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純水知識 > 蠶變軟化水

蠶變軟化水

發布時間:2022-07-18 19:47:24

Ⅰ 有的蠶的身上為什麼會流很多像水的東西

黑胸和靈菌敗血病:屬急性病,一般感染24小時死亡,死後屍體胸部膨大變黑的為黑胸敗血病,死後屍體有褐色小斑點,全身軟化變紅褐色,皮均破,流出紅色臭水等症狀的為靈菌敗血病。 其他的:各種常見蠶病的症狀及 1、血液型膿病: ①傳染途徑:病源體經食下傳染,創傷傳染及野外昆蟲的互相感染而引起蠶兒發病。從感染到病菌到發病約經過5—7天時間,小蠶期發病較快,大蠶期發病較慢,主要發生在3—4眠前後及大蠶將熟蠶時。 ②症狀:蠶體腫脹,體色乳白,行動狂噪,常在蠶座四周及窩邊爬行,皮膚易破,爬行過的地方留有乳白膿液的痕跡,死亡後,蠶體腐爛發黑,由於發病時期不同,其表現的症狀可分為: 不眠蠶:各齡眼前發病的蠶,皮膚緊張發亮,不晚桑葉,在蠶座中狂燥爬行不能入眠,最後皮膚破裂流膿而死。 高節蠶:在四、五齡盛食期前後發病的蠶兒、環節間膜高起,形狀竹節。 起縮蠶:5齡餉食後不久發病的蠶兒,皮膚松馳,起節間膜後疊折成環狀,體軀縮小,逐漸停食,多成環縮蠶。 膿蠶:5齡盛食期到催熟期發病,全身腫脹,體色乳白。 2、中腸型膿離子與空頭性軟化病 中腸型膿病與空頭性軟化病均是由病毒引起,各批造蠶均可發生,但發生較嚴重的季節是第3—6批蠶,此時是高溫季節。 ①中腸型膿病症狀:蠶兒參差不齊,大小不一,眠起不齊,發育緩慢,病蠶蠶體瘦小,食桑減少或不食桑,各齡起蠶發病呈縮蠶;4—5齡二三天後發病,病蠶胸部略透明,病重時完全不食葉,腹部較腫脹,尾部萎縮;病蠶爬已窩邊吊滯不動而後以出大量胃液而死亡。 ②空頭性軟化病症狀:各齡餉食1—2天出現起縮蠶,特別是五齡起蠶發生較多,病蠶少食桑或不食桑;存各齡盛食期特別是5齡期多發生的空頭蠶,病蠶頭胸昂起,胸部膨大,上半身透明或全身透明,少食桑或不食桑。 3、細菌病 主要是病菌通過食下傳染和創傷傳染的途徑而傳染給蠶引起發病 ①細菌性腸胃病:主要症狀是:餉食後不食桑,蠶體皺縮瘦小,蠶體前半部消化管有桑葉,充滿著消化液,外觀呈半透明,病蠶排稀糞,也叫是起縮、空頭,痾痢等症狀。 ②黑胸和靈菌敗血病:屬急性病,一般感染24小時死亡,死後屍體胸部膨大變黑的為黑胸敗血病,死後屍體有褐色小斑點,全身軟化變紅褐色,皮均破,流出紅色臭水等症狀的為靈菌敗血病。 ③ 瘁倒病:主要是通過食下傳染而引起發蠶發病,分急性和慢性兩種,食下大量病菌時,就急性發作,感染後半小時停業食葉前半身僵直、胸部、尾部萎縮空虛,輕度感染時發病較慢,經2—3天陸續死亡。 4、僵病 僵病是由真菌寄生於蠶體上引起的蠶病,由於病蠶死後不腐爛,屍體變硬,故又稱硬化病。發病環境主要是多濕環境,如遇高溫多濕則發病快,低溫多濕則發病稍慢。 5、多化性蠅咀病 症狀:大蠅產卵於蠶體皮膚後,經36—48小時孵化成幼蛆鑽入蠶體,蠶體皮上留下白色卵殼,卵殼脫落後出現明顯的黑斑點。隨著蛆體成長,黑斑點擴大成漏斗狀,約4—5天後,蠶兒死亡,如五齡蠶被寄生則有早熟傾向,熟蠶後結繭,但結繭2—3天後蠅咀穿繭而出而成為穿頭繭,此繭即為下繭。 6、中毒症 ① 觸殺型類農葯中毒 症狀:尾急性、胸部昂起,吐水,呈s狀顫抖。 ②內吸型農葯中毒症狀:蠶兒中毒後不吐水不顫抖,胸部膨大,死後成一字型,屍體軟綿。 ③廢氣中毒症狀:主要因環境中含量的硫,二氧化硫而積累於桑葉中,蠶兒通過食下引起感染,廢氣中毒的蠶兒兌現出,體節腫脹,易破皮而受傷死亡。 ④肥料中毒:主要是桑園施肥後未間隔夠一定的時間就桑葉喂葉而引起中毒,蠶兒中毒時也出吐水,顫抖現象。 三、蠶病的防治 1、蠶病的預防 ①徹底消毒、消滅病源,切斷傳染途徑 在養蠶前後,用1%漂白粉澄清液,對蠶室蠶具及環境進行二消一洗,即: 打掃蠶室、環境、蠶具→配葯→消毒→用干凈水清水→消毒 在消毒過程中,要求做到:蠶室要打掃清潔,蠶具要洗刷干凈,葯劑要配得准確,葯液要噴得均勻,消毒上作要全面,消毒後要保管好。 ②蠶體、蠶座消毒: 新鮮石灰粉,在餉食前或每次加網給桑前進行蠶體消毒,對膿病、軟化病的病原體有很強的殺滅作用,要求四齡撒2次,五齡每天撒一次,發病時每天撒2次。 防病一號強氮精石灰粉消毒劑,對僵病、瘁倒病病源體有殺蟲作用,(強氮精石灰粉消毒劑配製及使用:50克強氮精加3斤石灰粉充分攪勻,每天早上喂叫前薄灑撒一層於蠶座蠶體上,馬上喂葉)。 ③隔離和消除病源: 做好提青分批處理,嚴格淘汰弱小蠶。 ④建立嚴格的防病衛生制度 進入蠶室,貯葉室要換鞋,喂蠶前後要洗手、采葉籮、給桑管,蠶沙籮要嚴格分開使用,除沙後蠶用要經消毒、曝曬;病弱蠶不能用手撿,(用竹筷夾)不得亂丟,不得喂雞,要用入石灰缸中集體中埋掉成燒掉,蠶糞不得亂堆漚,要放在遠離蠶室的地方,堆漚後不要施於桑園中。 2、葯物添食治療 ①膿病、軟化病;可用蠶用膿病靈,蠶用膿病清,蠶用天蠶室進行添食治療,按說明使用。 ②細菌病:可添食氯黴素、紅黴素,按說明使用。 ③僵病:主要是運用蠶體蠶座消毒。 ④蠅蛆病:在四—五齡可添食滅蠶蠅乳劑效果較好。 ⑤農葯中毒: 觸殺型類農葯中毒:a、可添食阿托品一支加水0.5斤,進行添食養體噴。 b、添食糖水或茶水等。 內吸型類農葯中毒,可添食腎上腺素針劑一支加水一斤添食或添食糖水。 ⑥廢氣中毒:輕度廢氣中毒可添食1.5%石灰漿澄清液,減輕中毒程度。

