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程中岩石風化對工程的影響
岩石在太陽輻射、大氣、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現破碎、疏鬆及礦物成分次生變化的現象。導致上述現象的作用稱風化作用。分為:①物理風化作用。主要包括溫度變化引起的岩石脹縮、岩石裂隙中水的凍結和鹽類結晶引起的撐脹、岩石因荷載解除引起的膨脹等。②化學風化作用。包括:水對岩石的溶解作用;礦物吸收水分形成新的含水礦物,從而引起岩石膨脹崩解的水化作用;礦物與水反應分解為新礦物的水解作用;岩石因受空氣或水中游離氧作用而致破壞的氧化作用。③生物風化作用。包括動物和植物對岩石的破壞,其對岩石的機械破壞亦屬物理風化作用,其屍體分解對岩石的侵蝕亦屬化學風化作用。人為破壞也是岩石風化的重要原因。岩石風化程度可分為全風化、強風化、弱風化和微風化4個級別。 大約在200年前,人們可能認為高山、湖泊和沙漠都是地球上永恆不變的特徵。可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高山最終將被風化和剝蝕為平地,湖泊終將被沉積物和植被填滿,沙漠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行蹤不定。地球上的物質永無止境地運動著。暴露在地殼表面的大部分岩石都處在與其形成時不同的物理化學條件下,而且地表富含氧氣、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岩石極易發生變化和破壞。表現為整塊的岩石變為碎塊,或其成分發生變化,最終使堅硬的岩石變成鬆散的碎屑和土壤。礦物和岩石在地表條件下發生的機械碎裂和化學分解過程稱為風化。由於風、水流及冰川等動力將風化作用的產物搬離原地的作用過程叫做剝蝕 地表岩石在原地發生機械破碎而不改變其化學成分也不新礦物的作用稱物理風化作用。如礦物岩石的熱脹冷縮、冰劈作用、層裂和鹽分結晶等作用均可使岩石由大塊變成小塊以至完全碎裂。化學風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受到水、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而發生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變化,並產生新礦物的作用。主要通過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和氧化作用等式進行。 雖然所有的岩石都會風化,但並不是都按同一條路徑或同一個速率發生變化。經過長年累月對不同條件下風化岩石的觀察,我們知道岩石特徵、氣候和地形條件是控制岩石風化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礦物組成和結構構造,不同礦物的溶解性差異很大。節理、層理和孔隙的分布狀況和礦物的粒度,又決定了岩石的易碎性和表面積。風化速率的差異,可以從不同岩石類型的石碑上表現出來。如花崗岩石碑,其成分主要是硅酸鹽礦物。這種石碑就能很好地抵禦化學風化。而大理岩石碑則明顯地容易遭受風化。 氣候因素主要是通過氣溫、降雨量以及生物的繁殖狀況而表現的。在溫暖和潮濕的環境下,氣溫高,降雨量大,植物茂密,微生物活躍,化學風化作用速度快而充分,岩石的分解向縱深發展可形成巨厚的風化層。在極地和沙漠地區,由於氣候乾冷,化學風化的作用不大,岩石易破碎為稜角狀的碎屑。最典型的例子,是將矗立於乾燥的埃及已35個世紀並保存完好的克列奧帕特拉花崗岩尖柱塔,搬移到空氣污染嚴重的紐約城中心公園之後,僅過了75年就已面目全非。 地勢的高度影響到氣候:中低緯度的高山區山麓與山頂的溫度、氣候差別很大,其生物界面貌顯著不同。因而風化作用也存在顯著的差別。地勢的起伏程度對於風化作用也具普遍意義:地勢起伏大的山區,風化產物易被外力剝蝕而使基岩裸露,加速風化。山坡的方向涉及到氣候和日照強度,如山體的向陽坡日照強,雨水多,而山體的背陽坡可能常年冰雪不化,顯然岩石的風化特點差別較大。 剝蝕與風化作用在大自然中相輔相成,只有當岩石被風化後,才易被剝蝕。而當岩石被剝蝕後,才能露出新鮮的岩石,使之繼續風化。風化產物的搬運是剝蝕作用的主要體現。當岩屑隨著搬運介質,如風或水等流動時,會對地表、河床及湖岸帶產生侵蝕。這樣也就產生更多的碎屑,為沉積作用提供了物質條件。 岩石在日光、水分、生物和空氣的作用下,逐漸被破壞和分解為沙和泥土,稱為風化作用。沙和泥土就是岩石風化後的產物。 一、岩石的風化現象。 岩石的疏鬆、剝落、裂縫這些都是岩石的風化現象。 二、岩石的產生風化的原因
⑵ 如何判斷中風化岩石
中風化岩石的特點:結構部分破壞,沿節理面有次生礦物,風化裂隙發育,岩石被切割成岩塊。用鎬挖掘比較困難。有試驗資料的話波速比在0.6-0.8之間。
⑶ 中風化泥岩到底是土還是岩石
你是不是應該去工程版問下...
