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是前面的30毫升水中可能還有一些柱子中殘留的前期的物質,這樣的話可能會污染這些水哦。
B. 水處理中脫氣設備有那些
您所指的水處理脫氣是指像電廠水處理中脫氧、脫碳設備。具體名稱應該是除氧器和除碳器。我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對不對,所以沒有展開來介紹這些設備。
C. 離子交換法制備純水注意哪些問題
水的離子交換法來製取除鹽水(純水自),主要是將水中,陰離子和陽離子交換出來,設備有陽床、陰床、混床等一系列設備,其目的是使水中各種陰、陽離子等鹽類物質充分脫除,所以這種水叫做"除鹽水或脫鹽水"通常人們俗稱"純凈水"…。一傑水質
D. 純化水的制備方法有哪些
1.蒸餾法,按蒸餾器皿可分為玻璃、石英蒸餾器,金屬材質的有銅、不銹鋼和白金蒸餾器等.按蒸餾次數可分為一次、二次和多次蒸餾法.此外,為了去掉一些特出的雜質,還需採取一些特殊的措施.例如預先加入一些高錳酸鉀可除去易氧化物;加入少許磷酸可除去三價鐵;加入少許不揮發酸可製取無氨水等.蒸餾水可以滿足普通分析實驗室的用水要求.由於很難排除二氧化碳的溶入.所以水的電阻率是很低的,達不到MΩ級.不能滿足許多新技術的需要.
2.離子交換法,主要有兩種制備方式:
A.復床式,即按陽床—陰床—陽床—陰床—混合床的方式連接並生產去離子水;早期多採用這種方式,便於樹脂再生.
B.混床式(2-5級串聯不等),混床去離子的效果好.但再生不方便.
離子交換法可以獲得十幾MΩ的去離子水.但有機物無法去掉,TOC和COD值往往比原水還高.這是因為樹脂不好,或是樹脂的預處理不徹底,樹脂中所含的低聚物、單體、添加劑等沒有除盡,或樹脂不穩定,不斷地釋放出分解產物.這一切都將以TOC或COD指標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當自來水的COD值為2mg/L時,經過去離子處理得到的去離子水的COD值常在5-10mg/L之間.當然,在使用好樹脂時會得到好結果,否則就無法制備超純水了.
3.電滲析法,產生於1950年[4],由於其能耗低,常作為離子交換法的前處理步驟.它在外加直流電場作用下,利用陰陽離子交換膜分別選擇性的允許陰陽離子透過,使一部分離子透過離子交換膜遷移到另一部分水中去,從而使一部分水純化,另一部分水濃縮.這就是電滲析的原理.電滲析是常用的脫鹽技術之一.產出水的純度能滿足一寫工業用水的需要.例如,用電阻率為1.6KΩ·cm(25°C)的原水可以獲得1.03MΩ·cm(25°C)的產出水.換言之,原水的總硬度為77mg/L時產出水的總硬度則為∽10mg/L.
4.反滲透法,目前它是一種應用最廣的脫鹽技術.反滲透膜雖在1977年 就有了,但其規模化生產和廣泛用於脫鹽卻是近幾年的事情.反滲透膜能去除無機鹽、有機物(分子量>500)、細菌、熱源、病毒、懸濁物(粒徑>0.1μm)等.產出水的電阻率能較原水的電阻率升高近10倍.
