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供應室管理制度
供應部管理制度
一 總則
為加強供應工作的管理,提高供應工作的效率,制定本制度。所有的采購人員及相關人員均應以本制度為依據開展工作。
二 目的作用
1、可作為供應部開展工作的規范依據。
2、可作為公司領導考核供應部工作業績的衡量依據。
3、可作為供應部人員工作中相互監督與協作配合的依據。
二 供應部人員職責及管理制度
1、熱愛本職工作,勤於學習新技術,了解新產品,注意市場信息的積累。
2、廉潔奉公,不徇私舞弊,不違法亂紀,勤儉節約,講究職業道德。
3、編制采購計劃。負責根據生產、總務、設備及檢驗等各部室物品需求計劃,編制與之相配套的采購計劃,並組織具體的實施,保證經營過程中的物資供應。
5、負責公司生產所需材料的采購工作。負責原輔材料、包裝材料、備品、備件、辦公用品、檢驗用品及燃料等的采購供應工作。
6、負責供應商的開發、管理及維護工作。
7、堅決執行各項采購工作制度及公司各項規章制度。
8、大項材料必須做招標工作,其他材料詢價必須三家供應商以上參與。
9、積極了解材料的短缺、發貨、驗收等實際情況,早知道,早處理。
10、及時協助財務部對照欠款數額或者合同要求安排對供應商進行付款。
11、加強物資供應檔案的管理,做好物資信息情報的工作,建立起牢固可靠的物資供應網路,並不斷開辟和優化物資供應渠道。
12、做到每周一小結,每月一總結,每年一審核。
13、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❷ 純化水設備管理制度
日常保養的主要內容:
清除設備表面的油漬、灰塵、污物,使設備外觀清潔。
檢查供水設施是否完好暢通,是否有街頭松動、漏水等現象。
日常保養工作的具體措施由配料間負責人督促操作工進行,並填寫
《設備設施的維護保養記錄》,設備部門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不定期抽查。
維修保養
維修保養是根據設備的使用情況,對部分零部件拆卸、清洗、修復,如要根據原水水質情況,一般保安過濾器濾芯需要一到三個月拆洗一次,如洗後仍透水效果差就需要更換。具體操作詳見說明書「保安過濾器維護」。
原水泵和純水泵工作壓力不得超過0.6MPa,一級和二級增壓泵工作壓力不得超過1.2MPa。
檢查電器裝置,保證電器各部件處於完好狀態,並做好機械部分的潤滑工作。
對設備的維修,若本廠無能力可委託設備生產廠家進行。
維修保養後填寫《設備設施的維護保養記錄》。
設備臨時故障的維修程序
操作工在設備發生故障時應及時報告設備維修人員。
設備維修人員根據提供的信息查看設備的故障情況,進行故障的排除。
對不能排除的故障,由設備部門上報廠長並聯系相關技術人員進行維修。
故障排除後,設備維修人員詳細填寫「設備維修單」。
設備日常檢查操作
操作員每天應對機器易松件、易損部位進行檢查,檢查水泵電機有無異常發熱的現象。
要求每天記錄各測試數據4次,記錄時間分別為上班時、上午11:00點、下午14:00點及下班前。若設備長時間不使用,應每隔一天運行2小時,防止系統內結垢和細菌滋長。
生產中發現異常情況時報告設備維修員,並對相應嫌疑產品原料進行適當處理。
每周至少對設備、設施進行維護督查。
❸ 消毒供應室職業安全防護管理制度 誰知道急
消毒供應室工作制度
一、供應工作人員熟練掌握各種器械、物品的清潔消毒,滅菌方法,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各種操作規程。
二、負責全院各科室無菌器械、物品、敷料的供應工作。供應的醫療器械做到及時、准確、適用和絕對無菌。
三、備齊和儲備一定數量的消毒器械和敷料,保證周轉和處於備用狀態。
四、每日上午下收下送,重點科室每日下收下送2次。根據各科工作需要,提供消毒物品。收回污染的失效物品,臨時借用的物品,應辦好登記手續,用後及時歸還。
五、沾有膿血等體液的器械,應由使用科室洗滌清潔後交供應室消毒。傳染科用過的物品,應經傳染科消毒處理後再交供應室消毒。
六、科室自備包裝的各種敷料桶、換葯等治療器材應註明科別及消毒日期,按規定時間送供應室消毒。消毒後消毒員負責關閉貯槽側孔並放在固定位置。
七、所供敷料應符合臨床要求,包布、治療巾、洞巾保持清潔無損。
八、各種治療巾應註明名稱、消毒時間或有效日期。包內各種物品須認真核對,不得有誤或遺漏。每日嚴格檢查,凡消毒物品失效或接近失效期,須重新消毒保存。
九、所有一次性用品均應把好質量關,做好抽樣檢測,並定期下科了解使用情況,保證臨床使用方便及確保安全。
十、嚴格劃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物品儲存區。無菌物品與污染物品不得交叉混放或遷回傳遞,防止交叉感染。
十一、對所有的物品器材應建立賬目登記、請領、下發、報廢及賠償制度。專人負責、定期清點,定期保養,防止霉爛、生銹、損壞、丟失,如有損壞按規定處理、賠償或補充。
十二、定期深入臨床各科檢查常備無菌物品質量、數量、徵求意見,及時改進工作。
十三、每日工作完畢整理室內衛生,清掃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及工作檯面。每周五大掃除1次,保持工作間清潔整齊,物品放置有序。
十四、每日紫外線照射空氣消毒1次,每月空氣培養1次。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時間:2010-09-14 11:23:35 發布者:編輯 來源: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第一部分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
(一) 消毒供應中心查對制度
1. 回收物品時,認真查對用物的名稱, 數量,包裝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內器
材的品名,規格,數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確保准確無誤並登記.
