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神經細胞動作電位的去極化階段,通透性最大的離子是什麼
鉀離子,去極化過程中細胞膜外的鉀離子迅速通過細胞膜,內流到細胞內,導致細胞膜內電位升高,從而去極化
B. 如何設計實驗證實動作電位去極相是na內流
給予Na通道阻斷劑河豚毒,細胞不能產生動作電位。
神經細胞內內K+濃度明顯高於膜外,容而Na+濃度比膜外低。靜息時,由於膜主要對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陽離子高於膜內,這是大多數神經細胞產生和維持靜息電位的主要原因。
受到刺激時,細胞膜對Na+的通透性增加,Na+內流,使興奮部位膜內側陽離子濃度高於膜外側,表現內正外負,與相鄰部位產生電位差。
(2)神經纖維動作電位去極相跨膜離子流為擴展閱讀:
用同位素標記的離子做試驗證明,神經纖維在受到刺激(如電刺激)時,Na+的流入量比未受刺激時增加20倍,同時K+的流出量也增加9倍,所以神經沖動是伴隨著Na+大量流入和K+的大量流出而發生的。
所謂神經傳導就是動作電位沿神經纖維的順序發生。神經纖維某一點受到刺激,如果這個刺激的強度是足夠的,這個點對刺激的應答是極性發生變化:Na+流入,K+流出,原來是正電性的膜表面,現在變成了負電性。
C. 神經細胞由動作電位恢復為靜息電位時離子運輸方式
神經細胞由【動作】電位恢復為【靜息】電位時【K】離子運輸方式:鉀離子外版流——相當於協助擴權散。
由【靜息】電位變成【動作】電位的時候【K】離子運輸方式:吸收鉀離子——主動運輸
動作電位恢復為靜息電位,這個過程需要鈉鉀泵向外泵鈉離子向內泵鉀離子,需要耗能,是主動運輸。神經元內鉀離子濃度較高,膜外鈉離子濃度較高,而靜息電位(內負外正)主要是鉀離子外流造成的,這個過程鉀離子是通過鉀離子通道(相當於載體)出去的,不耗能,所以是協助擴散。
動作電位主要是鈉離子內流,是通過鈉離子通道(相當於載體)進入膜內,不耗能,所以這個過程也是協助擴散。
(3)神經纖維動作電位去極相跨膜離子流為擴展閱讀
動作電位的去極化是由於大量的鈉通道開放引起的鈉離子大量、快速內流所致;復極化則是由大量鉀通道開放引起鉀離子快速外流的結果。
動作電位的幅度決定於細胞內外的鈉離子濃度差,細胞外液鈉離子濃度降低動作電位幅度也相應降低,而阻斷鈉離子通道(河豚毒素)則能阻礙動作電位的產生。
在細胞膜上任意一點產生動作電位,那整個細胞膜都會經歷一次完全相同的動作電位,其形狀與幅度均不發生變化。
D. 神經纖維膜電位
雖然這題時間比較久,但還是想回答一下,因為根據我已知的,這題的D應該是錯誤版的。權但我搜索了很多相同的問題解答,只有這個答案是支持我的觀點的。其他看到的都認為D是正確。網頁鏈接
為什麼我認為D是錯誤的呢?因為這個圖裡面有個向右的箭頭,這表示這個是纖維上的傳導,而不是纖維上某一點受刺激後的電位變化。
這兩種情況分析起來K/Na離子的表現剛好是相反的。對於2這個位置,由於電位是向右傳遞的,說明它已經經歷過最大正值膜電位,此時應該處於復極化狀態,而4位置,還沒到達最大正值膜電位,所以應該處於去極化狀態。根據這些,分析出來2位置,應該是K離子通道打開,K離子外流,而4位置應該是Na離子通道打開,Na離子內流。
浙科版生物必修三裡面有個圖示,支持這個觀點。
如果沒有向右的箭頭,那麼2位置是去極化過程,Na離子內流,4位置是復極化過程,K離子外流。
如果你不懂去極化和復極化,可能需要看下綜合復慣用書,應該是有圖示的。
E. .神經細胞動作電位上升支是由於K離子外流還是NA離子內流
動作電位上升支是由於Na+內流所致。
(5)神經纖維動作電位去極相跨膜離子流為擴展閱讀
動作電位
