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化驗鍋爐水質,原水,軟水,PH值用什麼葯劑,怎樣測試酸性和鹼性
這個問題我想是你們廠鍋爐在運行中連續排污器開得過大. 試想:1小時就30多噸水,如果不是連續排污器開大了,溶解固形物的數值也是會增大,只是不要關太小,否則,溶解固形物要增大.另外,在糖廠,由於使用一效二效水做補充水,水中糖份應經常觀察,監測.發現水中糖份超過標准,應及時排放.水中糖份也會使鍋爐水的鹼度低.NaoH加多了對鍋爐有一定的影響.同時,要保證鍋爐水的Na3po4有一定的量. 爐水PH值保持在10左右有利於降低鍋爐腐蝕率,但PH值不能超過12,否則會使鍋爐鋼板脆性增大.加NaoH量可通過測爐水PH值確定. 如果補給水是經過鈉離子交換軟化處理的,且原水暫時硬度占總硬度比例大,降低排污率能夠提高爐水鹼度,但爐水總鹼度不能高於20. 如果原水中硬度都是永久硬度,即使降低排污率,鹼度也無法提高,必須要加NaoH,但需控制PH值保持在10-12,爐水總鹼度不能高於20. 另外還有可能是水處理工藝採取了氫鈉離子聯合交換法時,或除碳器未發揮作用,或氫離子交換軟水與鈉離子交換軟水混合比例不當. 可以採用磷酸三鈉和氫氧化鈉聯合處理鍋爐水,提高水的PH值. 有時突然出現事故性的水質惡化、鍋爐水PH值下降的情況時,可採取適當提高鍋爐水中過剩磷酸鹽含量以及增大鍋爐排污量的方法,作為減輕產生鍋爐酸性腐蝕的應急措施. 如果水源沒有變化,除了加葯以外,只有通過增加凝結水回收來解決了,別無它法.加葯一般都是採用加葯器,另外,對於頻繁加葯可以採用計量泵向鍋爐給水泵進水管內加葯,也可以在排污之後向除氧水箱定量加葯.
❷ 軟水葯劑是酸性還是鹼性
這個問題我想是你們廠鍋爐在運行中連續排污器開得過大.
試想:1小時就多噸水,如果不是連續排污器開大了,溶解固形物的數值也是會增大,只是不要關太小,否則,溶解固形物要增大.另外,在糖廠,由於使用一效二效水做補充水,水中糖份應經常觀察,監測.發現水中糖份超過標准,應及時排放.水中糖份也會使鍋爐水的鹼度低.naoh加多了對鍋爐有一定的影響.同時,要保證鍋爐水的na3po4有一定的量.
爐水ph值保持在10左右有利於降低鍋爐腐蝕率,但ph值不能超過12,否則會使鍋爐鋼板脆性增大.加naoh量可通過測爐水ph值確定.
如果補給水是經過鈉離子交換軟化處理的,且原水暫時硬度占總硬度比例大,降低排污率能夠提高爐水鹼度,但爐水總鹼度不能高於20.
如果原水中硬度都是永久硬度,即使降低排污率,鹼度也無法提高,必須要加naoh,但需控制ph值保持在10-12,爐水總鹼度不能高於20.
另外還有可能是水處理工藝採取了氫鈉離子聯合交換法時,或除碳器未發揮作用,或氫離子交換軟水與鈉離子交換軟水混合比例不當.
可以採用磷酸三鈉和氫氧化鈉聯合處理鍋爐水,提高水的ph值.
有時突然出現事故性的水質惡化、鍋爐水ph值下降的情況時,可採取適當提高鍋爐水中過剩磷酸鹽含量以及增大鍋爐排污量的方法,作為減輕產生鍋爐酸性腐蝕的應急措施.
如果水源沒有變化,除了加葯以外,只有通過增加凝結水回收來解決了,別無它法.加葯一般都是採用加葯器,另外,對於頻繁加葯可以採用計量泵向鍋爐給水泵進水管內加葯,也可以在排污之後向除氧水箱定量加葯.