Ⅱ 我養蠶快1周了,昨天有一隻蠶突然不動了,身體也發黑變軟,我怕是生病就把它隔離觀察,今天它吐綠水,死

不同齡期對給與桑葉的質量要求是有差異的,蠶對水分、營養分的要求相結合,則構成各齡用桑選採的標准、原則;小蠶特別是一二齡用桑,要求軟嫩適熟含有較多的水分和蛋白質;隨著蠶齡的遞增,所用桑葉的碳水化合物宜逐步增加,水分和蛋白質含量可逐步減少。而桑葉的水分,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又與在枝條上的著生部位即葉位有關,從梢部到基總,其水分、蛋白質逐步減少,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相應增加。因此,各齡用桑選采標准以湖桑為例一般為:第一齡選采芽梢頂端由上而下的第3、4片葉,葉色為將轉濃綠色;第二齡選第5、6片葉,葉色為剛呈濃綠色;第三齡起可采三眼時,時色為濃綠色;第四五齡除餉食時注意選用軟嫩一些的桑葉外,可採用三眼葉、新梢葉或條桑喂飼。
飼育溫濕度
蠶屬於變溫動物,其體溫受環境溫度所支配,無氣流時體溫略高於外溫(不超過1攝氏度)有氣流時體溫略低於外溫。一般認為對桑蠶生長發育較為適合的溫度范圍為20----30℃.在這一發育適溫范圍內,小蠶期宜偏高,大蠶期宜偏低。各個齡期的最適飼育溫度,一齡為27----29℃,以後每齡降低1℃左右,至五齡為22----24℃;各齡眠中,宜比食桑時降低1℃左右。長時間接觸30℃以上高溫或20℃以下低溫,都會擾亂蠶的生長發育,應盡量避免飼育的相對濕度,一二齡80%----85%,以後逐齡降低降低5%左右,五齡時以75%為宜。過濕或過干,都會影響蠶的發育經過與健康狀況。

