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教育教學崗位上怎樣抵制反分裂反滲透
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反滲透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政治斗爭,關繫到祖國的統一、專民族的團屬結。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斗爭歷來是我們黨對敵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深入開展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斗爭再教育工作,是針對反分裂斗爭面對的新形勢而採取的重要措施,是鞏固改革發展,團結穩定的大好局面,實現社會長治久安的重大舉措。
1、意識形態反分裂斗爭的重要意義。
通過學習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斗爭再教育活動的有關文件,更加認清「三股勢力」的反動本質。在意識形態領域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民族觀、國家觀,增強各族人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自覺地在思想上、行動上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
2、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斗爭再教育是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的有效手段。
3、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斗爭再教育是鞏固社會主義陣地建設的重要內容。
4、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斗爭再教育是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的基礎。
『貳』 數學教學滲透安全教育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近年來,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校園安全事件屢見媒體,呈現上升趨勢。我們隨時都可以聽見有關中小學生的安全事故問題。據調查,目前全國每年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約有40名學生死於食物中毒、溺水、交通等安全事故;還有40萬至50萬左右的學生受到中毒、觸電、他殺等意外傷害的威脅,可以說安全問題無時無處不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為我們每個人敲響了警鍾。而長期以來,很多科任老師都認為安全教育是學校和班主任的事,自己只管上好自己的課,完成教學任務,保證學生在課堂上不出現安全事故即可。只有上室外課的老師(如體育課)似乎才能在教學中更多地體現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思想上的重視程度不夠,原中央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就說過:「生命不保,何談教育!」由此可見,「安全」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應是各項工作中的重點,是教師能安心教學,學生能快樂學習的保障。但安全絕不僅僅是學校和班主任的責任,做為每一個老師,我們除了要給孩子傳播知識以外,還要培養孩子自衛、自救的能力,為孩子創造健康而安全的成長環境。更要把安全教育時時掛在嘴邊,放在心上,落實到行動中,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時時想安全,事事講安全,將安全植根於學生心靈之中,把安全隱患扼殺於萌芽狀態。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呢?以數學課為例,筆者認為,數學課堂教學中安全教育的滲透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課堂安全教育的滲透應有計劃,有總結。
安全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因此開學初,教師在鑽研教材制定教學計劃的同時,就要依據教材編排特點、編排內容考慮到這學期每一節課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課堂紀律、活動等方面有可能發生的安全問題,做出分析,並制定出相應的課堂活動制度措施,課堂安全隱患預防措施,並在開學初給學生宣講到位,使每一位學生都做到心中有數。例如一些教材中動手操作的內容,常需要學生准備剪刀、膠水等學具,在課前就應該充分考慮到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在課堂上,使用剪刀這類工具會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就要提前與學生進行紀律上的約定,規定只能在相應環節規范的使用工具,活動完畢立即妥善放置,放學立即帶回家不再帶到學校。有了事先的計劃和准備,便能規范教師、學生的課堂行為,對可能發生的事故進行防範,從而將有可能出現的課堂安全隱患消失於無形。每節課結束後,要對本節課的安全工作進行反思,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還需改進,做好查缺補露,以便揚長避短。一學期結束了,對學期課堂安全教育工作也進行總結,並寫進自己的教學工作總結中,讓自己的教學安全工作有據可依,有據可查。
二、課堂安全教育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適時滲透
