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肉鴨如何飼養
養殖肉鴨生產中,只要抓好以下四個關鍵環節就會收到明顯成效。
(一)抓好品種選擇在養鴨生產集中的地區常有這樣的情景:許多鴨農同時養鴨,雖然出欄鴨的日齡相同,使用的飼料也一樣,可鴨子的體重卻相差很多,料肉比也大不一樣,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鴨苗質量有好有壞。如果鴨苗品種純正、質量很好,就耗料少、長得快、賺錢多。反之就會吃料多、長得慢、賺錢少。因此在購買鴨苗時應首選大型名牌企業生產的鴨苗。
(二)抓好飼養管理有的鴨農經常說:「要讓鴨快長,關鍵在飼養」。可見搞好鴨子飼養管理的重要性,這里包含了許多養鴨生產技術要素:溫度、濕度、飼養密度、通風、光照等飼養管理要點。筆者認為必須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規模化肉鴨生產集中地區的鴨農大都是將飼養到一定日齡、體重達到肉鴨屠宰加工廠收購標準的商品鴨一次性全部出場銷售。然後對飼養場所和生產用具徹底消毒,為進下一批鴨苗做好准備,在接收新一批鴨苗時又全部選擇同一日齡的,為再一次同時出欄做准備。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全進全出」飼養制度。這樣做的好處是便於管理,鴨群生長發育整齊,有效減少不同日齡的鴨相互感染疾病的幾率。如果鴨農的鴨舍、鴨棚較多,一次全部進滿鴨苗有困難,就應分舍分棚地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絕不能將不同日齡的肉鴨放在一棟棚舍中混合飼養。
(三)抓好優質飼料規模化肉鴨生產的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用富含蛋白質和能量較高的飼料飼喂專門化的肉用型鴨種,使其快速生長育肥,4~8周齡出欄,體重達2~4千克。由此可見,沒有高質量的飼料和不合理地使用飼料是不能高效養殖肉鴨的。
1.一定要選購優質全價飼料。在肉鴨生產集中的區域,鴨農大都選用名牌廠家的全價顆粒飼料。但也有部分鴨農貪圖便宜,到一些小型飼料加工廠或代銷處購買無商標、無批准文號、無檢驗合格證的飼料。由於飼料質量無保證,進而影響了肉鴨的生長發育和養鴨的經濟效益。為此,筆者建議鴨農一定要買正規飼料廠生產的飼料。
2.一定要選購優質預混料。有的鴨農為降低飼料成本,自己購買大豆粕、玉米、糠麩等主料。然後再買預混料,自行調制鴨用全價料,這種做法是可以的,但需要提醒鴨農注意的是:預混料的營養成分、結構很復雜,沒有一定專業技術力量的小型飼料生產單位是很難研發出高標准、高質量的飼料配方的。因此使用這樣的預混料調制出來的飼料就很難做到營養「全價」,必然影響肉鴨的生長發育和養鴨戶的經濟效益。所以,鴨農自己購買預混料一定要選好廠家,選好品牌,注重質量。
3.一定要保證飼料營養全面。不管是購買飼料還是自己調制飼料一定要保證營養成分全面,符合肉鴨生長發育需要,這是搞好規模化肉鴨生產,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所在。由於肉鴨飼料中營養成分指標多達幾十項,因此,鴨農很難憑感觀判定飼料中營養成分是否全面。鴨農購買飼料時一定要注意是否有飼料產品標簽,看清上面標出的營養標準是否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見表1)。
在此基礎上,如果鴨農想進一步准確了解飼料中營養成分是否達到肉鴨需要量,可請專業部門對其進行檢驗。
