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冷凝與非冷凝的單一麥芽威士忌有何區別
作者:鏡陽秋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2724003/answer/2240264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冷凝是指冷凝過濾,在威士忌行業里通常的做法,是將經過熟成的威士忌的溫度冷卻到攝氏零下10至零上4度的區間內,之後通過物理處理-表面吸附-將威士忌中的脂肪酸和蛋白質從酒液中分離出去。當然在實際操作中所涉及的過程、步驟沒所說的這么簡單,而且蒸餾廠處理的方式也並不相同,比如在冬季,有的蒸餾廠會在環境溫度下(3至4攝氏度)直接進行過濾操作。
那麼蒸餾廠、調和威士忌公司或者裝瓶商為何進行冷凝過濾,而且冷凝過濾是否必須,這是有爭議的話題。
在繼續進行這一話題前有必要說明一下威士忌的本質,讓人吃驚的事實是威士忌和伏特加在本質上是同一種東西,區別在於兩者各自代表了同一種事物的其中一極,伏特加不同於威士忌之處在於其純凈,而威士忌之所以為威士忌則在於其對「雜質」的追求。
簡單說來威士忌由酒精、水和其他物質構成,盡管其他物質佔比不大,但它是構成威士忌的色澤、香氣、味覺和口感來源的主要成分,這些物質會是酮類、醛類、酯類、酚類、同系物、單寧、鹽類等。
我們知道威士忌的原料是水和穀物,穀物本身含有的一些脂質物質經過制酒的各種工序和陳年以後依舊存在,既由上述的其他物質構成又存在於其他物質之中的脂質,是威士忌風味的來源之一以及讓人愛上威士忌的東西。
但是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因為脂質不溶於水的特點,在含有較多脂質的威士忌中加入冰或水,或者同時加入兩者,威士忌中會泛起一陣「雲霧」(cloud),導致酒液渾濁。此外,如果裝瓶酒精度數低於46%,就算不加水、加冰,威士忌在室溫下也會出現「雲霧」。為了杜絕「雲霧」對酒液美觀程度帶來的不利影響,就有了進行冷凝過濾的必要。
威士忌發燒友畢竟是極小眾的群體,而大眾消費者對於「雲霧」的認知恐怕就比較主觀和負面了,因此酒廠、酒商也不得不進行冷凝過濾。
可是照顧大眾口味的、經過冷凝過濾的威士忌是否就比未經冷凝過濾的「低級」,也許我們主觀上會認同這種觀點,但是根據一些威士忌愛好者做的小規模實驗的結論卻並不是這樣:就算是骨灰級的威士忌玩家,也不是能夠通過蒙瓶試飲來分清冷凝過濾與非冷凝過濾的區別的,而且在盲品測試中也少有更偏愛非冷凝過濾威士忌的。
當然,因為這些實驗都是少數愛好者做的,選取的測試樣本的范圍和評測人員的規模都太小,得出的結論不一定是足夠客觀的。
正常情況下真想分出同一支酒在冷凝過濾和非冷凝過濾狀態的區別,我想大多數人都是能夠做到的。首先,香氣和風味的差別比較明顯,或者說經過冷凝過濾後的酒會喪失一些香氣與風味的表現;其次,未經冷凝過濾的酒會呈現出更加豐滿的口感,油質感也明顯。
不過有趣的是,往往這支酒在經過冷凝過濾並喪失了某些香氣、風味,口感也變得較之先前淡且薄了之後,會呈現出更加平衡、易飲的一面。所以冷凝過濾與否不一定代表它的級別或優劣。
個人以為對待冷凝過濾和未經冷凝過濾的威士忌,並不需要用不同的杯型。至於其他注意事項,只要題主對「雲霧」不在意,想加水也好、想加冰也罷、丟進冰箱里凍著喝,都行。
編輯於 2014-08-14
21 條評論
感謝
分享
收藏
•
沒有幫助
•
舉報
•
作者保留權利
收起
知乎用戶
喝喝酒八八卦泡泡妹
16 人贊同
很簡單啦,因為威士忌是混合物,不同物質存在不同的冷凝點。冷凝後部分芳香物質會和酒液分離從而實現過濾,相當於變相澄清。 n.CF是近代食品工程發展後的一項工序,威士忌在十九世紀末大力發展主推的是調和威士忌,下游酒廠對上游基酒的潔凈程度提出更高要…
顯示全部
