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泳超濾液計量計流量高
電泳超濾機更換濾芯
『貳』 電泳超濾膜清洗的方法
超濾膜清洗技術目前共有三種,分別為物理清洗技術、化學清洗技術版、生物清洗技術。權在陰極電泳線超濾系統中常用到的為物理清洗技術和化學清洗技術。
1. 物理清洗技術是指以水力清洗技術和氣-液脈沖技術為主,用於去除超濾膜表面的可逆污染。水力清洗技術是用氣/空氣、水的混合流體通過正洗或反洗來除去膜內部及表面污染物的方法。2.化學清洗是利用清洗劑與孔內及膜表面的污染物反應來清洗超濾膜污染物,常用的清洗化學品有KOH、Na0H、NaC10、檸檬酸、甲酸、草酸等。
具體方法為:
(1)用純水正洗40分鍾,排空清洗箱,放入新鮮純水反洗40分鍾;
(2)放入超濾液至清洗箱,正洗至超濾液溫度升至45℃,浸泡2h,反洗40分鍾,反洗超濾液溫度不超過46℃,往復2~3遍;
(3)若超濾液清洗無法洗凈超濾膜,則用體積佔比5%的甲酸和5%的草酸配成純水溶液,重復第(2)步操作。清洗時清洗泵壓0.2Mpa左右,清洗水箱放水50Kg左右。
『叄』 電泳超濾膜的流量一般是多少
超濾透過量是和膜面積有關,我記得一般每平方米8升左右,可能不是很准,具體數據可咨詢超濾器生產廠家。
『肆』 電泳超濾的基本原理
超濾(Ultra-filtration, UF)是一種能將溶液進行凈化和分離的膜分離技術。超濾膜系統是以超內濾膜絲為過濾介質容,膜兩側的壓力差為驅動力的溶液分離裝置。超濾膜只允許溶液中的溶劑(如水分子)、無機鹽及小分子有機物透過,而將溶液中的懸浮物、膠體、蛋白質和微生物等大分子物質截留,從而達到凈化和分離的目的。
『伍』 電泳超濾液噴淋泡沫太多
可以試試中聯邦電泳漆消泡劑,專門處理電泳漆泡沫問題的。
『陸』 電泳超濾量怎麼計算
超濾透過液量按照正規工藝要求的話,建議按照1.2-1.5L/m2.分鍾來選擇。例如:工件產量每小時專500個,每個小件面屬積0.01m2,則需要的透過液量為1.2*0.01*500*60=360L。此透過液量可以保證電泳工件的清洗及浮漆的回收。
『柒』 為什麼電泳超濾管這么容易堵塞
電泳超濾管易堵塞主要原因是濃差極化造成的,從長期說,超濾管堵塞是必然的,專使用屬時間的長短在於使用時設備的的維護保養。
要盡可能消除濃差極化造成超濾管的堵塞,關鍵是保證超濾管的入口流量與濾液流量的比值控制在19:1左右,具體在生產實際中這個參數是以壓力來控制的,一般來說,超濾管的入口壓力為0.3~0.4Mpa,入口/出口壓差<0.25Mpa為宜,壓差越小,濃差極化的影響越小,但濾液量也隨之變小。
通常在生產中由於濃差極化等原因超濾管會逐漸堵塞造成濾液量減少,操作人員為了增加濾液量,調節入口/出口壓力差在一定范圍內是可以的,但壓差不宜超過設定值,超過了由於濃差極化會加速超濾管堵塞,在這種情況下應對超濾管進行反洗保養。
在電泳塗裝中,要減低超濾管堵塞的辦法,其一,保證電泳液的成分參數的穩定;其二,在濾液量滿足要求的前提下,採取低壓差來減低超濾管堵塞;其三,定期反洗超濾管,或濾液量下降到一定值時及時反洗保養。
『捌』 電泳漆超濾膜使用參數是多少
流速
流速是指原液在膜表面上流動的線速度,是超濾膜系統中一項重要操作參數。流速較大時,不但造成能量浪費和產生過大壓力降,還會加速超濾膜系統膜分裂性能的衰退。反之,如果流速較小,截留物在膜表面形成的邊界層厚度增大,引起濃度極化現象,既影響了透水速率,又影響了透水質量。最佳流速是根據實驗來確定的。在允許壓力范圍內,提高供給水量,選擇最高流速,有利於中空纖維超濾膜系統膜性能的保證。
壓力和壓力降
