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下向流V型濾池(一)
探索得利滿的創新技術:V型濾池在污水處理中的卓越表現
V型濾池作為得利滿的代表性產品,正逐漸從傳統的自來水處理領域延伸到污水深度處理的前沿。作為一款等水頭等速過濾池,V型濾池的濾料選擇通常為優質的勻質石英砂,其反沖洗模式採用了智能化的氣水反洗加表面掃洗組合,確保了高效過濾和長周期運行。
設計特點上,V型濾池採用四閥系統——進水、清水、反沖洗和排水,通過精確調控閥門,實現了等水頭過濾,濾池出水閥能自動調節以保持恆定水位,避免濾層負壓,濾前水表面掃洗則為濾池提供額外的清潔保障。V型槽設計確保進水均勻分布,反沖洗時,表面掃洗輔助功能有效減少了沖洗水量,降低了對其他濾格的影響,實現了沖洗與進水的同步進行。
針對污水深度處理,V型濾池的應用策略各有側重。例如,有些V型濾池專為去除懸浮固體(SS)和總磷(TP)設計,需遵循《城鎮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中的嚴格要求。濾池進水SS濃度應控制在20mg/L以下,濾料有效粒徑為0.9-1.3mm,不均勻系數控制在1.4-1.6,濾速保持在5-8m/h,沖洗過程需綜合運用氣水沖洗和表面掃洗,確保沖洗效果和運行效率。
在污水處理工藝中,V型濾池常常與高密池或斜板沉澱池組合,針對SS和TP的去除,濾池深度一般在5米以內,濾速5-9m/h。以某污水廠的實例來看,V型濾池在TN去除上表現一般,主要針對SS和TP進行高效凈化,其設計參數如單格濾池尺寸、濾速、濾床厚度等,為污水處理提供了精準的解決方案。
對11個主要針對TP和SS處理的污水廠的數據分析顯示,V型濾池構築物的平均特徵鮮明:單格濾池長度11米,寬度4米,深度4.2米,總面積約為濾池面積的兩倍。處理萬噸水時,每平方米濾池的使用率約為80m²,整個過濾間需求面積大約170m²。濾速平均為7m/h,濾上水深保持在1.2米,濾床厚度1.5米,過濾水頭2米,過濾周期為24小時。氣洗強度為15 L/(m·s),水洗強度4.7 L/(m·s),表面掃洗強度則為2.0 L/(m·s),這些數據都反映出V型濾池在深度處理過程中的精細操作和卓越性能。
通過V型濾池的精心設計和高效運行,污水處理行業正在受益於這種創新技術,為提升水質、降低運營成本提供了有力保障。想要了解更多污水處理領域的前沿知識,不妨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水知識愛好者」,讓我們共同探索水處理的無限可能。
② 無煙煤濾料進行過濾時濾池的水頭損失有多少求答案
過濾開始時,濾層是干凈的。水流通過干凈濾層的水頭損失成「清潔濾層水頭損失」或稱「起始水頭損失」。因實驗裝置濾池單元的過濾速度很小,起始水頭損失很小,故可以忽略不計。
隨著過濾時間的延長,濾層中截留的懸浮物量逐漸增多,濾層孔隙率減小。在濾料粒徑、形狀、濾層級配和厚度以及水溫等相關條件已定的情況下,孔隙率的減小勢必會引起相同過濾速度下濾池水頭損失的增加。實驗對水頭損失研究是在一定流量下,研究濾池的水頭損失變化情況,故濾池各斷面的過濾速度是保持不變的,即實行的是「斷面等速過濾」在這種情況下,濾池的水頭損失隨時間而逐漸增加。在同一過濾時間,水頭損失隨濾層深度增加而減少,濾池的水頭損失在隨時間而逐漸增大,這種增加的趨勢在一周期的開始階段比較緩慢,而在周期的後期則幅度較大。這是由於濾池截留了一定數量的固體顆粒,濾池的孔隙率減小,從而使固體顆粒能夠通過濾料縫隙的幾率減小,濾池的截污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加強,濾池孔隙率減小的速度越來越快,濾池水頭損失增長的幅度也就越來越大。
濾池並採用變速流的形式。這種形式的濾池更能充分發揮深層濾料的作用,保證了出水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