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調整而酸鹼後的軟化水作豆腐行嗎
採用鈉離子交換器製取出來的軟化水水質,本身就是鹼性水,怎麼還需用"酸鹼來調節"?作豆腐用水是不能採用酸來調節,因調節水質的酸液是至癌物質…
② 有用軟化水做豆腐的嗎
多大的豆腐坊。軟化水是根據每小時的用水量來定的,如果每小時用0.5水,全自動軟化價格在1萬以內。如果一小時20噸,間斷供水也就是不到4萬。
③ 用鹵水點豆腐需要酸鹼度多少的水好是井水好還是河水好什麼是軟水和硬水
泉水……
④ 軟化水比井水出豆腐多嗎
軟化水做豆腐製作用水,肯定比井水好,因軟化水呈微鹼性水,口感好,人體易吸收...。一傑水質
⑤ 我們日常用的自來水屬於硬水還是軟水
我們日常飲用的自來水為硬水,並且是是經過標准化處理達到符合飲用標準的硬水回。
「硬水」和「軟水」的區答分標准如下:
水中常見的的離子化合物為鈣鎂離子化合物,通常把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用「硬度」這個指標來表示,硬度1度相當於每升水中含有10毫克氧化鈣。低於8度的水稱為軟水,高於17度的稱為硬水,介於8~17度之間的稱為中度硬水。並且生活中常見的雨、雪水都是軟水;泉水、深井水、海水、江、河、湖水,以及自來水都是硬水。
自來水煮沸後(即經過軟化處理),其中的游離態鈣、鎂離子以碳酸鹽形式沉澱出來,形成水垢。煮沸後得到的水稱為軟化水,即軟水,其中鈣鎂化合物含量降為 1.0~50 毫克/升。因此煮沸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作為硬水軟化處理的辦法。
(5)純凈水做豆腐好還是軟化水好擴展閱讀
簡易硬水軟水區分方法:
方法1:取一杯熱水,倒入肥皂水,輕輕攪拌。水面上出現泡沫的為軟水,水面上出現浮渣的為硬水,浮渣越多,水的硬度越大[1]。
方法2:用燒杯加熱,在杯壁留下較多水垢的是硬水。因為硬水是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鈣,鎂物質的水,加熱後,這些可溶性的鈣鎂物質轉化成不可溶性的物質,沉澱雜質多的是硬水,雜質越多,水的硬度越大。
⑥ 豆腐坊用軟化水設備多少錢一套
進水量怎麼樣?報價需要知道你的進水量。君浩環保建議先測一下進水量。
⑦ 製作豆腐用硬水好還是軟水
硬水好
工具:帶冷飲功能的豆漿機或料理機,網篩,一大塊棉布,紗布一大塊,帶眼的篦子(只要能漏水就可以),八寸或六寸活底蛋糕模(這個很方便,沒有的話可以用那種帶小孔的洗菜盆),一口煮豆漿的大鍋,一盆水(壓豆腐用)
自製豆腐步驟1
黃豆300克泡一個,八九個小時左右,至黃豆徹底泡發(這些豆子做出的豆腐兩大約1斤左右,夠三口之家吃一頓)
步驟2
黃豆加水用料理機或豆漿機(冷飲功能)磨成豆漿
步驟3
找一塊干凈的大棉布,放在大一點的盆上,將豆漿隔篩網倒入棉布中
步驟4
過濾出豆渣,盡量擠的干一些
步驟5
豆漿放入鍋中,用中小火燒熱,用勺子將表面的浮沫撇去
步驟6
小火慢慢熬煮,邊煮邊用大勺劃圈攪拌,以免糊鍋
步驟7
直到豆漿煮沸騰後關火
步驟8
此時將內酯4克與25克溫水混合,使其溶化
步驟9
將豆漿離火,自然降溫至八九十度,可以用溫度計,這樣更准確些,沒有溫度計也沒關系,像這種天氣,大約一分鍾左右就可以了
步驟10
將內酯液倒入,迅速攪拌開,動作一定要迅速,大約三四秒的時間,就要立馬蓋上鍋蓋開始燜
步驟11
將豆漿蓋蓋燜15分鍾左右,打開鍋蓋你會發現都將已經凝固,這時就是我們平時吃的豆腐腦了,可以取出一點來做豆腐腦
步驟12
將鍋中的豆腐快速的攪碎,攪的越碎出水越多
步驟13
將六寸心形模具取下底墊,放在有孔的篦子上,上面放一塊紗布,一層就可以
步驟14
將豆腐舀到模具中,可以用勺子稍微攪拌下模具里的豆腐,濾去多餘的水分,否則六寸的模具是裝不下的
步驟15
全部放入後,將紗布覆蓋上,再放上拿下來的底墊
步驟16
將一盆水壓在上面,如果盆底部太大,可以找個中介勿,我就用了一個低不小,口大的碗做了個中介
步驟17
壓30分鍾,豆腐就做好了。燉來吃,炒來吃,或涼拌吃都可以,我做的什麼,請看下回分解吧
自製豆腐成品圖
廚房小常識
鹵水:是一種添加劑學名為鹽鹵,是由海水或鹽湖水制鹽後,殘留於鹽池內的母液,主要成分有氯化鎂、硫酸鈣、氯化鈣及氯化鈉等,味苦,有毒。蒸發冷卻後析出氯化鎂結晶,稱為鹵塊。是我國北方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劑,能使豆漿中的蛋白質凝結成凝膠,把水分析出來
內酯:是一種新型無毒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工業上被用作酸味劑、保鮮劑、防腐劑、蛋白質凝固劑等。內酯是一種易溶於水,在25℃下分解緩饅的白色結晶。用它代替鹵水、石膏做出的豆腐具有質地細膩肥嫩,味道純正,鮮美可口,無蛋白質流失,營養豐富,出品率高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