很簡單啦,因為威士忌是混合物,不同物質存在不同的冷凝點。冷凝後部分芳香物質會和酒液分離從而實現過濾,相當於變相澄清。
n.CF是近代食品工程發展後的一項工序,威士忌在十九世紀末大力發展主推的是調和威士忌,下游酒廠對上游基酒的潔凈程度提出更高要求。不然少則兩家多則五十幾家的基酒調和後再兌水,口味很難把控。基酒越純凈越易於調和。
雖然現代冷凍裝置在十九世紀就發明了,但是十九世紀末全球忙著鬧革命。一直拖到二戰後隨著經濟復甦推動,冷藏條件的改進和普及,才有人能夠閑下來把冰塊扔進酒里,推廣給老百姓。
我估計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間,隨著酒吧、會所完成了從政治宣講台和精英無所事事俱樂部轉變為啊下班了好累我想喝一杯的角色轉變。一幫喝威士忌的純粹主義者勢力開始抬頭。畢竟大部分酒廠借著70年代的春風紛紛完成現代化改裝,什麼直火改蒸汽,地板發麥改薩拉丁…這幫純粹主義主張喝威士忌就圖一個古早味,今天文案一直在推的地板式發麥、天然酒色、非冷凝過濾應該就是這幫人提出的。
而威士忌界的純粹主義,對抗的是調和市場的快消主義,例如藍爵明明是素質很高的一款單一穀物,非要拿來推夜場主打雞尾酒,整個案子大家都在看小貝和怎麼調酒,基酒的存在感弱爆了。二是對抗以美國波本為代表的現代生產力,蘇格蘭威士忌的生產力其實不弱,但是山姆的產能是乘以2以上,桶強是標配,廉價波本是料酒…烤肉用~但無論怎麼理解認為都是反全球化的一種抵制。
在這兩種思潮的對抗中,於我個人最認同的是natural color 這點,這對盲品影響很大,負面教材是highland park。至於非冷凝過濾的說法還是比較無所謂的。
-
區別就在於未經n.CF工序會含有部分芳香物質,遇冰後容易形成雲霧,雲霧現象其實就是冷凝,個別物質遇冰後氣化為蒸汽附著在酒杯上。另一些物質固化為懸浮物,可見於杯中。這些正常現象對初級消費者容易產生誤解。這個問題在調和開始推high ball這類加冰喝法後尤為明顯。
http://whisky.de那幫人已經做過實驗,在大范圍盲品采樣後的結論是區別有,但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年份不同風味的威士忌,影響各不同。(相當於沒在說)而且對品飲酒友的基本功要求較高,除非做專門的對比品鑒,不然主觀判斷很容易被帶走。so…冷凝過濾整體上不是絕對的影響因子。
Ⅱ 泡了快6個月了,用的伏特加,突然發現饒著梅子有帶狀的沉澱物,靜置酒挺清的,搖晃就很渾濁這是壞了不
大家喝威士忌的時候,不知有沒有注意到酒液中會有一些沉澱物?
不免疑問?烈性蒸餾酒怎麼會如此,是不是買到假酒了?
這個並不一定,今天這里就好好分析下威士忌中為什麼會有沉澱物?
1、威士忌的沉澱物是什麼?
威士忌以水和穀物為原料,穀物本身含有的一些脂質物質,經過制酒的各種工序和陳年以後依舊存在。盡管這些物質佔比不大,但它是構成威士忌的色澤、香氣、味覺和口感來源的重要成分。這些脂質物質不溶於水,易溶於酒精。在溫度較低且酒精度不是很高的情況下,這些脂質物質會形成沉澱,威士忌中會天然泛起一陣「雲霧「導致酒液渾濁。
裝瓶酒精度數低於 46% 的威士忌,水的比重稍多,在低溫情況下容易出現「雲霧」;
酒精度數高於 46% 的威士忌,水的比重較少,酒液不太會形成「雲霧」。
但是無論酒精度數多少,飲用時加水加冰,威士忌都會比較容易形成「雲霧」。
要了解「雲霧」,需要了解絮凝,也稱為"絮狀物"。威士忌中絮狀物分為 2 種:可逆性絮狀物和不可逆性絮狀物。
可逆性轉絮狀物,就是存在於酒體中的多種乙酯類物質,這些脂類,在遇冷時就會從酒中析出呈現白色絮狀形態。但是,當我們把產生絮狀物的酒靜置於溫暖的環境中一段時間後,這些析出的脂類絮狀物便會溶於酒體中,酒體隨之重回清透。
不可逆性絮狀物來自用於裝瓶前用來稀釋酒精度數的水,這種情況應該去除水中礦物質成分,否則鎂將會促進絮狀物的形成。
2、威士忌冷凝流程是怎樣的?
