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泳池消毒都用什麼消毒液
為了控制有害的細菌病毒污染,必須在池水中合理投加消毒劑。對於家庭用戶,最常用的消毒劑有溴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
溴和氯一樣能殺滅細菌、病毒和藻類,並能起到氧化作用。單質溴在室溫下是紅棕色的液體,用於泳池消毒的是顆粒狀的含有溴和氯的甲基化合物。在循環系統中加入這種化合物,進而分解出次溴酸和次氯酸。溴消毒的費用高於氯消毒,但其適用的pH范圍較廣。在軟水條件下,宜採用溴作為消毒劑,其濃度應保持在4~6 mg/L。
次氯酸是主要的消毒劑,它的作用機理是:①穿透微生物的細胞壁,破壞微生物的蛋白質和酶系統;②通過氧化作用消除水中的有機和無機污染物。
次氯酸的來源有次氯酸鈣或氯氣。次氯酸鈣是氫氧化鈣吸收氯氣後形成的顆粒狀物質,為穩定的化合物。次氯酸鈣投加到水中以後會釋放出氯氣,因而可以用作泳池的消毒劑。投加次氯酸鈣會使水中的鈣離子濃度和pH升高,這對於使用軟水的游泳池是有利的。應有足夠的加氯量,使池水中的余氯保持在0.4~0.6 mg/L。
當池水中的有機物濃度較高時,會出現NH 2 Cl,NHCl 2 及NCl 3 的混合物。這是由氯分子同池水中的含氮化合物發生反應而產生的。這樣就失去了消毒作用,特別是NCl 3 會使池水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只有進一步加大氯投加量,才能使NCl 3 分解,此時水中的氯濃度不再持續上升,只有等NCl 3 分解後才會繼續上升,即專業上所謂的折點加氯。
當游泳池連續一段時間未能補充足夠的新鮮水時,水中的氰尿酸(Cyanuric Acid)含量過高,還會出現氯鎖定現象,即氯主要以2個或3個氯分子聯合體的形式存在,從而失去了消毒作用。對於氰尿酸達到多少濃度時會發生這種情況尚未定論,一般認為其濃度在160 mg/L左右時氯鎖定效應最為明顯。池水發生氯鎖定以後,加大氯投加量可以緩解這一情況,但長久之計是補充更多的新鮮水。
B. 醫院污水處理一噸消耗多少二氧化氯
醫院污水處理一噸消耗多少二氧化氯取決於二氧化氯的含量,以秀霸含量48%的二氧化氯粉劑為回例:將秀答霸二氧化氯消毒粉Ⅱ型A劑500克包裝剪開後,倒入盛有24公斤水的塑料容器或瓷器內(禁止將水倒入粉劑),再加入配套500克活化劑(B劑)攪拌溶解後,加蓋靜置60-90分鍾待活化後,即得到24公斤濃度為10000mg/L的二氧化氯母液,參考下表:
C. 三聚磷酸鈉軟水的問題
你好!某些工業鹽是可以用於軟水的,但是因為其成分有不確定性,如果是食用水內不建議用不知名的容工業鹽。可以用三聚磷酸鈉和其他磷酸鹽作為軟水劑,其用量大約是1g/L。具體的使用量需要由專業的測量或者經驗,根據水質硬度情況不同確定最終的添加量。
D. 怎麼使自來水快速變成弱酸性軟水
自來水一般因有氯氣過濾消毒其PH值默認情況下都是弱酸性的,如果是經過長期管線流動需要去除雜質,可以直接添加EDTA二鈉或者四鈉鹽,它是很廣泛使用的無毒軟水劑,PH值是5-6左右。
E. 84消毒液水產用量 用於水產品養殖消毒用量是多少
84消毒液一般不用於水產品養殖消毒,水產養殖消毒劑的種類:
1.1鹵素類消毒劑
含氯消毒劑
