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佘山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上海佘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中國上海西郊松江區境內,距市中心30公里,是上海唯一的自然山林勝地,佔地401公頃。園內十二座山峰猶如十二顆大小不等的翡翠從西南趨向東北,蜿蜒連綿13公里,使一馬平川的上海平原呈現出靈秀多姿的山林景觀。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這里曾一度辟為植物園,後因「文革」被迫停建,1993年由中國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1995年佘山地區由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佘山歷來以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和源遠流長的宗教勝跡名聞遐邇。園林佛香泉、洗心泉、三冷泉與摩崖石刻、眉公釣魚磯交相映輝;騎龍堰、涌月台、木魚石與透道者塔、天馬斜塔相映成趣。山上遠東第一大教堂與中國一流的天文台融為一體;山下森林百鳥苑、空中纜車、旱地雪撬集於一地。登高遠眺,九峰三泖,山山玲瓏,勝跡相連,如入畫卷;漫步林間,桃紅柳綠,處處俏麗,景景嬌艷,勝似雲間。
歷年先後建成了佘山國家森林公園東、西山園,小崑山園,建成了佘山索道、旱地雪撬、森林百鳥苑,森林賓館,森林飯店等一大批景點及高檔次的森林旅遊服務設施。已成為一個集森林旅遊,園林綠化為一體的多種經營的綜合性企業。
多年來,佘山度假區始終把握「回歸自然、休閑度假」的開發思路和功能定位,積極貫徹為上海都市旅遊配套服務的建設宗旨。先後投入10多億元,重點加強區內道路網架、供電、供水、污水處理、燃氣等基礎設施建設,相繼建成和拓寬沈磚、方松、佘北公路等多條骨架幹道,建成萬門國際國內程式控制電話局房,7萬噸級自來水廠,6000噸級污水處理廠等一批重要基礎設施;與此同時,著重優化生態環境,陸續闢建出八十萬平方米賞心悅目,陸續建成東、西國家森林公園、佘山森林賓館、天馬高爾夫俱樂部等一批集觀光旅遊、娛樂休閑位一體的旅遊景觀、賓館度假村。 佘山度假區的迅速發展,確立了佘山地區作為上海最大旅遊度假基地的地位。當前區內已形成集游樂、觀光、會務、休閑、度假、居住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度假區的雛形,吸引了大量遊人前來觀光游覽。近幾年年均客流量到達180萬人次以上。
3西佘山園編輯
佘山全景
西佘山園景區是雲間九峰中環境最好、面積最大的景區。園內燦爛的人文景觀和秀麗的自然風光吸引著眾多的中外遊客。山上古木參天,修篁蔽日。山頂濃蔭深處一幢氣勢非凡的赭紅色建築,就是名聞遐邇的「遠東第一大教堂」。與之毗鄰的那個穹廬形建築,是中國最古老的天文觀測台。而位於山腰的中山教堂、三聖亭、蜿蜒曲折的苦路和距今逾千年的修道者塔,又為該園壇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而西南坡的茶園是唯一的「上海龍井」產地,堪稱茶中精品。
佘山聖母大殿
佘山聖母大殿是與法國羅德聖母大殿齊名的上海佘山天主教堂,也稱遠東聖母
佘山聖母大殿
大殿。該堂於1871由法國傳教士始建。1935年落成。它集多種建築風格於一體,採用無木無釘無鋼無梁的四無結構,堪稱不對稱的典範。從20世紀40年代起即為世界聞名的天主教聖地,也是國內天主教最主要的朝聖地。
佘山聖母大教堂於公元1871年由法國傳教士始建,1925年翻造擴建,至1935年落成。 大殿東西長56米,南北寬25米,建築面積為1400平方米。建築平面呈拉丁式十字形。從殿基到十字架尖頂高為38米,其中到拱頂為17米,到硫璃瓦為22米。大殿設座位1000個,可容納約1500名的教友。
這座羅馬過渡風格的教堂,有「四無」之稱,即無釘無木無鋼無梁,堪稱不對稱的建築典範。五彩花玻璃大小不一,神像各異。建築造型南長北短,東寬西狹,內圓外尖,內石外磚。大殿集多種建築風格於一體,其拱形、甬道為羅馬式,廊柱為希臘式,尖頂為哥特式,橄欖形鍾樓為以色列式,東端小圓頂為西班牙式,清水壁和斗角地磚為中國民族式,硫璃瓦則為中國宮廷式。殿內冬暖夏涼,採光極好。廊柱和斗拱之間的壁槽具有良好的吸潮功能和清潔功能。
1942年9月12日,羅馬教宗庇護十二世冊封佘山教堂為乙級宗座聖殿(minor Basilica),這是遠東第一座受到教宗敕封的聖殿。
冊封聖殿
上海天文博物館
上海天文博物館坐落在上海西南郊的歷史名山——佘山之巔,它的前身是有著百年歷史的佘山天文台。1872年,天主教的巴黎耶穌會傳教士在上海建立了徐家匯天文台,從事氣象、天文和地磁等觀測、預報。1900年,又在佘山新建一座天文台,安裝了從法國購置的40厘米雙筒折射望遠鏡,它在當時是亞洲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在上一世紀伴隨中國和西方的幾代天文學家度過無數不眠之夜,拍攝了大量珍貴的天體照片。直到80年代上海天文台自行設計製造了更先進的1.56米天體測量望遠鏡,這架「世紀望遠鏡」才逐漸退出從科研第一線。
