J 。
表 1-2 臭氧的液体密度和蒸气压
温度 /℃ 液体密度
/(g/cm 3 ) 液体蒸气压
/mmHg 温度 /℃ 液体密度 / ( g/cm3 ) 液体蒸气压
/mmHg
-183 1.574 0.11 -140 1.442 74.2
-180 1.566 0.21 -130 1.410 190
-170 1.535 1.41 -120 1.318 427
-160 1.504 6.75 -110 1.347 865
-150 1.473 24.3 -100 1.316 1605
1.2 臭氧的溶解度
臭氧略溶于水,标准压力和温度下( STP ),其溶解度比氧大 13 倍(见表 1-3 ),比空气大 25 倍。
表 1-3 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气体分压为 10 5 Pa ) /(ml/L)
气体 密度( g/L) 温度 /℃
0 10 20 30
O 2 1.492 49.3 38.4 31.4 26.7
O 3 2.143 641 520 368 233
空气 1.2928 28.8 23.6 18.7 16.1
将臭氧通入蒸馏水中,可以测出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图 2-2 是在压力为 1atm 时,纯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曲线。从图2-2 知,当温度为 0℃ 时,纯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可达 2.858×10 -2 mol/L(1372mg/L).
臭氧和其他气体一样,在水中的溶解度符合亨利定律,即在一定温度下,任何气体溶解于已知液体中的质量,将与该气体作用在液体上的分压成正比,而亨利常数的大小只是温度的函数,与浓度无关。
C=K H P (1-1)
式中 C -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mg/L ;
P -臭氧化空气中臭氧的分压, kPa ;
K H -亨利常数, mg/ ( L·kPa )。
从式( 1-1 )知,由于实际生产中采用的多是臭氧化空气,其臭氧的分压很小,故臭氧的溶解度远远小于表 1-3 中的数据。例如,用空气为原料的臭氧发生器生产的臭氧化空气,臭氧只占 0.6 %~ 1.2 %(体积)。根据气态方程及道尔顿分压定律知,臭氧的分压也只有臭氧化空气压力的 0.6 %~ 1.2 %。因此,当水温为 25℃ 时,将这种臭氧化空气加入水中,臭氧的溶解度只有( 0.625 ~ 1.458 ) ×10 -4 mol/L(3 ~ 7mg/L) 。
表 1-4 低浓度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mg/L)
气体质量百分比含量 /% 温度 /℃
0 5 10 15 20 25 30
1 8.31 7.39 6.5 5.6 4.29 3.53 2.7
1.5 12.47 11.09 9.75 8.4 6.43 5.09 4.04
2 16.64 17.79 13 11.19 8.57 7.05 5.39
3 24.92 22.18 19.5 16.79 12.86 10.58 8.09
在一般水处理中,臭氧浓度较低,所以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不大。在较低浓度下,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基本满足亨利定律。低浓度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见表 1-4 。
二、臭氧的化学性质
1. 臭氧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在空气和水中都会慢慢分解成氧气,其反应式为:
2O3 →3O2 + 285kJ ( 1-2 )
由于分解时放出大量热量,故当其含量在 25 %以上时,很容易爆炸。但一般臭氧化空气中臭氧的含量很难超过 10 %,在臭氧用于饮用水处理的较长历史过程中,还没有一例氧爆炸的事例。
含量为 1 %以下的臭氧,在常温常压的空气中分解半衰期为 16h 左右。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速度加快,温度超过 100℃ 时,分解非常剧烈,达到 270℃ 高温时,可立即转化为氧气。臭氧在水中的分解速度比空气中快的多。在含有杂质的水溶液中臭氧迅速回复到形成它的氧气。如水中臭氧浓度为 6.25×10 -5 mol/L(3mg/l) 时,其半衰期为 5 ~ 30min ,但在纯水中分解速度较慢,如在蒸馏水或自来水中的半衰期大约是 20min ( 20℃ ),然而在二次蒸馏水中,经过 85min 后臭氧分解只有 10 %,若水温接近 0℃ 时,臭氧会变得更加稳定。
臭氧在水中的分解速度随水温和 PH 值的提高而加快,图 1-3 为 PH=7 时,水温和分解速度的关系,图 1-4 为 20℃ , PH 和分解速度的关系。
为提高臭氧利用率,水处理过程中要求臭氧分解得慢一些,而为了减轻臭氧对环境的污染,则要求处理后尾气中的臭氧分解快一些。
2. 臭氧的氧化能力
臭氧得氧化能力极强,其氧化还原电位仅次于 F 2 ,在其应用中主要用这一特性。从表 1-5 中看出。