由於「雲霧」的出現,消費者直觀體驗效果不好,很多酒廠會對酒液進行冷凝過濾(Chill Filtration),裝瓶前進行一次「美容」 。
威士忌冷凝首先是降溫。單一麥芽威士忌冷凝需降溫到 0 攝氏度;調和威士忌需降溫到零下 4 攝氏度,這是因為其中的穀物威士忌脂肪酸自然濃度較低。
其次是濾網過濾酒渣。將威士忌中的天然脂肪酸、芳香脂及蛋白質等物理粒子過濾除去。
需要注意的是,過濾本身也可能形成絮狀物。如果在使用過濾器之前沒有用酸沖洗濾板,那麼濾板上的鈣可能會融入液體中,因此再次形成絮狀物。
而非冷凝過濾(Non Chill Filtration)的威士忌,裝瓶前還是會用濾網過濾酒渣,只是不降溫而已,因而保留了更多的脂類。
3、冷凝過濾後的威士忌晶瑩透徹,那風味有沒有丟失呢?
部分人支持冷凝過濾,認為冷凝之後的威士忌並不會丟失風味。「冷凝過濾的目的除了讓酒液變得好看以外,還有過濾掉不需要的雜質。過濾時把帶來不良風味的雜質去除,留下有用的部分、也就是讓人感到愉悅的那些物質,讓酒液展現出更加平衡、易飲的一面。」
來自酩帝詩(Michter)酒廠的熟成大師安德里亞·威爾遜(Andrea Wilson)說,「但問題是,並不所有的酒廠都能在過濾的時候做到不影響風味。」
另外,因為酒廠需要根據每一批次酒液的不同,制定特別的過濾模式。由於普通的濾紙很容易會過濾掉過多的風味,需要使用特別定製的濾紙才能避免這一問題的產生。「但特別定製的濾紙並不便宜,而且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你還得對不同的酒款進行研究,以確定其最終使用的過濾方案,不管是人力成本、研究成本還是實際投入的費用都相當高,」安德里亞·威爾遜提到。
部分人支持非冷凝過濾,會認為帶走威士忌的風味和質感。如果說伏特加追求的是純凈,那威士忌追求的就是「雜質」了。一瓶威士忌含有約百種芳香化合物,它們建構了威士忌的香氣、味道、口感和質地。
伯恩斯圖爾特(Burn Stewart)釀酒有限公司前首席調酒師伊恩·麥克米倫(Ian MacMillan),於 2010 年說服公司提升所有的單一麥芽威士忌的酒精度,也就是將布納哈本(Bunnahabhain)、丁斯頓維珍(Deanston)和托巴莫利利德哥(Tobermory Ledaig)的酒精度提升至 46.3%,並且不再冷凝。伊恩·麥克米倫認為過濾掉的「油膩」物質本身芳香濃郁。
巴布萊爾(Balblair)蒸餾廠曾轉引了擔任 2012 年國際威士忌大獎賽(World Whiskies Awards)評審專家——盧卡什·蒂諾維卡(Lukasz Dynowiak)的博客文章到自家官網上,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對「非冷凝過濾」威士忌的喜愛:「我在不同情況下盲測了冷凝過濾前後的同瓶威士忌,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真的有區別。非冷凝過濾的威士忌在口感上更豐富,在回味上保留更多香氣。」
威士忌酒廠也聲稱因為「非冷凝過濾」而讓威士忌裝瓶酒精濃度提高到 46% 以上,這意味著等量的原酒可生產的成品酒變少了,變相提升了蒸餾廠的成本。所以「非冷凝過濾」體現了酒廠為威士忌買家謀口福不惜血本回歸傳統。
1096閱讀
搜索
威士忌十大必買品
十大頂級威士忌
10大威士忌排行榜
威士忌十大必買經典
十大威士忌排行榜
派斯頓洋酒是假的嗎
Ⅲ 剛才忘記把財富值給您加上,您隨便給回答個,我給您都補上,連帶這次的!十分不好意思!