4.一定要購買優質飼料原料。如果鴨農自己調制肉鴨全價飼料,就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購飼料原料,千萬不能購買發霉變質的原料,購買的原料中的雜質、水分必須在規定范圍之內。各種飼料原料的配合比例要合理(見表2)。
5.一定要注意飼料飼用方法。要根據肉鴨的不同日齡和生長發育需要使用不同營養標準的飼料。育雛期間要使用雛鴨料,生長期要根據實際情況使用中鴨料或成鴨料。另外,還要注意投喂飼料的方法,有的鴨農圖省事一次向喂料的容器中加入過多的飼料,一天甚至幾天鴨群都不能將飼料吃完。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根據鴨群採食情況少喂勤添,最好是定時定量添加飼料。這樣既能保持肉鴨的良好食慾,又可節約飼料便於對鴨群的管理。定時定量給鴨群投喂飼料的基本要求是育雛階段每3~4小時投料1次,隨著肉鴨日齡的增加逐步延長投料間隔時間,適當增加每次投料量。肉鴨達到25~30日齡,每6~8小時投喂1次飼料即可。投料時間最好安排在白天,以利於鴨群夜間休息,減少體能消耗,促進生長發育。
(四)抓好鴨病防控鴨病是對規模化肉鴨生產的最大威脅,因此,鴨農朋友一定要做好鴨病防制工作,確保養鴨生產的健康發展。
1.切實做好衛生消毒工作。(1)注意消毒的范圍。鴨舍和鴨棚內外、所有養鴨生產用具、運動場、堆糞場等都要徹底消毒,不留死角。(2)注意消毒的方法。鴨舍、鴨棚的內壁和空間可用紫外線燈照射和化學葯品熏蒸的方法消毒;鴨床和運動場可用2%~4%的氫氧化鈉(俗稱火鹼)溶液等強效消毒葯品噴灑消毒;喂料、飲水等生產用具可用低毒強效葯液浸泡洗刷消毒;鴨糞可用堆積發酵並在糞堆表面噴消毒葯液的方法消毒。(3)注意消毒的時間。有的鴨農在鴨出欄後不及時清理糞便和打掃環境衛生,而是在新的一批肉鴨即將入欄前才匆忙清理環境衛生和實施消毒工作,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正確的做法是:肉鴨出欄後馬上清理環境衛生,做好消毒工作,空舍或空棚20天,再次消毒之後才能將新一批鴨苗接收入欄。另外,要在養鴨期間做好消毒工作,養鴨用具經常洗刷消毒,清除鴨床上的糞便、墊料後馬上對鴨床進行消毒。
2.切實做好免疫接種工作。規模化肉鴨生產數量多、密度大、出欄頻繁,極易發生傳染病。為保證養鴨生產的安全,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對未染病的鴨群進行注射疫苗,也稱預防接種。接種哪種疫苗,要根據當地和相鄰地區疫情發生情況確定。凡當地或相鄰地區發生過某種鴨傳染病就一定要注射相應的疫苗。過期或保存不當的疫苗不能使用;嚴格按疫苗標簽說明的劑量和方法注射疫苗。如果肉鴨飼養期間本群或相鄰鴨群發生傳染病時,應進行緊急接種疫苗或注射高免血清。通過這些措施迅速地控制疫病的流行。
3.切實做好病死鴨的處理工作。有的鴨農對患病的鴨子不隔離飼養,對死亡的鴨子隨意亂扔,這種做法對自己的養鴨生產沒有好處,而且可能殃及別人飼養的鴨子,必須杜絕此種現象的發生。當發現病鴨後要立即從鴨群中排出,隔離飼養,並請獸醫診冶或按要求處理;對死亡的鴨子一定要做深埋、焚燒處理,不能自行加工出售和食用。