新課程改革下數學教材內容的編排,非常注重將知識的傳授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眾多數學知識的引出均以主題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而這些主題圖大多來源於學生的生活,教師如果能適時抓住圖中的信息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適時滲透安全教育。例如:教學《找規律》中的「交通信號燈」,便可結合教材中的主題圖向學生講解騎車、走路都要靠右行,每種信號燈顏色的意義,在外出時,一定要提醒自己及家人要遵守交通規則等。再如:課堂教學有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的環節時,就需要學生親自參與動手操作擺一擺、剪一剪等,如果組織不好,就容易出現不安全事故,教師在分組之前就要明確提出合作要求和安全注意事宜。當然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密切參與其中,隨時發現和制止學生的不規范活動,對學生的活動行為做最大限度的調控,以避免學生活動時因為無明確紀律約束而產生的無法預計和及時控制的危險行為。
三、課堂安全教育的滲透要依據不同班級特點因材施教。
每個班級的學生群體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相異性,學生的有些行為往往是無法預料的,課堂教學應該是預設與生成融為一體的教學。因此任何一節課的課堂都是不可完全預計的,哪怕同一教學內容在不同的班級進行教學也會有不同的情況產生。所以教師在課前一定要提前掌握好所教班級的具體情況,備課時除了要考慮到預設的教學情景外,還應考慮到課堂生成的東西和突發的情況,並根據這些生成,選擇好有利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在適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以保證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安全的保障。
四、課堂安全教育的滲透要緊抓教育契機警示引導
每位教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是一帆風順的,但在實際上課過程中往往會有一些突發情況打亂預定的教學秩序,這就需要教師利用教學經驗和機智來解決這些突發情況。例如:秋冬季節在課堂上時有學生出現發燒、嘔吐等生病現象。這時教師就應把課停下來,主動詢問生病的學生哪裡不舒服,需不需要給家長打電話等,同時還要派班幹部到辦公室與班主任取得聯系,及時把生病的孩子帶到學校醫務室或者送往醫院。並向全體學生強調時令變化時要注意增添衣服、課間休息不要跑出滿身大汗等生活常識。再如:上課過程中遇到室內電線著火等突發危險情況,學生往往會亂成一團,這時教師首先要鎮定,在關掉或者切斷電源的同時,做好學生的情緒穩定工作,如果需要撤離,一定要組織學生迅速有序地撤出教室。同時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向學生宣講遇到突發情況時的安全常識。這時的教育,會比我們平時苦口婆心說上大半天的效果好得多!
課堂是學生汲取知識的地方,而安全是學生快樂成長、汲取知識的保障。課堂教學中蘊含著不少安全教育資源,教書與育人猶如形與影、光和熱、密不可分。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持之以恆地滲透安全教育,時時抓、事事抓,才能「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使學生從學安全到講安全,才能使安全教育達到防患於未然,起到預防教育的作用。
『叄』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孩子的安全問題關系著每一個家庭,牽動著每一個家長的心。身為中學物理教師的我時刻牢記這句話「安全重於泰山」。
正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對孩子們的關心,在實際教學中,我不僅認真備課,孜孜不卷地對孩子們傳授物理知識、教他們懂得生活中的道理;同時在物理教學中,我還認真挖掘教材中的安全因素,寓安全教育於教學之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啟發誘導。在潛移默化中時刻滲透安全教育,並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也得到了校領導和家長們的認可。
如果安全教育不到位,學生沒有一個正確的理論基礎,沒有一個正確的處理問題的能力,大大小小的學生傷害事故難免會發生,為防患於未然,我覺得每一名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孩子,作為物理教師,因為學科特點,有很多方面與安全問題掛鉤,所以更應該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教育,通過教育,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從而可以激發他學習物理的興趣,可謂一舉多得。那麼,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的呢?結合我自身實際教學,我來談談。
在講解光的反射時,講述在夜間行駛的汽車,車內開燈,車內的物體就在司機的前擋板玻璃上成像,司機如果把「像」當成是車前的物體,且看不清車前的路,就會容易出現交通事故。因此教育學生為保證行車的安全,汽車在夜間行駛時,車內不允許開燈。
在講述漫反射和鏡面反射的區別時,讓孩子們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雨後的月夜,當你走在有積水的泥濘的路面上,迎著月光走,發亮處是積水,背著月光走,發亮處是路面,使學生不至於在生活中滑倒摔傷。
在講光的折射現象時,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射入人的眼睛中,人會看到池水變淺。通過分析,學生知道了池水變淺的道理後,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不要看著池水不深,就冒失地跳下去,不然很有可能出人命的。
講解慣性現象時,使學生知道行駛中的汽車或自行車剎車時,由於慣性不能立即停車,即使緊急剎車,也要向前運動一段距離才能停下來。所以告戒學生:坐車時要系好安全帶;不要騎快車;不要離汽車太近,要保持一定的車距;同時盡量不要帶人(因為質量越大,慣性也就越大)。
