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魚缸內壁,水面以上的部分,起了白膜(薄薄一層,擦不掉),該怎麼辦
非礦物結晶蛋白膜而已,夏天到了,餵食一次寧願喂6分飽也莫喂多食物里的蛋白質游離速度加快溫度高了,所以水質容易出問題這個出現是水過肥的表現,用擦子擦掉即可
② 魚缸壁上有白色粘膜需要清除嗎
魚缸壁上有白色粘膜需要清除。白色東西可能是水垢,菌膜,用專食醋,砂紙緩慢用屬力擦洗,可去除白色污垢。
具體步驟如下:
准備材料及工具:食醋,砂紙,保鮮膜,抹布,水,一次性碗。
1,首先用高濃度醋直接倒進一次性碗里,不需要加水。
③ 我3天前買的錦鯉,第二天錦鯉身上出現少量白色絮狀物,並且尾部及口部出現黑色斑點,是什麼病
穿孔病(洞穴病)
(1)病因:穿孔病由魚黏球菌(MYXOCOCCUS PISCIOCOLA)引起,每年從9月到次年6月為流行期,它在水溫較低時流行,是一種危害很大的傳染病。原因多是體表受傷,尤其是用網撈魚時產生的擦傷。
(2)症狀:初期發現米粒大小的白點,然後擴大,周圍變紅,病情惡化時鱗片脫落、露出皮肉而呈潰瘍病症,從頭部、鰓蓋、背部、腹部、鰭部到尾柄均可出現病灶,其潰瘍不僅限於真皮層,而且深及肌肉,嚴重時至骨骼和內臟,酷似一個洞穴。
(3)治療:
#20MG/KG呋喃唑酮和1.4%食鹽合劑浸洗20~30分鍾,每天1次。
#上述合劑再加20MG/KG高錳酸鉀浸洗10~30分鍾。適用於發病早期的幼魚。
(4)預防:
#喂鮮活餌料,加強營養,增強抗病力。
#合理密養,水中溶氧維持在5MG/L左右。
#死亡魚務必深埋並加生石灰消毒滅菌,病魚池水用漂白粉10MG/KG濃度全池遍灑,消毒後方可排入下水道。
還可能是 鍾形蟲:鍾形蟲(VORTICELLA)又稱吊鍾蟲、杯體蟲、舌杯蟲,是水中常見的一種固著性纖毛蟲,可附生於池壁池底、水中植物或其它物品上,以水中有機碎屑及微生物等為食,在高水溫、富營養化的環境中很容易大量繁殖滋生,附生於魚的體表皮膚、鰭及鰓,尤其是魚體受傷時更容易感染,造成疾病處理上的困擾。
(1)病因:鍾形蟲蟲體前粗後細,呈杯狀或喇叭狀,大小約100~400UM,前端具口盤,下介面溝,口盤四周圍有絨毛構成的緣膜,可擺動帶動水流,濾食水中有細菌、微生物及組織碎屑等有機物。底部形成附著器,固著於宿主的上皮細胞上,大核1個呈倒三角形或卵圓形,位於蟲體中央。蟲體收縮時,口盤先收縮,口纖毛再縮入,只在頂端留1小孔,使收縮的蟲體呈茄狀。生殖方式有無性的縱二分裂及有性的接合生殖兩種。常見的有累枝蟲(EPISTYLIS)、聚縮蟲(ZOOTHAMNIUM)、鍾形蟲(VORTICELLA)、舌杯蟲(APIOSOMA)等。
正常的魚很少會有鍾形蟲的附生,發生大量附生時,多半因為體表受傷或移池運輸時體表保護的黏膜受損,失去黏液的保護才會使鍾形蟲大量附生。
(2)症狀:
#感染初期體表出現米粒大小向外增生的白斑。
#患部逐漸擴大,傷口伴隨二次性的細菌感染,呈現潮紅出血。
#鱗片脫落,患部出血潰瘍,有水霉、藻類或其它原蟲的附生。
(3)診斷:
刮取患部黏膜組織,於顯微鏡下檢查,可觀察到群聚會收縮運動的鍾形蟲,蟲體下端具分枝狀長柄將蟲體連接在一起,除鍾形蟲外,常可觀察到口絲蟲、斜管蟲、車輪蟲的混合感染及水霉與絲藻的附生。