2. 配置各種消毒液,清洗液時,認真查對原液品名,規格,有效濃度,應配置的
方法,應配置的濃度和注意事項等.
3. 包裝重要和特殊搶救物品時,必須雙人核查包內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規格,
數量,性能,清潔度,包裝材料的清潔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性及包外的名稱標簽,
化學指示膠帶(標簽),滅菌日期,有效期,雙方簽名等是否完善,正確,包的體積,重
量,嚴密性是否符合要求.搶救包,手術器械包必須經過二人核對並簽名後能封包.
4. 消毒滅菌員與質量檢測員共同查對,即裝鍋前:查數量,查規格,查裝載方
法,查滅菌方式.裝鍋後:查壓力,查溫度,查時間,查濃度.下鍋時:檢查有無濕包,破
損包,查化學指示膠帶變色情況以及監測包中化學指示劑變色是否達到標准要求,
在滅菌記錄本上雙簽名.
5. 發放消毒或滅菌物品時,認真查對包名稱,數量,滅菌,日期,有效期,化學
指示膠帶變色情況以及包裝容器的清潔度,完整性,嚴密性是否達到標准要求.缺認
無誤後,方可發放並登記.
6. 物資入庫必須查對 廠家批號,查品名,查規格.查數量,查質量,查滅菌標
示和日期.
(二) 消毒供應室安全管理制度
1. 消毒供應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必須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掌握防火,防
暴知識,能正確使用滅火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須關閉水,電,氣和設備等開關.
2. 凡接觸污染的物品,尖銳的器械及刺激性的氣,液體,必須做好職業防護:
隔離衣,口罩,手套,護目鏡等.處理破損玻璃器皿,銳利器械切忌徒手處理,以防刺
傷.
3. 清洗機,水處理機等各型機電設備均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日常保養
維護,嚴防事故的發生.
4. 壓力蒸汽滅菌器必須專人負責,持證上崗,每台滅菌器應有年檢合格證.
5. 低溫滅菌器應由專人負責,滅菌前檢查物品包裝是否符合要求,關嚴櫃門,
防止氣體泄露.取放物品時應戴口罩和手套;滿或空的氣體罐均應專門放置,班班交
接,
6. 搬運重物時,合理藉助各種工具和請求協助,注意保持正確與適當的姿勢.
7. 工作區域禁止吸煙,易燃物品遠離火源,保持消防通道的暢通.
(三) 消毒供應室消毒隔離制度
1. 消毒供應中心布局應按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無菌物品存放區.辦公
生活區,嚴格劃分;路線採取強制通過的方式,不準逆行,各區人員不得隨意在各區
來回穿梭.
2. 工作人員必須著裝整潔.換鞋入室,按要求洗手,必要時著防護服.口罩.戴
手套,嚴格遵守各區操作原則.
3. 嚴格劃分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無菌物品存放區,三區標志醒目,非
滅菌物品不得與滅菌物品混放.滅菌物品應存放於滅菌物品存放間的貨櫃或架上.
4. 分別設置污染.清潔.滅菌物品的發放窗口和通道,不得交叉.回收的污染
物品均應經過標准清洗流程後再包裝滅菌.
5. 下送車和下收車應分開放置.分開使用.每天下送下收完畢回科室後應對
車輛進行清洗消毒處理. 清洗用具如拖把.盆.桶.抹布等嚴格按小區分開專用, 不
得交叉使用, 不得污染環境和工作人員.
6. 去污區所有回收人員必須遵循標准防護原則和操作流程.被朊毒體污染的
一次性診療器械應直接焚燒.接觸污染物品後必須洗手.
7. 有條件的應安裝存流凈化裝置,保持無菌物品存放間的存流凈化,空氣菌
落數,<=200cfu/m3; .檢查包裝及滅菌區存流凈化, 空氣菌落數,<=500cfu/m3;一
次性無菌物品庫房每日用空氣消毒器消毒一次, 空氣菌落數,<=500cfu/m3;
8. 去污區及手套室.敷料室. 無菌物品存放區的傳遞窗每日用空氣消毒器消
毒一次. 每日用空氣消毒器照射或消毒溶液擦洗消毒一次.
9. 質量監測員應認真履行職責,做好各項監測工作.
(四) 消毒供應中心物資管理制度
1. 消毒供應中心作為醫院特殊物資供應部門,做好物資成本核算是控制醫療
成本.降低醫療費用的重要環節,必須遵循成本最小化, 產出率最大化,耗損最小化
原則.
2. 可重復使用物品由消毒供應中心實施統一領取,統一管理,統一集中處理,
各臨床科室只有使用權,以便提高設備使用率.
3. 各科根據實際需要,統一設備所需基數和周轉數量計劃,消毒供應中心根
據物品周轉期確定儲存量,及時調整基數和包內用物,減少積壓,避免額外耗損.
4. 認真執行物資保管,領取.賠償,報廢,維修制度,降低破損率,節約原材料,
防止積壓浪費.
5. 一次性使用的醫療滅菌用品由消毒供應中心申報計劃醫院統一采購,消毒
供應中心統一發放.根據各類物品儲存要求,分類入庫存放,不得混裝.