中空纖維超濾膜系統膜的工作壓力范圍為0.1至0.6MPa,是泛指在超濾膜系統的定義域內,處理溶液通常所使用的工作壓力。分離不同分子量的物質,需要選用相應截留分子量的超濾膜系統膜,則操作壓力也有所不同
回收比和濃縮水排放量
在超濾膜系統中,回收比與濃縮水排放量是一對相互制約的因素。回收比是指透過水量與供給量之比率,濃縮水排放量是指未透過膜而排出的水量。因為供給水量等於濃縮水與透過水量之和,所以如果濃縮水排放量大,回收就比較小。為了保證超濾膜系統正常運行,應規定組件最小濃縮水排放量及最大回收比。
工作溫度
超濾膜系統膜的透水能力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一般水溶液其粘度隨著溫度而降低,從而降低了流動的阻力,相應提高了透水速率。在工程設計中應考慮工作現場供給液的實際溫度。特別是季節的變化,當溫度過低時應考慮溫度的調節,否則隨著溫度的變化其透水率有可能變化幅度在50%左右,此外過高的溫度將影響膜的性能。通常情況下超濾膜系統膜的工作溫度應在25±5℃,需要在較高溫度狀態下工作則可選用耐高溫膜材料及外殼材料。
『玖』 純化生物產品的得率是如何計算的
生物葯物的提取純化技術
第一節 概述
一、生物葯物的特點及純化方法
許多生物葯物具有生物活性,其穩定性受pH,一溫度、離子強終提取過程所使用的溶劑和表面活性劑、金屬離子等方面的嚴件物葯物對剪切力很敏感,分子量越大,其穩定性就越差,在甘離純化過程中,條件就應當越溫和。一些組分的濃度非常低。但是生物葯物產品的純度卻要求很高,含量要達到95%甚至98%以上。結晶態產品最好,葯物還應具有正常的顏色、穩定性和溶解速率。
生物葯物的制備,如蛋白質制備,涉及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知識。其主要原理有兩個方面:一是利用混合物中組分分配率差別,把它們分配於可機械分離的兩個或幾個物相中,如鹽析、有機溶劑提取、層析和結晶等;二是將混合物置於單一物相中,經物理力場作用使各組分分配於不同區域而達分離目的,如電泳、超離心、超濾等。相互分離主要利用蛋白間各種性質的微小差別,諸如分子形狀、分子量大小、帶電性質、溶解度、生物功能專一性等,制備方法可按這些主要因素進行分類。按分子大小和形態分差速離心、超濾、分子篩及透析等方法;按溶解度分為鹽析、溶劑抽提、分配層析、逆流分配及結晶等;按電荷差異分為電泳、電滲析、等電點沉澱、離子交換層析及吸附層析等;按生物功能專一性有親合層析法等。
蛋白分離純化比較困難。需要研究目的物質的微細特徵,巧妙聯用各種方法並進行嚴密的操作,並有必要了解精製過程的精製程度和回收率。具有活性的蛋白可利用吸收光譜等物理性質或以相當於單位氮活性增加進行追蹤;其他蛋白可用電泳、超離心、層析、擴散及溶解等測定純度;不穩定蛋白,如分離SH-酶時,使用試劑及緩沖液等要確認不含重金屬離子(特級試劑也需檢定)。
蛋白質純化的操作如脫鹽、濃縮乾燥等均與低分子物不同,須經獨特的繁瑣操作。
提純蛋白和酶時常混有核酸或多糖,一般可用專一性酶解、有機溶劑抽取及選擇性部分沉澱等法處理。小分子物質常在制備中經多次液相與固相轉化被分離或最後用透析法除去。而同類物質分離,情況則復雜得多。主要採用鹽析、有機溶劑沉澱,等電點沉澱、吸附、結晶、電泳、超離心及柱層析法等。其中,鹽析、等電點及結晶法用於蛋白質和酶的提純較多;有機溶劑抽提和沉澱用於核酸提純較多;柱層析、梯度離心對蛋白和核酸的提純應用十分廣泛。
蛋白分離純化方法很多。 Bonnerjea 等人對有關蛋白和酶的分離純化方法及其特徵進行了分析,發現主要有10種方法,它們的出現頻率為:
離子交換 75%
親和過程 60%
沉 淀 57%
凝膠過濾 50%
其 它 <33%
目前尚無一種方法可用以純化各種蛋白質,但每種蛋白質都可設法分離純化。選擇純化方法,需要考慮到純度、活性、得率等。