我是地質的 我不懂你說的是什麼意思..
我只知道泥岩硬度差 但是即便是中等風化的泥岩硬度也比普通的土壤硬
⑷ 怎樣使岩石快速軟化、風化、強度降低,物理或化學方法
將其加熱至很高溫度之後迅速冷卻,這樣可以使得岩石破裂,但是我並不建議使用在比較大型的工程上(開山,挖隧道),實驗室里做做還是可以的
⑸ 我這項目是重慶的,基礎持力層採用中風化泥岩或砂岩,採用旋挖機施工,但這東西挖到岩層時看不了岩石情況
你這個沒有做基礎勘測吧,請地質隊的人勘測一下就行了。多做幾個樣孔,就知道整個工地的回填土深度,中風化深度。然後旋挖鑽機開挖到中風化深度就是入中風化岩層了。
⑹ 中風化岩石用什麼鑽頭打謝謝
合金鑽頭即可,或者採用小口徑金鋼石鑽頭也可以。
⑺ 岩土工程勘察中岩石風化程度怎麼判定
岩石的風化程度本質上是岩石遭受的物理風化、化學風化、生物風化等風化作用的總和。區分版不權復雜,重點是區分岩石結構、構造的變化程度,一定不要把風化程度和岩石的硬度混淆。比如:微風化的泥岩強度相當於強風化的花崗岩的岩石質量等級。
結構變化:看礦物成分的變化,比如長石變為粘土礦物,大部分轉變為全-強分風化,少量為中風化;
構造變化:塊狀構造轉變為碎裂狀構造,風化程度高。
另外要知道一點:岩石質量的好壞大概涉及三個因素1、岩石種類,即新鮮岩石強度
2、風化程度
3、岩體的完整性
⑻ 如何區分中風化砂岩和中風化泥岩
中風化岩-岩石的風化程度;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021-2009)附錄A(A. O. 3) 劃分未風化微風化中風化強風化全風化殘積土;中風化岩主要指岩石塊體風化(結構變化和礦物成分有微小變化);
2.中風化砂礫-指岩石或土顆粒,砂粒(0.075-2毫米),礫粒(2-60毫米),土的分類標准(GBJ145-1990);中風化砂礫主要指岩石顆粒風化(礦物成分有微小變化)
中風化岩是這一類的統稱。
常見的為中風化泥質粉砂岩、粉砂質泥岩,局部見中風化砂礫岩、含礫泥質粉砂岩等,多呈紫褐色,岩芯多呈柱狀、短柱狀,原岩組織結構及礦物成分稍有改變,岩屑顆粒以粉砂為主,砂礫岩類含較多的礫石與卵石,膠結物以泥質為主,常含鐵質,局部含硅質,岩石的堅硬程度常與膠結物成分有關,以泥質膠結為主的岩石,膠結力稍差,岩芯較軟,錘擊聲啞,浸水易軟化,日曬易碎裂,天然狀態單軸抗壓強度R不大於5MPa,屬極軟岩;膠結物中富含鐵質的岩石,岩芯較完整,岩質較堅硬,錘擊聲較脆,天然狀態單軸抗壓強度R多大於5MPa,屬軟岩;局部地段膠結物中富含鐵質與硅質,尤其是部分中風化砂礫岩,其岩質堅硬,錘擊聲脆,天然狀態單軸抗壓強度R大於15MPa,屬較軟岩。中風化岩常有較大的層面埋深,當強風化岩較薄或缺失時,可做預應力管樁樁端持力層,埋深不大地段可做人工挖孔樁樁端持力層,根據地區經驗,人工挖孔樁樁端阻力特徵值的經驗值,極軟岩類(天然狀態單軸抗壓強度R≤5MPa)2000~2500kPa、軟岩類(5<R≤15MPa)2500~3000kPa、較軟岩類(15<R≤30MPa)取3000kPa。
⑼ 中風化砂岩屬於幾類土,岩石文物是怎樣防止風化的
三 石質文物的保護方法
石質文物的保護主要包括:清洗、加固、防護三個環節。
1.清洗
石質文物的清洗對象是石質表面的一切有害物質,包括微生物、雜草、可溶鹽、難溶性硬殼、灰塵煙垢等。
清洗方法按清洗劑和處理技術的特點可分為兩類:水清洗法;化學清洗法;
1.1 水清洗法
這種清洗方法對清除石質文物中的可溶鹽很有效。其處理效果的好壞取決於操作方法。