細菌病 由細菌引起的蠶病。主要有:①猝倒病。即細菌性中毒病。病原為蘇芸金桿菌猝倒菌變種,簡稱猝倒桿
菌,真細菌目,芽孢桿菌屬。夏秋蠶期發病較多,病原體經口傳染。病蠶食桑突然停止,有痙攣性顫動,體軀麻痹,側倒死
亡,屍體很快腐爛變色,並流出黑褐色異臭污液。從感染至死亡通常為幾分鍾到數小時。②細菌性敗血病。種類較多,常
見的有靈菌敗血病、青頭敗血病和黑胸敗血病等。病原為芽孢桿菌屬、沙雷鐵氏菌屬、氣單孢桿菌屬等多種細菌。幼蟲、
蛹和成蟲均可發生。病菌通過體壁傷口侵入蠶體。血液變性混濁而死。幼蟲發病初期呆滯,胸脹腹縮,排軟糞或念珠狀糞,
最後痙攣側倒而死;病蛹死後腐爛變黑,流臭液;病蛾鱗毛污濁,活動呆滯,腹部膨大,翅不振展,死於交配或產卵過程。
病程較快,在25~28℃溫度下一般為12~24小時。③細菌性胃腸病。病原屬非特異性細菌,常見的為球菌和桿菌。蠶體多
因體弱時食下帶菌桑葉而得病,食慾減退,行動呆滯,生長緩慢;後期有下痢、空頭、起縮等症狀,排稀糞或連珠糞而死。
http://ke..com/view/727799.htm

一、 病毒性疾病
(一)疾病種類 1.血液型膿病 蠶兒患病表現為狂躁不安爬行,
體軀腫脹、體色乳白、皮膚易破,血液呈混濁的乳白色,常爬行於蠶座四周,爬過的地方留下白色膿汁的痕跡。 2.中腸型膿病 患病蠶食桑減少,行動呆滯,逐漸停止食桑,胸部空虛,較健蠶小,體色失去青白色,呈陶土色,病情慢、病程長,嚴重時常呆伏於蠶座四周,排帶白色粘糞。 3.病毒性軟化病 病症與中腸型膿病很相似,但排出糞便稀爛不成形,病情加重糞水份增多,腸腔內前端充滿黃綠色以至赤褐色的腸液。 4.濃核病 病症與病毒性軟化病相似,外觀無特異性病症。
(二) 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1.做好蠶寶蠶具、桑葉葉面消毒。蠶寶蠶具消毒可用蠶消毒凈或消滅精。用蠶用消毒凈消毒要1:250稀釋,取本品一袋(含兩小袋共100克)加水25公斤,攪拌溶解噴霧或浸漬消毒,每平方米用225毫升,保濕30分鍾;用消毒精消毒也要1:250稀釋,取本品一袋100克加水25公斤,攪拌溶解後噴灑或浸漬,每平方米225毫升,保濕30分鍾。桑葉消毒用蠶用消毒凈1:1000稀釋,每袋100克加水100公斤,攪拌溶解後噴濕桑葉或浸漬桑葉後晾10分鍾即可喂蠶。 2.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 3.改善環境條件,加強飼養管理。
二、 細菌性疾病
(一)疾病種類 1.細菌性胃腸病 外表病症與病毒性軟化病很相似。發病後食桑緩慢,排不正形軟糞或污液(白色、褐色等)。 2.細菌性敗血病 屬急性病,病菌侵入後,24小時內蠶兒就死亡。可分黑胸敗血病、青頭敗血病和靈菌敗血病。 3.卒倒病(細菌毒素中毒症)
可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表現為:感染半小時後即停止吃葉,前半身抬起,身體抽搐抖動,突然倒斃,往往成堆,慢性則會經2~3天才陸續死亡。具體可歸納:兩頭空、中間塞、吃不進、屙不出。
(二)防治 1.做好消毒防病工作。用蠶用消毒凈或消滅精消毒,方法與防病毒病疾病一樣。並加強飼養管理。 2.用抗菌素添食。使用克蠶菌膠囊,常用濃度為100單位:取本品1粒,內容物加入500毫升水攪拌溶解,噴於桑葉葉面,以濕潤為宜。4齡期添食1~2次,5齡期添食2~4次。若小蠶3齡使用,要改加1000毫升水。
三、 真菌性疾病 就是僵病,又稱硬化病。家蠶僵病種類較多,可分白僵病、褐僵病及綠僵病等,以白僵病危害最嚴重。
防治方法:①蠶寶蠶具徹底消毒。②僵蠶屍體要及時燒毀或深埋。③蠶室內粘砧用的漿糊要加防腐劑,防止發霉。④進行蠶體蠶座消毒:用滅僵靈一袋(含兩小包共40克)加1公斤新鮮石灰粉拌勻,均勻撒在蠶體上,一薄層霜就行,10分鍾後撒焦糠或其它乾燥材料,後再喂蠶。一張蠶種蠶座消毒一次用本品兩袋(80克)。在收蟻後第一次給桑前及各齡期起蠶響食前使用一次即可。
四、 動物寄生病
(一) 多化性蠅蛆病 1.症狀:寄生部位出現一個黑色的三角病斑,上有淡黃色蠅卵殼粘著。 2.防治:①捕殺蠅蛹。②應用「滅蠶蠅」殺蛆。體噴用300倍,噴於桑葉喂蠶用500倍液。5齡蠶隔天一次,4齡期用1~2次,3齡前不用。
(二) 壁虱病
1.病症:小蠶受害很快死亡,多數頭胸突出,體色污暗;眠中受害不能脫皮而死;大蠶受害,有排連珠糞或不正形糞,肛門脫出,小毛腳蠶,頭胸突出和蠶體彎曲、吐水等不同病狀同時出現。 2.防治:用硫磺熏煙或300倍「滅蠶蠅」噴灑。蠶期發病要找出虱源並切斷。迅速調匾,用「滅蠶蠅」噴灑蠶體,驅除壁虱。「滅蠶蠅」濃度為:1齡1000倍,2齡500倍,3~5齡用300倍,並不要在蠶室內堆放棉花、麥桿、稻草 、稻穀等。
五、 中毒症
(一) 農葯中毒 1.症狀:蠶有亂爬、吐水、胸部膨大、耳體縮短、抽搐等症狀出現。
2.防治搶救:①採桑葉要在農葯殘毒期過後;②發現農葯中毒要移動蠶位,撤掉毒桑;③立即將吐水、亂爬的中毒蠶挑出,放在淘米籮中,先用清水洗凈,倒入盛有清潔水的溶器里,輕輕攪拌,讓蠶在水中吐出毒水排出毒糞,經1~2分鍾,蠶體軟化時撈出,攤在清潔的蠶匾中,放置清涼通風處,等其蘇醒。
(二) 氟化物中毒(廢氣) 1.症狀:發育不齊、食桑緩慢、齡期延長、起眠慢、體型瘦小、體色污暗無光澤、呈鐵銹色、身體多皺、頭胸昂起、抖動、體皮容易破裂,流出淡黃色透明的血液。 2.防治:①避免在排氟工廠附近種桑養蠶。②對受害桑園進行噴灌,淋失葉面塵氟,或用1~2%的石灰漿將桑葉浸漬處理後喂蠶。③受污染地區,先採嫩葉,後采三眼葉;先採新梢葉,後採下部葉;先採成片桑,後采零星桑。④發現蠶中毒,要嚴格分批,分級管理,並適當降低飼育溫度。