二、提取純化的單元操作和基本工藝流程
生物葯物的提取和純化可分為5個主要步驟:預處理、固液尹離產縮、純化和產品定型(乾燥,制丸,擠壓,造粒,製片)每一步驟都可採用各種單元操作。在提取純化過程中,要盡可能減少操作步驟,因為每一操作步驟都不可避免帶來損失。操作步驟多,總收率就會下降。生物葯物提取工藝流程的基本模式如1-1所示。根據主要分離因素排列的單元分離范圍見圖1-2。
圖1-1 生物葯物提取工藝流程的基本模式
表1-1根據主要分離因素排列的單元分離范圍
三、提取純化單元操作技術的特點
現代生物制葯領域提取純化技術的進步得益於生化分析分離技術開拓性工作的成果汾離純化技術的特點之一是各種技術產互交叉,新型的分離純化方法不斷涌現。如沉澱技術和親和技夢相結合•形成了親和沉澱技術;超濾和親和技術相結合,形成了嚴和超濾技術;萃取與載體膜相結合,形成了液膜載體萃取法。這種新方法取長補短,使分離純化過程更加科學合理、快速有效、經濟實用。盡管有些方法仍處於實驗室的試驗階段,要用於工業規模還需要進一步探索,有的甚至沒有實用價值,但都可為今後的產展提供新的思路。
生物葯物提取純化技術的另一特點是注重新材料的研製開發如膜分離介質,層析介質,親和配基,新型萃取劑等在最近幾年來發展非常快。提取純化設備方面推陳出新,在設備的計算機控制及生產自動化,連續化及GMP規范化等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膜過濾技術發展很快,分為微濾、超濾和納濾,不僅用於細胞的分離,還用於蛋白質的濃縮。超濾技術的主要特點是節能,對生物大分子類葯物無破壞作用。液一液萃取廣泛應用於抗生素及小分子量葯物的提取。溶劑選擇的餘地大,且易實現大規模生產。高速離心式液體萃取機是目前效率最高,使用最廣的裝置。液一液萃取技術還衍生出許多新的萃取技術,如雙水相萃取,親和萃取,超臨界萃取等。雙水相萃取蛋白質類葯物是大規模提取高純度蛋白質類葯物的有效技術。而超臨界界萃取利用超臨界流體的物理特性,即通過壓力和溫度的改變控制溶質在溶劑中的分子擴散能助,控制溶質的溶解度,從而實現分離。
層析(色譜)技術是最近幾十年來發展最快的純化技術。層析裝置的種類很多,且分離純化機理也各不相同,適應於許多葯物產品的分離純化。離子交換色譜是應用最廣,且易於實現大規模生產的方法。應用於抗生素、氨基酸、核昔酸、蛋白質的提取和純化。分子篩層析根據分子量大小不同的原理,適應於蛋白質類葯物的純化。層析分離技術的最高層次當屬基於分子識別的技術如親和層析。這一技術已衍生出一大批新的技術,如免疫親和層析、染料親和層析、金屬離子鰲合層析。疏水性層析是基於分子的疏水性能來分離純化的。高效液相色譜法本是分析化學的常用手段,現已將其擴展到生物葯物的分離純化的應用中。有些設備僅可進行分析,有的還可用於分離純化,在新葯開發的過程中,縮短了分離純化所需時間。
與層析技術同步發展的各種分離介質是層析分離的技術保障,商品化的預裝柱、緩沖劑、計算機程序控制還使操作變得簡單易學。置換層析與洗脫層析不同,是指吸附在層析柱上的一種組分被另一種置換劑(與層析上的介質的親和力大於原被吸附的組分)置換出層析柱的層析技術。該技術有上樣量高,解析度高的特點。被分離的樣品在分離過程中還有濃縮作用。
總之,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分離、提取、純化技術還將不斷得到改進。
四、提取純化的工藝論證
