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子商務中的EDI 是指什麼
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是指利用各種與公用通信網或互聯網相連的版數據與交易/事務權處理應用平台,通過公用通信網或互聯網為用戶提供在線數據處理和交易/事務處理的業務。 從事此類業務需要辦理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牌照,簡稱edi許可證。
哪些業務需要辦理edi許可證呢?
從事網上商城、物聯網交易、平台交易、P2P交易的企業需辦理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牌照。
辦理edi許可證需要具備這些條件:
1、申請企業的注冊資金必須滿足100萬以上;
2、申請edi許可證需要企業先做好icp備案,備案後方可申請edi許可證;
3、申請edi許可證需要企業提供不少於3人的社保,關於人員最好是從事相關業務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
edi許可證辦理需要什麼材料:
1、公司營業執照副本掃描件;
2、公司法人身份證掃描件;
3、公司章程;(工商調檔)
4、社保證明材料;
5、公司主要管理人員身份證掃描件;
6、託管協議協議彩色掃描件和託管商IDC(互聯網數據中心)資質證書復印件;
7、互聯網域名注冊證書;
8、股東的相關證件;
9、公司股權結構圖;
10、租賃協議或房產證明;
11、企業商標證書。
Ⅱ 電子商務和EDI技術有什麼作用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L),使水運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和網路進一步擴大到貨主、保內險、銀行、商檢、海關、容外貿、貨運代理以及其他有關業務部門,實現網上電子商務。EDI技術使集裝箱單據的傳送快捷、方便,減少了傳送時間,保證了傳送質量,提高了傳送效率,對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門到門運輸以及物流體系的建立起到巨大的技術支持和保障作用。條形碼、集裝箱與EDI已被公認為國際貿易手段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三大技術特徵。
Ⅲ 電子商務edi又稱是什麼
電子商城需要抄申請edi資質 在線數據與交易處理業務是指利用各種與通信網路相連的數據與交易/事務處理應用平台,通過通信網路為用戶提供在線數據處理和交易/事務處理的業務。在線數據和交易處理業務包括交易處理業務、電子數據交換業務和網路/電子設備數據處理業務。 交易處理業務包括辦理各種銀行業務、股票買賣、票務買賣、拍賣商品買賣、費用支付等。 網路/電子設備數據處理指通過通信網路傳送,對連接到通信網路的電子設備進行控制和數據處理的業務。 電子數據交換業務,即EDI,是一種把貿易或其它行政事務有關的信息和數據按統一規定的格式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數據,通過通信網路在有關用戶的計算機之間進行交換和自動處理,完成貿易或其它行政事務的業務。
Ⅳ EDI在電子商務中的作用
Re:EDI在電子商務中的作用 幫我找下 完全不相乾的別發來
EDI 電子商務之核心,旨在解決虛擬環境下交易過程安全問題之手段
Ⅳ 電子商務和EDI技術有些什麼作用
20世紀60年代,發達國家開始在港口和航運管理中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並逐回漸深入應答用到港口、航運管理的各個環節和部分。目前,在計算機管理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大力推廣和普及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L),使水運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和網路進一步擴大到貨主、保險、銀行、商檢、海關、外貿、貨運代理以及其他有關業務部門,實現網上電子商務。EDI技術使集裝箱單據的傳送快捷、方便,減少了傳送時間,保證了傳送質量,提高了傳送效率,對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門到門運輸以及物流體系的建立起到巨大的技術支持和保障作用。條形碼、集裝箱與EDI已被公認為國際貿易手段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三大技術特徵。
Ⅵ edi與電子商務有什麼區別
下載請參見
http://..com/question/34321409.html
了解EDI具體見下
EDI(Elec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數據交換)是信息技術向商貿領域滲透並與國際商貿實務相結合的產物。相對於目前通用的電子商務,EDI是一種大企業專有的 「特權電子商務」,是由初期電子商務到現代電子商務的承前啟後的重要階段,是由「商務電子化」向「電子化商務」演變過程中產生質變的關鍵一環。