(1) 水浸泡法 適用於小型石質文物,其方法是把石質文物浸泡在去離子水中,但如石質品的狀況不是很好,完全浸泡出言除鹽就比較危險,因為快速的水合作用可快速溶鹽會導致石質品出現塊狀脫落。
(2) 水蒸氣清洗法 這種方法可用於已損壞的多孔石質品表面、文物雕刻品、古建築表面。工業上實現壓力是(5—10)×10 5 Pa,這種方法效果很好。
(3) 霧化水淋洗法 水通過很窄的噴嘴噴出,形成霧化的水。霧化水在空中慢慢地落在石質文物的表面。這種淋洗作用很輕柔,不會產生任何沖擊作用。而且清洗也比較塊,因為霧化水覆蓋地面積大。
(4) 吸附脫鹽法 方法能延長水與石質表面接觸的時間,同時降低水的滲透深度。其方法是用一些纖維材料作吸附劑,如紙漿、紙巾、脫脂棉、木漿、海泡石和活性白土等粘土礦物。先用去離子水潤濕吸附材料,將紙漿等敷於要清洗部位,為了防止水的快速蒸發可用塑料薄膜將吸附材料覆蓋起來。經過一定的時間揭開薄膜,隨著吸附材料內水分的蒸發,所吸附的結晶鹽析出。多次重復操作,通過測吸附材料的電導率恆定時,就說明清洗到位了。用其他化學溶劑濕潤吸附材料可以幫助我們清除掉石質文物表面地非水溶性物質。如有機溶劑,表面活性劑等。吸附脫鹽法很實用,效果也很好。
1.2 化學 清洗法
( 1 ) 強酸強鹼清洗法 此法在工業上常用,但在石質文物上不宜用。
( 2 ) 離子交換樹脂清洗法 用離子交換樹脂可以得到去離子水外,用離子交換樹脂製成糊狀可以用於清除石質文物表面的污染物。根據離子交換樹脂活性基團的化學性質,他們可呈現酸性或鹼性。可溶解碳酸鹽,硅酸鹽、硅石等。在實際處理過程中,其溶解作用相當緩慢,並且只在濕潤的離子交換樹脂與石質表面接觸的部分才發生溶解,而只要刮掉糊狀物,溶解反應馬上停止,沒有任何滲透的危險。所以比較好控制。
在文物保護中用的離子交換樹脂必須純(分析純),而且顆粒要細(100—200目),這種方法的費用很高,適宜清洗價值比較高的石質文物。
( 3 ) 膠粘性糊狀物清洗法 這種糊狀物可在弱減溶液中加膠粘性處變劑配製而成。可以在垂直面上和天花板上使用而不會掉下來。另外這種糊狀物處理的時間也較長,可抑制其溶液向石質內的滲透。在貼敷期間也可以用塑料薄膜保濕。
羅馬修復中心Mora夫婦研製一種常用的糊狀物「AB57」,其配方如下:
水 1000ml ,碳酸氫氨 30 g ,碳酸氫鈉 50g ,乙二氨四乙酸鈉 25g ,Desogen(季銨鹼)10 ml ,羥甲基纖維素 50 g。
其溶液的 PH值約為7.5。兩種碳酸氫鹽起清除作用,能溶解象石膏這樣的鹽類。Desogen是一種表面活化劑和清毒劑。 EDTA能溶解含鈣污物,象石膏、方解石、白雲石等。羥甲基纖維素是一種觸變劑,也起膠粘作用。
AB57的膠粘性糊狀物的清洗作用比較緩慢,但清除含石膏較多的黑色硬殼非常有效。
( 4 ) 用於特殊情況下的化學清洗劑 可用於清除銅污染物的水溶液有10%氨基磺酸溶液,2% —10%的碳酸銨溶液,這種溶液也可製成糊狀物使用。
用下列溶液製成糊狀物可清除鐵質污物:用水調制草酸鉀成糊狀;飽和磷酸氫二銨。10% 的EDTA鈉鹽水溶液。
清除石質文物表面的植物生物可以用機械方法和防酶劑殺菌劑相結合的方法。
2 . 加固
加固保護的目的 是提高風化文物強度。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加固劑滲透到石質文物中替代由於風化引起損失的天然膠結物。加固主要針對的是已經風化的、有解體危險、砂化的多孔文物。
對加固材料的要求:(1)能形成一種新的、抗風化的礦物質岩石膠結物;(2)不形成任何破壞岩石的含鹽副產物;(3)對岩石的一些主要特性,如水蒸氣透氣性等不良影響。(4)在岩石中有良好的滲透力,至少應能滲透到未風化部位,而且加固後的力學剖面應應平穩,在表面附近產生力學強度過大現象。(5)不會引起岩石表面顏色的變化。