我國1992年修訂了GMP,要求從1993年3月1日以後新建或改建的葯廠,均要符合GMP的要求。1994年開始了各項驗證,其中工藝論證是關鍵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產品的純化是生產過程中關鍵的一步。這涉及到葯物的質量。所謂工藝驗證,就是通過系統的方法得到關於生產工藝的書面材料,證明並保證生產過程能始終如一地生產出特定的高質量的產品。提取純化處理工藝驗證的范圍包括:廠房設施、工程儀表、機械設備、生產環境、工藝條件、計算機軟體、介質、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操作人員素質和測試方法等。以上各個部分都要有驗證材料或試驗數據,根據這些材料和數據寫出驗證報告。當工藝的某一部分有較大變動時(如大修、工藝條件變化),要進行重新驗證,即再驗證.再驗證是針對某一部分的行動,而不是整個工藝過程的驗證.因此比較簡單、快速、易行。驗證的實施過程包括以下步驟:提出驗證要求,組織驗證小組,制定驗證方案,實施驗證試驗,寫出驗證報告,再驗證等。
現以生物制葯純化最常用的層析工藝為例,說明驗證試驗的過程。首先對層析設備進行安裝驗證,即在不通電源的情況下,根具設備說明書查看安裝是否正確,並對接線、管路連接、安放地點、輸人電壓等逐項檢查,無誤後,再進行運轉試驗.接通電源後,觀察電機、泵、監測器、信號系統、閥、壓力、溫度等是否正常.泵的輸出流量要經過校正,監測波長也要校正,運轉3-5次後,未見漏液、氣泡等,一切正常,方可正式運轉。層析柱是整個層析工藝的關鍵設備,要根據出廠標准,逐項驗證,如載體外觀、顆粒大小(用顯微鏡測量)、柱效率、解析度、回收率、有無污染等.如更變層析柱或層析柱填料,要對新層析柱進行重新驗證。總之,工藝驗證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無固定章程可循,既費力,又耗時、耗材的工作.
高科技生物葯物的生產工廠,已有「交鑰匙工程」。所謂交鑰匙工程,就是將整個工廠組裝在高強度的,便於運輸的鋼制建築結構內,整個建築要達到潔凈標准,所有的生產設備和公用設施都安裝到位。在用戶在場的情況下,要對整個工廠進行發貨前的試運轉及鑒定。然後,整個工廠的生產設備和公用設施直接運輸到用戶的廠址,在各車間組裝後,與當地的水、電、下水道等系統及倉庫對接,立即就可以投人生產。
五、生物葯物生產的屏蔽防護技術
(Containment technology)
一些葯物,如抗癌葯,往往對生物活細胞具有毒性,因此必須對中試或大生產的全過程設置屏蔽防護裝置.1984年,Flickinger等就提出了中試和生產規模細胞毒素劑的安全生產裝置的設計概念,其基本要求是:人員進出口要加以控制;在工作場所保持負壓(一級、二級或三級生物密封室):空氣的排放必須通過HEPA過勝器;對有煙霧產生的設備要有附加的屏蔽防護裝置;有適當的個人防護措施;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廢物要有生物學或化學的除污方法;對工作人員進行醫療監測;環境監測。
六、純化工藝過程的質量控制
生物葯物純化工藝技術要求高,應盡可能選用高質量的設備,並要求有清潔的各級GMP廠房。純化方法的設計應考慮到盡可能去除污染病毒、核酸、宿主細胞雜蛋白、糖及其他雜質;要防止純化過程中帶人有害物質.如採用柱層析技術純化,應提供填料的質量認證證明(IS09001證書),並證實從柱上不會掉下有害物質。樣品上樣前應除熱原質等。若用親和層析技術(以單克隆抗體品作為配基),應有檢測可能污染此類外源性物質的方法,不應含有可測出的異種免疫球蛋白,柱層析配製溶液用水一律用超純水(Milli Q水)。
關於純度的要求,可視產品的來源、用途和用法而制定,例如經反復多次使用的真核細胞表達的製品,要求純度達到98%以上;多次使用的原核細胞表達的製品要達95%以上;外用製品的純度可降低要求。用於健康人群或用於重症患者,對純度要求各不相同.
