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福建紫金山銅礦污水滲漏事故的簡介
2010年7月3日16時許,紫金山銅礦濕法廠崗位人員發現污水池的污水水位異常下降,且有廢水自廢水池下方的排洪涵洞流入汀江。據初步判斷,是由於廢水池防滲膜墊層異常擾動,導致防滲膜局部破損,廢水滲透到廢水池下方的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初步統計,本次廢水滲漏量為9100立方米。
紫金礦業公告表示,滲漏事故原因主要是前階段持續強降雨,致使溶液池區域內地下水位迅速抬升,超過污水池底部標高,造成上下壓力不平衡,形成剪切作用,致使污水池底墊多處開裂,從而造成污水池滲漏。
經檢測,滲漏廢水主要為含銅酸性廢水,沒有劇毒物質。福建省已成立調查組赴受污染地區開展工作,有關部門正在加強水質監測,採取措施做好善後工作。 2010年7月15日,福建省上杭縣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紫金礦業污染事故的調查處理結果,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行政和刑事責任。
7月15日,上杭縣公安局依法對紫金礦業銅礦濕法廠污水滲漏污染涉嫌重大污染事故案進行立案偵查,依法對紫金礦業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傳喚。一些責任人員被控制,其中刑拘三人」 上杭縣下都、中都等鎮,均有大批漁民圍繞著棉花灘水庫進行漁業養殖。除了處於汀江支流或內湖的漁民之外,幾乎所有汀江沿岸漁民均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大面積魚類死亡。對於當地的母親河汀江來說,一場極大的生態災難無疑已經釀成。
對於漁民來說,這場損失是巨大的、慘痛的。根據當地居民的介紹,洪山鎮最大的養殖戶,一年的銷售能達到千萬元以上。而銷售額能上百萬的比比皆是。此前,新華社的報道稱,僅棉花灘庫區死魚和魚中毒約達378萬斤。不過,這個數據被當地政府給予否認,稱只有58萬斤,這一數據尚不足新華社報道的零頭。「58萬斤這個數據,你相信嗎?反正我們都不敢信。」漁民張愛民說。
為了補償群眾損失,縣政府對網箱養魚按每斤6元全部進行收購。對部分死魚快速打撈、填埋,進行無害化處理,活魚放回汀江,並與養殖戶簽訂協議,所需的資金由政府先行墊付。 目前,當地老百姓普遍關心的是,為何這些水會造成魚類大量死亡,而人卻能正常喝呢?
上杭縣防疫站副站長傅衛國卻解釋說,魚對水中銅含量的要求比較高,當達到0.1毫克/升時,魚就會出現中毒甚至死亡的現象。而銅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傅衛國說:「即使飲水中的銅超過1.0毫克每升,也僅僅會令水出現一點點顏色,而使人厭惡,還不會引起人的中毒。」 (實際上,過量的銅對人體有害,參見銅中毒詞條)
紫金礦業稱污水無毒,政府說無劇毒,這兩種說法顯然有差異。對此,紫金礦業宣傳部部長鄒永明回應說,事實情況是人體飲用無毒,但魚飲用有毒,因為魚對於水的標準是人體的1000倍。然而,對於「人體飲用無毒」的說法也無法讓當地居民放心。昨日,記者在當地調查發現,當地居民幾乎已經不再飲用自來水,而是到市面上買水喝 。
⑵ 2010年廣東省發生的重大事件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7月20日報道:紫金礦業紫金山銅礦再次發生滲漏事故後,對廣東跨界水質又產生一次明顯影響。近日來,位於福建汀江流域的棉花灘電站下游出水與廣東梅州大埔青溪電站水體混合後銅含量明顯增加,從7月15日的0.0135mg/L增加到7月16日的0.0233mg/L,超出漁業水質標准。
廣東省水文局向廣東省環保廳通報的信息稱,該電站下游出水的銅含量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已對兩省跨界河段產生明顯影響,隨著庫區下泄水量不斷增多,對梅州境內河段水質的影響逐漸加大,漁業養殖將面臨較大風險。
7月10日以來,廣東省連續水質監測結果表明,雖然相關的水質監測指標仍基本保持在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水質標准以內,但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其中大埔青溪斷面六價鉻濃度接近Ⅲ類標准。
滲漏污水池建在古河道?
