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硫化錳在純水中的溶解度
0.47 mg/100 mL (18 ºc)
硫化錳的Ksp= [Mn2+][S2-] =3*10^(-14)
而S2-會發生水解,S2-+H2O=HS-+OH,Kb=Kw/K2=10^-14/1.2*10^(-13)=0.083。設MnS的溶解度為xmol/L,則有[S2-] =[OH-][HS-] /Kb=x^2/0.083,所以[Mn2+][S2-] =x*x^2/0.083=3*10^(-14),解出x=1.4*10^-5mol/L,即135.8*10^-5g/L=0.001358g/L=1.358mg/L=0.1358mg/100mL。前面我給的那個0.47 mg/100 mL (18 ºc)是化學試劑的規格中查出的結果,0.1358mg/100mL是根據你給的量算出的結果,兩者有差異是正常的,溫度不同,溶解度也是不同的。
⑵ 溶解度的計算公式
溶質來質量分數 =溶質質量源/溶液質量*100% 溶解度=溶質質量/溶劑質量*100g (必須選取飽和溶液)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克)+溶劑質量(克) 對於飽和溶液,溶液質量分數w = S/(S+100)所以溶解度S = 100/(1/w - 1)
⑶ 氯化銀、碘化銀和硫化銀的溶解度關系為什麼說明原因,謝謝。
氯化銀溶解度很小為0.0019 g/L水;
硫化銀的溶解度比氯化銀還小,根據沉澱轉化的原理,氯化銀可以和硫離子反應生成硫化銀:
2AgCl+Na2S=Ag2S+2NaCl
至於氯化銀與溴化銀,更可以推廣至鹵素,溶解度由氯至碘的順序而降低。
綜上:一般來講,AgX的溶解度隨著X的非金屬性的增強而增大,減小而減小。
因為非金屬性:S<Cl,Br<Cl,所以溴化銀和硫化銀溶解度都比氯化銀小。
至於硫化銀與溴化銀,可知它們的溶解度相當。
(3)硫化銀在純水中溶解度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碘化銀為亮黃色無臭微晶形粉末,有α和β兩種類型,α型為立方晶體,密度6.010g/立方厘米,熔點558℃,沸點1506℃。
β型為六方晶體,密度5.683g/立方厘米,加熱到146℃即轉為α型。不溶於稀酸,水,微溶於氨水,易溶解於碘化鉀、氰化鉀、硫代硫酸鈉和甲胺,無論碘化銀的固體或液體,均具有感光特性,可感受從紫外線到約480 mm波長之間的光線。
光作用下分解成極小顆粒的「銀核」,而逐漸變為帶綠色的灰黑色。與氨水一起加熱,由於形成碘化銀-氨絡合物結晶體,即轉為白色。
氯化銀(Silver chloride),分子式為AgCl,分子量為143.32。
外觀為白色粉末,不穩定,易見光分解變紫並逐漸變黑。25℃時水中溶解度為1.93mg/L,鹽酸能減少其在水中溶解度,能溶於氨水、氰化鈉、硫代硫酸鈉、硝酸汞溶液。不溶於乙醇和稀鹽酸。
硫化銀:灰黑色粉末。密度6.85~7.23。熔點825℃。在沸點分解。不溶於水,溶於濃硫酸和硝酸,並溶於氰化鉀和氰化鈉溶液。用於黑金鑲嵌術和制陶瓷等。將硫化鈉與硝酸銀溶液混合過濾而製得。
⑷ 溶解度計算公式
溶解度是指一定溫度下,100克溶劑中達到飽和時所能溶解的溶質的克數。定義式:(溶質)/ m(溶劑) = s(溶解度) / 100g (溶劑)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 [s/ (100g +s)] * 100%
溶解度與溫度有關,會因溫度而變化,一般是溫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也有相反的,如氫氧化鈣,在水中的溶解度就會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
(4)硫化銀在純水中溶解度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在未註明的情況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質在水裡的溶解度。例如:在20℃時,100g水裡最多能溶36g氯化鈉(這時溶液達到飽和狀態),在20℃時,氯化鈉在水裡的溶解度是36g。
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氣體在一定量溶劑中溶解的最高量稱為氣體的溶解度。常用定溫下1體積溶劑中所溶解的最多體積數來表示。
氣體的溶解度除與氣體本性、溶劑性質有關外,還與溫度、壓強有關,其溶解度一般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少,由於氣體溶解時體積變化很大,故其溶解度隨壓強增大而顯著增大。關於氣體溶解於液體的溶解度,在1803年英國化學家W.亨利,根據對稀溶液的研究總結出一條定律,稱為亨利定律。
如果不指明溶劑,通常所說的溶解度是指物質在水裡的溶解度。另外,溶解度不同於溶解速度。攪拌、振盪、粉碎顆粒等增大的是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溶解度也不同於溶解的質量,溶劑的質量增加,能溶解的溶質質量也增加,但溶解度不會改變。
⑸ 求cus在純水中的溶解度
Ksp(CuS)=c(Cu2+)*c(S2-),把硫離子濃度代入可算出銅離子的濃度,銅離子的濃度即硫化銅溶解的摩爾濃度,不難將它轉化成100克水中的溶解度.