除了文物展覽廳,上海天文博物館內還有「佘山之巔」紀念石碑,佘山之巔基岩點,以及一處國際經度聯測的基本點。
佘山之巔(2張)
4東佘山園
東佘山園海撥74米,山地面積800餘畝,山地鍾秀、林木蔥郁、景冠九峰。山上動植物資源豐富。這里尤以山間所產竹筍有蘭花幽香而著名,當年清康熙帝南巡至此,品賞後即御書「蘭筍山」三字,並賜名此筍為「蘭花筍」。早在明朝,山上就建有遂高園,白石山莊,眉公釣魚磯等十景。大旅遊家徐霞客曾三游佘山,他的萬里之行就起步於此。
回歸自然,以竹為景,以竹為營,以竹為勝是公園的一大特色,營造著公園清幽寧靜的氛圍。修復和新建的名勝古跡,游樂景點30餘處恰到好處的點綴在南北兩峰。這里四季如春,花香鳥語,有50餘種近萬羽鳥類的森林百鳥園落戶園中。東佘山園已成為上海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每年中國農歷九月初九舉辦的「重陽登高節」是適合老年人游樂的特色節目,很受老年人的青睞。
5天馬山園
天馬山園高98.2米,是九峰中最高的山峰,山地面積約1800畝。古時山上多梵宮寺院,每逢陽春三月,松郡鄉民由此山進香,香火極盛,故又俗稱「燒香山」。在半山間,有一座塔名叫「護珠寶光塔」,建於公元年1079年(北宋元豐二年),距今已有900多年,其塔因斜度達6°51'52"比義大利比薩斜塔還傾斜1°多,可稱世界第一斜塔。現此塔屬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他景觀還有天馬山佛光、上清泉、古銀杏樹、東岳行宮-中峰寺、鯉魚石、上峰寺、選勝樓、三高士墓(元楊維楨、錢維善、陸居仁)、天下第四泉(濯月泉)、圓智教寺、朝真道院、二陸(陸機、陸雲)草堂。
6小崑山園
小崑山園地處九峰之西南端,為西晉著名文學家陸機,陸雲的故鄉。山上原有眾多古跡,今大都已湮沒。山上尚存的「夕陽在山」石刻,據考證為宋代大文豪蘇軾書跡。山巔有一株樹齡為450年的大銀杏,至今長勢旺盛。
7客運索道
客運索道是上海地區僅有的空中觀光纜車,遊客可隨意上下,盡情觀賞東西佘山的風光景色。索道全長1080米,高差80米,共掛18隻吊廂,進站時慢速,出站時行速最高為每秒3米,乘座舒適,富有樂趣。
客運索道已於2008年上半年拆除。
8森林鳥苑
森林百鳥苑位於佘山國家森林公園東佘山園內,佔地2萬余平方米的鳥園內,飼養各種鳥類50餘種,近萬羽,其中有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白鶴、丹頂鶴、綠孔雀等,園內鸚鵡館從國外引進的鸚鵡種群讓人流連往返,水禽池內野鴨,黑天鵝成雙結對,白鶴,丹頂鶴在池邊悠閑自得地踱步。林間百鳥鳴翠,紅嘴藍鵲、太平鳥、相思鳥等立於枝頭之上。灰喜雀、鸚鵡等「人鳥對話」、「升旗」、「打藍球」、「打水」等鳥技表演、更是讓人捧腹不止。
森林百鳥園是上海地區唯一的知鳥、愛鳥、護鳥科普教育基地。
9森林賓館
森林賓館坐落於被贊譽為「人間仙境、世外桃源」的東佘山國家森林公園西南山麓,幢幢歐式別墅掩映在濃郁深香的山色中。森林賓館上有萬竿翠竹,下有參天古木,瀑布潺潺,飛鳥啼鳴,宜居住與集會。
賓館擁有標准客房,套房,豪華套房和會議中心,配有中央空調、程式控制電話、閉路電視、兼備餐廳、舞廳、撞球房、棋牌室、網球場、健力房、醫療保健站等,供賞景、度假、休閑、娛樂、健美等多項活動。
2. 博愛縣詳細資料大全
博愛縣位於太行山南麓,焦作市西北部,北與晉城市澤州縣毗鄰。東與焦作市區、武陟縣、修武縣接壤,西隔丹河與沁陽市相連,南與溫縣隔沁河相望。
博愛縣轄清化鎮街道辦事處和鴻昌街道辦事處、許良鎮、月山鎮、柏山鎮、磨頭鎮、孝敬鎮、金城鄉、寨豁鄉,總面積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30萬畝,人口43.6萬人。
2019年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 :博愛縣
- 外文名稱 :Bo'ai County
- 別名 :懷慶府、河內縣
- 行政區類別 :縣
- 所屬地區 :河南焦作
- 下轄地區 :2個街道辦事處、5鎮2鄉
- *** 駐地 :清化鎮
- 電話區號 :0391
- 郵政區碼 :454450
- 地理位置 :河南西北部
- 面積 :435平方公里
- 人口 :38.5萬(2013年4月)
- 方言 :晉語-邯新片-獲濟小片
- 氣候條件 :暖溫帶亞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 :青天河、月山寺、大壩游覽區、古樹迎客、靳家嶺、石佛灘
- 火車站 :博愛站、月山站
- 車牌代碼 :豫H
- 行政代碼 :410822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行政區劃,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水資源,交通,經濟發展,數據統計,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醫療衛生,城市建設,教育,文化,旅遊,特產小吃,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1927年從沁陽析出,取孫中山先生倡導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中之博愛,設定博愛縣。 