講聲音時,使學生知道雜訊污染給人帶來的危害有哪些,讓學生不要給別人製造雜訊,同時也學會防止雜訊給自己帶來危害,遠離雜訊,在有雜訊的環境中戴耳塞、耳罩。
在講壓強時學生知道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強就越小,所以在冰上行走時,告訴學生為防止冰面破裂而漏入冰窟窿,應匍匐前進。
在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使學生知道「流體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的道理,讓學生知道過火車時,一定在安全線外等候,避免被吸入車底造成危害。
在講摩擦力時,讓學生學會解決如何在冰面上行走防止滑傷,可以用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辦法來增大摩擦力,例如冰面上灑爐灰、鋸末等。
在講電學知識時:使學生了解觸電和短路的危害,因此教育學生要遵守安全用電原則:不接觸低壓帶電體,遠離高壓帶電體。並教育學生如果發現有人觸電了應採取的措施是:用乾燥的木棒將人和電源分開、迅速拉開電閘、切斷電源。因電線短路而失火不能用水去滅火,因水可導電,會加重災情.必須迅速切斷電源,用砂土、滅火器撲滅火焰。
在講授電磁學知識時:介紹電磁污染,它常使人出現頭暈,記憶力減退,睡眠不好,乏力、頭疼,血壓升高或降低等症狀,已直接威脅了人類身體健康。教育學生注意防電磁污染,雷雨天不再大樹下躲雨;微波爐正常工作時不要靠近;看電視要保持適當的距離,看完後要及時關閉電源等。
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在這里我不再一一枚舉,物理教學中,有很多道理,也多知識關系我們的個人安危,身為教師的我們只要多加用心,運用具體事例,滲透安全教育,一定可以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範能力,有效避免了傷害事故的發生,同時也會使我們的物理課堂變得趣味橫生,達到了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
『肆』 淺談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
孩子是祖國的未復來和希望,孩子制的安全問題關系著每一個家庭,牽動著每一個家長的心。身為中學物理教師的我時刻牢記這句話「安全重於泰山」。
正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對孩子們的關心,在實際教學中,我不僅認真備課,孜孜不卷地對孩子們傳授物理知識、教他們懂得生活中的道理;同時在物理教學中,我還認真挖掘教材中的安全因素,寓安全教育於教學之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啟發誘導。在潛移默化中時刻滲透安全教育,並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也得到了校領導和家長們的認可。
『伍』 如何在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
近年來,學校十分重視學校的安全工作,檢查督導,落實責任,催促整改,大大地強化了師生的安全危機意識。各學校把安全工作實實在在地列入了學校工作的議事日程,將其擺在了與教學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採取了定製度、作規定、簽合同、制預案、多教導、常排查等多種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學校安全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隱患存在於時時刻刻,防不勝防。就目前情況看,形勢仍不容樂觀。盡管在大家不惜「用人保安全,拿錢買安全」的高度重視下,在「安全工作一票否決」的高壓態勢下,學校的安全事故還是時有發生,有的還觸目驚心。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通過對部分事故的個案分析,發現這些事故的出現,除有其客觀原因外,也還存在著人為的主觀原因。很明顯,這些事故都引發於學生思想不健康,處事不成熟,爭強好勝,不顧後果……如果學生的思想素質好、修養優良、行為規范、自我防範能力強,這些事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然而,學生的這些優良品行要在教育培養、熏陶感染、自身體驗的過程中才能逐漸形成,這個過程則是德育的過程。以上情況反映出,學校安全工作與德育工作密切相連,也提醒我們必須強化德育工作,同時提示我們在教育工作方法上還需要做一些改進。 第一、把學校的安全工作滲透到學校的德育工作去抓。因為唯安全而抓安全,有可能會形成安全工作受到學校重心工作的影響,而出現時起時伏、時緊時松的情況,形成安全工作的薄弱時段,從而降低安全工作的質量。然而把德育工作作為載體,將安全工作置於其中,它將隨德育工作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真正做到常抓不懈、警鍾長鳴。 第二、將安全工作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去抓。把安全教育的內容作為校本教育的內容納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讓其占上位置,發揮作用。學校應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依據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規、制度、規定、常識、處置方法、案例分析等內容,編寫出有針對性、有實用性的校本教材。將其在課程中確定出周課時數,排上課程表,實施課堂教學。通過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能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學到一些安全知識,懂得一些安全防範的方法,提高自身的防衛能力,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這樣的效果,肯定比集中學文件、聽報告效果要好得多。這樣做,還能使校本課程的開設有聲有色,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