加固方法:實際操作中,常採用:熔化—凝固;傳遞的溶劑揮發;加固劑間的化學反應—加固劑與礦物的化學反應。
加固材料分為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它們的區別是:無機材料的加固是通過石質中某些成分與CO 2 的反應或水合作用形成新物質而實現的。形成的新物質與礦物的連接比較脆弱,其粘接的裂縫寬度不可能大於10—50UM。用無機加固劑不能實現裂開兩部分的粘接。無淆機材料與有機材料相比較,耐老化,但比較脆,彈性差。通過化學反應來實現加固,很難獲得好的滲透效果,這是因為一旦化學反應開始,反應物會阻塞岩石表面的空隙,從而抑制了加固劑的進步滲透。
與無機加固劑相比,有機加固劑更易於受環境而老化,主要是氧、臭氧、水、紫外及紅外輻射使有機材料產生或物理變化。但是如果加固材料在石質品內的空隙中,以上因素的影響就會受到限制。有機材料的另外一個缺點就是熱膨脹系數高於岩石,但其具有比較好的粘接性,柔韌性,所以就具有良好的抗應力的特性,另一方面,有機加固劑很難象無機加固劑易於滲透,這主要是由於有機加固劑的分子長鏈和極好的粘性所致。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人在使用或實驗用預聚合物和單體可,特別是使用硅氧烷類材料和丙烯酸單體。
常用加固劑的主要類型
無機類:
(1)石灰水 其加固作用是通過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的反應來實現的,化學反應所形成的碳酸鈣留在岩石的空隙中。反應: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 2) 氫氧化鋇 其原理與石灰水相似 反應:Ba(OH) 2 +CO 2 =BaCO 3 +H 2 O
有機類:
(1)環氧樹脂類 由於環氧樹脂在固化是無副產品、不產生氣泡、體積收縮小不變形、而且能滲入多孔材料的內部形成網狀結構,且有良好的耐久性,粘性及機械性能,倍受人們青睞,尤其是一些新型的改性環氧樹脂材料。
環氧樹脂是典型的體內聚合的方式。環氧樹脂分子末端含有兩個以上的環氧基團,加入固化劑,依靠環氧開環聚合或加成聚合,達到高分子量化後形成具有一定揉性、粘性及抗化學腐蝕的長鏈網狀結構。用於文物保護上的環氧是分子末端含有兩個以上環氧基團的雙酚A組分(雙酚A二甘油醚),常用的固化劑是胺類,胺的特性決定了固化速度,而固化時間又影響滲透深度,為了增強效果也常常加入活性稀釋劑和增韌劑等。
環氧樹脂加固的成功與否與樹脂的合理選擇和滲透方式、岩石的空隙度有關,真空低壓滲透可獲得較好的滲透深度,本身多空的岩石風化後使環氧樹脂加固的最佳對象,成功的處理要求岩石的空隙度為砂岩14%,灰岩28%。
盡管環氧樹脂加固作用明顯,但也有缺點,如滲透性稍差,不透氣。受UV光照射顏色變黃等。
(2)丙烯酸樹脂類
丙烯酸也是廣泛應用於多孔文物加固保護的樹脂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稱為有機玻璃,能防止文物的風化及戶外紫外光照射,但是用有機玻璃處理過的岩石阻止了濕氣的活動。Paraloid B72是人們研究最多的一種丙烯酸樹脂,它是一種白色玻璃狀結構,能溶於多種有機溶劑。是溶劑揮發後成膜而起到加固作用的典型代表,通常以丙酮或二甲苯是2%—10%的濃度使用。B72最大的缺點是形成的膜非常脆,既不抵抗鹼性的侵蝕,又不抵抗UV光的照射,又的顏色也會變深。現在正在對丙烯酸進行改性,如環氧丙烯酸、含硅丙烯酸等。