夏朝隸屬覃懷地,商代屬畿內,周武王時屬野王邑。 戰國時先後隸屬鄭、晉、魏、韓國。 秦屬野王縣。 西漢初屬殷國,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屬野王縣,東漢屬河內郡。 三國時屬魏冀州河內郡。 兩晉屬司州河南郡。 隋朝屬河內縣。 唐武德三年(620年)設太行縣(縣治清化鎮)。武德四年廢太行縣並入河內縣。 宋、元、明、清屬河內縣。 民國2年(1913年)河內縣更名沁陽縣。 民國16年(1927年)8月馮玉祥主豫時,根據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將沁陽縣東北部丹河以東四鄉一十五圖和崇下鄉四圖的部分村莊劃出,增設博愛縣,縣治清化鎮,直屬河南省轄。 1938年至1945年日軍侵佔博愛時改為清化縣。 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屬平原省新鄉地區轄。 1952年平原省撤銷,屬河南省新鄉地區轄。 1954年歸焦作市轄。 1960年10月並入焦作市,取消縣建置,設城關、陽廟、金城、界溝、紅旗人民公社。 1961年9月恢復博愛縣建置,仍舊歸河南省新鄉地區轄,"文革"期間一度有紅衛縣之稱。 1983年9月1日後歸焦作市轄。 2005年,博愛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界溝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孝敬鎮管轄,孝敬鎮人民 *** 駐東界溝村;撤銷張茹集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金城鄉管轄,金城鄉人民 *** 駐地不變;撤銷高廟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清化鎮管轄,清化鎮人民 *** 駐地不變。 2012年8月18日,10月28日,經河南省 *** 批准,將博愛縣蘇家作鄉整建制劃歸焦作市山陽區管轄。 2015年1月19日,博愛縣舉行街道辦事處掛牌儀式,清化鎮街道辦事處和鴻昌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 截至目前,博愛縣轄清化鎮街道辦事處和鴻昌街道辦事處、許良鎮、月山鎮、柏山鎮、磨頭鎮、孝敬鎮、金城鄉、寨豁鄉。
地理環境
博愛縣自然資源豐富,風光秀麗,氣候適中,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系太行山余脈,山地、丘陵面積165.7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4%,最高海拔950米;南部為沖積洪積平原,面積321.9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6%。境內有沁河、丹河、小丹河、大沙河、勒馬河、蔣溝、泉組河、幸福河等主要河流8條,地表逕流總量0.73億立方米。 博愛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熱量充裕,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縣內林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22.4%,境內1.8萬畝竹林,為華北地區面積最大的人工栽培竹林。
行政區劃
博愛縣轄5個鎮、2個鄉、2個街道辦事處:清化鎮街道辦事處、鴻昌街道辦事處、柏山鎮、月山鎮、許良鎮、磨頭鎮、孝敬鎮、寨豁鄉、金城鄉。縣人民 *** 駐清化鎮街道辦事處中山路。
資源
植物資源
灌木樹種主要有:酸棗、荊條、山皂角、野山榆、麻芥、黃櫨、綉線菊等。 喬木有櫟類、黃連木、山楂、側柏等。 草植物主要有羊白草、黃背草、狗尾草、豬毛草、爬地龍、羊鬍子草、蒿類等。 喬木有:楊、柳、榆、槐、椿、枸、櫟、苦楝、刺槐等。 經濟林有山楂、核桃、蘋果、葡萄、桃李、梨等。 葯用植物有柴胡、防風、桔梗、天門冬、百合、連翹、白頭翁、黃芪、蒲公英、鐵棍山葯等。 地被植物有青苔蘚、地衣、地柏等。
動物資源
鳥類有山雞、貓頭鷹、烏鴉、麻雀、灰喜鵲、斑鳩、鴿子等。 昆蟲有木囊蛾、天牛、吉丁蟲、尺蠖、金龜子、松梢螟、黃刺蛾、青刺蛾、大尾大蠶蛾、袋蛾、黃蓮上峰、小豆目天蛾等百餘種。 獸類有野豬、草鹿、豹子、獼猴、黃羊、狼、野兔、狐狸、獾、松鼠及各類家養牲畜。
礦產
博愛縣總面積三分之一的北部山區,擁有儲量豐富的粘土、鋁礬土、鐵礦、石灰石、硫鐵礦等二十餘種礦產資源。與煤炭大省山西毗鄰而居,是豫北地區重要的煤炭集散地。擁有蓄水量達2070萬立方米的青天河水庫,水資源供應充足。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兩個國家級重點工程均途經博愛。西氣東輸萬里管道第一個分輸站設在磨頭鎮。
水資源