含氯消毒劑主要是指溶於水中能產生次氯酸的一大類消毒劑,目前常用的含氯消毒劑主要有次氯酸鈉、漂白粉、二氧化氯、氯胺-T、三氯異氰尿酸、二氯異氰尿酸鈉、氯溴三聚異氰酸等。該類消毒劑主要通過在水中形成次氯酸作用於菌體蛋白質,破壞其磷酸脫氫酶或與蛋白質發生氧化反應,致使細菌死亡。次氯酸分解形成新生態氧,將菌體蛋白氧化或氯直接作用於菌體蛋白,形成氮-氯復合物,干擾細胞代謝,引起細菌死亡。含氯類消毒劑目前在水產上應用最多,市場巨大,其中二氧化氯更被人們推崇為綠色消毒劑,它高效廣譜,對許多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均有殺滅作用。是一般氯制劑殺滅能力的2-6倍,它作用水體後不生成有害物質(鹵代有機物),機體不易產生抗葯性,無殘留,是一種綠色環保消毒劑,隨著近年來二氧化氯價格的下降,其生產上的應用越來越普遍。
含溴消毒劑
近年來,溴類殺菌消毒劑逐步興起,已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其典型代表物為溴氯海因、二溴海因和最新研製出的富溴。該系列消毒劑主要通過在水中形成次溴酸,降低微生物的表面張力,破壞有機物保護膜,促進鹵素與病原菌蛋白質分子的親和力,提高殺菌活性。與傳統的氯制劑相比,該類消毒劑具有殺菌效力更高、廣譜、葯效更持久、不易揮發、對金屬腐蝕性小等優點。
含碘消毒劑
水產上常用碘、碘伏和聚乙烯酮碘(PVP-I)。碘可氧化病原體胞漿蛋白的活性基團,並能與蛋白質結合,使巰基化合物、肽、蛋白質、酶、脂質等氧化或碘化,從而達到殺菌的目的。該類消毒劑亦為廣譜消毒劑,對大部分細菌、真菌和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殺滅作用。
1.2酚、醛、醇類消毒劑
酚類 如來蘇兒、苯酚、復合酚可使菌體蛋白變性、沉澱或使一些氧化酶等失去活性,對細菌、真菌和大部分病素養有效,對芽孢無效。
醇類 乙醇、異丙醇等可使菌體蛋白變性,干擾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主要對細菌有效。
醛類 甲醛、戊二醛等能與蛋白質中的氨基酸結合,蛋白質變性,酶失活,對細菌、芽孢、病毒、寄生蟲、藻類、真菌均有殺滅作用,其中戊二醛具有廣譜、高效、速效、低毒等特點,水產上已逐漸開始使用,開發前景巨大。
1.3酸、鹼類消毒劑
酸類 檸檬酸、醋酸、乳酸、甲酸、過氧乙酸可使菌體蛋白變性、沉澱或溶解,對多種細菌、真菌等均有殺滅效果。醋酸有殺蟲和水質改良的功能;過氧乙酸殺菌效果好,分解產物安全,對環境無不良影響。
鹼類 常用的有氧化鈣(生石灰)、氫氧化銨溶液(氨水)。氧化鈣與水混合生成氫氧化鈣,並釋放大量熱,能快速溶解細菌蛋白質膜,使其喪失活力,從而殺死池中的病原體和殘留於池中的敵害生物。由於價格低廉,大量用於清塘和疾病預防。
鹽類 常用的包括氯化鈉、碳酸氫鈉、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2Na)、硫酸亞鐵、硼砂等。氯化鈉的水溶液可作為高滲劑,通過葯浴改變病原體的滲透壓,使細胞內液平衡失調,常用於防治細菌、真菌或寄生蟲病;硫酸氫鈉與食鹽合用,常用於防治水霉病;EDTA是廣譜的金屬絡合劑,在水產上常用作軟水劑。
1.4重金屬鹽類
高錳酸鉀、硫酸銅、汞鹽、銀鹽等能與細菌蛋白質結合,產生蛋白鹽沉澱,主要對細菌與真菌有效,對芽孢、病毒效力差。高錳酸鉀為強氧化劑,通過氧化細菌體內活性基團而發揮殺菌作用,常用於池塘消毒,魚種消毒及其它水生動物體的消毒。最近,人們又研究開發了高鐵酸鉀、高鐵酸鍶、高鐵酸鋇等高鐵酸鹽類消毒劑,比高錳酸鉀氧化活性,殺菌力更強,被稱為是一類具有巨大開發潛力的水產消毒劑。
1.5季銨鹽類消毒劑