(3)有機硅類
有機硅類加固劑主要有硅酸乙酯、烷基硅酸鹽、硅烷、硅氧烷、硅酸鹽等。如德國的Remmers 系列產品,美國的三甲基四乙氧基硅烷。在中國比較常用的 Remmers 300(硅酸乙酯) ,武漢大學生產的有機硅系列產品 如WD—10 表面封護劑。
有機硅類材料的特點:有機硅材料作為硅酸鹽化學於有機化學的紐帶,有機聚合物的結構特性使其兼備有機材料與有機聚合物功能與一身。它不僅具有卓越的耐高低溫性能、電絕緣性、化學穩定性和耐老化功能。在文物保護上應用的有機硅材料具有粘度小、滲透性好,固化後石質不變色、不反光、無油污感,並賦予風化石質一定的強度,憎水性優良,透氣性好等特點。
3石窟摩崖的保護(保護工程)
(1)岩體穩定性的評估 石窟摩崖類文物的保護往往涉及到保護工程的問題。首先要對石窟摩崖所依附的岩體進行岩體的穩定性評估。這包近景攝影測量、水文地質工程測繪、地球物理勘探、物理力學性質實驗、材質結構組成和化學成分分析、環境檢測等。
(2)加固處理
加固方法:
1)用護壁、擋牆、大型砌體阻止岩體裂隙的發展,抵禦岩體開裂,防止懸岩坍塌。
2)噴錨加固
3)裂隙灌漿、錨固與化學試劑表面滲透加固、封護綜合法。
(3)防水
除了地震、火山還有人為的毀滅性破壞之外,水是對石質文物最普遍最嚴重的破壞因素。因此對石質文物的防水處理非常重要。
1)對小件石質文物和大型石質文物(石窟寺、摩崖、大型石刻等)的局部採用表面塗刷封護劑形成保護膜來阻止水的入侵。現在常用的是長鏈有機硅類封護劑。如武漢大學生產的WD—10(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就是很好的很常用的封護劑。它的一端是烷氧基作偶連基團與石體和鄰近的烷氧基團緊緊粘結,另一端長鏈烷基則成膜起憎水作用。WD—10所成的膜緻密,厚實,但是透氣,耐腐蝕,封護效果很好。
2)工程防水
A降水的防治
a 落水洞及大縫隙堵漏。根據山頂落水洞及縫隙特徵、岩體的力學性質、材料價格及施工工藝等因素,可採用填塞亞粘土或黃土後,一道壓一道地鋪設聚乙烯塑料薄膜設置防滲層,考慮到岩體裂隙比較發育,也可採用水泥沙漿進行灌注,這樣既可以防止水分滲入,又可加固岩體。例如在對甘肅省榆林窟東崖裂隙進行加固時,首先將裂隙兩側的風化崖面應用PS材料滲透加固;其次用水泥沙漿對裂隙封閉,並插入注漿管。先注入適量的PS漿液,對裂隙兩壁進行加固,最後注入改性了的PS-F漿液。一周後觀察發現PS漿液在裂隙兩壁滲透15cm,PS-F與裂隙兩壁粘合緊密。
b開挖深井 為了能使岩體中水分排出,可在山頂距崖面較遠處開挖深井,地點選擇在各種裂隙交匯處,以使岩體內水分經裂隙排入井內,這樣可以減少水分向崖面崖面的移動。也可挖一條與崖面立壁走向平行的排水隧洞。例如大足北山石刻北佛灣頂部的凹地內坡積層與崖體風化層形成潛水層,石刻陡壁切割這些含水裂隙,便有水滲損害石刻。為了排水,在距陡壁前緣8m處開挖了一條與陡壁平行的高4m、跨度2m、截面為梯形的隧洞。經觀察排水隧洞已將大部分滲水排走。
c開挖導水明渠 在山頂依地勢開挖一條縱橫交錯的導水渠,再在立壁兩側開挖兩條主導水渠,並使山頂明渠與這兩條主導水渠貫通,這樣雨水可迅速從山頂排下,盡量減少雨水在山頂的停滯時間,從而減少了進入岩體的水量。