博愛縣屬黃河、海河兩大流域,主要有丹河與沁河兩大過境河流以及大沙河、幸福河、勒馬河、運糧河、南橫河、北橫河、南蔣溝、北蔣溝九大內澇河道。 沁河是流經博愛縣的最大河流,屬於黃河水系,由於受上游引水影響,來水量逐年減少,水源得不到保障。丹河屬於黃河二級支流,在博愛縣匯入沁河,水源主要來源於青天河水庫的三姑泉,水質較好,適合人畜飲用。丹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09億立方米。為了保障丹河的水源供給,1972年在月太鐵路橋上游1公里處修建了青天河水庫,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513平方公里,總庫容207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726萬立方米。 博愛縣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量為2.909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為1.6165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資源量多年平均為1.2938億立方米,重復量為2.8645億立方米。博愛縣地表水可利用量為0.7751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39億立方米,總計水資源可利用量為2.1651億立方米。據分析計算,博愛縣工農業及生活用水平均年需2.2738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生產佔60%,中旱年需2.6518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生產佔70%。
交通
博愛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干線四通八達,是晉煤外運的回喉要道和主要集散地。鄭太、焦枝、侯月三條鐵路在縣城北部交匯,月山車站是華北地區大型鐵路編組站之一,是以晉煤外運為主的億噸貨物通道。三條高速公路橫貫全境,焦晉高速途經北部,長濟、焦溫高速在城南互通。鄭常、新濟、焦溫、焦克等4條省道縱橫交錯,交通區位優勢明顯。
經濟發展
數據統計
截止到2012年,博愛縣生產總值完成187.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5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4億元。 截止到2012年,博愛縣生產總值184.8億元,增長1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6.2億元,增長21.3%;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117億元,增長1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6億元,增長15.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6億元,增長1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56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9574元,增長13.5%。 三次產業比達到9.6∶73.1∶17.3,工業經濟比重較2006年提高7.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6.8億元,是2006年的2.6倍。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17286元、8433元,分別是2006年的2.1倍、1.8倍。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2.8億元,是2006年的1.9倍。縣財政五年民生支出25.6億元,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54.6%。
第一產業
博愛縣連續8年高產豐收,截止到2012年糧食總產達23.3萬噸,五年流轉土地3萬畝,新建大拱棚8000座,新增蔬菜標准化種植面積5萬畝,榮獲全國蔬菜標准化生產示範縣。新建、改建49個標准化養殖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348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8家,被列為焦作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工作試點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5家,完成16個農產品商標注冊、9個綠色食品認證。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田間工程等79項重點工程,新增節水灌溉面積8.7萬畝,解決了19.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小麥基本實現機械化收割,玉米機收率達到85%以上。平原植樹260萬株,山區造林15萬畝,在全市率先成為省級林業生態縣。
第二產業