4.切實做好科學用葯工作。這是做好鴨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在養鴨生產實踐中使用葯品可分為預防性用葯和治療性用葯。預防性用葯是指在鴨群發病前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某種葯物,提前有效地阻止或減少鴨病的發生。例如:向鴨群投喂慶大黴素可以控制大腸桿菌病的發生;投喂抗球蟲類葯物可以防止球蟲病的發生等等。治療性用葯是指鴨群發病並已確診後有針對性地投喂葯品,以達到治病和控制病勢的目的。例如:當鴨群發生傳染性漿膜炎、大腸桿菌病時使用鹽酸林肯黴素、磺胺間二甲氧嘧啶、恩諾沙星等可收到一定的治療效果。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不管是預防性用葯還是冶療性用葯都應注意:(1)要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葯品。(2)要按獸醫的要求購買和使用葯品。(3)不要隨意加大或減少用葯量。有些鴨農錯誤地認為葯量越大越管用,這種做法不僅增加不必要的葯費支出,還可能導致鴨群的葯物中毒,特別是使用呋喃類、喹乙醇等葯物時更應慎重。(4)掌握正確的用葯方法。因為規模化養鴨的群體都比較大,多採用將葯品拌入飼料中或溶於飲水中的方式給葯,很少採用注射法給葯。因此,須注意3點:一是投葯前要適當停料、停水,保證投葯後鴨群能迅速地將拌有葯品的飼料採食干凈或將溶有葯品的飲水飲用完;二是加入葯品的飼料、飲水的數量不要太多,以鴨群可一次性採食、飲用完為宜;三是葯品拌入飼料或溶入水中後要立即使用。(5)不得使用國家禁用葯品。為了保證動物性食品的安全,農業部於2002年4月頒布了《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葯及其他化合物清單》,凡是列入清單的葯物,鴨農均不得使用。(6)注意掌握休葯期。休葯期是指從停止向鴨群給葯到商品鴨屠宰、上市的間隔時間。大型肉鴨屠宰加工廠對此都有明確的要求,請鴨農朋友嚴格掌握休葯期。否則,肉鴨屠宰加工廠有可能因此拒收你交售的商品或在宰後檢驗出獸葯殘留超標時依法處理相關產品。
檢舉
2. 肉鴨出欄前可以用氟苯尼考嗎
鴨出欄前是不可不可以用氟苯尼考的?我不清楚啊。
3. 養殖肉鴨在出欄之前吃什麼或喝什麼增加肉重
養殖肉鴨在出欄之前吃油脂增加肉重。
在必須氨基酸能夠滿足肉鴨基本需要前提下,降低了日糧中蛋白質水平為14.5%,添加脂肪,2%菜籽油(9868,-2.00,-0.02%)來提高日糧中的能量水平,為1.31MJ/KG,提高纖維素7%含量,同時提高維生素的含量,VA、VD、VC、VE為正常添加量的2倍,肉鴨生長良好,無異常發生。
(3)肉鴨可以飲用軟化水嗎擴展閱讀
養殖技術
1、品種選擇
應選用抗逆性強,既適於圈養,又可在低山丘陵區放養,食性廣,食量大、肌胃發達、消化能力強的品種,羽毛豐滿,個頭大小適中,眼睛黑亮、鴨掌透紅抗病能力較強,適宜養殖。
2、放養時間
根據資源情況,果園養鴨分為以放養為主時期和以圈養為主時期。最適放養時期為園內動植物繁衍生長盛期,一般在4月中旬(清明後至穀雨前)至10月底。
此時園內牧草生長豐茂,果樹副產品殘留多,鴨子可採食各種青草、野菜和落地花、葉、果等植物性食料以及各種蟲卵、蛹、爬行昆蟲和近地表飛蟲等動物性食料。成年鴨全年都可以放養。
3、場地選擇
鴨子行動笨,不能上樹啄食,為果園低欄放牧提供了保證。凡是土壤和水源條件較好,主幹較高或老齡的蘋果、梨、杏、山楂、柿樹、核桃等園地均可放養。放養的鴨子可起到控草作用,鴨糞可為果樹提供優質肥源。這是改造雜草叢生,管理粗放、蟲害嚴重、適齡不結果或低產低效果園,為優質高效園地的一項有效措施。
4、棚舍建造
果園放養是以圈養為基礎的新技術,同樣需有棚舍,以備晚上補飼、飲水、產蛋時使用。可因地制宜,在不遠離放養園的情況下採用依山靠崖、舊建築物改造等方法建造塑料大棚鴨舍。應以6-7隻/平方米計算棚舍建築面積,棚前要圍圈出一定的活動場地,並在場地內放置料槽和飲水器槽。