汀江是「客家母親河」,流經長汀、武平、上杭、永定4縣,在福建龍岩永定縣峰市鎮出境進入廣東省,至大埔縣三河壩與梅江匯合後稱韓江。7月12日,在造成福建汀江重大污染9天後,紫金礦業披露了位於福建上杭的紫金山銅礦污染事件狀況。這一事故已導致當地大面積死魚和魚中毒,漁民集體「失業」。
" style="WIDTH: 700px; HEIGHT: 467px" title=""/>
3號應急中轉污水池發生滲漏,初步估算,此次滲漏污水約500立方米。 (朱興鑫 攝)
7月16日晚上10點半,紫金山金銅礦值班人員巡查時發現,3號應急中轉污水池發生滲漏,污水通過排洪洞流到汀江,經採取堵截、調度等措施,第二天7點基本堵截住污水外排汀江。初步估算,此次滲漏污水約500立方米。
中國日報記者18日晚進入3號應急中轉污水池采訪,一路進去路面濕漉漉的,雙腳隨時會有陷下去的可能。看到這里施工隊正在緊張修復防滲膜,推土機在不停地填挖。放眼望去,這里至少有5個大的污水池。兩周前,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因污水大量滲漏到汀江,造成的重大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引起全國關注。
記者調查發現,這個3號應急中轉污水池是建在古河道上,這里原先是個同康村村莊的河流。61歲游其養從小在這里長大,後來因紫金建設規劃,2002年搬遷到數公里外新建的同康村。
據游其養介紹,這里是一條汀江河,河面至少30米寬。1960年發生過特大洪水,河兩岸村莊都淹沒,2000年還有小范圍洪水,部分村莊被淹沒。他說,如果河流後來重新改道,遇到洪水還是會沿著河流先前流向走。
對於污水池為何選址在這個古河道上,上杭國土資源局丘副局長接受采訪時說,「我們沒有資質去看,當地也沒有邀請我們去。對於污水地為何建在這里我也不明白。」他承認古河道不適應建污水池,因為地表沙石多,地基也不穩定。
" style="WIDTH: 700px; HEIGHT: 467px" title=""/>
7月18日,施工隊在紫金山金銅礦污水池緊張施工,鋪設防滲膜。 (朱興鑫 攝)
建立兩省每天信息互通機制
中國日報了解到,為了更有效預防此次跨界水質污染事件,廣東向福建建議:一是加大力度,積極消除污染源;二是積極協調當地水利等部門,科學調度棉花灘水庫下泄流量,降低下游環境影響。三是建立上下游信息互通共享機制。龍岩市通報內容包括處理處置情況、棉花灘水庫等水質監測點位監測信息、棉花灘水庫下泄流量等。梅州市通報的內容包括石上水站等水質監測信息,河流沿線現場巡查情況等。
據權威人士介紹,福建廣東必要時可組成聯合檢查監測組,對交接斷面上下游水質聯合採樣監測。發現異常情況,兩地隨時互相通報。
昨晚8點27分,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景河通過上杭縣電視台上,就16天前滲漏事故導致汀江被污染的重大突發環境事件,向當地各界人士道歉。當晚,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出公告,稱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規一案被立案調查,並表示在立案調查期間,紫金礦業將積極配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福建監管局的調查工作,並嚴格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提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在紫金礦業崛起之前,龍岩上杭縣在過去幾十年均為福建省的貧困縣,上杭縣近幾年成為顯赫一方的富裕之地。2009年紫金礦業對上杭全部財政收入貢獻達到近60%,而上杭縣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去年上杭縣財政收入6.85萬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1.7%。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當地官員與紫金礦業之間也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上杭縣政界大部分退休官員,成為紫金礦業的搶奪對象,被委以閑職後,年薪十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
國家環保部環境應急辦金冬霞處長18日接受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采訪說,在兩周內發生兩次同樣的環保事故,令人非常擔心該廠的環保設施和水平。此次紫金山金銅礦3號應急中轉污水池發生滲漏,事故沒有對汀江水質產生重大影響。
國家環保部調查組對此提出了具體的整改要求,金冬霞說,要求企業所有污水必須達標排放,所有的排污口馬上要裝自動在線監測系統,並且與省環保廳、市、縣環保局都要聯網,便於我們的監督。據了解,現在福建省環保廳為此專門成立了隱患排查組、監測組、技術專家組,一共20餘位專家將留在該礦工作,一直到所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才離開。