6. 加強成本核算,建立物資清點制度,根據工作量的大小設立專(兼)職物資
管理員,每天統計各種包的清洗,包裝,滅菌以及設備使用率等,加強材料,一次性醫
療用品,清洗,包裝,滅菌等費用的核算.
7. 所有物資,庫房應建立入庫,出庫登記記錄.每月大清點一次,核對帳目,做
到日清月結,使賬帳相符,賬物相符.
8. 不斷優化操作流程,降低運行成本.
(五) 消毒供應中心溝通協調制度
1. 加強與臨床各科室的溝通與協調,增強質量意識和服務意識,規范服務行
為.
2. 滿足各臨床科室的供應物品數量,質量的需求,每月定時發放意見徵求表,
對提出的意見,建議及時討論分析,制定改進措施並專人跟蹤.
3. 有計劃地申報物資采購計劃,急需物品與物資管理部門聯系,妥善解決.
4. 做好設備,器材的保養和維修記錄.隨時與設備維修部門保持聯系.
5. 定期向上級部門匯報工作情況.
(六) 消毒供應中心儀器保養維修制度
1. 各類儀器應設專人操作和維護.工作人員未經科室管理人員同意,不得私
自換崗.
2. 所有機器操作人員必須經技術培訓及考試合格後方能上機使用.
3. 儀器操作人員應嚴格按操作規程做好日常工作維修與保養.發現異常及時
上報管理者,嚴禁擅自動機拆修.
4. 每月管理小組與儀器操作責任人對各類機器進行自查一次.
5. 對貴重,大型儀器如高壓蒸汽滅菌器,低溫滅菌器,半自動及全自動清洗裝
置等,應每半年申報設備維修科進行檢修一次.
6. 建立儀器維修保養登記記錄,並妥善保管以備查證.
(七) 消毒供應中心監測制度
1. 認真遵守各項監測技術操作流程,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待工作.
2. 負責滅菌器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每日對滅菌鍋進行空鍋B-D試驗.監測員每
天隨機抽查滅菌包化學指示膠帶變色情況及工藝監測記錄結果.每周進行生物檢測
一次以確定其無菌效果.環氧乙烷滅菌器應每批次進行生物監測.植入物應每鍋進
行生物監測.
3. 每月對檢查包裝區,無菌物品存放區進行空氣監測.
4. 對使用中的消毒液,清洗液濃度實行不定時監測,每天至少一次.
5. 對一次性使用的無菌空針.輸液器.分裝袋等,每一批號的進貨應要求廠家
提供相應的物理檢測.熱源檢測及細菌檢測報告.
6. 對各病房出現的一次性使用無菌物品的質量問題,應配合科室查找原因並
向相關部門匯報,同時做好登記記錄.
7. 對使用的各類洗滌用水每月應進行相應規定項目的檢測,去離子水電導
每日檢測.
8. 各種檢測結果認真登記,妥善保管.發現問題採取措施,立即改進,以保證
質量.
(八) 消毒供應中心質量追溯制度
1建立質量控制過程記錄與追蹤制度記錄應易於識別和追蹤.滅菌質量記錄保留期
限應大於等於3年.
2每天記錄清洗.消毒. 滅菌設備的運行情況和運行參數
3每天記錄滅菌的信息. 滅菌日期.滅菌器鍋號.鍋次.裝載的主要物品.數量. 滅菌
員等.
4記錄滅菌質量檢測結果,妥善存檔.
5手術包外的信息卡應包括滅菌日期.滅菌器鍋號.鍋次.操作者與核對者的姓名或
編號.
滅菌包的名稱或代號.失效日期.
6臨床任何質量反饋均有全程(包括處理結果)記錄,並妥善存檔.
(九) 消毒供應中心一般工作制度
1工作人員必須熟悉各類器械與物品的性能.用途.清洗.消毒.保養.包裝和滅菌方
法,嚴格執行各類物品的處理流程,保證各類器材.物品完整.性能良好.
2各區人員相對固定,以嚴肅認真的態度遵守標准防護原則,認真執行規章制度和技
術操作流程,有效防範工作缺陷和安全事故的發生.
3分工明確,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各項任務,做好相關統計工作.
4愛護科室環境和財物,勤儉節約,嚴格按照器械.物品破損報廢規定處理流程處理
破損報廢物品.
5嚴格控制人員出入,非本中心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隨意進入工作區域;各區人員不得
隨意相互跨區
6樹立職業防護意識,做好個人防護,確保職業安全.
7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定期收集意見.建議;不斷改進工作.
(十) 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制度
1在護士長領導下,成立3人以上的質量管理小組,設專職或兼職的質量檢測員,職責
明確,責任到人.每月至少召開一次質量控制管理小組會議.
2建立健全各項質量管理制度.制定各項質量控制標准及具體的質量控制措施和改
進方案.
3加強質量管理,每天專人按照質量控制標准開展質量監控,對各環節.各流程工作
質量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專項或全面檢查.
4定期分析.通報和講評質量檢查結果,發現問題及時制定整改措施,以促進質量持
續改進
(十一) 消毒供應中心去污區工作制度
1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
2穿戴防護用品,不得隨意到其他區域走動,落實職業防護措施
3做好回收器械的清點.核對.登記.交接工作.
4嚴格按物品種類分類.認真執行器械.物品清洗操作流程.
5盛裝清洗後物品的容器及傳遞車輛應必須專用,嚴禁與污染容器及車輛混裝;該區
車輛.分裝箱等用物必須專用,不得隨意出入該區.