4. 肉鴨養殖方法
1、加強通風
肉鴨對空氣是很敏感的,特別是在夏季高溫多雨的天氣下,應該加強鴨舍的通透性,加強通透性可以促進鴨舍中的空氣流通,帶走空氣中的熱量,也可以降低肉鴨的體溫。時刻保持鴨舍內的空氣流通,也大大的減少了疾病的發生率。在晚上也要適當的控制舍內的通風情況,因為在白天肉鴨的運動量過大會使肉鴨使用過多的體能,在晚間需要大量新鮮空氣進行恢復。
2、遮陽降溫
肉鴨是一種特別喜水但是又特別不耐熱的動物,每年到了夏季都會有大量的肉鴨因為扛不住炎熱的天氣而死亡,大多數也都是由於養殖戶的管理不當所造成的。所以在到了夏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鴨舍的降溫,可以將鴨舍頂部設置一層遮陽設備,防止太陽的直射,降低鴨舍內的溫度,也可以在白天多將鴨子趕緊水中降低肉鴨的體溫。但是要擴大它們日常的活動范圍,避免由於太擠二產生熱量。晚上要注意將溫度控制在20左右。
3、降低密度
很多朋友都認為鴨子的體質較強,不容易發生什麼疾病,而且生長周期快,成本也比較少。所以很多人在選擇養殖場地的時候就會很隨意,養殖的時候也不會注意養殖場地所能承受的范圍,因此會選擇加大養殖的密度為了能達到更高的經濟利益。但是這種思想是千萬不能去實施的,因為養殖過密會導致肉鴨的活動空間變少,生活在一起也會增加熱量,導致肉鴨極易發生中暑和熱應激等疾病。最後成熟的肉質也會下降,影響自身的商品價值。
4、防治疾病
堅持每天清理一遍鴨舍,將鴨糞遠離鴨舍,因為鴨糞如果堆積在一起的話會使鴨糞內部溫度升高,開始發酵,這種環境是細菌與寄生蟲最喜歡的環境,它們會瘋狂的滋生繁殖,對肉鴨的健康產生極大的影響。還要定期對鴨舍進行消毒,控制好鴨舍的溫濕度,加強通透性,從一切方面減少或者杜絕疾病的產生。
5. 26天的肉鴨喂痢菌凈可以嗎該喂多少
可以喂但不能喂的多,每天10毫克
6. 肉鴨場選址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1)對地勢與地形的要求
肉鴨雖然可在水中生活,但舍內應保持乾燥。因此,鴨場的地勢應高燥,至少高出當地歷史洪水的水平線。不能選擇低窪潮濕的場地,建築用地要遠離沼澤地區,避免寄生蟲、蚊、虻對肉鴨的影響。地勢要向陽避風,以保持場區小氣候狀況能夠相對穩定,減少冬春風雪侵襲。鴨場地面要平坦而稍有坡度,以便排水,防止積水和泥濘。
鴨場的地形要開闊整齊,場地不要過於狹長或邊角過多,否則會增加鴨場防護設施的投資。鴨舍用地的面積應根據飼養數量而定,佔地面積不宜過大,在不影響飼養密度的情況下,盡可能減少用地。運動場地的面積最好留有餘地,當擴大規模時,可用於建設圈舍。運動場內陽光必須充足。鴨舍應朝南或南偏東。肉鴨場最好應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物,如樹林、河流等作為場界的天然屏障。
(2)對土壤與土質的要求
保持鴨舍內外充分乾燥很重要。因此,鴨場的土壤,要求透氣性強、毛細管作用弱、吸濕性和導熱性小、質地均勻、抗壓性強,以沙質土壤最合適。若沒有沙質土壤,可以尋找排水良好的土壤,以保障在多雨季節不會出現潮濕和泥濘。
(3)對水源與水質的要求
①對水源的要求。
a.水量充足。選擇水源時,水源的水量要滿足肉鴨場生產、生活用水。天然水源的水量,可通過水文學和水文地質學的調查勘察來了解。
b.水質良好。在選擇時要調查當地是否因水質而出現過某些地方疾病等。
c.便於防護。目的在於保證水源水質不致因污染而惡化。採用地表水作水源時,應結合發展規劃,將取水點設在工礦企業的上游。