⑹ 溶解度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溶解度(g)=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g)/飽和溶液中溶劑的質量(g)*100%(g)w=m(溶質)/m(總)*100%
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
1.固體及少量液體物質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溫度下,某固體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通常為水)達到飽和狀態時所能溶解的質量(在一定溫度下,100克溶劑里溶解某物質的最大量),用字母S表示,其單位是「g/100g水(g)」.在未註明的情況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質在水裡的溶解度。
2.氣體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該氣體(其壓強為1標准大氣壓)在一定溫度時溶解在1體積溶劑里的體積數.也常用「g/100g溶劑」作單位(自然也可用體積)。
(6)硫化銀在純水中溶解度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溶解度,符號S,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物質的溶解度屬於物理性質。
物質的溶解性
溶解性 溶解度(20℃)
易溶 大於等於10g
可溶 大於等於1g小於10g
微溶 大於等於0.01g小於1g
難溶(不溶) 小於0.01g
固體物質的能容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用字母s表示,其單位是「g/100g水」。在未註明的情況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質在水裡的溶解度。
⑺ AgCl的Ksp=1.77×10-10, 計算其在純水中的溶解度為多少mol•l
^選a
歡迎追問
氯化銀的溶度積為氯化銀的溶度積是:298k時
1.56×10^-10,k=c(ag+)*c(cl-)/c(agcl),c(agcl)=1,所以純水中c(ag+)=c(cl-)=1.25x10^-5mol/l,假設溶解了amol/l,k=c(ag+)*c(cl-)/c(agcl)=ax(0.1+a)/1=1.56x10^-10,a=1.56x10^-9mol/l,所以純水中是氯化鈉的1.25x10^-5/1.56x10^-9=7500倍
⑻ 溶解度的計算公式
m(溶質)/ m(溶劑) = s(溶解度) / 100g (溶劑)。單位是克。
溶解度有定義就是指100克溶劑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質回的克數,溶答解度的單位是克。
溶解度用s表示:m(溶質)/ m(溶劑) = s(溶解度) / 100g (溶劑) 。
溶解度與溫度有關,會因溫度而變化,一般是溫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也有相反的,如氫氧化鈣,在水中的溶解度就會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
(8)硫化銀在純水中溶解度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物質溶解與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決定於物質(指的是溶劑和溶質)的本性;另一方面也與外界條件如溫度、壓強、溶劑種類等有關。在相同條件下,有些物質易於溶解,而有些物質則難於溶解,即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質溶解在另一物質里的能力稱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於水,而油脂不溶於水,就是它們對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在未註明的情況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質在水裡的溶解度。如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鉀的溶解度是34克。這些數據可以說明20℃時,食鹽和氯化鉀在100克水裡最大的溶解量分別為36克和34克;也說明在此溫度下,食鹽在水中比氯化鉀的溶解能力強。
⑼ 已知Ag2S的溶度積為6*10-30,此時它在水中的溶解度約
用溶度復積算出的溶解度與中學中的制溶解度概念不同。
它用的是物質的量濃度作為單位,即:mol/L
溶度積是沉澱溶解平衡常數,與一般的化學平衡計算方法及意義完全一樣:
Ag2S = 2Ag+ + S2-
平衡濃度(mol/L) 2s s
[Ag+]^2[S2-] = Ksp = (2s)^2 * s = 4s^3
可以求出s。
這類題目如果沒有特殊指明溶解度的單位,一般均是指的物質的量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