金冬霞表示,福建台風季節已到,必須趕快加強防洪措施的建設。因為汛期馬上就來臨了。避免生產的水和污水往外溢,再次造成第二次污染。
⑶ 紫金礦業污染事件的最新進展
7月28日晚間,紫金礦業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副總裁、紫金山金銅礦原礦長陳家洪因涉嫌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於7月27日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
據紫金礦業官網信息,陳家洪39歲,屬於紫金礦業最年輕的高層之一,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1994年7月加入紫金礦業,歷任紫金山金礦副礦長、常務副礦長、礦長兼任紫金山金礦技改指揮部副總指揮、公司副總經理兼新疆紫金董事長、總經理;2006年8月至今擔任該公司副總裁。據了解,陳家洪在紫金高層中位列第七,曾被評為「閩西十大優秀企業家」。
據紫金礦業20日發布的公告,已對紫金山銅礦分管安全環保工作的副礦長和紫金山金銅礦環保安全處處長兩人進行停職檢查,並表示公司還將繼續對相關的責任人進行問責處理。 停牌2天的紫金礦業昨日晚間公告,宣布受污染汀江一事影響,紫金山金礦今年將限產,預計本年度將減少黃金產量一噸左右。據紫金礦業公告,上杭縣人民政府7月26日組織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紫金山銅礦7·3事故後續處置,及配合銅礦整治對紫金山金礦限產事宜。經會議研究確定,對紫金山金礦採取限產措施。要求紫金山金礦在確保環保安全的情況下維持低位生產運行,以減輕金銅礦區環保安全壓力。受此影響,預計紫金礦業本年度將減少黃金產量一噸左右。
不過,這一限產力度並無業內預期嚴重。據紫金礦業2009年年報顯示,全年生產黃金約75.37噸,其中,紫金山金礦生產18噸,占公司產金總量的23.88%。而限產減少1噸黃金,僅占紫金山金礦年產量的5.56%,佔全部金產量的1.33%左右。
紫金礦業於26日突然停牌,稱「因重大事項涉及股價敏感性信息,申請公司股票停牌一天」;隨後昨日又公告稱由於「該事項尚未處理完畢,暫未能對外披露」,特申請公司股票27日繼續停牌一天。
⑷ 紫金礦業污染事件的事故影響
7月29日消息:此前因涉嫌信息披露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的紫金礦業,其A股股價近日連續反彈,並且在28日收復7月13日以來的全部跌幅,10個交易日,紫金礦業A股股價上演「V」形反轉。
紫金礦業於7月12日停牌並公告稱其紫金山銅礦濕法場污水池突發滲漏環保事故,之後在13日復牌後,其A股股價持續下跌。隨後,紫金礦業於7月15日就紫金山銅礦濕法場污水池突發滲漏環保事故舉行了發布會,對有關情況進行了通報。而在之後的7月19日,紫金礦業A股股價跌至2009年以來最低點――每股4.97元。
不過在19日接到中國證監會對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規立案調查的立案通知書後,紫金礦業股價不降反升,7月20日其A股股價更是逆勢漲停,全日成交金額也達到14.52億元。
隨著A股市場的好轉,紫金礦業A股股價本周以來繼續反彈,截至7月28日收盤,紫金礦業收於每股5.86元,已完全收復7月13日以來的「失地」。不過目前其股價距離2010年高點仍大幅下挫,今年1月5日,紫金礦業A股股價曾漲至每股9.89元的年內高點。 紫金礦業「環保門」的影響范圍還在擴大,最新消息顯示,紫金山金礦將被採取限產措施,這也意味著,公司全年業績將遭受重大影響。
7月26日,因有重要事項未公告,紫金礦業A、H股同時停牌,由於該事項尚未處理完畢,公司股票7月27日繼續停牌一天。
公司今天披露,根據專家意見,上杭縣人民政府於2010年7月26日組織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紫金山銅礦「7.3」事故後續處置及配合銅礦整治對紫金山金礦限產事宜。
經會議研究確定,對紫金山金礦採取限產措施,要求紫金山金礦在確保環保安全的情況下維持低位生產運行,以減輕金銅礦區環保安全壓力,並全面加強紫金山金銅礦區環境安全隱患排查,集中全部力量加快處理銅濕法廠污水滲漏事故進度,全力以赴做好抗擊台風的各項准備工作,確保安全度汛。
按照會議精神,公司決定對紫金山金礦生產系統按照廢水減量化,污水達標排放的原則,生產溶液內部循環,維持低位運行。受此影響,預計公司本年度將減少黃金產量1噸左右。
紫金山金礦號稱中國第一大金礦,公司2009年年報顯示,我國2009年生產黃金313.98噸,其中礦產金261.051噸,公司2009年度生產黃金75.37噸,同比增長31.50%,其中礦產金30.65噸,同比增長7.63%,佔全國礦產金產量的11.74%。而在礦產金中,紫金山金礦生產18噸。此外,全國黃金企業實現利潤(含非黃金利潤)139.589億元,公司實現利潤總額為50.18億元,佔全國黃金企業實現利潤(含非黃金利潤)的35.95%,而黃金業務銷售收入佔2009年營業收入的73.23%(抵銷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佔73.57%。