d.取用方便。在分析比較各個水源的水量、水質後,還要考慮取水便利問題,以及設備投入和處理技術難易情況。
②對水質的要求。肉鴨及飼養管理人員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標准見表7-2。
表7-2 生活飲用水水質標准(續)-1
7. 肉鴨養殖怎麼養
中型肉鴨就是以肉用型鴨為父本與兼用型或蛋用型鴨為母本進行經濟雜交所生產的雜交鴨,內比起母本品種來容仍能保持良好的放牧性能,生長速度和體重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比父本品種瘦肉率較高。上市體重一般在2千克左右,適合整隻消費者的需要,市場銷路較好。由於前面所講的肉用型鴨羽色一般都是白色,而兼用型或蛋用型鴨的羽色多為麻色,將它們組群在一起時,往往是白色的在一起、麻色的在一起,兩個羽色的鴨合群性差,所以在制種時應盡早的將它們組配在一起,互相適應,適時配種。中型肉鴨應採用配方合理的顆粒料育雛,顆粒料直徑不要超過3毫米。育雛階段結束以後可適當放牧另補飼顆粒飼料。若鴨群在稻田中放牧,可採食野生動植物飼料;若在麥收或稻穀收割時進行放牧則可採食大量麥粒和稻穀,節省飼料、少補顆粒飼料。適於放牧補飼鴨的營養需要尚缺乏研究,從一些飼養試驗的結果看,補飼飼料的蛋白質不低於15%,代謝能每千克不低於11.93兆焦。同時在日糧中還要注意蛋、賴氨基酸的平衡和微量元素、維生素的添加。
8. 肉鴨出欄前有什麼違禁葯可以喂40天出欄最後5天喂什麼葯
肉鴨怎樣預防病喂什麼葯
9. 肉鴨如何養殖長的快
選好種苗購買鴨苗要選擇生產管理水平高、衛生防疫制度嚴格、鴨的品種好、種鴨健康無病的鴨場,不要從發生過病毒性肝炎、鴨瘟等傳染病的鴨場購買鴨苗,這種鴨場孵出的雛鴨往往會感染這些疾病。購進鴨苗時,要選擇精神飽滿、羽毛金黃色、臍部癒合好的健康個體,不能要弱殘鴨苗。
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
1、溫度。3周齡之前的雛鴨,因自身體溫調節機能差,不能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因此要提供適宜的溫度。育雛最初2天,育雛室溫度應達33℃~35℃,溫度不能低於29℃,否則會影響鴨的成活率。3日齡後鴨舍溫度應逐日下降,至15日齡時降至常溫,一般保持在20℃左右為最好。
2、濕度。鴨舍濕度以50%~75%為宜,過於乾燥或過於潮濕都對鴨的生長不利。
3、通風換氣。肉鴨生長速度快,新陳代謝旺盛,排泄的廢物多。要特別注意鴨舍的通風換氣,保持空氣的新鮮,以保證鴨子的健康生長。
4、光照。光照可以促進鴨子的採食和運動,有利於鴨子的生長。大量的試驗表明,採用23小時光照,1小時黑暗,光照強度為10勒(燈距地面2~2、5米,每平方米應有3瓦照度),可取得較好的飼養效果。
適時調整密度一般1~7日齡地面平養20~25隻/平方米,網上育雛25~30隻/平方米;8~14日齡地面平養10~15隻/平方米,網上育雛15~20隻/平方米;15~21日齡地面平養7~10隻/平方米,網上育雛10~15隻/平方米。對於中成鴨地面平養2~3隻/平方米,網上飼養3~5隻/平方米為佳。
科學飼喂
1、飼料、飲水要符合質量要求。飼料要用符合肉鴨生長發育要求的全價顆粒料。飲水要用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的自來水或深井水。不符合標准要求的自來水、地表水、塘水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蟲或有毒有害物質,對鴨的健康十分有害。