博愛縣至截止到2012年連續五年累計實施477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2億元。好友公司500萬套載重子午胎、制動器工業園、裕華公司18萬噸太陽能電池封裝玻璃等一批重點項目先後建成投產或開工建設。龍源電廠、南水北調等重大項目順利實施。 博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截止到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405.2億元、利潤41.6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2.8倍、2.6倍。博愛縣高起點規劃了11.07平方公里的產業集聚區。建成主幹道路39公里,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基本到位,建成區面積達6.31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02家。培育了汽車零部件、生物化工、服裝紡織、食品加工四大產業集群,銷售收入占工業總量的74%以上。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了新的經濟成長點。博愛縣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達19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家,獲得科技成果獎12項,申報國家專利419件。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3.5%,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12.1%和20%。
第三產業
博愛縣不斷完善景區軟硬體設施,青天河景區成功國家「5A」級旅遊景區,旅遊綜合收入持續增長。中山大飯店、新宏大百貨等三產項目相繼投用;建成212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銷售家電、汽車、機車等下鄉補貼產品12.2萬台。高標准編制物流業發展規劃,煤炭物流園區開工建設。成功河南省優秀金融生態縣。組建了建投公司、聚晟投資公司等投融資平台。資本運作實現重大突破,新開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伊賽公司、博洋公司在天交所掛牌交易,裕華公司通過證監會上市審核。
社會
博愛縣基本實現全民醫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1%以內,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高,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至截止到2012年連續五年累計新增就業崗位4.3萬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萬人。妥善解決5600餘名原國有、集體企業職工社保遺留問題。
醫療衛生
博愛縣新建、改建12所敬老院,五保集中供養率達67%。改造12所鄉鎮衛生院,建成393所標准化村衛生室。實施城鎮居民醫保和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為2205名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博愛縣有醫療衛生單位18個,其中縣直醫療單位6個,為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合管中心、縣疾病控制中心、縣衛生監督所,鄉鎮衛生院12個。村衛生所523所。服務面積100%。有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308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129人,大專學歷481人,中專學歷698人;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58人,中級職稱205人,初級職稱1042人。現有執業醫師686人,執業護士418人。博愛縣各醫療機構核定床位808張,實際床位數1093張。現有萬元以上醫療設備187台(件),50萬元以上醫療設備5台,CT、三維彩超、核磁共振等百萬以上大型醫療設備8台。
城市建設
博愛縣強力實施焦博一體化戰略,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縣城建成區面積達13.5平方公里。完成縣城總體規劃和一批專項規劃編制。打通了民眾期盼已久的鄈城路、團結路、濱河路,拓寬改造了迎賓大道、玉祥路等5條道路,市人民路博愛段即將完工,搭建起「六縱六橫」城區路網。新建住宅小區22個。建成垃圾處理場、污水處理廠。建成體育廣場、中山廣場和12個街頭游園,新增綠地153萬平方米。完成上秦河、下秦河引水補源工程,啟動博愛公園、幸福湖公園、幸福河改造工程。新建、改造干線公路和農村道路467公里,在全省率先實現鄉鄉通二級路、村村通硬化路。13個新農村示範村建設成效明顯,新建50棟安置樓,開工2個新型農村社區。