若按公司的預計,2010年將減少黃金產量1噸左右,若以當前約257元/克的金價計算,公司將減少營業收入約2.57億元。
按記者此前的計算,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的停產和目前可預知的經濟賠償大概在4億元,加上環保的應急投入成本2、3億元,大概在6、7億元左右,再加上此次紫金山金礦的限產造成的損失約2.57億元,紫金礦業2010年到目前為止可預測的損失在8.57億至9.57億元左右,而按紫金礦業總裁羅映南的說法,事件對企業品牌的影響更是無法估計。
此外,有跡象顯示,紫金礦業此次污水滲透造成的影響還未到結束的時候,有消息稱,由公安部、監察部、環保部組成的聯合調查小組已到達上杭,對於紫金礦業污染事件做進一步的調查。而此前環保部的調查結果顯示,紫金礦業的環保問題比目前已公開的情況要嚴重,上述三部門對紫金礦業污染事件進行調查勢必將進一步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資料顯示,紫金礦業2009年礦產銅產量為同行業第二位,公司此前還計劃把紫金山銅礦的年產能從1.3萬噸擴至20萬噸。 先有「環保門」、再傳「封口門」,負面新聞不斷的紫金礦業居然成為融資融券市場上的「寵兒」,多少有些出乎市場大多數人的意料。繼7月20日突然出現逾8000萬元融資買入漲停後,上周五該股又出現融資買入超過2000萬元。
至此,紫金礦業成為上周兩市融資買入額最大的個股,融資買入額已達到1.066億元。
抄底紫金礦業,是豪賭、還是套利、甚至是內幕交易?被譽為「成熟投資者雲集」的杠桿市場——融資融券場內資金,對紫金礦業的青睞,引來各方猜測。目前,捆綁紫金礦業的法律准繩,至少有3道。一是,旗下濕法廠銅礦停產的損失;其次,是信息披露違規;最後還有污染生態環境處罰。還沒有算上昨日曝出的「紫金礦業向媒體集體發放封口費」的事件。
紫金礦業首次現身融資融券市場前列,是在7月20日。當天紫金礦業蹊蹺放量漲停。在此之前的5個交易日內,紫金礦業因曝出「環保門」事件,下跌了12.88%。
7月20日,融資買入紫金礦業的金額達到了8058.97萬元,占該股在融資融券市場上所有融資額的94%。而根據滬市交易所公布的最近數據顯示,7月21日至7月23日,又有2000萬元的資金被借走,買入紫金礦業。紫金礦業也成為上周兩市融資買入額最高的個股。其中,7月23日的融資額最大,當天有2092.4萬元做了融資買入。
在這三天時間里,紫金礦業的股價幾乎處於橫盤整理的狀態。股價從7月21日的開盤價5.74元,橫至23日的收盤價5.72元。每天的振幅都沒有超過5%,換手率也均在3.5%以下。
上周紫金礦業的融資買入總額為1.066億元,而自融資融券業務開閘以來,紫金礦業的融資余額僅有1.085億元。
融資融券業務具有杠桿作用,融資的同時必須抵押一定比例的保證金。以目前各家券商的保證金比例在60%至70%計算,融資1.066億元所需抵押物價值在6396萬元。假設投資者抵押的6396萬元全部是紫金礦業的股票,加上上周融資買入的1億元,那麼上周在融資融券市場上流入紫金礦業的資金額就在1.6億元左右。
就在交易所信息揭秘,有8000萬元資金在7月20日殺入紫金礦業之際,坊間就頻傳,有人提前獲悉了紫金礦業將進行「強勢公關「來買斷媒體的高度關注。
但德邦證券的金融衍生品小組分析師則認為,融資者「顯然是在尋找投機機會」,「如果紫金礦業事態一步步被控制住,那麼無疑現在的股價是可以引起一波反彈的。」
一行業分析師的觀點是,按照中國地方納稅大戶的操作慣例,紫金礦業遭到重罰的可能性不大,「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礦山和無與倫比的開采能力。即便是高管有所變動,也不會對紫金礦業的盈利能力造成重創。」他說道,更何況,紫金礦業還擔負著福建省的就業重任。
⑸ 2015至今,我國發生了那些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受到的懲罰,以及給我們的啟示
2015年上半年,我省各地共發生突發環境事件6起,按照《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分級標准,均屬一般突發環境事件,並得到及時妥善處置。6起事件分別是:3月24日,安徽理士電源技術有限公司倉庫失火次生環境污染事件;4月16日,安徽海容電源動力有限公司廠房化成工序失火次生環境污染事件;4月17日,合銅黃高速廬江段交通事故柴油泄漏次生環境污染事件;4月27日,滬渝高速順安服務區交通事故鹽酸泄漏次生環境污染事件;5月2日,銅陵縣320國道九榔河大橋交通事故硫酸泄漏次生環境污染事件;5月8日,合武高速金寨段交通事故苯乙烯泄漏次生環境污染事件。
最近幾年我國發生的環境污染事件如下:
2002年
2002年9月11日,貴州都勻壩固鎮多傑村上游一個鉛鋅礦尾渣大壩崩塌,上千立方米礦渣從懸崖上直瀉而下,注入山腳的范家河,沿岸被尾渣浸泡過的樹木枯死,良田被礦渣掩埋,粉末狀鉛鋅尾渣與河水混合成的黏稠泥漿經范家河徑直排入清水江。事發後,下游二十多公里的清水江依然一片渾濁,人畜一時飲水困難。
雲南南盤江水污染事件
2002年10月,雲南省南盤江柴石灘以上河段突發嚴重水污染事件,造成上百噸魚類死亡,下游柴石灘水庫3億多立方米水體受污染。因南盤江沿岸人口稠密,工農業生產集中,是雲南經濟較發達的區域之一,此次水污染事件不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且社會影響十分惡劣。