不知道這些對你有沒有幫助,不過最好的方法還是注意環境溫度和衛生,防患於未然。

Ⅲ 我的蠶變黑化成水了,這是怎麼回事,要怎麼辦,經常這樣

不要放在陰暗地方,在陽光充足、空氣流通的地方蠶會更好

Ⅳ 蠶變黃了,又很軟,是為什麼會死嗎

可能是得蠶病了,蠶病的發生原以中腸型膿病、空頭性軟化病為害為主,目前由於養蠶時間和氣候條件的不同引發的蠶病也不同,現以血液型膿病、僵病和農葯中毒等蠶病對蠶桑生產的危害較為嚴重

以下參考為網路

病毒病

由病毒引起的蠶病,主要有:

①核型多角體病。又稱血液型膿病。病原為桑蠶核型多角體病毒,桿狀病毒科。春蠶期較多發生,經口部或創傷侵入蠶體。病蠶表現不眠,體軀浮腫,環節隆起,行動狂躁,最後體壁破裂流膿而死(圖 1)。從感染到發病約3~5日。

②質型多角體病。又稱中腸型膿病。病原為桑蠶質型多角體病毒,呼腸孤病毒科。夏秋蠶期發生較多,經口侵入中腸(圖 2)。病蠶發育緩慢,體軀瘦小,呆滯,體色略帶乳白,常排出帶乳白色的軟糞,而後陸續死亡。從感染到發病約 6~10日。

③病毒性軟化病。又稱空頭病。病原為桑蠶病毒性軟化病病毒,細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腸屬。夏秋期常與質型多角體病混發。經口侵染中腸。病蠶初期食慾減退,發育不良,眠起不齊;後期消化管內空虛透明,呈「空頭」(實是空胸)等症狀。從感染到發病約5~8日,高溫條件下發病較快。