6工作結束後做好記錄.整理.消毒.交接工作.
7離開此區應洗手.更衣.換鞋;下班前做好安全檢查.
(十二) 消毒供應中心檢查包裝及滅菌區工作制度
1工作人員進入檢查包裝及滅菌區應洗手.更衣.戴帽.著裝,必要時戴口罩.
2工作人員嚴格執行器械.物品檢查與包裝滅菌操作流程,認真落實查對制度,確保
工作準確無誤.
3庫管人員根據敷料使用情況,合理准備儲存量,保證供應,避免浪費.
4敷料室和手套室供製作各類敷料和手套,非操作人員不得入內.
5嚴禁一切與工作無關的物品進入該區;該區使用車輛不得隨意出入,必須進入者需
進行處理後方能進入該區;保持該區清潔干凈.
6消毒滅菌員需要經過專門培訓,持證上崗,認真履行崗位職責.
7工作結束後,做好登記.環境整理和安全檢查.
8其他則按照消毒供應中心一般工作制度執行.
(十三) 消毒供應中心無菌物品存放區工作制度
1無菌物品存放區工作人員相對固定,由專人管理,其他無關人員不得入內.
2工作人員進入該區,必須換鞋.戴帽.著專用服裝,必要時戴口罩,注意手的衛生.
3認真執行滅菌物品卸載.存放的操作流程,增強無菌觀念.
4滅菌物品存放的有效期:(1) 使用棉布類包裝的滅菌包, 有效期為14天;未達到<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規定的環境溫度.濕度標准,其有效期應為7天.(2)使
用紙包裝袋的滅菌包有效期為1個月.(3) 使用一次性醫用皺紋包裝紙. 醫用無紡
布包裝的滅菌包有效期為6個月.(4) 使用一次性紙塑袋包裝的滅菌包有效期為6個
月.(5)具有密封性能的硬質容器, 有效期為6個月(遵循先進先出原則).
5該區專放已滅菌的物品,嚴禁一切未滅菌的物品進入該區.
6凡發出的滅菌包,即使未使用過,一律不得再放回該區.
7各類常規物品和搶救物品應保持一定基數.認真清點.及時補充,保證滅菌物品的
質量和數量,保證隨時供應.
8從庫房領取的一次性無菌物品均需先拆除外包裝後方可進入該區.
9保持環境的清潔整齊,做好環境消毒和登記
10其他按消毒供應中心一般工作制度執行.
(十四) 消毒供應中心辦公生活區工作制度
1工作時間更衣換鞋,著裝整潔.
2更衣室僅限工作人員更衣, 更衣櫃內按要求存放衣服及洗滌用品.浴室供本室人
員使用,非本室人員一律禁止使用.
3休息室供交班.中心議事.觀看電視晨會.接待外事人員.處理工作中業務,應隨時
保持室內整潔.
4示教室供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業務學習,應隨時保持室內整潔.
5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區域內禁止吸煙.
6其他按消毒供應中心一般工作制度執行.
(十五) 消毒供應中心下收下送工作制度
1滿足臨床物資需要,及時供應各類診療物品.
2工作人員著裝整潔,配戴胸牌,態度熱情,文明用語.
3遵守消毒隔離制度,認真執行下收下送的各項操作流程. 滅菌物品與污染物品分
別使用專用車輛.藍筐,特別污染物品應裝入防污染擴散的裝置內,並標明感染類型
.
4堅持查對制度,嚴格交接,認真登記,做到帳物相符.
5下收下送工作結束,車輛分別進行清洗消毒處理,分區固定放置.
(十六) 消毒供應中心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管理制度
1一次性使用的無菌醫療用品必須由醫院統一采購,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購入, 消毒
供應中心應設專人管理.
2接收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時,必須驗證是否具備省級以上衛生或葯監部門頒
發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
>.<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等,進口產品還要有國務院(衛生部)監督管理部門頒
發的<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
3接收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時,認真檢查每批產品外包裝是否嚴密.清潔.有無
破損.污債.霉變.潮濕; 檢查每箱產品的檢驗合格證. 滅菌標示和失效期, 檢查後
建帳登記.
每批產品需由生產廠家提供質量檢測報告並加蓋生產廠家紅色公章.
4要求有計劃申購,不可積壓太多太久,儲存於專用庫房內,放置在距地面大於等於
20cm.距牆壁5 cm.距天花板50 cm的貨架上.室內保持潔凈.陰涼.乾燥.通風.每日
空氣消毒器消毒一次.
5建立質量登記本.使用過程中發生不良事件時,必須立即停止使用,詳細登記時間.
種類.事件經過.結果.涉及產品單位.批號,匯報護士長和相關部門;及時封存取樣
送檢,不得擅自處理.
(十七) 消毒供應中心值班制度
1值班者按要求著裝規范.整潔
2堅守工作崗位,認真履行崗位職責.
3嚴格按規范處理各項操作流程.
4遇到交接班,認真填寫交班記錄.
5做好安全管理和環境衛生.
(十八) 消毒供應中心參觀接待制度
1任何來訪同行均需在護理部或醫院上級部門備案,並得到明確接待指示後方可接
待.
2對所有來訪參觀人員應登記其單位.姓名.職務和聯絡方式.
3參觀人員應科室指定專人接待,科室人員不得私下接待任何來訪人員.