純化工藝的每一步均應測定純度,計算提純倍數收率等。純化工藝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加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若不得不加人,應設法除盡;並在最終產品中檢測殘留量,殘留量應遠遠低於危害劑量,還要考慮到多次使用的積蓄作用。
附:基因工程α一型干擾素制備及質,控制要點
干擾素是一組多功能的細胞因子,分為干擾素α、干擾素β、和干擾素γ。干擾素α為多基因產物。分為許多亞型,都是由許多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多膚。人干擾素γ是一種免疫干擾素,是由100多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多肽,天然產品是一種糖蛋白,兩處有糖基化位點.
發酵後可用離心法或其他方法收集菌體,要求盡可能縮小操作的范圍,凡接觸過菌液的用具,如離心杯、轉頭和玻璃器皿等應浸泡新潔爾滅殺菌1h以上,才可清洗。離心後的廢棄液經殺菌後才能倒人下水道。收獲的菌種如在24h內破菌裂解,可放在4-80C,否則應凍存於_30'C以下的冰箱中,在一300C保存的菌體可使用6個月。將收獲的菌體用適當的緩沖液做成所需濃度的均勻懸液,可用物理、化學或生物學方法進行裂解,裂解後的菌液,可用高速離心沉澱或其他適當方法分離,上清液即為粗製干擾素。不得用對人體有害的化學試劑裂解菌體,用加酶或其他蛋白裂解菌體時,應在半成品內證明此種蛋白的含量在允許的范圍內,對製品安全及效果沒有影響,並提供檢測方法.
濃縮與純化方法應能去除絕大部分非干擾素物質。一般要用不同原理多步驟的純化方法,並使干擾素濃縮至一定程度,應詳細說明濃縮純化的全過程。在純化過程中不得加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加入的物質應能在以後的純化過程中被去除或證明其濃度在允許的范圍內,不得影響製品的安全與效果。如用異種抗體親和層析純化,應說明其來源及純度,並提供此種抗體微量IgG的檢測方法,在半成品檢定中應測定IgG的含量,並確定允許濃度。制備注射用製品時濃縮純化過程應特別注意去除熱原質,並採取措施防止溶液、試劑和容器污染,而造成製品熱原質增加。
濃縮純化最後所得的純化干擾素即為「半成品原液」,取樣供作純度檢定後,立即加人人白蛋白,使其最終含量為2%,稱為加「白蛋白半成品」,取樣測定干擾素效價,保存在一300C,應盡量避免凍融,直到制劑配製時才取出融化、合並、離心、除菌過濾、制備成品,「加白蛋白半成品」在一300C下保存不得超過半年。
制劑配製:除菌過濾採用0.3μm薄膜,過濾後樣品應做無菌試驗,並取樣測定干擾素效價,根據除菌樣品的效價測定結果,將讓述無菌試驗合格的「加白蛋白半成品」用無菌的2 %白蛋白緩沖液稀釋至所需濃度,不得加防腐劑,稀釋後的「加白蛋白半成品」需做熱原測定、效價測定和無菌試驗。
冷凍乾燥:凍干工藝應不損害干擾素的活性,並使凍干後製品的水分達到一定的標准。
基因工程干擾素分注射用和外用兩種.其質量標准不同,應分別予以規定。每種製品又分為半成品和成品檢定.
『拾』 電泳超濾機怎麼用
當你搞懂復超濾機是什麼制用的時候,基本就知道怎麼用了。
超濾機,有一個進槽液口,一個出超濾液口,一個出濃縮液口。
超濾液的作用,簡單理解就是排出超濾液。
1 通過超濾機的泵,泵入槽液,槽液先經過過濾袋過濾,在經過超濾膜,一分為二。濃縮液回電泳槽,超濾液排走
2 注意。各個閥門的開閉。槽液流向。
3 如果還不明白,再聯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