④濃核病。病原為濃核病病毒,細小病毒科,濃核病病毒屬。經口侵入中腸。病蠶症狀和傳染源與病毒性軟化病近似。

細菌病

由細菌引起的蠶病。主要有:

①猝倒病。即細菌性中毒病。病原為蘇芸金桿菌猝倒菌變種,簡稱猝倒桿菌,真細菌目,芽孢桿菌屬。夏秋蠶期發病較多,病原體經口傳染。病蠶食桑突然停止,有痙攣性顫動,體軀麻痹,側倒死亡,屍體很快腐爛變色,並流出黑褐色異臭污液。從感染至死亡通常為幾分鍾到數小時。

②細菌性敗血病。種類較多,常見的有靈菌敗血病、青頭敗血病和黑胸敗血病等。病原為芽孢桿菌屬、沙雷鐵氏菌屬、氣單孢桿菌屬等多種細菌。幼蟲、蛹和成蟲均可發生。病菌通過體壁傷口侵入蠶體。血液變性混濁而死。幼蟲發病初期呆滯,胸脹腹縮,排軟糞或念珠狀糞,最後痙攣側倒而死;病蛹死後腐爛變黑,流臭液;病蛾鱗毛污濁,活動呆滯,腹部膨大,翅不振展,死於交配或產卵過程。病程較快,在25~28℃溫度下一般為12~24小時。

③細菌性胃腸病。病原屬非特異性細菌,常見的為球菌和桿菌。蠶體多因體弱時食下帶菌桑葉而得病,食慾減退,行動呆滯,生長緩慢;後期有下痢、空頭、起縮等症狀,排稀糞或連珠糞而死。

真菌病

由真菌寄生而引起的蠶病。主要有:

①白僵病。病原為白僵菌,叢梗霉科,白僵菌屬。多由接觸傳染。病孢子附著於蠶體後,遇多濕環境伸出芽管,透過體壁,在血液中增殖,形成營養菌絲和短菌絲,分泌白僵菌毒素,使血液變性致死(圖 3)。溫度在24~28℃時發病較多。病蠶體表出現油漬狀病斑。臨死時排軟糞,蠶體伸展,頭胸部突出。死 後營養菌絲穿出體壁,形成新的分生孢子,使體壁密布白粉,成為再污染病源。從感染到死亡約3~6日。

②綠僵病。病原為綠僵菌,叢梗霉科,蛾霉屬。發育階段和侵染過程與白僵菌相似。秋蠶期發病較多。病蠶胸、腹部有黑褐色不整形輪狀或雲紋狀病斑。屍體初呈白色,後密布綠色粉狀孢子。感染潛育期較長,一般約7~10日。

③麴黴病。病原屬叢梗霉科,麴黴屬。已知有10多種麴黴菌,其中以黃麴黴和米麴黴對蠶危害普遍。也通過分生孢子發芽侵入蠶體。蟻蠶及1齡蠶在高溫多濕環境易受侵染,病蠶表現呆滯,伏於蠶座下;大蠶在感染部位常呈黑色凹陷病斑。從感染到死亡約2~4日。

原蟲病

由原蟲寄生引起的蠶病,僅微粒子病1種。是蠶病中唯一能通過卵傳給下一代的慢性傳染病。病原為桑蠶微孢子蟲(微粒子原蟲),原生動物門,微孢子蟲目,微孢子蟲屬。經口傳染。病蠶瘦小,發育緩慢,遲眠或不眠,不蛻皮或不結繭,體壁呈現黑褐色小斑點,絲腺上有乳白色膿皰狀病斑;病蛹體表無光澤,腹部鬆弛,反應遲鈍;病蛾拳翅,鱗毛脫落;病卵畸形,排列紊亂,卵粒易脫落。傳染源除病蠶本身外,某些桑園害蟲也能感染,並通過桑葉將孢子帶入蠶座。

寄生蟲病

因受寄生蟲侵害而引起的蠶病。常見的有:

①蠅蛆病。病原為多化性蠶蛆蠅,雙翅目寄生蠅科追寄蠅屬。溫帶地區年發生5~7個世代,亞熱帶地區年發生12~14個世代。蠅卵通常產於大蠶環節多皺處,1雌蠅可產卵200~300粒,一蠶體上約產2~3粒,化後蠅蛆鑽入蠶體寄生,受寄生部位出現黑斑。蠶的幼蟲在蠅蛆成熟時死亡;繭受害後成蛆孔繭,不能繅絲。

②虱蟎病。又稱壁虱病。以蠶為寄主的虱蟎有10多種,其中以蒲蟎科虱形蟎屬的虱狀蒲蟎為多。雌蟎用吻刺傷蠶體吸食體液,同時注入毒素,使蠶中毒昏迷。被害蠶食慾減退或停食,頭胸突出,吐液,排糞困難,體壁呈現黑斑,體軀彎曲而死。眠中多成半蛻皮蠶而死。小蠶和蛹期受害較重。

