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們日常用的自來水屬於硬水還是軟水
我們日常飲用的自來水為硬水,並且是是經過標准化處理達到符合飲用標準的硬水回。
「硬水」和「軟水」的區答分標准如下:
水中常見的的離子化合物為鈣鎂離子化合物,通常把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用「硬度」這個指標來表示,硬度1度相當於每升水中含有10毫克氧化鈣。低於8度的水稱為軟水,高於17度的稱為硬水,介於8~17度之間的稱為中度硬水。並且生活中常見的雨、雪水都是軟水;泉水、深井水、海水、江、河、湖水,以及自來水都是硬水。
自來水煮沸後(即經過軟化處理),其中的游離態鈣、鎂離子以碳酸鹽形式沉澱出來,形成水垢。煮沸後得到的水稱為軟化水,即軟水,其中鈣鎂化合物含量降為 1.0~50 毫克/升。因此煮沸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作為硬水軟化處理的辦法。
(1)解析飲用軟水對心臟的影響擴展閱讀
簡易硬水軟水區分方法:
方法1:取一杯熱水,倒入肥皂水,輕輕攪拌。水面上出現泡沫的為軟水,水面上出現浮渣的為硬水,浮渣越多,水的硬度越大[1]。
方法2:用燒杯加熱,在杯壁留下較多水垢的是硬水。因為硬水是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鈣,鎂物質的水,加熱後,這些可溶性的鈣鎂物質轉化成不可溶性的物質,沉澱雜質多的是硬水,雜質越多,水的硬度越大。
❷ 長期飲用酸性水對身體有什麼危害
飲用酸性水對身體沒有什麼危害。
市場上銷售的各種水由於水源地不同、礦物質成分含量不同,的確有酸性鹼性之分,但食物自身的酸鹼性和它的致酸鹼性(致酸鹼性是經人體消化吸收後新陳代謝形成的產物的酸鹼性),是不一致的,有時甚至相反,比如檸檬是弱酸性的水果,可食用後形成的產物卻是弱鹼性的。
因此,在保證水質安全的情況下,水的酸鹼性對於身體的健康基本無影響。
人體不同部位體液的pH值不一樣,血液pH值在7.35-7.45之間,屬於弱鹼性。所以商家抓住了這個賣點,建議大家補充弱鹼性的水。其實在人體內,有一套非常完善的代謝系統,可以雙向調節酸鹼,使體內的不同部位的酸鹼值始終保持穩定。
(2)解析飲用軟水對心臟的影響擴展閱讀
食物不能改變體內酸鹼度
人體內的各種體液其pH值差異非常大。血液的正常pH值是在7.35—7.45之間,血液的pH值要始終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長期血液pH值升高或降低,說明機體處於失代償性鹼中毒或失代償性酸中毒。這就不是什麼亞健康而是比較嚴重的疾病了。
對於「酸鹼體質」的說法其實是大家將其中的因果關系弄反了。應該是癌症、嚴重感染、創傷等疾病導致了肺功能、腎功能衰竭,損害了機體的酸鹼調節能力,進而影響了酸鹼物質的代謝,才會導致血液pH值變化,從而發生「酸中毒」或「鹼中毒」。
因此血液酸鹼度的改變是疾病產生的結果而不是導致疾病的原因。還有許多人希望通過食物來改變體內酸鹼度,認為食物的酸鹼性不同,會影響身體的酸鹼平衡。
不管吃的是什麼,進肚後混著唾液嚼碎,再跟胃液一攪拌,接著跟膽汁、胰液等鹼性消化液接觸,一步一步的消化吸收,就像一個標准化的工廠一樣,所有的不同的原料經過這些流水線加工,最終都會變成有用的東西「營養」留下來,而沒用的東西糞便和尿液排出去。談不上影響體液的pH值。
參考自資料來源:人民網-喝水無需糾結酸鹼度
參考自資料來源:人民網-還在相信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專家:醫學上不存在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