❸ 什麼水叫弱酸性軟水
弱酸是和強酸相對的酸,酸性較弱。弱酸通常是指其電離常數(Ka)小於0.0001(酸度系數pKa大於4)的酸版。軟水(soft water)指的是不含權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軟水不易與肥皂產生浮渣,而硬水相反。天然軟水一般指江水、河水、湖(淡水湖)水。弱酸性軟水就是弱酸溶入的軟水,一般用於養魚。
❹ 魚缸里的水怎麼分軟水硬水,酸性鹼性,
首先硬水指含鈣鎂離子較多的水(1L中高於8mg),加入肥皂水,若泡沫較少且生成水垢就是硬水。
酸鹼性就用pH試紙或者酸鹼指示劑吧。
❺ 弱鹼性硬水和弱酸性軟水有什麼區別
因為水的酸鹼性,即PH值的緩沖力是非常弱的。比如,一杯偏鹼的性水,只要滴入一小滴醋,它就會變成酸性。半個蘋果,就可以使2升弱鹼性水變成偏酸性的。水的PH值只要在6.5到8.5的范圍內,就符合國家飲用水的標准。
2. 喝軟水與硬水對健康的影響
只要符合國家飲用水的安全標准,軟水與硬水對健康的影響差異並不是很大。硬水礦物質含量高一些。你在南方吃蔬菜比較多一點,那麼喝軟水少一點礦物質也無所謂。如果你的礦物質來源比較少的話,喝水還是很重要的礦物質來源。這兩個沒有絕對的標准,也是各有利弊。
如果一個人的經常患有(腎或膽)鈣結石病,喝硬度很高的水,肯定會有不利影響。但對絕大多數身體正常的人來講,硬水和軟水的健康的影響區別不是很大的。硬水中含量最大的礦物質是鈣和鎂,對人來說是有營養價值的。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證明,硬水與結石病的直接關聯性。有些人常年喝泉水或是井水,一般都是硬度很高的水,並無證據表明這類人群中的結石患病率比飲用其它來源水的人群高。
從安全程度來講,首先是玻璃的容器是最安全的,其次是瓷器,塑料、陶製品質量差異較大,有些質量較次的, 長期使用會對人的健康有不利影響。盡可能少用一次性的紙杯盛裝熱水或其它熱飲。一些質量不好的一次性紙杯盛裝熱水時,會溶出一些不利健康的物質。
4. 汽水、果汁飲料或是牛奶能否替代飲水
盡管汽水、果汁飲料或是牛奶等含水量較高的液態食品有解渴的作用,也能補充人體所需的水分,但都不宜長期用於替代飲水,否則會導致各種健康損害問題, 如牙齒損害、糖攝入過多而導致糖尿病等。過多攝入飲料的人,也會比常人攝入更多的各種添加劑,如色素、防腐劑等等。
一種情況是水燒開了,涼了以後再加熱,再重新燒開,這樣煮沸一兩次,不會有什麼安全問題。但有時用自動加熱燒水壺(飲水機),只要溫度低到一定程度,就會自動重新加熱。如果熱水器中的水翻來覆去加熱十多小時或幾天(有人將其稱為稱為千滾水)而未更換,這種水中就可能會含有較高的健康危害成分,如加熱元件及容器中溶出的有害物質,原水中含有的一些微量有害物質也會累積增加。
6.每天需要多少水
曾經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認為每人每天需要2升左右的水,依據是源自60多年前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一些人將該研究結果誤解成為每人每天應該喝2升水,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那份研究報告所稱的人體需水量,包含了所有隨其它食物攝入的水分。人們日常的飲食中,除了直接飲用水以外,還會隨其它食物攝入很多水分。例如很多種類的水果蔬菜含水量都超過90%。喝一袋250ml的純牛奶就會攝入230ml左右的水,吃210g的鮮黃瓜也會攝入200ml的水分。而且不同人身體對水的需求量差別很大,主要取決於他的飲食構成、所處的環境溫度、濕度、個人的體能消耗與出汗多少等等諸多綜合因素。所以,不能用恆定的標准判斷一個人每天究竟該飲用多少水。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飲水導致的健康傷害更多的是來自水中的其它有害成分,而並非僅是水多水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