2、飲水器與飼料盤分布要均勻。兩者之間的距離要在1米左右,以保證肉鴨隨時能夠採食、飲水。飲水器水盤的上邊緣與鴨子背部的高度要一致,避免鴨子因戲水浸濕羽毛及墊草。
3、肉鴨從進場到出欄要始終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如果水源被中斷,要立即移走飼料,防止肉鴨噎死。
4、鴨苗到場後,不要急於開食,應先讓其飲水,初次飲水應加適量抗生素及保健葯物。對殘弱鴨苗或長途運輸的鴨苗初次飲水應加5%~8%的葡萄糖或在水中添加口服補液鹽,待2~3小時後再餵食,以便鴨苗清理腸胃,排除胎糞,促進新陳代謝,加快卵黃吸收。
5、飼料更換要平穩過渡。用2期料,在19~20日齡時,按日採食量在育雛料中加入1/3育肥料,21~22日齡時,育雛料和育肥料各佔1/2,23日齡時,1/3育雛料加2/3育肥料,24日齡以後全部飼喂育肥料。用3期料飼喂也要用同樣方式換料,突然換料會因口感改變造成應激反應,影響生長。
管理要程序化、制度化肉鴨反應靈敏、膽小易受驚,一旦環境發生變化或失去規律性的管理,就會出現應激反應,引起生長速度下降,抵抗力降低。因此,管理上要實行「五定」,即定人、定時、定飼料、設備定位、定行為規則。此外,還要經常觀察鴨子的形態、行為、採食、飲水、糞便、呼吸等情況,發現異常,及時採取糾正措施或預防措施。
10. 硫酸鈉在肉鴨養殖上的應用
肉鴨的疫病防控
一、隨著養鴨業的發展,產業化已經形成。
然而,近年來鴨病的種類在增多,表現形式復雜,一些新出現和重新出現的疫病也有不斷增多的趨勢。目前凡有養鴨的地方都有疫病的流行,疫情此起彼伏,綿延不斷,對養鴨業造成很大的威脅。
廣大養鴨者深刻地體會到,鴨的市場價格即使偏低,最大的損失是虧本,但不至於破產。但是,鴨群一旦流行疫病,或者幾種疫病同時襲擊鴨群時,常常造成大批鴨只死亡,鴨苗、飼料及其他成本全部虧空,給養鴨戶帶來災難性的損失。
二、傳染病發生、發展的三個基本環節
1、傳染源
(1)患病並帶有大量病原體的鴨只或患病死亡鴨只的屍體是最危險地外源性傳染來源。
(2)病癒或正常帶菌(毒)的鴨只也是危險地內源性傳染來源。
(3)患病或病癒鴨只體內的病原微生物,在蛋的形成過程中,以內源性的途徑潛入蛋內,構成垂直傳播。
2、易感鴨群
指鴨群對某種傳染病病原體的感受性,此感受性是受機體的特異性免疫狀態與非特異性免疫的抵抗力決定的。
3、傳播途徑
(1)呼吸道傳染,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及塵埃傳染。
(2)消化道傳染,主要通過被污染的飼料和飲水傳染。
(3)傷口及黏膜傳染,主要是通過蚊蟲叮咬鴨只或經損傷皮膚、黏膜接觸傳染
三、疫病防控
無病防病,應重視飼養管理工作,不能只靠「運氣」,在無疫病發生時,日子好過些,一旦發生疫病,就有可能出現大批鴨只死亡,造成重大損失。
1、做好環境衛生工作
(1)大棚室必須清掃干凈,墊料要求乾燥、無霉變、無污染使用前先暴曬。食槽、飲水器清洗並消毒。定期清理糞便和墊料。
(2)運動場要及時清理消毒,不要有積水。
(3)要做好滅鼠工作。
2、做好消毒工作
(1)消毒對象 消毒對象包括一切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東西。
(2)消毒方法 牆壁可用消毒液噴灑或石灰乳塗刷。運動場及地面與牆的夾縫和柱子的下端,每周用消毒葯噴灑2--3次。大棚可用熏蒸法消毒,一般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25毫升,高錳酸鉀12克。也可用二錄異氰尿酸煙熏劑進行煙熏。