4所有參觀人員均需遵守供應室的三區出入流程和防護標准
5接待人員接待過程中應遵守醫院和科室相關制度,不能准確回答的問題應及時向
上級反饋
6參觀過程中參觀人員提出超越預定接待項目的應向上級請示後再做出決定
7對參觀人員在參觀過程中提出的建議.意見均應做出解釋, 並做出相關記錄
(十九) 消毒供應中心物品召回制度
1對供應的滅菌物品種類.數量應有去向登記
2發出物品中一旦發現化學監測.生物監測不合格,必須立即全部召回自上次生物監
測合格以來的所有滅菌物品.迅速查找原因,重新處理.如已經使用應向相關上級部
門匯報備案.
3若臨床使用同一時間處理的滅菌物品出現多個感染病例,提出疑問時,應立即召回
自上次生物監測合格以來的所有滅菌物品, 查找原因,重新處理,再次進行相應監
測.
4質量監測員隨時收集內部.外部的建議.意見, 及時改進,不斷提高.
5消毒供應中心應逐步實現質量控制過程的信息化管理.
(二十) 消毒供應中心缺陷管理制度
1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必須有高度的責任感,遵守醫院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崗位職
責,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流程.
2制定並落實各種缺陷防範預案,護士長.組長和質控監測員應嚴格把好質量關,加
強質量監控,做好質量檢查督促工作.
3制定相應缺陷處理辦法和應急預案,對薄弱環節和關鍵崗位重點監控,及時妥善處
理
4 出現缺陷問題,當事人應及時報告並採取有效補救措施
5定期對缺陷問題進行分析.討論.評價,明確責任,及時整改,促進質量持續改進.
❹ 消毒供應中心監測制度有哪些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
1、供應室人員要樹立嚴格的科學作風,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專和操作規程。屬
2、 做好可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滅菌及無菌物品的供應工作。
3、嚴格區分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和無菌物品存放區,實現「由污到潔」的工作流程,不得潔污交叉或物品迴流。
4、污染物品、清潔物品、無菌物品應嚴格分開放置,不得混淆。
5、嚴格掌握滅菌程序,確保滅菌效果。
6、工作人員按要求著裝,消毒員持證上崗。
7、每日要認真清點各類物品,並做好登記,物品丟失,個人要賠償;對破損的物品及時更換,保證及時供應。
8、保持工作環境整潔,愛護公物,勤儉節約。
9、遵守勞動紀律。
10、按時下收下送,每月到科室徵求意見,及時改進工作。
❺ 請問有哪位知道供應室設備管理制度
供應室管理制度
一、消毒供應室工作制度
1、消毒供應室負責全院醫療器材清洗、消毒、滅菌以及敷料制備和供應工作。根據各科需要配置各種物品,並根據使用情況及時調整基數,保證臨床使用和減少無效儲備。
2、嚴格劃分三區(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各區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規程,
3、各種無菌物品應註明品名、滅菌期、失效日期及打包人編號,並做到專架、專櫃、專人保管,保證無菌物品質量。如超過有效期、外觀檢查不合格或疑為污染,應重新再處理,滅菌後發放。
4、定期進行本室的各項監測,做好院內感染監控工作,確保工作質量。各種器材、敷料均應達到標准要求。
5、建立各科室物品賬目及請領、發放、報損制度,定期清點,以舊換新,做到帳物相符,杜絕物品丟失浪費;對發出的各種物品應專物專用,不得挪做它用。
6、按時下收下送,保證無菌物品的供應。
7、定期到使用科室徵求意見,及時改進工作。
8、建立停電、停水、消毒鍋故障時應急預案,以及意外事件的處置程序
二、消 毒 隔 離 制 度
1、工作時間工作人員必須衣帽整潔,禁止戴首飾。
2、收污物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前後注意洗手。
3、下收下送車「污」「潔」標記明顯,工作完畢後用消毒液檫拭。
4、各項操作應嚴格按所劃分的區域進行,保持室內清潔、整齊。
5、工作間不得存放私人物品,供應室各種器材均不得挪為私用。
6、工作人員必須每年查體一次,患傳染病、皮膚病等均應調離。
7、各工作間每日進行空氣、地面、物表消毒(回收間、粗洗間、精洗間、包裝間、消毒間、監測間、無菌間)每月進行空氣培養一次,應符合衛生學標准,並保留資料。
8、傳染病人用過的醫療用品,均需作特殊處理。
三、設備儀器維修制度
1、大型、貴重儀器必須有專人管理,帳目登記。
2、各儀器應有嚴格的操作規程、注意事項和日常保養措施,並嚴格執行。
3、每日上班前後得儀器設備進行清潔保養。
4、每周對所負責的儀器進行檢查,並登記。
5、按照國家安全局計量國力規定,每半年對壓力滅菌器的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表進行效對鑒定,並記錄。新設備啟用前及舊設備維修後必須有性能鑒定記錄,合格後方可使用。
6、儀器出現故障,護士長應立即通知設備科進行維修。
7、維修後器械需經性能測試、檢查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