从表 1-5 可知,臭氧的标准电极电位除比氟低之外,比氧、氯、二氧化氯及高锰酸钾等氧化剂都高。说明臭氧是常用氧化剂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同时,臭氧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氧气,所以臭氧是高效的无二次污染的氧化剂。
表 1-5 氧化还原电位比较
名称 分子式 标准电极电位 /mv 名称 分子式 标准电极电位 /mv
氟 F2 2.87 二氧化氯 ClO 2 1.50
臭氧 O3 2.07 氯 Cl 2 1.36
过氧化氢 H2O2 1.78 氧 O 2 1.23
高锰酸钾 MnO4 - 1.67
3. 臭氧的氧化反应
a 、与无机物的氧化反应
⑴ 臭氧与亚铁的反应
⑵ 臭氧与 Mn2+ 的反应
⑶ 臭氧与硫化物的反应
⑷ 臭氧与硫氰化物的反应
⑸ 臭氧与氰化物的反应
总反应为:
⑹ 臭氧与氯的反应
b 、臭氧与有机物的反应
臭氧在水溶液中与有机物的反应极其复杂,下面仅以大家公认的几种反应式列出以供参考。
⑴ 臭氧与烯烃类化合物的反应 臭氧容易与具有双链的烯烃化合物发生反应,反应历程描述如下:
式中 G 代表 OH 、 OCH3 、 OCCH3 等基。反应的最终产物可能是单体的、聚合的、或交错的臭氧化物的混合体。臭氧化物分解成醛和酸。
⑵ 臭氧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 臭氧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较慢,在系列苯<萘<菲<嵌二萘<蒽中,其反应速度常数逐渐增大。其
⑶ 对核蛋白(氨基酸)系的反应
⑷ 对有机氨的氧化
臭氧在下列混合物的氧化顺序为
链烯烃>胺>酚>多环芳香烃>醇>醛>链烷烃
c 、臭氧的毒性和腐蚀性
臭氧属于有害气体,浓度为 6.25×10 -6 mol/L(0.3mg/m3 ) 时,对眼、鼻、喉有刺激的感觉;浓度 (6.25-62.5)×10 -5 mol/L(3 ~ 30mg/m3 ) 时,出现头疼及呼吸器官局部麻痹等症 ; 臭氧浓度为 3.125×10 -4 ~ 1.25×10 -3 mol/L(15 ~ 60mg/m 3 ) 时 , 则对人体有危害。其毒性还和接触时间有关,例如长期接触 1.748×10 -7 mol/L(4ppm) 以下的臭氧会引起永久性心脏障碍,但接触 20ppm 以下的臭氧不超过 2h ,对人体无永久性危害。因此,臭氧浓度的允许值定为 4.46×10 -9 mol/L(0.1ppm)8h. 由于臭氧的臭味很浓,浓度为 4.46×10 -9 mol/L(0.1ppm) 时,人们就感觉到,因此,世界上使用臭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也没有发现一例因臭氧中毒而导致死亡的报道。
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除了金和铂外,臭氧化空气几乎对所有的金属都有腐蚀作用。铝、锌、铅与臭氧接触会被强烈氧化,但含铬铁合金基本上不受臭氧腐蚀。基于这一点,生产上常使用含 25 % Cr 的铬铁合金(不锈钢)来制造臭氧发生设备和加注设备中与臭氧直接接触的部件。
臭氧对非金属材料也有了强烈的腐蚀作用,即使在别处使用得相当稳定得聚氯乙烯塑料滤板等,在臭氧加注设备中使用不久便见疏松、开裂和穿孔。在臭氧发生设备和计量设备中,不能用普通橡胶作密封材料,必须采用耐腐蚀能力强的硅橡胶或耐酸橡胶等。
臭氧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常压下,较低浓度的臭氧是无色气体。当浓度达到15%时,呈现出淡蓝色。臭氧可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气高约13倍,比空气高25倍。但臭氧水溶液的稳定性受水中所含杂质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有金属离子存在时,臭氧可迅速分解为氧气,在纯水中分解较慢。
臭氧的密度是2.14g·l(0°C,0.1MP)。沸点是-111°C,熔点是-192°C。臭氧分子结构是不稳定的,它在水中比在空气中更容易自行分解。臭氧的主要物理性质列于表1-1。臭氧在不同温度下的水中溶解度列于表1-2。臭氧虽然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大10倍,但是在实用上它的溶解度甚小,因为他遵守亨利定律,其溶解度与体系中的分压和总压成比例。臭氧在空气中的含量极低,故分压也极低,那就会迫使水中臭氧从水和空气的界面上逸出,使水中臭氧浓度总是处于不断降低状态。
表1:臭氧的主要物理性质
项目 数值 项目 数值
分子量 47.99828 粘度(液态),Mpa·S在90.2时 1.56
熔点,°C -192.7+(-)0.2 表面张力,Mn/m在77.2K时 43.8
沸点,°C -111.9+(-)0.3 表面张力,Mn/m在90.2K时 38.4
临界状态 (温度)/°C -12.1+(-)0.1 等张比容(90.2K) 75.7
临界状态 (压力)/Mpa 5.46 介电常数(液态,90.2K),F/m 4.79
临界状态 (体积)/(cm3/mol) 147.1 偶极距,C·m(D) 1.84*10 (0.55)