新潔爾滅、洗必泰、度米芬、消毒凈、百毒殺等。分子結構中的疏水基團可滲入細菌胞漿膜和蛋白質層,使細菌的通透性發生變化,導致菌體內的酶、輔酶和代謝產物外漏,妨礙細菌的呼吸及糖酵解過程,並使細菌蛋白變性,具有殺菌濃度低,毒性和刺激性低,無腐蝕和漂白作用,水溶性好,性質穩定等優點,其在低濃度下抑菌,高濃度時殺滅大多數細菌繁殖體和部分病素養,但對結核桿菌、綠膿桿菌、芽孢和大部分病毒的殺滅效果較差。
1.6過氧化物類消毒劑
過氧乙酸、過氧化氫、過氧化鈣、臭氧等。具有強大的氧化能力,與有機物相遇時放出新生態氧,氧化細菌體內的活性基團。這類消毒劑殺菌能力強,易溶於水,在水中分解產生氧,亦可作為增氧劑,是近年來人們公認的無公害消毒劑。
1.7染料類消毒劑
亞甲基藍、吖啶類等可與菌體蛋白的羧基或氨基結合而影響菌體代謝。亞甲基藍除用於殺菌、消毒外,還可用於一些原蟲病(如小瓜蟲病)的治療,是被美國FDA通過的葯品之一。
1.8中草葯類消毒劑
利用中草葯消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許多中草葯以其效果好,價格低廉,資源豐富,毒副作用低等優點逐漸進入了水產消毒葯市場。常用的有大蒜、煙草、大黃、烏桕、苦楝、五倍子、大黃、楓樹葉、辣蓼、樟樹葉、車前草、地錦草、菖蒲、桉樹葉等。
F. 海鮮池怎麼樣消毒
1.自來水除氯
自然界的水都含有各種不同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都會影響存養生物的存活率,在城市中自來水近乎中性,但含有氯,在用於海鮮存養時一定要除氯後方可使用。消除氯的方法,最簡單的是晾曬法,把水預先擱置3天後再用;在缺乏光照的地方,要存放一星期才可使用。另外可採用化學法去氯,常用的去氯葯品有硫代硫酸鈉(俗稱海波)其反應方程式為:
Na2S2O3+4CL2+5H2O====2NaHSO4+8HCL
在一般條件下,這個反應速度非常快。硫代硫酸鈉在水中溶解之後,稍加攪拌,反應即可完成。硫代硫酸鈉的用量要根據水中游離氯的含量而定,一般用量為10kg自來水加入1g硫代硫酸鈉。
2.水的硬度及其調節
硬度和酸鹼度是兩個最重要的水質因素。
含有溶解的鈣鹽、鎂鹽、鐵鹽的水叫硬水。決定水的硬度大小的重要因素是水中金屬離子的含量。當鈣鹽在水中的含量達到65mg/L時,稱為中性水;小於65mg/L時,稱為軟水;大於65mg/L時稱為硬水。判斷硬水、軟水最簡易的方法是將水煮沸,若水壺底有積水鹼的是硬水,否則是軟水。要根據存養對象的要求,調節水的硬度。
3.水的酸鹼度及其調節
酸鹼度即PH值,是氫離子濃度。水中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叫做水的酸鹼度。
根據水中氫離子的濃度,水的酸鹼度可分成14個等級。
一般說來,PH<7的水叫酸性水,PH=7的水叫中性水,PH>7的水叫鹼性水。測定PH值的方法有兩種:其一,使用石蕊試紙和比色板,將試紙放入水中1秒後,取出色即可得知PH值。其二,採用專門的PH測定儀測定,最簡易的PH測試計比鋼筆稍大點,插入水中再按開關,液晶顯示器即可顯示出PH值。
許多毒物的毒性也隨PH值的下降而增強。當水的鹼性過強時,魚的鰓組織便會受到腐蝕,從而影響魚在海鮮池的正常生活。
在存養過程中,海鮮池中的水有時會變成混濁不清,這可能是喂養的飼料給得過多,致使殘余的食物浸漬在水中,有利於細菌和病原菌的繁殖。這樣會使水質惡變,產生腐臭味,並變成白色或灰白色。此時應徹底將水全部更換,清池消毒,把存養的海鮮撈出用濃度為0.3×10-6的殺菌威消毒後,再放入新配製的水箱中。同時應酌量減少飼料或停止餵食。若再發現箱底積存剩餘飼料殘渣,可用虹吸管及時把殘渣吸出,清除干凈,若換水後水仍混濁,應對海鮮池內的砂石進行一次徹底消毒。