(3)糞便要做無害化處理
(4)帶鴨消毒 每周2--3次
(5)不得亂丟死亡的鴨子
3、做好免疫接種工作 在適當的天數做好相應的疫苗接種工作,有條件的可以接種「自家苗」。
4、做好隔離工作
5、供應清潔的飲水 若水源污染應給與消毒(1)沉澱法;用十萬分子一。(2)百毒殺1:1000~1:2000(3)漂白粉每立方米加入6~10克,30分鍾後可以飲用。(4)三錄異氰尿酸每升水用4~6毫克
6、防止應激反應
7、在一次強調加強飼養管理工作
8、鴨群發生傳染病時的處理 (1)早期發現疫情、早期確診、早期治療。盡快採取措施隔離、預防接種、消毒、積極治療。淘汰沒有治療價值的病鴨。
鴨常見的幾種疾病
1、病毒病 鴨流行性感冒、鴨瘟(類鴨瘟、雛鴨新型鴨瘟)、鴨病毒性肝炎、鴨呼腸孤病毒性肝炎(花肝病)、鴨皰疹病毒性壞死性肝炎(白點病)、鴨皰疹病毒性出血症(鴨出血症)等
2、細菌性疾病 鴨大腸桿菌病(敗血性、腦炎性、氣囊炎性、關節型等)、鴨疫里默氏桿菌病(鴨傳染性漿膜炎)、鴨巴氏桿菌病(鴨霍亂)、鴨沙門氏菌病(傷寒、副傷寒)、鴨葡萄球菌病等
3、真菌病 麴黴菌病、念珠菌病等
4、寄生蟲病 球蟲病等
5、營養及代謝病 痛風等
6、中毒性疾病 黃麴黴毒素、喹乙醇、食鹽、磺胺類葯物等
因病例太多在此不一一列舉
正確用葯
一、育雛階段
在育雛期間盡量少用抗菌葯。
二、鴨群發病期間
用葯必須對症,切勿盲目濫用抗生素,確定首選葯物,掌握使用劑量。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最好先做葯敏試驗,確定治療疾病的首選葯物。抗菌葯物一般應連續用3~5天,在症狀消失後再用1~2天,切記停葯過早而導致疾病復發。
合理的葯物配伍可引起葯物的協同作用或相加作用,不合理的葯物配伍就會起到降低療效,或者產生沉澱、分解失效,甚至毒性增強,出現不良反應。
正確選擇給葯的途徑和方法,應根據鴨只機體的具體情況選用不同的給葯方式和不同的治療葯物。在用葯的同時要考慮鴨的肝臟和腎臟,如有必要配合使用保肝護腎的葯物。
加強輔助療法,補充能量、增加蛋白質、加大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添加微生態制劑。
防止細菌產生耐葯性,可選用多種有效的抗菌葯物聯合使用,避免耐葯菌珠的產生。
肉鴨的飼養管理
選擇品種
在肉鴨養殖集中的地區,尤其是中小型規模的養殖場,養殖者看到養鴨的利潤較高,盲目進苗鴨,只要價格低就行,結果與那些選擇性能好的品種的鴨場相比,料肉比相差很大,鴨的品種很多,好的品種的肉鴨體重大、出肉多、肉質好大型肉鴨的上市體重一般在3千克以上。同時鴨苗的質量也有好有壞,如果鴨苗的品種純正且鴨苗質量好,則鴨群的耗料少、生長快,利潤高,反之結果就是賺錢少。在購買鴨苗時要選擇好,不能只看價格,建議要到大型的鴨場去購買鴨苗。
不同品種的肉鴨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不同,選擇抗病力強、適應本地條件的優良鴨種是養鴨的基本保證。
雛鴨的生理特點
雛鴨主要有三個生理特點。一是生長發育迅速;二是調節體溫機能弱,難適應外界環境;三是消化器官體積小,消化能力弱。
准備工作
首先要備足新鮮優質的全價飼料;其次,育雛室、飼養用具和必要設施要配備齊全,保證每羽雛鴨都能吃到飼料和飲水;再次,育雛室、飼養用具等要用2%燒鹼水進行消毒,乾燥後用清潔水沖洗干凈,最後,育雛室熏蒸消毒。
先飲水後開食
