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高效純水制備和工業廢水綠色轉型的過程中,反滲透(RO)技術的應用無疑產生了大量富含特定物質的濃水。面對這些高鹽、高硅、高有機物和高硬度的挑戰,如何合理利用並減少資源浪費,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友好的雙贏呢?讓我們一起探索幾種常見的濃水處理策略。
1. 直接外排</:對於小型設備,如果原水質量良好,濃水可以直接排放,無需預處理,但前提是濃水指標達到排放標准且流量小,不具備二次利用價值。
2. 循環使用</:在中大型系統中,為提高整體回收率,濃水經過預處理或ROR裝置後,可被重新導入系統。其中部分濃水需要定期排放,以保持系統的穩定運行,這部分濃水處理尤為重要。
預處理手段如機械過濾和軟化,旨在將濃水質量提升至接近原水水平,以支持重復利用。而ROR裝置則進一步處理,可能產生未達純水標準的凈水,這部分超濃水需專門處理。
1. 直接收集處理</:對於處理量小或成本較低的廢水,濃水可能需要委託專業機構進行綜合處理,以應對高濃度的特殊要求。
2. 濃縮處理</:在高產量和環保要求高的情況下,低溫蒸發器和MVR蒸發器能有效壓縮濃水量,為後續的結晶或零排放做准備。
3. 結晶處理</:對於零排放標准,結晶設備如多效蒸發器或MVR系統是必要選擇,雖然成本較高,但能實現經濟和環保的雙重目標。
在廢水處理中,不同工藝如超濾+反滲透(UF+RO)雖有50%回收率,但剩餘濃水需後續處理。低溫蒸發器處理量有限,適合特定廢液;MVR蒸發器處理量大,適合化工等領域,但能耗較高。多效蒸發器效率高,但運行成本也相對較高,而委外處理則因廢水特性和地區差異,費用差異較大。
綜合考慮,通過靈活運用這些處理手段,企業可以找到最符合自身需求的方案,達到節約成本和環境友好的雙重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