2003年
年三門峽水庫泄出「一庫污水」
2003年,因三門峽大壩上游一些企業的工業污水排放和黃河附近城鎮的生活污水排放逐年增加,黃河發生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污染,三門峽水庫泄水呈「醬油色」,水質惡化為V類,成為名副其實的「一庫污水」。三門峽市區雖緊鄰黃河,但市民不得不花錢購買從附近山上運來的山泉水,「守著黃河買水吃」成為三門峽市一大奇觀。
2004年
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事件
2004年2月底和3月初,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化肥廠將大量高濃度氨氮廢水排入沱江支流毗河,導致沱江江水變黃變臭,氨氮超標竟達50倍之多。污染發生後,50萬公斤網箱魚死亡,直接經濟損失3億元左右。沿江簡陽、資中、內江三地被迫停水4周,影響百萬群眾,當地純凈水被搶購一空,當地政府從宜賓、成都調集消防車送水,依然無法滿足居民日常用水。為緩解災情,還從都江堰、三岔湖緊急調水稀釋2000噸氨氮,但為時已晚。據專家當時測算,沱江被破壞的生態至少需要5年時間來恢復。
河南濮陽喝不上「放心水」
自2004年10月以來,河南省濮陽市黃河取水口發生持續4個多月的水污染事件,城區四十多萬居民的飲水安全受到威脅,濮陽市被迫啟用備用地下水源。據調查,自1997年以來,濮陽市黃河取水口已連續多年遭受污染,城市飲用水源每年約有4至5個月受污染影響。
四川青衣江水污染事件
2004年12月下旬,由於一些造紙企業向四川樂山市青衣江偷偷排放大量工業污水,導致水面出現大量白色泡沫,並散發出一陣陣刺鼻的鹼味。青衣江本是樂山市近四十萬市民的飲用水源,但水質嚴重污染後,周邊的自來水公司因生產達標飲用水的難度加大而瀕臨停產,當地市民面臨斷水危機。
2005年
重慶綦江水污染事件
從2005年1月3日起,因取水點被上游重慶華強化肥有限公司排放的廢水所污染,導致水廠停止供水,重慶綦江古南街道橋河片區近3萬居民斷水兩天,綦江齒輪廠也因此暫停生產。
浙江嘉興遭遇污染性缺水危機
2005年3月中旬,浙江省嘉興市街頭出現了各類節水宣傳品,要求居民們用淘米水洗菜,用洗衣水擦地,或者在抽水馬桶水箱里放磚頭以節約沖水量。該市居民的用水價格也從每噸1.65元漲至1.9元。調查表明,盡管嘉興河網密集,是聞名天下的「水鄉」,但因上游的過境水污染,嘉興達標的可用水十分缺乏。
黃河水淪為「農業之害」
2005年,黃河流域一些地區的農作物出現減產甚至絕收,原因是從青海經甘肅、寧夏至內蒙古的黃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屬、造紙等高污染工業企業林立,廢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大量未達標的工業廢水直接排入引支渠,導致黃河沿岸部分灌溉面積近似於污水灌溉,黃河水淪為「農業之害」。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苯胺車間發生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失蹤,近70人受傷。爆炸發生後,約100噸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機污染物流入松花江,導致江水嚴重污染,沿岸數百萬居民的生活受到影響,吉林省松原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先後停水多日。順流而下的污染甚至威脅到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造成嚴重的國際負面影響。此次事件還暴露出信息不公開、危機處理能力不足等弊端,如哈爾濱曾出現謠言四起、搶購飲用水等恐慌場面。
事後,國務院調查組認定這是一起特別重大水污染責任事件,對12名事故責任人作出黨紀、政紀處理,原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為此辭職。5年間,國家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累計投入治污資金78.4億元。
廣東北江鎘污染事故
2005年12月15日,廣東北江韶關段出現嚴重鎘污染,高橋斷面檢測到鎘濃度超標12倍多。北江是珠江三大支流之一,也是廣東各市的重要飲用水源,因韶關地處北江上游,此次污染直接威脅下游近千萬群眾的飲水安全和成千上萬企業的正常用水,部分城市自來水供應停止。經調查,事故起因是韶關冶煉廠設備檢修期間違法超標排放含鎘廢水所致。
2006年
河北白洋淀死魚事件
2006年2月和3月,素有「華北明珠」美譽的華北地區最大淡水湖泊白洋淀,接連出現大面積死魚。調查結果顯示,死魚事件的主因是水體污染較重、水中溶解氧過低,最終造成魚類窒息。據統計,河北任丘市所屬9.6萬畝水域受到污染,水色發黑,有臭味,網箱中養殖魚類全部死亡,淀中漂浮著大量死亡的野生魚類,部分水草發黑枯死。
吉林忙牛河水污染事件
2006年8月21日,吉林省吉林市環保局接到群眾舉報,忙牛河附近發生化工污染。經現場勘察,發現部分水質呈紅色,並伴有少量泡沫,污染物為二甲基苯胺,並形成長約5公里的污染帶。經調查,此次事故系吉林長白山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向忙牛河中人為排放化工廢水所致。