临界状态 (密)/(g/cm3) 0.437 热容(液态,90-150K),F/m 1.778+0.0059(T-90)
密度 气态(0°C,0.1Mpa)/(g/l) 2.144 摩尔气化热,在161.1K时 14277
密度 液态(90K)/(g/cm3) 1.571 摩尔气化热,在90K时 15282
密度 固态(77.4K)/(g/cm3) 1.728 摩尔生成热,KJ/mol -144
粘度(液态),Mpa·S在77.6K时 4.17
表2: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C 溶解度,g/l
0 1.13
10 0.78
20 0.57
30 0.41
40 0.28
50 0.19
60 0.16
臭氧的化学性质
臭氧很不稳定,在常温下即可分解为氧气。臭氧、氯和二氧化氢的氧化势(还原电位)分别是2.07、1.36、1.28伏特,可见臭氧在处理水中是氧化力量最强的一种。臭氧的氧化作用导致不饱和的有机分子的破裂。使臭氧分子结合在有机分子的双键上,生成臭氧化物。臭氧化物的自发性分裂产生一个羧基化合物和带有酸性和碱性基的两性离子,后者是不稳定的,可分解成酸和醛。
臭氧与无机物反应
除铂、金、铱、氟以外,臭氧几乎可与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反应。臭氧可与K、Na反应生成氧化物或过氧化物,在臭氧化物中的阴离子O3实质上是游离基。臭氧可以将过渡金属元素氧化到较高或最高氧化态,形成更难溶的氧化物,人们常利用此性质把污水中Fe2+、Mn2+及Pb、Ag、Cd、 Hg、Ni等重金属离子除去。此外,可燃物在臭氧中燃烧比在氧气中燃烧更加猛烈,可获得更高的温度。
臭氧与有机物反应
臭氧与有机物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反应:一是普通化学反应;二是生成过氧化物;三是发生臭氧分解或生成臭氧化物。如有害物质二甲苯与臭氧反应后,生成无毒的水及二氧化碳。所谓臭氧分解是指臭氧在与极性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是在有机化合物原来的双键的位置上发生反应,把其分子分裂为二。由于臭氧的氧化力极强,不但可以杀菌,而且还可以除去水中的色味等有机物,这是它的优点,然而它的自发性分解性、性能不稳,只能随用随生产,不适于储存和输送,这是它的缺点。当然,如果从净化水和净化空气的角度来看,由于其分解快而没有残留物质存在,又可以说成是臭氧的一大优点。
臭氧与水中腐殖质反应
腐殖酸的结构含有很多孔穴,它们能截留或固定有机分子。如腐殖质能与金属和杀虫剂相互作用。他们还可能含有被截留在聚合的网络中的挥发星芳香族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能在化学氧化过程中释放出来,导致TOC的增加或毒性的增加。所以为达到供应人们清洁、安全饮水的目的,去除原水中腐殖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4.臭氧的用途
臭氧的应用
随着水源污染的加剧和水质标准的提高,针对常规处理工艺的不足,臭氧技术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逐步得到应用。臭氧的主要作用有:消毒、氧化有机物、去除气味和颜色、去除颗粒。各方面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使用臭氧技术主要应用在饮用水消毒、游泳池水消毒、医疗业,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臭氧的主要应用领域
行业 应用
饮用水 自来水杀菌消毒;瓶装、桶装纯净水、矿泉水等饮用水消毒;高楼屋顶水箱的水质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处理
娱乐业 游泳池水质消毒;营业场所空气净化、环境的消毒
医疗业 病房、手术间的空气消毒,医疗器械消毒,医疗废水灭菌消毒处理、衣物的消毒
化工业 工业废水、废气处理;能迅速分解废水中的氰铬盐、酚等;有机染料的脱色
家电业 臭氧消毒洗涤器、臭氧洗衣机、臭氧消毒碗柜、臭氧洗碗机等

阅读全文

与蒸馏水摩尔汽化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污水板框机低压进料为什么有倒流 浏览:260
净水器反渗透膜出来的水发臭 浏览:905
ctpps版树脂感光液 浏览:144
反渗透纯水设备广州 浏览:496
净水器哪个好性价比高2020 浏览:654
用醋洗水垢化学方程式 浏览:810
泰州二手烟净化器大概多少钱 浏览:374
RO反渗透膜的安装方向 浏览:3
污水管覆土达不到要求怎办 浏览:264
如何更换陶瓷台式滤芯 浏览:592
edi构造 浏览:929
污水处理初级证好考吗 浏览:598
EDI酸最多清洗多久 浏览:962
误喝5克除垢剂的水 浏览:343
树脂饰品设备 浏览:994
污水处理厂毕业设计日志 浏览:97
飞利浦gc2046除垢冲不出水 浏览:548
污水厂先进班组资料 浏览:898
污水处理有哪些污泥 浏览:944
超量排放废水如何处罚 浏览: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