EDI的歷史
EDI的發展至少經歷了20多年,其發展和演變的過程已經充分顯示了商業領域對其重視程度。人們將EDI稱為「無紙貿易」,將電子轉賬稱為「無紙付款」已經足以看出EDI對商業運作的影響。
追溯EDI的歷史,EDI最初是來自於EBDI(Electronic Business Document Exchange,即電子商業單據交換)。其最基本的商業意義在於由計算機自動生成商業單據,如訂單、發票等,然後通過電信網路傳輸給商業夥伴。這里的商業夥伴是指廣義上的商業夥伴,它包括任何公司、政府機構及其他商業或非商業機構,只要它們與企業保持經常性的帶有結構性的數據交換。EDI的好處包括:節省時間、節省費用、減少錯誤、減少庫存、改善現金流動等。
由於實施EDI的基本目的就是通過第三方的增值服務,用電子數據交換代替商業紙面單證的交換。而這是建立在信息標准化的基礎上,因此EDI的歷史實際上就是商業數據的標准化和增值網路服務商的發展過程。
在EDI的發展歷史中,真正推進EDI發展的是那些獨立的EDI網路增值服務商。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各國電信政策逐步放寬,私營網路增值服務商的出現使EDI走向了商業化的發展。
EDI的概念
傳統的貿易過程通常是參與貿易的有關各方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進行貿易磋商、簽約和執行。有關的貿易文件的製做和傳輸也要通過人工來處理。而貿易過程要經過銀行、海關、商檢、運輸等環節,含有同樣交易信息的不同文件要經過多次重復的處理才能完成。這就增加了重復勞動量、額外的開支以及出錯的機會。同時由於郵寄的延誤和丟失,常常給貿易雙方造成意想不到的損失。
自從計算機技術開始使用,人們就一直探索用電子手段來代替傳統的紙面信息記錄和信息傳輸方式。EDI就是模擬傳統的商務單據流轉過程,對整個貿易過程進行簡化的技術手段。由於EDI應用的領域不同,EDI技術的實施所達到的目的不同,所以EDI的定義也很難統一。這里列舉一些權威人士和權威機構對EDI的定義供大家參考。
美國國家標准局EDI標准委員會對EDI的解釋是:「EDI指的是在相互獨立的組織機構之間所進行的標准格式、非模糊的具有商業或戰略意義的信息的傳輸。」
聯合國EDIFACT培訓指南認為,「EDI指的是在最少的人工干預下,在貿易夥伴的計算機應用系統之間標准格式數據的交換。」
從上述解釋中,可以歸納出以下五點:(1)EDI是計算機系統之間所進行的電子信息傳輸;(2)EDI是標准格式和結構化電子數據的交換;(3)EDI是由發送和接收者達成一致的標准和結構;(4)EDI由計算機自動讀取而無需人工干預;(5)EDI是為了滿足商業用途。
EDI應用計算機代替人工處理交易信息,大大提高了數據的處理速度和准確性。然而,為使商業運作各方的計算機能夠處理這些交易信息,各方的信息必須按照事先規定的統一標准進行格式化,才能被各方的計算機識別和處理。因此,可以將EDI的概念概括為:EDI是參加商業運作的雙方或多方按照協議,對具有一定結構的標准商業信息,通過數據通信網路在參與方計算機之間所進行傳輸和自動處理。
EDI的影響
EDI的電子傳輸的核心內容是商業信息和商業單證,如訂單、發票、付款通知、付款憑證、交貨憑證等。由於EDI在商業領域的大量使用,越來越多的商業單證是由計算機應用程序來生成。因此,EDI變成了電腦應用程序之間所進行的信息交換。EDI所支持的電子轉賬(EFT)和電子支付系統的廣泛應用使支票和其他的傳統紙面付款憑證將會大量減少。同時,EDI不僅大大簡化了紙面單據的處理,節省了紙張,而且將使銀行的運作出現轉型。網上銀行的轉賬將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EDI對商業領域的另一個重要影響反映在EDI使商業夥伴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從而使企業銷售人員的角色會發生一些微妙的變
化。例如,網上在線訂單系統和網上在線客戶信息系統將會對擁有龐大對外銷售的行業產生重要影響。EDI會使企業的營銷功能變得越來越重要,而推銷功能退居其次。EDI無疑會促使未來商業夥伴之間的運作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所以,EDI是未來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因為它不僅是一種新的通訊技術和傳遞方式,而且也是聯系國際生產和國際商務活動的重要橋梁。
目前,人們更多的是從商業角度而不是從技術角度去考慮EDI的發展,因為商業領域是EDI的動力源泉,也是EDI廣泛應用的場所。從EDI在各國的發展趨勢看,EDI在商業領域中的應用和發展將會給國際商務活動乃至全球的社會活動帶來一場結構性的革命。
EDI的組成
數據標准化、EDI軟體硬體和通信網路是構成EDI系統的三要素。
1.數據標准
EDI標準是由各企業、各地區代表共同討論、制訂的電子數據交換共同標准,可以使各組織之間的不同文件格式,通過共同的標准獲得彼此之間文件交換的目的。
2.EDI軟體及硬體
實現EDI,需要配備相應的EDI軟體和硬體。EDI 軟體具有將用戶資料庫系統中的信息譯成EDI的標准格式以供傳輸交換的能力。
(1)轉換軟體。它可以幫助用戶將計算機系統文件轉換成翻譯軟體能夠理解的平面文件,或是將從翻譯軟體接收來的平面文件轉換成計算機系統中的文件。