並登記維修日期、損壞何種部件、維修結果及維修人員和驗收人員。
四、庫房物資管理制度
1、專人管理,負責計劃、請領供應室必備的各種器材、敷料、消毒及監測用品。
2、嚴格執行物品存放制度,包裝完好,無銹蝕、霉變及破損。
3、管理者定期抽檢各類器材的外觀質量,檢查產品及中小包裝、消毒液及監測物品的有效期,有計劃使用,防止人為的浪費。
4、庫房必須清潔、乾燥、陰涼、通風良好,無鼠害。
5、儲存的物品擺放有序,貨架距離地面不小於20cm,距離牆壁不小於5cm。
6、物品發放有記錄,發放者和領物者簽名,帳物相符。
7、庫房不得存入私人物品。
8、加強庫房安全管理,每日下班前,常規進行安全檢查,消除安全隱患。
五、安 全 管 理 制 度
1、在總護理部的領導下,成立科室安全質控小組。
2、定期組織室內工作人員進行法製法規、消防知識及安全教育,樹立安全意識。
3、消防設備有專人定期檢查和管理,並保證消防設備的性能完好。
4、加強對各工作室的安全檢查,每日下班前,應仔細檢查各工作室水電設施及其它安全設施,做到防火、防盜、防水、放爆。
5、做好假日前的安全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解決。
6、嚴格執行各項技術操作規程,確保常規器械滅菌合格率100%,防差錯事故發生。
六、無菌室工作制度
1、無菌專人管理,堅守崗位,服務周到,工作間使用專用工作衣、鞋,非工作人員不得入內。
2、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保持環境清潔,每日空氣消毒2次。
3、無菌物品擺放有序,發放日期先近期後遠期,5月1日—9月30日有效期為一周,10月1日—4月30日有效期為兩周。
4、發放無菌物品應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及交接班制度,不得發放過期、潮濕、破損包,外借物品必須辦理登記手續。
5、每月做空氣細菌培養、物品細菌培養、熱源監測一次,符合衛生學標准要求。
6、做好物品的清點和交接班工作。
七、消 毒 室 工 作 制 度
1、消毒室專人管理,消毒員負責全院醫療物品的消毒滅菌工作。
2、消毒員必須經過培訓,持證上崗。
3、消毒期間,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堅守工作崗位。
4、定期監測滅菌鍋的使用效能,確保使用安全,物品滅菌合格率為100%。
5、「已滅菌」、「未滅菌」物品有明顯標記,分開放置。
6、認真作好滅菌效果監測,有記錄。
7、定期進行滅菌鍋的保養及室內衛生清潔工作,每日空氣消毒一次,有記錄。
8、對「待消包」嚴格執行規范檢查工作,做到送取包有登記。
八、檢查包裝室工作制度
1、所屬人員衣帽整潔,禁戴手飾及穿拖鞋。
2、嚴格執行初洗後物品的精洗工作程序及器械保養、打包。
3、室內物品放置有序,工作前後洗手,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每日紫外線消毒,並做好記錄。
4、打包前按卡片認真核對,檢查各類器械性能完好,包布潔凈、無破損、十字包紮,並註明名稱、滅菌日期,失效期,工作責任代號。
5、各種診療包需經另一人查對方可進行滅菌。
6、復消的各種診療包,要重新處理後再包裝滅菌。
7、每日做好登記,統計工作。
九、監測室工作制度及熱源反應追查制度
1、設專職或兼職人員一名,負責本室的各項監測工作,
2、一次性物品,對每批號抽樣進行熱源檢測,並作好記錄。
3、凡熱源監測陽性者,一律禁止發放,復驗陽性者給予退貨。
4、發生熱源反應,供應室應跟蹤調查,及時留取樣本,送葯檢部門進行檢測,按規定做好記錄,並上報上級有關部門。
5、對供應室所有滅菌處理的物品進行滅菌質量監測,杜絕不合格物品流入臨床科室。
6、嚴格質量監測,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供應室。
十、交 接 班 制 度
1、供應室實行周輪流值班制,值班人員接班時應嚴格進行物品交接手續,接班時發現問題有交班者負責,接班後發現的問題有接班者負責。
2、無菌物品固定一定基數,標記清楚,定期檢查無菌物品有無過期、霉變等現象,及時進行處理。確保無菌物品的供應。
3、清點回收物品的品名、數量、質量,並進行登記。外借物品必須辦理借物登記手續。
4、檢查各工作室的常備設施性能是否良好,發現問題及時向護士長報告。
十一、查 對 制 度
1、各類診療包包裝前須經兩人核對品名、器械的種類、數量、性能、質量,合格後方可進行包裝送消毒室滅菌。
2、發放無菌物品時,應認真核對發放單上登記的科別、物品名稱、數量及滅菌日期、失效日期。
3、回收物品時應查對品名、器械的種類、數量、性能,盒、蓋、物相符,所用器械已經過初步消毒處理。
4、配置酸鹼液時,需經兩人查對後方可進行配置使用。
十二、護 士 長 職 責
1、供應室護士長在護理部的直接領導下,負責組織醫療器材、敷料的植被、消毒及滅菌工作的統一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
2、督促本科人員認真貫徹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嚴防差錯事故的發生。
3、定期檢查消毒滅菌器的性能和各種消毒液的濃度。經常鑒定器材和敷料的消毒滅菌效果,發現異常,立即採取響應措施。
4、組織所屬人員加強安全意識教育和新入崗人員的培訓及帶教工作。
5、負責本科醫療器材、敷料、消毒液的計劃與請領工作。
6、組織本科人員下收下送,並深入使用科室徵求意見,改進工作。