中毒症

一般由某些化學物質,通過食下或經過氣門、皮膚進入蠶體而引起。常見的有:

①農葯中毒。多發生在農桑混作地區。一般症狀為停食、亂爬、胸部膨大、痙攣、吐液、尾腹部緊縮,有的排軟糞和脫肛,在幾分鍾內死亡。

②氟化物中毒。多發生在近工廠蠶區。大量氟化物隨煙塵降落污染桑葉,蠶食後中毒,表現為發育緩慢,行動呆滯,蠶體瘦小,環節間常呈黑色環斑,節間膜破裂流出體液而死。

Ⅳ 急!!!!!!蠶生病了怎麼辦

吐綠水是因為蠶吃了有毒的桑葉或在有毒的環境里呆了,是中毒的表現。
下次如果在喂桑葉的話,之前一定要用水浸泡時間長點,如果要是有臭氧機的話,用臭氧水泡桑葉。
小蠶的飼養:
1.溫、濕度調節:1~3齡稱為小蠶,小蠶要求的環境為高溫多濕。1~2齡適宜溫度26~27℃,相對濕度90%;因此1~2齡蠶採用全防干育,即上蓋下墊塑料膜;3齡用半防干育,即只蓋不墊塑料膜,保持溫度在26~27度,相對濕度85%。
2.小蠶的用葉:1齡用桑樹自頂芽數下第3葉,葉色黃中帶綠,一張蠶種的蠶,用葉1公斤;2齡用自頂芽數下第4葉,葉色綠中帶黃,一張蠶用葉3公斤;3齡用自頂芽數下第5~6葉,葉色嫩綠色,有光澤,一張蠶用葉10~12公斤;一、二齡蠶將桑葉切成蠶體長1.5倍的小方塊,三齡蠶桑葉粗切成三角形餵食,每次的給桑量應掌握在下次給桑前蠶座上略留少量殘桑為適度。
3.喂桑次數及時間:每天喂4次,時間分別為:上午7時,中午11時,下午4時,晚上10時;小蠶生長發育快,每次喂桑要結合擴座。
4.眠前處理:(1)眠前除沙:小蠶體色轉為白色,身體縮短,體表緊張發亮,一齡蠶部分蠶體粘附蠶糞,二、三齡蠶有蠶馱蠶現象時,即可加網給桑進行眠前除沙。(2)提青:如出現一部分蠶已睡眠,一部分未眠,應再次加網給桑,把未眠蠶引上來,移到另一簸箕中繼續飼養至眠定。
5.眠中保護:眠中前期蠶座要干,應在蠶座上撒石灰粉,保持相對濕度80%;見有起蠶時,室內宜濕,保持相對濕度85%;如濕度不夠可在地面撒水補濕。
6.眠起餉食:當95%以上的眠蠶已脫皮,頭部由灰白色轉為褐色,頭部明顯變大,幼蠶爬動尋食,這時可餉食,餉食的桑葉應稍偏嫩,給桑量宜偏少。
大蠶飼養:
1.飼養方式:4~5齡蠶為大蠶期,生長適宜溫度為25℃,蠶兒對高溫多濕和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排泄物多,可以採用室內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
2.移蠶下地:將蠶室清洗干凈,用1%的漂白粉消毒,待干後,地面撒一層石灰粉,將蠶餉食喂一餐葉後,移至地面飼養。
3.合理給桑:4齡蠶是蠶體成長過渡到絲腺成長的轉折時期,如營養不良,會影響到產量和質量。要求桑葉新鮮質好,選采頂芽下7~15片葉喂養,達到良桑飽食的目的;5齡蠶用桑量占總用桑量85%左右,此期是合理用桑,提高桑葉效益的關鍵時期;採用兩頭緊中間松的飼養方法:5齡的第1~2天或第5~7天,給葉量要嚴格控制到下次給桑時剛吃完為宜;第3~6天要讓蠶充分良桑飽食;每次喂葉時進行移蠶擴座,保持蠶頭均勻。
4 、搞好蠶座衛生:大蠶期每天早上用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陰雨天濕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通風乾爽。
5.上簇采繭:五齡大蠶經過6~7天便開始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綠色軟糞,胸部透明,身體略軟,呈蠟黃色,頭部左右擺動,這時,選用3~4塊方格簇交替重疊水平放好,把熟蠶均勻撒到簇上,待蠶爬定後將簇鉤掛起來。上簇期間要保持通風良好,維持簇中溫度24℃,濕度85%為宜。一般春蠶上簇後6天,夏秋蠶上簇後4~5天即可采繭出售。