這篇文章可以給你個解釋~
最近朋友買了一隻高酒精濃度的威士忌原酒,號稱非冷凝過濾,這是什麼意思呢?
那是不是說,一般的威士忌品項都有做冷凝過濾?那冷凝過濾又是什麼?有其必要性嗎?
ANS:
我們先聊一聊什麼是冷凝過濾?
最早以前的蘇格蘭威士忌產業,根本沒有冷凝過濾這回事,據我了解,起因在於美國市場,美國人養成喝波本酒加冰塊的習慣,也套進了蘇格蘭威士忌的喝法。因此為了符合美國市場的需要,蘇格蘭酒廠紛紛在裝瓶前,加進了一道冷凝過濾的手段,冷凝過濾的英文是:Chill-Filter。
那到底冷凝過濾的作用是什麼?
原來威士忌在製作的過程中,保持住了許多酯類,醇類,酚類等等的芳香物質,這麼多的芳香物質,就像好的濃茶一樣,當溫度降低時,這些酯類就會形成白色霧狀的懸浮物,這樣的懸浮物對口感來說影響不大,但是對於一隻威士忌的美觀而言,就很重要了。如果你在冬天買到一隻充滿白色懸浮物的威士忌,你會不會懷疑酒質出了問題,或是買到假酒。
而冷凝過濾就是將即將裝瓶的威士忌降到4度C以下,讓它自然產生白色固體的凝結,再將其過濾掉,這樣子,你不管在什麼時候品味這只威士忌,都可以呈現出晶瑩剔透的美麗琥珀色。所以說冷凝過濾的唯一用途,就是為了威士忌的美觀問題。
目前市面上販售的威士忌,絕大多數都是經過冷凝過濾再裝瓶的產品。
什麼是非冷凝過濾(Non Chill-Filtered)?
所謂的非冷凝過濾,就是不做冷凝過濾這道工序。
這些年來,人們開始反省為了市場的需要,為了品味不好的美國人,做了這個冷凝過濾的手段到底對不對?因為冷凝過濾掉的那些白色懸浮物,就是制酒師好不容易在製程中留下的酯類及酚類,那些就是威士忌一部分的美味來源,純粹為了美觀,犧牲掉老天爺所賜與的美味劃得來嗎?因此這些年紛紛出產了一些標榜非冷凝過濾的產品,原汁原味,這些產品有幾個重要的特徵,第一,一般的威士忌多半用40%裝瓶,而標榜非冷凝過濾的商品,多半會用46%來裝瓶,因為這個酒精度數是讓威士忌在常溫之下,不會起白色懸浮物的最低底線標准。第二,一般而言,那些少量生產,原桶強度,單一桶裝,或是單一年份的威士忌,多半會採用非冷凝過濾,因為這些少量的酒,不需要去滿足一般消費者,只要懂酒的威士忌老饕知道如何品味就好了。
前一陣子有一家酒商,找了他們國外的大老闆來,跟我聊一聊他們即將在自己產品做一個非常大的舉動,那就是把他們旗下所有的威士忌全都改成非冷凝過濾。聽到這個消息我非常感動,沒有一家酒商膽敢打破冷凝過濾這個行規,不過我也為他們捏了一把冷汗,對於一般消費者,非冷凝過濾所增加的額外風味,有時候會對一般消費者的味覺造成刺激或是無法辨識。一般台灣人只要求順口,好入喉。單純,簡單的風味較為一般消費者所容易接受。
我個人認為如果威士忌是個美女,認識她的全部,比認識被過濾過所表現出來的她來得好,不是嗎?
Ⅳ 非冷凝過濾威士忌是原桶強度嗎
非冷凝過濾..未必代來表是原桶源強度..
原桶強度代表的是該酒未添加水稀釋...即使酒精度經過橡木桶長期熟成.變得比較低{例如46%以下}...但原統強度基本上一定是非冷凝過濾.
而 通常非冷凝過濾的酒..酒精度都至少46%...但是.很可能酒廠在裝瓶前有加水稀釋降低酒精度至46%...
冷凝過濾的目的..是酒廠為了避免裝瓶之後..該酒在市面上流通銷售過程中.酒體內最好不要有看起來細微混濁的漂浮物在酒內.會讓消費者覺得該酒品質有問題..所以才要作冷凝過濾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