(4)治療:鍾形蟲的附生感染一般不易處理,除了以葯物控制外,必須配合水質環境的改善和二次性細菌感染的控制。
#改善水質環境:適當地換水降低水中有機物的含量,增加水流強度等,可減少鍾形蟲的附生。
#福爾馬林:20~30MG/KG濃度,葯浴12~24小時,可減少鍾形蟲的附生。
#二次性細菌感染的控制:體表有發炎潰瘍時,須配合使用呋喃唑酮2~5MG/KG溶液,長期葯浴。
#慢性局部傷口潰瘍的附生,可在患部以碘酒等消毒後,再塗上抗生素軟膏,如紅黴素等以保護傷口。
(5)預防:
#定期換水,清洗過濾池,減少有機物質的積累,維持水質的清凈。
#移池運輸時小心操作,防止魚受傷或黏膜受損。
#魚受傷或黏膜受損時,及早以葯物消毒,預防鍾形蟲或其它二次性病原的感染。
④ 魚缸過濾系統旁邊有很多白色粘膜是什麼東西啊
照片 水面以上還是在水底
⑤ 換水不久的魚缸過濾器等器材上面出現白色的膜,是什麼東西
藻類
對魚無害,只是難看一點而已
⑥ 魚缸內壁有一層白色的粘膜,請問是什麼,怎麼清理。
不能杜絕的,有魚,有營養,有打起就會長,是一些藻/苔蘚類的東西
要麼魚夠多缸夠大就養青道夫魚,不會對主魚不好的,要麼就勤快點清洗魚缸
⑦ 魚缸壁上長了一層白色的膜,水草上也有,現在蔓延到過濾上了,怎麼清理!
菌膜,剛開缸或換新水不久嗎?直接擦就行,或者養點黑殼蝦
⑧ 對蝦養殖中後期池底會出現一層白膜,白膜是啥東西,怎麼處置
對蝦養殖中後期(即指生長至7-200px後),由於投料量增加,對蝦排泄物逐漸積累,死亡的藻類,以及殘餌、池底有機物的氧化分解等共同影響,造成池塘水質、底質、微生態等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表現有:pH值逐漸升至9.5以上,氨氮0.5mg/l以上,亞硝酸鹽0.1mg/l以上。水色由青綠色、黃綠色變成褐色、茶綠色,透明度降為20-750px,混濁度增大,COD5mg/l以上。池底發黑,有臭味,有害微生物的數量及種類增加,養殖對蝦的尾扇、觸須發紅,甚至出現爛尾、斷須現象,部分蝦池出現對蝦生長慢,體質弱、靈敏度差,粘臟,脫殼不遂,寄生纖毛蟲;攝食不旺,並帶有腸炎,黃鰓病出現。更有部分蝦池發生對蝦游塘、浮頭、軟殼、紅腿、爛眼、甲殼潰瘍等症狀,因此,中後期對蝦管理是養殖生產是否獲得經濟效益的關鍵時期。
一、調節好蝦池水質
①pH值偏低時(<7.5),加換薪水,少量多次使用生石灰。連用2--3次,每天一次,每隔24小時監測一次pH值,直到調回理想數值,也可以使用速效肥水膏配合鈣力神適當肥水並且逐步穩定pH值。
②pH值不穩定,可使用強化多糖/蟲草多糖+氨基酸營養液,穩定水體pH值,提高水的緩沖能力。
③溶氧偏低,加註新水;合理開增氧機;關注藻類變化,視情況追肥,促進藻類光合作用;定期改底,減少底部耗氧,使用分解底改,超能底改,底加氧,遇到悶熱、氣壓低、連綿陰雨定期潑灑解毒百分百+底加氧,高溫天氣,在夜間10點前潑灑。
④水體亞硝酸鹽偏高,適當減料或者停料1-2餐,全池潑灑熟石灰將pH值調到8.2-9.2之間,開足增氧機,全池潑灑強化多糖+克硝先鋒,2-3天後,用氨基酸營養液或者速效肥水膏穩定水質。