Ⅵ 蠶寶寶得了空頭性軟化病怎麼辦 寶寶知道

蠶最常見的病症為軟化病,是由細菌之直接或間接以致發病,或參與後,病勢激進之蠶病,且斃死後,屍體軟化腐爛,發出異常惡臭之蠶病之總稱。軟化病依其發病型式,分為下列四種:細菌性胃腸病(普通軟化病),為細菌侵入蠶兒消食管內,寄生繁殖,致胃液性發生變化,因而發病,謂之細菌性胃腸病,通常所謂的軟化病,大部份屬之。如卒倒狀軟化病、起縮病、空頭病、下痢病和糞詰病等是。 細菌性中毒症(卒倒病)蠶兒咽下特產毒性細菌於體內,由其毒素之中毒而發病。發病之初,食慾停頓,舉動不活潑,頭部下垂,左右振動不息,後腳部不能支持,身體乃倒下。屍體軟腐,吐綠色之消化液,糞不呈液狀。細菌性敗血症,各種敗血性細菌,侵入寄生於蠶體血液中而發病。 中腸型多角體病(細胞質多角體病):由濾過性病毒侵入胃壁圓柱狀細胞之細胞質中而發病。發病原因,是蠶骿虛弱是導致本病發生之主要原因,家蠶得軟化病後,顯出蟲體縮小,下痢,吐出胃液,且門外翻等各種症狀。又有所謂空頭病者,因不吃桑葉,消化管前端部份空無食物,胸部(互看像是頭部)乃至腹部變作透明,這也是軟化病。 總之,蟲體變軟而死亡為其特徵。會得軟化病原因:氣象條件及飼料不佳致仗蠶作不安定。催青溫度過高或濕度太低(60%以下),使蠶體虛弱。蟲體體質不強健,病菌抵抗力差。桑葉不良,日照不足,泥桑萎凋桑等桑的餵食。不良飼育環境,如稚蠶(小蠶)飼育於低溫低濕或者壯蠶期高溫多濕。空氣不流通或不潔。蠶座太厚而除沙。飼育中病蠶未撿拾清除。蠶兒眠中不齊一或給桑是太多,把蠶兒蓋任而悶在葉裡面。蠶兒起蠶(脫皮)參差不齊,沒有將早脫皮的蠶兒利用桑葉引走,而將慢脫皮的蠶也悶在桑葉下面。

Ⅶ 蠶突然流水扭曲怎麼辦

蠶突然流水扭曲應時常進行消毒預防。
蠶突然流水扭曲是感染了黑胸和靈菌敗血病:屬急性病,一般感染24小時死亡,死後屍體胸部膨大變黑的為黑胸敗血病,死後屍體有褐色小斑點,全身軟化變紅褐色,皮均破,流出紅色臭水等症狀的為靈菌敗血病。

Ⅷ 蠶絲怎麼處理才能變軟

要讓蠶絲被變軟,可曬干蠶絲被中的潮氣,並通過拍打讓蠶絲被中的蠶絲更鬆散,這樣就會讓人覺它更柔軟了。或者將蠶絲被送到相關的商家、店面中翻新。我們使用蠶絲被時要避開水,定期晾曬。