湖南嶽陽砷污染事件
2006年9月8日,湖南省岳陽縣城飲用水源地新牆河發生水污染事件,砷超標10倍左右,8萬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經調查,造成此次污染的禍首是上游3家化工廠,因日常性排放工業污水,致使大量高濃度含砷廢水流入新牆河。
四川瀘州電廠重大環境污染事故
2006年11月15日,四川瀘州川南電廠工程施工單位在污水設施尚未建成的情況下,開始燃油系統安裝調試,造成柴油泄漏混入冷卻水管道並排入長江。當天,該企業報告進入長江的柴油為0.38噸,經環保部門督查,次日再報進入長江的柴油實為16.945噸。這起事故導致瀘州市城區停水,並進入重慶境內形成跨界污染。
事後,國家環保總局認定這是一起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瀘州川南發電有限公司被處20萬元人民幣的經濟處罰,公司相關責任人被分別處以扣減獎金、撤銷職務等處罰。2007年5月15日前,四川環保局暫停審批滬州市除污染治理項目外所有新建項目。
2007年
太湖、巢湖、滇池爆發藍藻危機
從2007年5月29日開始,江蘇省無錫市城區的大批市民家中自來水水質突然發生變化,並伴有難聞的氣味,無法正常飲用。原因是作為當地飲用水源的太湖出現了大面積藍藻,這個年年侵擾太湖的「常客」,這一年來得更早、更凶。小小藍藻一夜間打亂了數百萬無錫市民的正常生活,超市內的純凈水被搶購一空,街頭零售的桶裝純凈水也價格猛漲。
進入6月份,巢湖、滇池也出現藍藻。安徽巢湖西半湖出現了5平方公里左右的大面積藍藻,隨著持續高溫,巢湖東半湖也出現藍藻,威脅當地飲水安全。雲南昆明滇池也因連日天氣悶熱,藍藻大量繁殖。在滇池海埂一線的岸邊,湖水如綠油漆一般,並伴有陣陣腥臭。
江蘇沭陽水污染事件
2007年7月2日下午3時,江蘇沭陽縣地面水廠發現,短時間內,大流量的污水侵入到位於淮沭河的自來水廠取水口,水流出現明顯異味。經檢測,取水口的水氨氮含量為每升28毫克左右,遠遠超出國家取水口水質標准。由於被污染的水經處理後仍不能達到飲用水標准,城區供水系統被迫關閉,20萬人口用水受到影響,整個沭陽縣城停水超過40小時。
2008年
廣州白水村「毒水」事件
2008年3月2日,廣州白雲區鍾落潭鎮白沙村41名村民在自家或在飯館吃過飯後,不約而同出現了嘔吐、胸悶、手指發黑及抽筋等中毒症狀,被陸續送往醫院救治。據調查,此次污染的原因是白沙村裡一私營小廠使用亞硝酸鹽不當,污染了該廠擅自開挖的位於廠區內的水井,而該水井的抽水管和自來水管非法私自接駁,又導致自來水污染。
雲南陽宗海砷污染事件
2008年6月以來,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陽宗海被測出水體中的砷濃度嚴重超出飲用水安全標准,直接危及兩萬人的飲水安全。從7月8日起,沿湖周邊民眾及企業全面停止從中取水作為生活飲用水。9月12日,雲南省政府決定對陽宗海實施「三禁」,即禁止飲用、禁止游泳、禁止捕撈水生產品。並決定採取措施查處污染企業,啟動綜合治污措施,爭取用3年左右使陽宗海水質恢復正常。
因這起污染事件,雲南省對26名政府工作人員實施了行政問責,其中12人予以免職處分。為強化環境執法,昆明市公安局成立了環境保護分局,這一機構設置在全國尚屬首次。
2009年
江蘇鹽城水污染事件
2009年2月20日,因自來水水源受到酚類化合物污染,江蘇鹽城市大面積斷水近67小時,20萬市民生活受到影響,占該市市區人口的五分之二。據調查,製造這起污染事件的竟是被評為當地標兵企業的鹽城市標新化工廠,該廠為減少治污成本,居然趁大雨天偷排了30噸化工廢水,最終污染了水源地。事後,該廠兩名負責人因「投放危險物質罪」分別被判處10年和6年有期徒刑,這也是我國首次以這一罪名對環境污染事件作出刑事處罰。
山東沂南砷污染事件
2009年4月,山東沂南縣億鑫化工有限公司在未獲批相關手續的情況下,非法生產阿散酸,並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含砷有毒廢水存放在一處蓄意隱藏的污水池中。7月20日、23日深夜,趁當地降雨,該公司用水泵將含砷量超標2.7254萬倍的廢水排放到涑河中,造成水體嚴重污染。事後,三名涉案負責人被分別判刑,並被判共同賠償國家3714萬元的經濟損失。
陝西漢陰尾礦庫塌陷事故
2009年8月29日、30日,陝西漢陰縣黃龍金礦尾礦庫排洪涵洞尾部相繼發生兩處塌陷,約八千立方米左右尾砂泄漏。險情導致尾礦庫附近的青泥河水受到嚴重污染,並嚴重威脅與其通過涵洞相連的觀音河水庫水質,而後者是漢陰縣城老城區自來水的主要水源地。
湖南瀏陽鎘污染事件
2003年,湖南省瀏陽市鎮頭鎮雙橋村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長沙湘和化工廠,次年4月,該廠未經審批建設了1條煉銦生產線,並長期排放工業廢物,在周邊形成了大面積的鎘污染,進而導致植被大片枯死,部分村民因體內鎘超標出現頭暈、胸悶、關節疼痛等症狀,兩名村民因此死亡。2009年7月29日、30日,當地上千名村民因不堪污染之害,圍堵鎮政府、派出所。事後,與製造污染有關的企業負責人、政府官員等受到刑事追究、停職等處理。
多地爆發兒童血鉛超標事件