7、組織本科人員進行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術操作培訓。積極開展新業務、新技術。
十三、供應室護士職責
1、在護士長領導下進行工作,負責醫療器械、敷料的清洗製作、包裝、保管、消毒、登記和分發回收工作,實行下收下送。
2、經常檢查醫療器械的質量,如有破損及時修補登記,並向護士長報告,進行處理。
3、協助護士長請領各種備品,經常了解臨床科室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工作。
4、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積極開展技術革新,不斷提高供應室工作質量。
5、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和消毒隔離制度,增強無菌觀念,做好供應室院感監控工作並記錄,嚴防差錯事故發生。
6、指導護理員(消毒員)、衛生員進行醫療器材、敷料的制備及消毒工作。
7、參加供應室值班,並做好科室內清潔衛生工作。
十四、回收、初洗室工作人員職責
1、負責回收物品的分類處理。
2、保持室內清潔,定時通風、換氣,每日工作前後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每日紫外線消毒一次。
3、工作人員回收、清洗物品時,必須戴手套,不能穿拖鞋。
4、對回收的各類物品分類浸泡消毒,按初洗工作流程(洗滌、去熱源)。每次使用消毒液前,測試含氯消毒液濃度,並記錄。
5、各類包布及治療巾有專用洗衣機清洗,包布一用一洗,特殊包布要消毒。
6、室內物品擺放有序,定位管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7、對特殊感染及傳染病使用過的器械,必須嚴格按特殊感染消毒處理。
十五、精洗、包裝間工作人員職責
1、負責初洗後物品的精洗共組程序及器械保養打包。
2、室內物品放置有序,工作前後洗手,用消毒液檫拭桌面、地面。每日紫外線消毒,有記錄。
3、打包前按卡片認真核對,檢查各類器械性能完好,包布潔凈、無破損;十字包紮或膠帶封口不少3—5cm,並註明責任代碼及滅菌日期和失效期。
4、統計每日工作量,並記錄。
十六、消毒員工作職責
1、在護士長的領導下,擔任消毒滅菌工作。
2、在高壓滅菌時,不得擅自離開崗位。根據物品的性質嚴格掌握滅菌程序、壓力和時間,確保滅菌效果。
3、滅菌前檢查物品有無破損,是否清潔,包裝是否嚴密;滅菌後,取物時注意安全,防止污染。
4、加強無菌觀念,嚴格掌握消毒滅菌方法,執行技術操作規程。滅菌與未滅菌物品嚴格區分,分別放置在固定位置,並有明顯標志。
5、定期檢查滅菌器的效能,並做好保養、維修、清潔工作。
十七、供應室質量控制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范。
2、按規定要求認真進行滅菌質量監測壓力及蒸汽滅菌效果監測,根據不同類型的滅菌器及消毒物品分類達到該產品所需的蒸汽壓力、滅菌溫度、滅菌時間。
3、滅菌時物品擺放合理,所有的滅菌包應豎放,分層放置,包與包之間有空隙。滅菌物品裝載量不超過櫃容量的80%,預真空滅菌器裝載量不超過櫃容量的90%。
4、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在滅菌前、維修後均應進行一次BD測試,檢測空氣排除效果,每個包必須按要求使用化學指示膠帶和化學指示卡。
5、無菌物品包裝外應有明顯的滅菌標志,註明物品的名稱、滅菌日期、失效日期、責任代碼、檢查者代碼。專室、專櫃保管,在有效期內使用。
6、每月對無菌室、包裝間、精洗間、回收粗洗間、辦公室 進行細菌培養。每月對室內物體表面、工作人員的手進行消毒監測。
7、紫外線燈管消毒效果檢測:每半年由院感專職監控人員進行紫外線強度測定,使用中的紫外線燈管強度應≥70uw/cm2。
8、保持室內清潔,每日用消毒液拖地,擦拭桌面、檯面一次,紫外線空氣消毒2小時。紫外線燈管每周用95%酒精擦拭一次,每周進行一次衛生大清掃。
十八、供應室滅菌質量監測
供應室滅菌質量監測包括工藝監測、儀表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
1、工藝監測:
⑴、滿足必要的滅菌參數:根據不同類型的滅菌器,達到該產品所需要的消毒劑量、蒸汽壓力、滅菌溫度和滅菌時間。
⑵、正確的包裝:包裝材料透氣性能好,可用脫脂棉布、專用包裝紙及帶通氣孔的器具;滅菌包的體積不得大於30*30*25cm,預真空滅菌器的滅菌包體積不得大於30*30*50。
⑶、合理擺放,所有滅菌包應豎放,包與包之間留孔隙,滅菌物品的裝量不得超過櫃室容積80%,預蒸空滅菌器不得超過90%。
⑷、滅菌設備無技術障礙:進排氣系統通暢,儀表溫度和時間顯示正常,蒸汽飽和度好。
2、儀表監測:
⑴、滅菌器所有儀表定期監測,每半年有設備科對壓力滅菌器的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表進行效對鑒定,並記錄。新設備啟用前及舊設備維修後必須有性能鑒定記錄,合格後方可使用。
⑵、紫外線燈管強度監測,每半年有院感專職監控人員監測一次。使用中的燈管強度不得低於70uw/cm2。
3、化學監測:常用的方法有:化學指示膠帶、壓力蒸汽化學指示卡、壓力蒸汽化學指示試紙、B—D實驗指示圖、消毒液濃度試紙等。使用滅菌包時,應先觀察化學指示卡變色情況,領取無菌包時,應先查驗指示膠帶變色情況。
⑴、化學指示膠帶、化學指示卡作為日常監測,每個包都必須使用。121。C壓力蒸汽化學指示卡專用於下排氣式壓力蒸汽滅菌效果監測;132。C壓力蒸汽化學指示卡專用於預真空或脈動壓力蒸汽滅菌效果監測。