Ⅸ 蠶變黃變濕怎麼回事

蠶開始變黃變軟是一種病化的狀態,是軟化病,身體發軟,後期回腐爛

Ⅹ 我的蠶寶寶突然死了好多,黑乎乎的,還有水,怎麼回事可以挽救嗎

蠶寶寶得病了,以下是一些關於蠶病資料,治癒不了只能防治,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1、血液型膿病:
①傳染途徑:病源體經食下傳染,創傷傳染及野外昆蟲的互相感染而引起蠶兒發病.從感染到病菌到發病約經過5—7天時間,小蠶期發病較快,大蠶期發病較慢,主要發生在3—4眠前後及大蠶將熟蠶時.
②症狀:蠶體腫脹,體色乳白,行動狂噪,常在蠶座四周及窩邊爬行,皮膚易破,爬行過的地方留有乳白膿液的痕跡,死亡後,蠶體腐爛發黑,由於發病時期不同,其表現的症狀可分為:
不眠蠶:各齡眼前發病的蠶,皮膚緊張發亮,不晚桑葉,在蠶座中狂燥爬行不能入眠,最後皮膚破裂流膿而死.
高節蠶:在四、五齡盛食期前後發病的蠶兒、環節間膜高起,形狀竹節.
起縮蠶:5齡餉食後不久發病的蠶兒,皮膚松馳,起節間膜後疊折成環狀,體軀縮小,逐漸停食,多成環縮蠶.
膿蠶:5齡盛食期到催熟期發病,全身腫脹,體色乳白.
2、中腸型膿離子與空頭性軟化病
中腸型膿病與空頭性軟化病均是由病毒引起,各批造蠶均可發生,但發生較嚴重的季節是第3—6批蠶,此時是高溫季節.
①中腸型膿病症狀:蠶兒參差不齊,大小不一,眠起不齊,發育緩慢,病蠶蠶體瘦小,食桑減少或不食桑,各齡起蠶發病呈縮蠶;4—5齡二三天後發病,病蠶胸部略透明,病重時完全不食葉,腹部較腫脹,尾部萎縮;病蠶爬已窩邊吊滯不動而後以出大量胃液而死亡.
②空頭性軟化病症狀:各齡餉食1—2天出現起縮蠶,特別是五齡起蠶發生較多,病蠶少食桑或不食桑;存各齡盛食期特別是5齡期多發生的空頭蠶,病蠶頭胸昂起,胸部膨大,上半身透明或全身透明,少食桑或不食桑.
3、細菌病
主要是病菌通過食下傳染和創傷傳染的途徑而傳染給蠶引起發病
①細菌性腸胃病:主要症狀是:餉食後不食桑,蠶體皺縮瘦小,蠶體前半部消化管有桑葉,充滿著消化液,外觀呈半透明,病蠶排稀糞,也叫是起縮、空頭,痾痢等症狀.
②黑胸和靈菌敗血病:屬急性病,一般感染24小時死亡,死後屍體胸部膨大變黑的為黑胸敗血病,死後屍體有褐色小斑點,全身軟化變紅褐色,皮均破,流出紅色臭水等症狀的為靈菌敗血病.
③ 瘁倒病:主要是通過食下傳染而引起發蠶發病,分急性和慢性兩種,食下大量病菌時,就急性發作,感染後半小時停業食葉前半身僵直、胸部、尾部萎縮空虛,輕度感染時發病較慢,經2—3天陸續死亡.
4、僵病
僵病是由真菌寄生於蠶體上引起的蠶病,由於病蠶死後不腐爛,屍體變硬,故又稱硬化病.發病環境主要是多濕環境,如遇高溫多濕則發病快,低溫多濕則發病稍慢.
5、多化性蠅咀病
症狀:大蠅產卵於蠶體皮膚後,經36—48小時孵化成幼蛆鑽入蠶體,蠶體皮上留下白色卵殼,卵殼脫落後出現明顯的黑斑點.隨著蛆體成長,黑斑點擴大成漏斗狀,約4—5天後,蠶兒死亡,如五齡蠶被寄生則有早熟傾向,熟蠶後結繭,但結繭2—3天後蠅咀穿繭而出而成為穿頭繭,此繭即為下繭.
6、中毒症
① 觸殺型類農葯中毒
症狀:尾急性、胸部昂起,吐水,呈s狀顫抖.
②內吸型農葯中毒症狀:蠶兒中毒後不吐水不顫抖,胸部膨大,死後成一字型,屍體軟綿.
③廢氣中毒症狀:主要因環境中含量的硫,二氧化硫而積累於桑葉中,蠶兒通過食下引起感染,廢氣中毒的蠶兒兌現出,體節腫脹,易破皮而受傷死亡.
④肥料中毒:主要是桑園施肥後未間隔夠一定的時間就桑葉喂葉而引起中毒,蠶兒中毒時也出吐水,顫抖現象.

閱讀全文

與蠶變軟化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盛源泉凈水器在哪裡買 瀏覽:632
大孔離子交換樹脂的 瀏覽:933
食品鍋爐除垢劑 瀏覽:250
超威電瓶加蒸餾水還是電解液 瀏覽:841
牛仔褲水洗廢水的排放標准 瀏覽:387
蒸餾儀架 瀏覽:70
海爾飲水機加熱溫控怎麼檢查好壞就常亮 瀏覽:82
怡口超濾膜和活性炭 瀏覽:720
安吉爾新凈水器怎麼安裝 瀏覽:950
地下污水池怎麼做防滲漏 瀏覽:150
紅薯澱粉廢水蛋白回收 瀏覽:964
飲水機燒水不燒什麼原因 瀏覽:815
污水廠在線監測試劑使用情況 瀏覽:600
大凈的凈水器怎麼賣 瀏覽:398
本田飛度4s店換空氣濾芯多少錢 瀏覽:48
河北油田廢水處理葯劑批發廠家 瀏覽:483
小型的反滲透水處理設備需要多少錢 瀏覽:368
搭樹脂瓦雨棚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16
活性炭污水處理起什麼作用 瀏覽:102
廢水中總砷測定儀器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