雛鴨出殼後沒有飢餓感,在出殼後24小時後雛鴨絨毛已干,活潑好動,常發出「嘎嘎」的叫聲,並開始活動互啄,這時就要先喂水後開食。若雛鴨精神倦怠,眼睛半開半閉,不願活動,此時已超過開食時間。雛鴨開食過早,容易損傷消化器官,影響雛鴨健康;開食過遲,營養供應不上,不利於生長發育。因此雛鴨開食的最好時間是在出殼後14-24小時之間。 切記:要先飲水再開食。在飲水中加適量葡萄糖或維生素C,能促進腸胃蠕動清理腸胃,促進新陳代謝,加速吸收剩餘卵黃,增進食慾,增強體質。
飼喂方法
肉鴨採食多、飲水多,並有邊食邊飲的習慣,為避免弄臟飲水和浪費飼料,料盆和水盆的距離應在1m以上,中大鴨階段距離應在5m以上;飲水區要求排水良好,並遠離墊料。為防止肉鴨嬉水,水盆上應加網罩。
雛鴨的消化機能不健全,故而飼喂雛鴨時,每次不宜過多,只喂六七成飽,若一次喂得過飽,易造成消化不良,雛鴨胃腸容積小,而消化速度快,如果餵食次數過少,使雛鴨飢餓時間長,就會影響雛鴨的生長發育。兩周齡內的雛鴨在自由採食的情況下,採食的食糜5分鍾就可達到十二指腸,2小時開始排糞,4小時排空,餵食間隔時間超過4小時,雛鴨就處於飢餓狀態。一般地說,雛鴨越小,食量越少,餵食次數越多。在育雛初期(即一周內)要做到少喂料、勤添料,以促使雛鴨活動。
如何保溫
溫度是育雛鴨的主要技術措施,只有溫度適宜,雛鴨的體熱消耗少,生長發育快,成活率才高。1-3日齡30-32℃,4-6日齡26-28℃,7-10日齡23-25℃,11-13日齡20-22℃。溫度逐漸降低,每天溫度變化不超過2℃。
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升溫或降溫要以雛鴨的行為表現為准,盡量滿足雛鴨對最佳溫度要求的反應。例如:在溫度過低時,雛鴨怕冷,會靠近熱源扎堆,互相取暖,往往造成壓傷或窒息死亡;溫度過高時,雛鴨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飲水量增加;溫度正常時,雛鴨精神飽滿,活潑,食慾良好,飲水適度,絨毛光亮,伸腿伸腰,分布均勻,靜卧無聲,吃食、飲水、排泄正常。
飼養密度和分群
雛鴨的飼養密度要適宜,飼養密度過大,會造成鴨舍潮濕、空氣污濁,引起雛鴨生長不良等後果;密度過小,則浪費場地、人力等資源,使效益降低。網上育雛時較合理的密度是:1周齡25-30隻/m2,2周齡15-25隻/m2,3周齡10-15隻/m2,4周齡8-10隻/m2。地面育雛密度應降低一倍。同時注意冬季密度大些,夏季密度可小些。 分群:按每群200-300隻進行分群飼養,同時對小鴨、弱鴨、病鴨挑出來單獨精心管理。
通風換氣
這是因為雛鴨新陳代謝旺盛,食物通過消化道約經4-5h就有半數排出體外,而水份只需半小時。由於飼料通過消化道快,因此排糞率高,而殘留在糞中的有機物和含氮物質也較多。鴨糞經過腐化分解,會產生大量的氨氣和有害氣體。鴨排出的二氧化碳及糞便和殘料分解產生的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濃度過高就會危害雛鴨健康,嚴重時會造成雛鴨氨中毒而大批死亡,因此,要隨時保持育雛室的空氣流通,合理的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排除室內多餘水分,保持鴨舍乾燥清潔,改善鴨群生活環境。因此,必須經常清除鴨糞,並注意作好無害化處理。
達到促進鴨只健康快速生長的目的。
飼養人員飼養人員對以上情況要做到充分的了解,在平時的飼養管理中要細心的觀察鴨群的情況。要點如下:1、大群鴨的精神狀況。2、鴨群的糞便狀況。3、鴨群每天的採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