有時因貨源多,海鮮池和存養池存養的生物過多,亦會引起水變混濁,因為生物排出的糞便堆積,會使水變酸;生物的游動又使死物漂浮,使水又混又臟。
調節水的酸鹼度主要是用化學葯劑,最常用的是磷酸二氫鈉和碳酸氫鈉,在使用前要把這兩種葯品分別溶解在純水中,配成1:100的溶液使用磷酸二氫鈉用於降低PH值,即增大水的酸性;碳酸氫鈉用於提高PH值,即增大水的鹼性,使用時可根據需要把配製好的溶液逐漸滴加到水裡,充分攪拌,要不斷用PH紙測試,直至水的酸鹼度達到要求為止。水的酸鹼性的變化應控制在±0.1范圍內;因為PH值劇烈變化對存養很不利。有經驗的飼養管理人員,往往從海鮮的游泳方式、食慾和水色,便可大體判斷水質是否變壞。一旦發現有異常,務必立即測定PH值,如果水質確實不適宜存養海鮮時,應立即換水。
4.溶解氧
魚類、蝦、貝等是用鰓呼吸水中的溶解氧,存養期若發現魚浮頭,說明水中缺少氧氣,若不立即採取措施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常會導致存養池的生物全部死亡。
從生態學角度考慮,氧氣對魚類生存的影響可分為三類:水中溶解氧含量大於5.0×10-6
是魚生存的適宜數值;在3.0×10-6~4.9×10-6之間,魚勉強可生存;0.3×10-6~2.9×10-6 之間,不適合魚生存。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受水族箱中各種有機物質的多少、氣壓的高低等諸因素的影響。
改良水質,增加光照時間,配備增氧裝置,增加換水次數,減少存養的尾數,過濾水族箱里的水,採用水循環系統,均可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5.毒物
在存養過程中,常常發生存養生物慢性中毒的現象,這是由於水中含有毒物所致。一般在短期內多數不會有明顯的症狀,通常在2-3天便會死亡。
為防止中毒,應注意不使毒物進入水族箱里,要認真檢查在運魚過程中容器有否被農葯污染等。
6.換水
當水質發生以下情況時,需要將水族箱的水全部換出:1水混濁,發生異臭;2魚鼻朝上;3魚患病。此外即使沒有出現水質惡化的現象,也要經常檢查。
從養殖場或海上魚市場等地選購來的海鮮運到城市存養,會遇到海水來源困難的問題,尤其是內陸地區,經常要更換海水,這已成為經營者一大負擔。
為了解決海鮮存養的實際問題南海水產研究所廣州市海神水族科技服務公司的科研人員,經過多年的研究和養殖試驗,成功地開發了閉合循環海鮮水產存養系統,解決了海鮮水產存養技術問題,經過多年的實際應用,證明了其可行性。他們還應用新技術,成功地開發了科學配製的人工海水和固體海水素,用以替代天然海水,獲得較理想的效果。海鮮存養技術的新突破,為海鮮存養、經營者帶來了福音。
G. 軟水機加鹽步驟是哪些
軟水機加鹽步驟:
1、新買的軟水機在第一次加好軟水鹽以後,往鹽桶裡面加1-2升的自來水就可以,以幫助鹽溶化。
4、軟水鹽的消耗量和用水量、軟水指數是成正比的。
註:軟水機是通過離子交換樹脂去除水中的鈣、鎂離子,降低水質硬度。另一種技術是區別於化學離子交換法的物理軟水方法,是通過高能聚合球將水中的鈣鎂離子打包成結晶體存在於水中,使其在水中不結垢。主要技術有納米晶技術。軟水與自來水相比,有極明顯的口感和手感。
(7)殺菌除氯軟水劑放多少擴展閱讀:
軟水機工作原理:
家用軟化水設備是應用離子交換技術,通過樹脂上的功能離子與水中的鈣、鎂離子進行交換,從而吸附水中多餘的鈣、鎂離子,達到去除水垢(碳酸鈣或碳酸鎂)的目的。