動作電位是指可興奮細胞受到刺激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產生的可擴布的電位變化過程。動作電位由峰電位(迅速去極化上升支和迅速復極化下降支的總稱)和後電位(緩慢的電位變化,包括負後電位和正後電位)組成。峰電位是動作電位的主要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義的動作電位主要指峰電位。動作電位的幅度約為90~130mV,動作電位超過零電位水平約35mV,這一段稱為超射。
神經纖維的動作電位一般歷時約0.5~2.0ms,可沿膜傳播,又稱神經沖動,即興奮和神經沖動是動作電位意義相同。
形成過程
動作電位上升支
大於或等於閾刺激→細胞部分去極化→鈉離子少量內流→去極化至閾電位水平→鈉離子內流與去極化形成正反饋(鈉離子爆發性內流)→基本達到鈉離子平衡電位(膜內為正膜外為負,因有少量鉀離子外流導致最大值只是幾乎接近鈉離子平衡電位)。
動作電位下降支
膜去極化達一定電位水平→鈉離子內流停止、鉀離子迅速外流。
形成原理
細胞外鈉離子的濃度比細胞內高的多,它有從細胞外向細胞內擴散的趨勢,但鈉離子能否進入細胞是由細胞膜上的鈉通道的狀態來決定的。當細胞受到刺激產生興奮時,首先是少量興奮性較高的鈉通道開放,很少量鈉離子順濃度差進入細胞,致使膜兩側的電位差減小,產生一定程度的去極化。
當膜電位減小到一定數值(閾電位)時,就會引起細胞膜上大量的鈉通道同時開放,此時在膜兩側鈉離子濃度差和電位差(內負外正)的作用下,使細胞外的鈉離子快速、大量地內流,導致細胞內正電荷迅速增加,電位急劇上升,形成了動作電位的上升支,即去極化。
當膜內側的正電位增大到足以阻止鈉離子的進一步內流時,也就是鈉離子的平衡電位時,鈉離子停止內流,並且鈉通道失活關閉。在鈉離子內流過程中,鉀通道被激活而開放,鉀離子順著濃度梯度從細胞內流向細胞外,當鈉離子內流速度和鉀離子外流速度平衡時,產生峰值電位。隨後,鉀離子外流速度大於鈉離子內流速度,大量的陽離子外流導致細胞膜內電位迅速下降,形成了動作電位的下降支,即復極化。
此時細胞膜電位雖然基本恢復到靜息電位的水平,但是由去極化流入的鈉離子和復極化流出鉀離子並未各自復位,此時,通過鈉鉀泵的活動將流入的鈉離子泵出並將流出的鉀離子泵入,恢復動作電位之前細胞膜兩側這兩種離子的不均衡分布,為下一次興奮做好准備。
總之,動作電位的去極化是由於大量的鈉通道開放引起的鈉離子大量、快速內流所致;復極化則是由大量鉀通道開放引起鉀離子快速外流的結果。動作電位的幅度決定於細胞內外的鈉離子濃度差,細胞外液鈉離子濃度降低動作電位幅度也相應降低,而阻斷鈉離子通道(河豚毒素)則能阻礙動作電位的產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動作電位
F. 怎麼證明動作電位去極化相是Na+內流引起的
神經細胞內抄K+濃度明顯高於膜外襲,而Na+濃度比膜外低。靜息時,由於膜主要對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陽離子高於膜內,這是大多數神經細胞產生和維持靜息電位的主要原因。受到刺激時,細胞膜對Na+的通透性增加,Na+內流,使興奮部位膜內側陽離子濃度高於膜外側,表現內正外負,與相鄰部位產生電位差。
G. 心室肌纖維動作電位0期去極化時的鈉離子內流為什麼是正反饋
請看心室肌動作電位0期形成機制中有關鈉離子內流的部分:當心室肌細胞受到刺激產生版興奮時,首先引權起鈉離子通道的部分開放和少量鈉離子內流,造成膜部分計劃,當去極化到閾電位水平(-70mV)時,膜上鈉離子通道被激活而開放,出現再生性鈉離子內流。於是鈉離子順電-化學梯度由膜外快速進入膜內,進一步使膜去極化、反極化,膜內電位由靜息時的-90mV急劇上升到+30mV。
由此可見,在其過程中確實存在一個正反饋的現象,也就是在鈉內流達到使去極化達到閾電位水平時會使膜上的鈉離子通道激活開放,這時原先的少量鈉離子內流就變成了大量鈉離子內流。因此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正反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