2009年8月,陝西鳳翔縣接受檢測的1016名兒童中,共查出851名兒童血鉛超標,進而引發惡性群體性事件。隨後,湖南武岡市被查出1354名兒童血鉛超標,福建上杭縣被查出121名兒童血鉛超標。12月下旬,廣東清遠市數十名兒童也被集體查出鉛中毒。經調查,這些鉛中毒事件均與當地企業的污染排放有關,重金屬污染問題由此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
「有色金屬之鄉」飲水告急
2009年有調查報告披露,被稱為「有色金屬之鄉」的湖南,采選、冶煉、化工等企業多分布於湘江流域,由此導致了嚴重的重金屬污染。多年以來,湖南的汞、鎘、鉻、鉛排放量位居全國第一位,砷、二氧化硫和化學耗氧量(COD)的排放量居全國前列。湘江流域魚類大幅減少,數以千畝的農田無法耕種,相當地域的魚類、糧食、蔬菜不能食用,4000萬人口的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
2010年
紫金礦業銅酸水滲漏事故
2010年7月3日,福建省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發生銅酸水滲漏,9100立方米的污水順著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導致汀江部分河段嚴重污染,當地漁民的數百萬公斤網箱養殖魚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3187.71萬元人民幣。但紫金礦業卻將這起污染事故隱瞞9天才進行公告,並因應急處置不力,導致7月16日再次發生污水滲透。9月21日,位於茂名市的信宜紫金礦業有限公司銀岩錫礦高旗嶺尾礦庫還發生潰壩事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事發後,當地多名官員被停職檢查或責令辭職,相關企業負責人被刑事拘留。2010年10月8日,福建省環保局對紫金礦業作出罰款956.313萬元人民幣的行政處罰決定,創下對污染企業的最高罰款紀錄。
大連新港原油泄漏事件
2010年7月16日下午,大連新港一艘賴比瑞亞籍30萬噸級的油輪在卸油附加添加劑時,導致陸地輸油管線發生爆炸,並引起旁邊5個同樣為10萬立方米的油罐泄漏。直到7月22日,泄漏才被基本堵死。據測算,此次事故至少污染了附近50平方公里的海域。
松花江化工桶事件
2010年7月28日,吉林省兩家化工企業的倉庫被洪水沖毀,7138隻物料桶被沖入溫德河,隨後進入松花江。桶裝原料主要為三甲基一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等,污染帶長5公里。為防止危機擴大,沿岸出動上萬人攔截,城市供水管道被切斷,幾乎是5年前吉林石化爆炸的翻版。
河南鉻廢料堆積成城市毒瘤
2010年10月25日,有媒體報道,河南省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興建了一批化工企業,並留下了六百多萬噸廢料鉻渣,成堆存放在二十多個城市的周邊,成為「城市毒瘤」。鉻渣中含有致癌物鉻酸鈣和劇毒物六價鉻,因這些鉻渣堆大多沒有防雨、防滲措施,經過幾十年的雨水沖淋、滲透,已成為持久損害地下水和農田的污染擴散源。
2011年
血鉛超標事件頻發不止
2009年、2010年多地曝出的血鉛超標事件,在2012年繼續蔓延。1月,安徽懷寧縣高河鎮新山社區檢測出228名兒童血鉛超標;3月,浙江台州市路橋區峰江街道上陶村檢測出172人血鉛超標,其中兒童53人。浙江湖州市德清新市的海久電池股份有限公司被曝造成332人血鉛超標,其中兒童99人;5月,廣東省紫金縣的三威電池有限公司被曝造成136人血鉛超標,其中達到鉛中毒判定標準的59人;9月,上海康橋地區25名兒童被測出血鉛超標。
導致上述血鉛超標的污染源,幾乎全是蓄電池企業。環境保護部2011年3月對388家鉛蓄電池企業進行督察發現,大多數中小企業存在各種環境違法問題,為此對鉛蓄電池企業進行重點整治。其中因德清血鉛事件,對湖州市實施全面區域限批。
渤海蓬萊油田溢油事故
2011年6月4日,中海油與康菲石油合作的蓬萊19-3油田發生漏油事故,截至12月29日,這起事故已造成渤海6200平方公裏海水受污染,大約相當於渤海面積的7%,其中大部分海域水質由原一類淪為四類,所波及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嚴重破壞,河北、遼寧兩地大批漁民和養殖戶損失慘重。
事故發生後,中海油和康菲公司因信息披露不全、推諉卸責、處置不力等等而飽受輿論批評,索賠工作進展艱難,直到次年才有所突破,其中,國家海洋局於2012年4月27日宣布,康菲公司和中海油將支付總計16.83億元的賠償款,此數額創下了我國生態索賠的最高紀錄。
哈葯總廠陷「污染門」
2011年6月5日,中央電視台曝光哈葯集團制葯總廠長期違規排污:工廠周邊廢氣排放嚴重超標,惡臭難聞;部分污水處理設施因檢修沒有完全啟動,污水直排入河,導致河水變色;大量廢渣要麼不分地點簡單焚燒,要麼直接傾倒在河溝邊上。對葯廠相鄰區域空氣質量檢測結果顯示,硫化氫氣體超標1150倍,氨氣超標20倍。且這種「水陸空」立體式排污已非一日,周邊居民曾多年投訴,但哈葯總廠始終不願投資解決問題。
浙江杭州水源污染事件
2011年6月5日上午,浙江杭州市餘杭區餘杭鎮居民發現自來水有異味,當地水廠取水時也發現水體飄出一股類似松香水、油漆的氣味。經檢測,被污染的水體中出現了10種左右揮發性的苯烯類有機物質,污染源則來自青山湖附近的一個工業園區。因這起污染事件,當地部分地區停止供水。