教育
博愛縣有各級各類學校共112所,包括70所國小,34所普通國中,4所普通高中,2所職業中專,1所特殊教育學校和1所教師進修校。其中民辦學校11所。另有各類幼稚園60多所。共有在校生7萬余名,教職工3600餘名。至截止到2012年連續五年教育投入8.1億元,新建一中等34個重點項目,完成全縣中國小D級危房改造。成功省職業教育強縣。
文化
博愛縣舉辦了包括戲劇歌舞、街頭民間藝術匯演和赴市匯演。來自博愛縣各鄉鎮和部分縣直單位的80餘支代表隊上演了各具特色的文藝節目。其中,舞台戲劇歌舞匯演安排在南廣場舞台,共演出8天,節目18台。民間藝術匯演安排在鄈城路,共演出4天,參加演出的民間藝術團隊60餘個,節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在赴市匯演中,博愛縣共組織好友輪胎公司、安江陵公司、八極文武學校等8個演出隊參與,演職人員達500餘人,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參賽的8個節目全部獲獎,其中特等獎1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2個、優秀獎2個。文化局獲優秀組織獎。文化館獲組織獎。 博愛縣許良鎮、陽廟鎮、磨頭鎮、柏山鎮、孝敬鎮、金城鄉、寨豁鄉等7個鄉鎮被列入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單位,這七個鄉鎮的綜合文化站基礎設施按標准要求建成。已建成1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62個農家書屋、227個農村健身場所。
旅遊
青天河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博愛縣境內,繫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太行山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河南省最具魅力的十佳風景名勝區、河南省十大旅遊熱點景區,景區面積106平方公里,由大壩、大泉湖、三姑泉、西峽、佛耳峽、靳家嶺、月山寺等七大游覽區、308個景點組成。 大壩游覽區位於天井關古戰場至青天河水庫大壩之間,既是古時兵家對壘的古戰場,又是現代縱情藍天碧水的天然娛場。 丹河長虹:通往豫晉鐵路的丹河鐵路獨拱橋。它建於1959年,高80餘米,跨度130米,當時為「亞洲第一獨拱鐵路橋」。 古樹迎客:相傳此槐樹植於東漢,距今1900餘年歷史。樹高13米,樹圍3.2米,樹冠100平方米。 天井關古戰場:天井關古為豫晉要塞,是通往山西的關隘,史稱「太行八徑之一」,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歷史上著名的古戰場,戰國以來,在這里發生的大小戰役達十四次。 銀龍放歌:青天河水庫大壩始建於1966年,竣工於1983年,它是英雄的博愛人民肩扛擔挑、一石一框歷經17年工人建造而成。 三教聖殿建於宋代,殿內供奉有佛、道、儒三教祖師的塑像,象這樣把三個教派的祖師同時請到一起供奉的殿宇,在全國是比較罕見的。 高空滑索:一線連豫晉,瞬間行兩省。
特產小吃
鹵豬頭肉 各地都有豬頭肉,但是博愛縣的豬頭肉集合了眾家特點,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色澤紅潤,香糯濃醇,咸甜適度,肥而不膩。剛出鍋的豬頭肉用當地的芝麻燒餅滿滿的夾起一個,咬一口,滿嘴流油,解饞飽肚。
牛肉丸 用牛肉和紅薯澱粉及各種香料精製,干吃酥脆,用老湯煮食,連湯帶丸子舀起一碗,撒上香菜沫和蒜苗段,香氣撲鼻,令人垂涎。
燒雞 博愛縣的燒雞,雞皮金黃,肉質 *** ,嫩而不柴,趁熱提起燒雞,稍稍抖動就可以使骨肉分離。 博愛生薑具有塊大、絲細、味道鮮、香辣可口、產量高、百煮不爛、抗逆力強、含水少、易加工、耐儲存等優點,用它加工成的"懷姜炸醬"、"姜辣醬"香辣可口,是不可多得的餐桌佐料。 四大懷葯:山葯、牛膝、地黃、菊花四大中葯因產在古懷慶府最為珍貴,故被稱為四大懷葯。
著名人物
李岩(1606--1644)名信,號威,博愛縣孝敬鎮唐村人。出身貢生,精槍、拳、箭術,好施尚義。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入李自成起義軍,官制中營(中央)制將軍,成為李自成的謀主。 杜嚴(1875--1938),字友梅,博愛縣清化鎮二街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中二甲進士,選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後留學日本政法大學。 劉聚奎(1919--1984),博愛縣柏山鎮柏山村人。1933年加入中國 *** 。歷任 *** 豫北工委委員, *** 人民解放軍178師政委,西康省人民 *** 副主席、省委委員、省 *** 黨組書記,西安國營八四四廠黨委書記兼廠長,政協陝西省副主席、黨組成員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