(2)翻譯軟體。將平面文件翻譯成EDI標准格式,或將接收到EDI標准格式翻譯成平面文件。
(3)通信軟體。將EDI標准格式的文件外層加上通信信封再送到EDI系統交換中心的郵箱,或由 EDI 系統交換中心內將接收到的文件取回。
EDI所需的硬體設備有:計算機、數據機及電話線。由於使用EDI進行電子數據交換需通過通信網路,目前採用電話網路進行通信是很普遍的方法,因此Modem是必備硬體設備。此外,如果傳輸時效及資料傳輸量上有較高要求,可以考慮租用專線。
3.通信網路
通信網路是實現EDI的手段。EDI通信方式有多種,第一種是點對點,這種方式只有在貿易夥伴數量較少的情況下使用。隨著貿易夥伴數目的增多,當多家企業直接電腦通信時,會出現由於計算機廠家不同、通信協議相異以及工作時間不易配合等問題。為了克服這些問題,許多公司逐漸採用第三方網路,即增值網路(VAN)方式。它類似於郵局,為發送者與接收者維護郵箱並提供存儲轉送、記憶保管、格式轉換、安全管制等功能。因此通過增值網路傳送 EDI文件,可以大幅度降低相互傳送資料的復雜度和困難度並提高EDI的效率。
Ⅶ 電子商務和EDI技術有什麼作用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L),使水運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和網路進一步擴大到貨主、保險、回銀行、商檢、海答關、外貿、貨運代理以及其他有關業務部門,實現網上電子商務。EDI技術使集裝箱單據的傳送快捷、方便,減少了傳送時間,保證了傳送質量,提高了傳送效率,對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門到門運輸以及物流體系的建立起到巨大的技術支持和保障作用。條形碼、集裝箱與EDI已被公認為國際貿易手段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三大技術特徵。
Ⅷ 電子商務中的EDI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EDI即電子數據交換,是指將商業或行政事務按一個公認的標准,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內理或文檔數據格式容,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方法。簡單地說,EDI就是按照商定的協議,將商業文件標准化和格式化,並通過計算機網路,在貿易夥伴的計算機網路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
Ⅸ EDI與電子商務的關系
EDI也屬於電子商務的形式,但其原理和應用方式與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有很版大的不同,這也造成了兩者權之間應用狀況的差異。
EDI雖然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根本無法與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相提並論,這其中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在於EDI復雜的標准難以為眾多企業和機構所掌握,另一方面,實施EDI的費用非常高昂,使得很多企業難以跨過這一門檻。
因此從這個角度上看,可以將EDI比喻為逐漸走向沒落的貴族式的電子商務,而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則可稱為現代電子商務,代表了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方向。
Ⅹ EDI的特點
EDI的主要優點有
1、降低了紙張文件的消費。
2、減少了許多重復勞動,提高了工作效版率。
3、使得貿權易雙方能夠以更迅速、有效的方式進行貿易,大大簡化了訂貨過程或存貨過程,使雙方能及時地充分利用各自的人力和物力資源。
4、可以改善貿易雙方的關系,廠商可以准確地估計日後商品的需求量,貨運代理商可以簡化大量的出口文書工作,商業用戶可以提高存貨的效率,提高他們的競爭能力。
(10)電商EDI的作用擴展閱讀:
EDI作用:
1、EDI標準保證了計算機網路自動傳送和計算機自動處理文件及數據得以實現。
2、EDI標准也保證了網路傳輸全程實現審計跟蹤,這樣大大提高了商業文件傳送的透明度和可靠性。所謂的審計跟蹤,就是報文在交換過程中,系統自動對報文的接收時間、報文大小。
收件人、投遞時間和收件人讀取時間等均作詳細的記錄和存檔,以便該報文發生差錯或丟失時,可應要求重構和重發,在發生糾紛時提供舉證服務。
3、標准化的EDI格式轉換保證了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企業的各種商業文件(如單證、回執、載貨清單、驗收通知、出口許可證、原產地證等)得以無障礙電子化交換,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子數據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