⑵、B—D試紙用於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的監測,是判斷滅菌器內冷空氣是否徹底排盡的一種方法,用於新滅菌櫃安裝調試之後,滅菌器維修之後及每日滅菌器使用之前。使用方法:備好標准實驗包—用脫脂棉疊成25*25*30cm重量為4~5kg的敷料包,將B—D試紙放與包的中層,包好後放於滅菌器底部前端。滅菌後,B—D試紙色條變化均勻一致,說明另排氣功能良好。
⑶、化學指示卡必須放於滅菌包中心,避免與金屬和玻璃直接接觸,以免被冷凝水浸濕,影響變色。
⑷、化學指示膠帶貼於包外,可作為滅菌處理的標志。
4、生物監測:生物監測是指用國際標准抗力的細菌芽孢製成的乾燥菌片或由菌片和培養基組成的指示管即生物指示劑進行監測(壓力蒸汽滅菌上午指示劑為嗜熱芽孢桿菌)。生物監測是判斷滅菌效果的直接指標。
⑴、操作方法:將菌片裝於牛皮紙袋內,放於標准實驗包中心處,滅菌後將菌片接種於溴甲酚紫培養液中,經56。C培養72小時(24小時查看初步結果)。生物指示劑菌管可以現場或實驗室取出,擠破玻璃管讓培養液浸透菌片,置於56。C培養48小時觀察結果。
⑵、結果判斷:溴甲酚紫培養液仍為紫色為陰性,表示無菌生長,如顏色變黃則為陽性,表示有菌生長。
十九、熱 原監 測 方 法
1、熱原檢測用於注射器洗滌質量監測,以杜絕和預防熱源反應。
2、鱟實驗監測:方法抽取5ml無熱原滅菌用水,注入預檢的注射器,放於保溫箱中,在500C左右的溫度下保溫1分鍾,(期間轉動注射器2次),取出注射器,抽取0.1ml,用鱟實驗法檢查熱原。
3、無熱原滅菌注射用水用量:
密閉式輸液器 2.5ml
20ml注射器 2ml
10ml注射器 1ml
4、檢驗方法:
⑴、取0.1ml檢品加0.1ml的鱟試劑,混合於管中,在370C左右的恆溫水中放置1小時,取出試管,置於平穩處2~3分鍾看結果。
⑵、設陰陽性對照:陽性對照管內加入0.1ml大腸桿菌內毒素;陰性對照管加入無熱原滅菌用水0.1ml。
5、結果測定:
⑴、將試管輕輕拿起,慢慢傾斜倒轉1800,觀察液體是否流動,入產生凝膠則為陽性;清亮、透明或呈渾濁有絮狀物,但倒轉能流動均為陰性。
⑵、陽性對照出現陰性,可能為大腸桿菌毒素濃度過低或鱟試劑靈敏度下降失效。
⑶、陰性對照出現陽性,說明此次實驗不成立,需查找原因,重新實驗。
6、輸液器、注射器熱原檢測陽性為不合格產品,不得發放。
希望上述資料對您有所幫助!
❻ 供應室器械管理制度
外來手術器械(包括植入物)管理制度
一、為了確保醫療安全,消除醫療隱患,對植入物和外來器械應嚴格規范的管理。
二、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河南省第二周期醫院評審暨綜合評價標准》的要求,制定製度,確保手術患者的安全。
三、外來器械進入醫院之前,必須經過器械科或采購中心查看相關資料,證件齊全,不得使用未經注冊、過期失效或淘汰的醫療器械。
四、定期由專業人員對手術醫生、手術室護士進行外來手術器械使用的專業培訓,以掌握器械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方法。
五、加強手術科室的管理,當臨床需要使用外來器械時,應提前24小時—48小時將器械送至消毒供應室進行清洗消毒滅菌。
六、嚴格交接手續,查對無誤後進行器械登記,雙方簽字,記錄完善。對於生銹或缺損的器械不予清洗和消毒滅菌,嚴禁手術室使用。
七、消毒供應中心接到器械後,按照清洗消毒的流程(10個步驟)進行處理,並進行生物監測,待監測結果合格後方可發放手術室使用,記錄詳實。
八、建立規范的操作流程,質量控制和追溯機制,發現問題立即啟動追溯系統。
九、手術室使用前,再次檢查器械包的完整性,包內包外指示卡的情況是否符合滅菌要求,然後使用。並保存滅菌指示卡於病歷中,以備查驗。
十、急診手術須使用外來器械時,必須履行上述手續,手術室、消毒供應中心和手術科室人員嚴格遵守本制度,並記錄全面。否則後果自負。
十一、器械供應者原則上不允許進入手術室,如為技術人員、必須現場指導器械使用時,應事先經過手術室安排的培訓計劃,初步了解手術環境和無菌要求後方可申請,並徵得手術室護士長同意後進入,每次限一人。
十二、手術室或消毒供應中心不負責保管廠家手術器械,手術結束,對器械進行初步處理後交於器械供應者並有交接手續。
十三、醫務人員在植入物使用前,應嚴格核對,檢查其包裝的完好性,有效性,標識齊全清楚,方可使用。
十四、嚴禁手術人員私自使用未經醫院器械科或采購中心檢驗的植入物,否則,一經發現,嚴肅處理;一旦出現問題,後果自負,並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附:外來器械(包括植入物)必須是經過醫院嚴格監控,器械科或采購中心應查看有關資料,符合《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26條規定:醫療器械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從取得《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的生產企業或取得《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的經營企業購進合格的醫療器械,並驗明產品合格證、進口注冊證、准銷證等衛生權威機構的認可證明,不得使用未經注冊、過期失效或淘汰的醫療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