使用軟水,水杯、茶壺、浴缸、水斗不再滋生水垢,更容易清洗。家中的自來水管不再結水垢,熱水器的使用壽命更加長,不會因為使用時間長,而熱水的流量越來越小。
使用軟水可使洗滌劑及肥皂等洗滌用品的使用量減少,可使水管維修費用大大減少,可使衣服的壽命比在硬水中洗滌增加32%,而且洗滌後衣服不易泛黃,白襯衫更白,藍襯衫更藍,顏色更鮮艷。
也可以利用納米晶高能聚合球體,把水中鈣、鎂離子、碳酸氫根等打包產生不溶於水的納米級晶體,從而抑制水垢的生產,納米晶軟水機不用電、不費水、不用鹽、不用任何化學添加劑,在高效抑垢的同時保留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H. 魚缸里的水質怎麼軟化
1、常用煮沸的水調低硬度。
加入的水量與純水不同,因煮沸水只排除碳酸化合物,內降低暫時的硬度容,不能解除硫酸化合物,氯化物等,而降代永久硬度,所以沸水只能降低硬度的1/ 3 ~ 1 / 2 ,如水的硬度為20度,要求硬度為10度,則煮沸的冷卻水即可。
2、活性碳吸附水中金屬離子。
通過使用活性碳來吸附水中金屬離子的方法而降低水的硬度,還有殺菌和除腥味的作用。活性碳放入濾化器水中,水反復通過活性碳,也能降低水的硬度。
(8)殺菌除氯軟水劑放多少擴展閱讀:
魚缸水質的注意事項:
1、換水:定期換水、水量適中。
切忌經常換或者太久不換水和每次換水水量太大。如果全部換水,突然改變了水質,它們就無法適應,使體質下降而得病。如需要沏底洗缸時,亦應留好大部分舊水,洗完缸後留下的水回到缸內後再加新水。
2、過濾:濾材穩定、勿長清洗。
不管用什麼形式的過濾,已經在過濾材料上建立起來的硝化細菌群,會因為勤勞的清洗而流失,所以更換、清洗都應該每次3分之1的進行,才能保證魚的健康如果清洗後出現水質不良,必須停食2-3天。
I. 魚缸怎麼加鹽
魚缸加鹽的方法:
首先說明一個公式:長x寬x水面高/1000x0.3%=用鹽量
其中: 長寬高,單位分別是毫米,獲得的立方毫米,除以1000,得到立方厘米, 再乘以濃度0.3%,得到用鹽量,單位是克。 而濃度0.3%是治療一般魚病的,下面詳細講解下濃度:
濃度為0.1-0.2%:主要用於預防,或可配合其他葯物治療外傷(運輸換水途中導致的身體損傷),該種濃度可直接用於缸內,3-5天後換水1/3濃度為0.3-0.5%:主要用於魚病治療,如白點病等常見細菌性病症,用於前期魚病,配合其他葯物,葯浴時間為30分鍾左右。
濃度0.6%以上:主要用於急性短期治療,一般用於重症魚病,配合其他葯物,葯浴時間約為10分鍾或以下。如果按0.3%的濃度,100L水約300克鹽,1L水3克鹽。具體在使用時酌情添加,隨時關注魚的情況。
(9)殺菌除氯軟水劑放多少擴展閱讀:
養魚加鹽的注意事項
1、一般治療魚病的話,放鹽比例是千分之三~千分之五,也就是一百升水加300-500克鹽。以此類推。水缸的鹽度控制要達到0.3%~0.5%才會具備調節滲透壓的作用,而這個范圍的濃度對大多數的魚兒是非常安全的。
注意:
1)加鹽都是指在容器只調配好鹽度後注入魚缸,而不是住魚缸的淡水中直接倒鹽(新開缸除外)。
2)有些魚類,比如鯰魚或是軟水魚類對氯化鈉很敏感,要小心使用。
3)混養珊瑚最好加珊瑚鹽,只養小丑魚可以加小丑鹽,其它可以加普通海水素。
2、在選擇鹽的種類的上面最好使用粗鹽或者水族專用鹽,不可以使用含有添加劑的調味鹽,例如加碘鹽。不可以直接將鹽加入魚缸中,應先將延事先溶解後再添加。
3、平常飼養魚類不需要特別加鹽,一般只有在魚生病需要治療時才下鹽。每次換水都加鹽會降低魚調節滲透的能力,結果等到真正生病了,加鹽的效果就會變差。而且若是在沒有控制水質的情況下再度加鹽,水質會二次遭受破壞。