E. 離子交換法制備純水
1.半透膜的選擇透過性
2.防止氣泡依附在交換樹脂上影響離子的交換
3.清理交換樹脂上有可能堵塞離子通過的雜質,洗至中性保證飲用的安全
F. 在使用離子交換樹脂制備純化水時,為什麼要把陽床排在首位
您好:
主要是因為水中有一些酸根的酸性非常弱,比如硅酸根.如果讓水版先經過陰床權,那水就成為鹼性的,這時陰樹脂的鹼性與水的鹼性相互爭取這種非常弱的酸根離子,使這些非常弱的酸根離子不容易除凈。另一方面,陰樹脂的交換量通常比陽樹脂小。如果讓水先經過陰床,那水中的碳酸根就要以離子的形式消耗陰樹脂的交換量,不利於提高水的產量。
如果讓水先經過陽床,再進入陰床,水是酸性的。水不與樹脂爭奪酸根離子,容易除盡弱的酸根離子。另一方面,水經過陽床後成為酸性的,其中的碳酸根可以用吹風的方法吹出,生產上叫做脫碳。這樣就把水中的大多數碳酸根去掉了,有利於提高陰床的產水量。減少對陰床的再生次數.陰樹脂比較貴也比較嬌氣,再生次數少有利於提高陰樹脂的壽命。
G. 用離子交換法制備純水時,為什麼要在陽離子柱和陰離子柱後面還要安裝一根混合樹脂柱
後面那個是混床來或者精混床,前面是自分床。看是串聯的還是並聯的,並聯就是一用一備,串聯就是想制備出來的純水達到更高要求同時減少後面混床的再生(更換)頻率。
還有個可能就是最後的混床在現場,降低水質在管道運輸過程中可能的電導率升高。
H. 簡述採用離子交換法制備純化水的過程
離子交換法制備純化水的過程分下列幾種:
1、純化水的製取的最早方法就是離子交換,他起源於60年代左右,一般採取陽離子交換樹脂+陰離子交換樹脂+混合離子交換樹脂(陰樹脂和陽樹脂2:1),這種方法需要浪費大量的酸和鹼再生樹脂現在被淘汰了。
2、電滲析(ED)+陽離子交換樹脂+陰離子交換樹脂+混合離子交換樹脂(陰樹脂和陽樹脂2:1),這是80年代製造純化水的方法,原理就是通過電滲析預脫鹽來減少樹脂轉型再生的酸鹼使用量。
3、反滲透(RO)+混合離子交換樹脂(陰樹脂和陽樹脂2:1),這是90年代流行的製造純化水的方法,反滲透與電滲析相比脫鹽率更高,操作更簡便。
總結:離子交換法來制備純化水應該是老工藝了,他的優點就是出水水質好,投資較少。缺點就是由污染,運行費用高。由於樹脂本身就是有機物化學合成,他的破碎率較難控制或者一般廠家難以設計高標準的工藝,在新版GMP對TOC要求越來越嚴格的情況下,慢慢被雙級反滲透工藝所淘汰。
I. 什麼是脫氣
流動相使用前為來什麼要脫氣
流動相源使用前必須進行脫氣處理 ,以除去其中溶解的氣體(如O2),以防止在洗脫過程中當流動相由色譜柱流至檢測器時,因壓力降低而產生氣泡。氣泡會增加基線的噪音,造成靈敏度下降,甚至無法分析。溶解的氧氣還會導致樣品中某些組份被氧化,柱中固定相發生降解而改變柱的分離性能。若用FLD,可能會造成熒光猝滅。
常用的脫氣方法比較:
氦氣脫氣法:利用液體中氦氣的溶解度比空氣低,連續吹氦脫氣,效果較好,但成本高。
加熱迴流法:效果較好,但操作復雜,且有毒性揮發污染。
抽真空脫氣法:易抽走有機相。
超聲脫氣法:流動相放在超聲波容器中,用超聲波振盪10-15min,此法效果最差。
在線真空脫氣法:Agilent1100LC真空離線利用膜滲透技術, 在線脫氣,智能控制,無需額外操作,成本低,脫氣效果明顯優於以上幾種方法,並適用於多元溶劑體系。
J. 什麼是離子交換法,它有哪些用途
離子交換系統又叫除鹽系統,看名字就知道幹嘛用的。
離子交換器分陰離子交換器、專陽離子屬交換器、混合離子交換器,俗稱陰床、陽床、混床。
前倆個組一起就是最簡單的一級除鹽系統,陽床可以單獨使用作軟水器(去除鈣鎂等硬度離子),混床一般制高純水才會用。
現在離子交換法用的比以前少了,大多新建的制水系統都用膜法處理(超濾膜、反滲透膜、脫氣膜、EDI),佔地和維護優勢大得多,也有膜和混床一起用的系統。
總得來說,離子交換法主要用來去除水中離子,得到純度更高的水。也有一些實驗室用的離子交換萃取還是神馬的,那個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