⑤養殖水體氨氮、硫化氫超標,適當換水,全池潑灑熟石灰,調節pH值,開增氧機,先用沸石粉與顆粒氧混合潑灑,第二天用速效肥水膏+鈣力神全池潑灑。
二、調節水色
養蝦中後期蝦池水體保持透明度30—40厘米,此透明度反映池水藻類和肥度是最佳狀態。
①藻相不佳、突變 用強化多糖+速效肥水膏進行肥水保藻,保持透明度在750px左右。倒藻出現,說明底質老化,先排500px水,用分解底改+解毒120或者解毒倍爽進行改良底質,第二天使用海龍高濃芽孢菌+速效肥水膏混合潑灑,再將水加回原位
②水質或者底質不佳 用底加氧,超能底改,解毒120,解毒倍爽,解毒百分百進行解毒調水。
三、投喂優質飼料,減少水體污染
1、堅持水質良好多投,水質差時少投或不投。
2、風和日暖時多喂,大風、暴雨不喂或少喂。
3、水溫低於18℃或高於33℃時少喂。
4、白天少喂,黃昏、晚上多喂。
5、對蝦大量蛻殼當日少喂,蛻殼1天後適當多喂。
6、池內競爭生物多時適當多喂。
在飼料中添加海龍三黃粉,強化多糖,黃金多維等增強對蝦體質,提高抵抗力。
四、延長增氧時間,防止對蝦浮頭增氧不但是增加蝦池水中的溶解氧,也是改善水質的重要措施。
隨著養殖時間的延長,對蝦的生長,蝦池對蝦密度不斷的增加,對水中的溶解氧需求量越來越大。養殖前期所配的增氧機數量也不一定夠用,要根據養殖到中後期,當時南美白對蝦的密度,適當增加增氧機的數量和類型。不但要在水體的上中層增氧,也要底層增氧,尤其蝦池水深1.5米以上,除了配水車式的之外,要配一定數量的潛水式的增氧機,保證底層有充足氧氣,防止底層氧氣不足,發生偷死蝦等現象。如果是高位池精養對蝦,每畝每造(茬)產蝦1噸以上,每畝要配增氧機1.5—2千瓦,採用水車式與潛水式的增氧機配置,一般比例是2:1為較理想。
五、防控疾病的暴發
南美白對蝦養殖到中後期豐收在望,由於養殖時間較長,蝦池的水質較差。要採取預防蝦病措施,如果不注意隨時會發生蝦病。具體的技術措施;
1、要了解周圍養蝦情況,是否有蝦病發生?排灌水設施是否受到污染?以便採取有效的應急措施。
2、加強巡池觀察、檢查。每次投飼料前後要檢查對蝦攝食和活動的情況。要堅持每天早晚巡池觀察蝦池水質情況、對蝦活動情況,對於在池邊游泳的對蝦,要重點觀察、檢查,是否有病灶,從而採取有效措施。
3、調節池水pH值。南美白對蝦養殖到中後期,由於殘餌、對蝦排泄物多等原因。往往引蝦池底質、水質変酸性,在淡水養殖區尤為明顯,從而影響浮游藻類的生長和對蝦蛻殼生長。要適當投放石灰,調節池水酸鹼度到正常范圍,有利對蝦生長。
4、根據對蝦生長情況,要適當投喂保健預防疾病的葯物,在水中適當施一些微生態制劑,在飼料中拌入抗應激維C、多糖、肝膽康等中草葯等,增強對蝦體質。
5、檢查池中異常的對蝦,如果發現到病蝦,要及早採取措施,有病早治,對症下葯,防止蔓延。但是要注意防止濫投醫,亂用葯。
⑨ 魚缸過濾水面有一層白色的東西是什麼
1.微生物的殘骸或老廢物、殘餌、有機物等所產生的油脂。
2.魚過多,魚的排泄物無法被過濾棉濾清,只有加裝油膜處理器;或養些清缸魚。
3.過濾器中濾材過於污穢,因而溢出油脂。
⑩ 魚缸器材上有層白色的膜是什麼需要怎麼弄
這代表魚缸的硝化細菌生態環境正常,這是硝化細菌的細菌膜;不需要特意清理;如果滿意,請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