4、大多數的魚友在該加鹽的時都不敢多下,如果水中的鹽分太淡,只能減緩細菌的繁殖,並不能將其完全消滅;但如果鹽度過濃也會對魚造成傷害,所以鹽的濃度要掌控好才行。注意,鹽的濃度高過1%時,即使時間很短也會使魚兒出現不良反應。
5、雖然鹽水可以有效的消滅一些生物,但加鹽的水卻不利淡水魚的傷口癒合。建議平時養魚不要習慣用鹽,否則當病菌適應高鹽度的水之後,就沒有消滅和抑製作用了。
J. 水裡含氯會影響發酵嗎
超過一定量的氯,本身也會對人體產生許多危害,且帶有難聞的氣味,俗稱「漂白粉味」。
現在,大多數的專家達成共識,使用氯化水和飲用水中有氯化物的確和得癌幾率有一定的關系。
添加氯,作為一種有效的殺菌消毒手段,仍被世界上超過80%的水廠使用著。所以,市政自來水中必須保持一定量的余氯,以確保飲用水的微生物指標安全。
氯
但是,當氯和有機酸反應,就會產生許多致癌的副產品,比如三鹵甲烷等。
超過一定量的氯,本身也會對人體產生許多危害,且帶有難聞的氣味,俗稱「漂白粉味」。
現在,大多數的專家達成共識,使用氯化水和飲用水中有氯化物的確和得癌幾率有一定的關系。
氯元子結構
美國威斯康辛州醫院研究人員發現:自來水中的游離余氯及衍生物「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致癌、致突變物」,除了飲用從口中進入人體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人們洗臉、洗手、漱口、從皮膚、毛孔、毛發進入人體。
據報道,水中余氯及其有毒有害物,80%以上是從皮膚進人體。因此,水中余氯、雜質及管道、水箱等對水質污染已嚴重影響人類健康。
1974年荷蘭Rook和美國Belier首次發現預氯化和氯消毒過的水中存在三鹵甲烷(THMS)、氯仿等消毒副產物(DBPS),而且具有致癌、致突變作用。
80年代中期,人們又發現另一類鹵乙酸(HAAS),致癌風險更大,例如氯仿、二氯乙酸 (DCH)和三氯乙酸(TCA)的致癌風險分別是三氯甲烷的50倍和100倍。
迄今,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已在水源中檢測出2221種有機污染物,而在自來水中發現65種,其中致癌物20種,致突變物56種。
氯實驗
用含氯的消毒葯劑對自來水進行消毒殺菌,價廉、效果好、操作方便,深受歡迎,全世界通用。但是氯對細菌細胞殺滅效果好,同樣,對其他生物體細胞、人體細胞也有嚴重影響。
將自來水加以煮沸,一種致癌物質的三鹵甲烷將比冷水增加3-4倍,因此我們每日所飲用的咖啡、茶或湯,經加溫沸飲用後;我們的體內既增加了3-4倍的致癌物。
自來水中氯對人體的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所飲用的自來水,必需先將其水中殘留的毒素(自來水中余氯)予以完全清除。
自來水原本應該是一種既方便又安全的飲用水,為了要抑制水中之細菌,在處理水過程中加入氯。
但,最近科學家已發現證實加氯於水中後,氯與水中之有機物化合產生三鹵甲烷之致癌物質。
水愈臟,加氯愈多,產生之三鹵甲烷也愈多,此種化合物用煮沸後不能去除。
外用自來水中的氯,對任何有毛細孔如皮膚、鼻孔、口腔、肺部、毛發、眼睛、肉類蔬果菜等氧化表層,有更直接性的危害 ; 因為氯很容易快速被上述物體快速吸收。
兒童幼嫩的皮膚和毛發對此最為敏感,科學研究證明:氯不僅可經由食物的攝取,也經皮膚吸收而對人體產生影響,包括膀胱癌、肝癌、直腸癌、心臟疾病、動脈硬化、貧血症、高血壓和過敏等症狀,這都是和氯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