d 裂隙灌漿 經過上述處理,一些大的裂隙已用粘土或水泥沙漿堵住,但泥漿不能灌入0.25mm以下的裂隙。即便已被水泥灌入的寬度在0.25mm以上的裂隙,由於傳剪力很差,仍不能保證岩石岩體形成整體。灌漿可防止這些微裂隙成為水分移動的通道,必須使用適當材料進行灌漿。目前使用的灌漿材料較多,應根據岩體力學特性、當地的氣候環境特徵等因素選擇決定。例如地處西北乾旱地區的礫砂岩石窟,岩體防水加固灌漿材料可使用無機類的PS材料,效果比較理想。對於南方高溫潮濕環境的石灰岩石刻、岩畫等,可使用有機硅類的呋喃改性環氧樹脂為主劑的材料等。
B 地下滲水的防治
地下水主要通過毛細管的作用上升進入岩體或建築物牆體內,治水應該採取堵與導結合的綜合方案。堵是指切斷毛細管的通路,解決的方法是設立在立壁或牆基底部設置隔潮層,或者在其旁邊做防潮層以割斷與它相接觸的其他其牆壁。但要徹底解決毛細滲水問題,最根本的方法是應當設法使岩體底部或建築物的本身與水分的來源完全割斷。導是指埋設暗管、開挖暗溝疏通導流滲水,再與割斷滲水的方法結合以達到治水目的。當毛細滲水較普遍,且水量劑較大時,可在下部或後部開鑿截水廊道,集中排水,他的作用是降低地下水位、切斷流向岩體內的地下水源。
做割斷層的方法是在立壁或牆體的適當位置上沿水平方向,在一定的間距上鑽孔,在每一孔洞底部置入特製鉛片,再把各個孔洞連貫起來,即為防潮層,可切斷下面由毛細管作用而上升的水的通路。
對於墓室的防水,可設置截水牆,即用鋼筋混凝土構築成的地下牆,主要功能是擋水。例如南越王墓防滲水工程,沿墓室四周修築一道底寬40cm 、頂寬20cm的鋼筋混凝土防水牆,牆底部壁墓室地面低50cm。也可採用鑽孔化學注漿法或旋噴注漿法,即在墓室周圍打一定密度的鑽孔,鑽孔內用高壓灌注環氧樹脂類或丙烯酸類漿液,使它滲入地層內所有的空隙、微裂隙、形成一個封閉隔水區,阻擋水的入滲。
C 地表水的防治
對於地表水為防止水的入浸,應採取主、干、支溝組成的統一排水系統使水能夠盡快排掉,並以暗溝為主。
總之,石質文物的防水應採取「塗」、「堵」、「導」、「排」綜合的治理方案,因地制宜,做好防水工作。
通過對石質文物保護現狀的全面了解,我們提出以下幾點設想:
一 在有機文物保護材料中加入二氧化鈦鈉米材料。有機材料不耐老化,特別是空氣中的紫外光,鈉米二氧化鈦是最優良的紫外光吸收劑,因此加入很有必要。
二 亟待生產一種石灰岩類文物的加固和封護材料。有機硅在硅質膠結的砂岩和泥岩保護中很成功,但是用於石灰岩加固和封護時出現了保護材料與石質本體粘接不牢固的缺點。鈉米碳酸鈣的復合材料已表現出許多優點,如彈性好,填充性好,經濟等,從材質相同的角度來考慮能否生產出鈉米碳酸鈣的復合材料用於石灰岩的處理,克服有機硅處理石灰岩的不足。
三 充分利用混合材料。單一的復合材料處理文物由於性能單一不能適應環境條件 的改變。現在在選擇保護材料時幾乎都是根據當時的環境條件來選擇某一方面性能突出的保護材料。在當時看來保護效果不錯,但是當環境條件一旦改變便馬上表現出不適應的缺點,如原來需要強度的現在成了需要韌性,原來在乾燥條件下性能很好的,而現在在潮濕的環境中卻表現很差等。混合材料集多種材料的優點於一身,不但在當時性能優良,即就是環境條件發生改變也能表現出一定的適應和緩沖能力。
在此,我們對一種新型的文物保護混合材料 ASO-B的加固和憎水性能進行了測試。
⑽ 水在岩石風化中起的作用
侵蝕吧,水滴石穿就是這個道理。不過岩石的風化更多的表現在物理風化,冰回凍風化,生物風化,化答學風化,建築的風化(PS:建築物的風化由任何石頭、磚塊或混凝土製造的建築物會受到和其它露出表面的岩石相同的風化媒介影響。而雕像、遺跡及裝飾的石製品能夠因為自然風化而受到嚴重破壞。以上過程在酸雨影響的地區上會加強。)。另外影響風化的作用因素還表現在氣候條件,地形條件,岩石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