雲南曲靖鉻渣污染事件
2011年8月,雲南曲靖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將5222.38噸重毒化工廢料鉻渣非法傾倒,導致珠江源頭南盤江附近水質受到嚴重污染,附近農村77頭牲畜死亡,並對周圍農村及山區留下長期的生態風險。
蘋果公司中國代工廠被指污染環境
2011年9月,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等36家環保組織發布題為《蘋果的另一面》的調查報告,披露蘋果公司在中國大陸的27家疑似供應商存在嚴重環境問題。隨後,環保組織與蘋果公司展開了一系列關於凈化產業鏈的談判。該年10月,蘋果中國江蘇代工廠因污染環境被勒令停產整頓。這一事件引發了人們對國際大品牌環保責任的討論。
甘肅徽縣血鎘超標事件
2011年10月23日,地處甘肅徽縣的寶徽集團鋅冶公司一名職工體檢時查出體內血鎘異常。隨後對該公司869名職工的體檢結果顯示,共有266人血鎘超標,71人住院治療。經調查,該公司防護措施不到位是造成員工血鉻異常的主要原因,相關責任人為此受到處理。
江西銅業排污禍及下游
2011年12月,江西銅業在江西德興市下屬的多家礦山公司被曝常年排污樂安河,禍及下游樂平市9個鄉鎮四十多萬群眾。樂平市政府的調查報告顯示,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上游有色礦山企業每年向樂安河流域排放六千多萬噸「三廢」污水,廢水中重金屬污染物和有毒非金屬污染物達二十餘種。由此造成9269畝耕地荒蕪絕收,1萬余畝耕地嚴重減產,沿河9個漁村因河魚銳減失去經濟來源,當地民眾重金屬中毒病症和奇異怪病時有發生。而相關企業根據協議作出的賠償金額,平均每年每人不足一元。
2012年
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
2012年1月15日,因廣西金河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河池市金城江區鴻泉立德粉材料廠違法排放工業污水,廣西龍江河突發嚴重鎘污染,水中的鎘含量約20噸,污染團順江而下,污染河段長達約三百公里,並於1月26日進入下游的柳州,引發舉國關注的「柳州保衛戰」。這起污染事件對龍江河沿岸眾多漁民和柳州三百多萬市民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截至2月2日,龍江河宜州拉浪至三岔段共有133萬尾魚苗、4萬公斤成魚死亡,而柳州市則一度出現市民搶購礦泉水情況。事發後,肇事企業的10名責任人因涉嫌污染環境罪被逮捕。
江蘇鎮江水污染事件
2012年2月3日中午開始,江蘇鎮江市自來水出現異味,鎮江自來水公司最初的解釋是「加大了自來水中氯氣的投放量」,但其後兩天,鎮江發生了搶購飲用水風波。2月7日,鎮江市政府承認:水源水受到苯酚污染是造成異味的主要原因。相關部門調查發現,曾停靠鎮江的韓國籍「格洛里亞」號貨輪有排放污染源的重大嫌疑。3月,鎮江市自來水公司正式向法院起訴該貨輪。
2013年
北京霧霾
2013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這一年的1月,4次霧霾過程籠罩30個省(區、市),在北京,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有報告顯示,中國最大的500個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質量標准,與此同時,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有7個在中國。
上海松江死豬事件
2013年3月上海黃浦江松江段水域大量漂浮死豬的情況,2013年3月10日向上海市農委及松江區相關部門了解了最新進展:已打撈的死豬數量超過了1200頭。這些死豬基本來源於上海的上游地區。上海正加緊協調黃浦江上游周邊地區,調查死豬來源,以從源頭上制止死豬不規范處置行為。上海市水務局表示,松江當地的自來水水質「數據正常」,符合相關標准。黃浦江死豬事件中的死豬數量又有增加,截止3月20日,上海相關區水域內打撈起漂浮死豬累計已達10395頭。
河南「污水灌溉麥田」村民笑答:都賣給你們了
河南新鄉造紙廠污水灌溉麥田,面對采訪提問:「這水澆出來的小麥,你們自己敢吃嗎?」村民的回答讓人無語:「(嘿嘿)都賣給你們了。」
河南新鄉市一家造紙廠違規排污污染麥田,當地政府已經對受污的麥田進行實地丈量,確保麥子不流入市場。
河南省環保廳近期在對部分地區涉水企業進行暗訪中發現,河南新鄉一家造紙廠違規將部分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用於灌溉麥田,造成環境污染。目前,這家企業已被責令關停整頓。當地政府也對受污染麥田進行實地丈量,確保麥子單獨收割,不流入市場。
青島輸油管道爆炸事件
2013年11月22日凌晨3點,位於黃島區秦皇島路與齋堂島路交匯處,中石化輸油儲運公司濰坊分公司輸油管線破裂,事故發現後,約3點15分關閉輸油,齋堂島街約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著雨水管線進入膠州灣,海面過油麵積約3000平方米。黃島區立即組織在海面布設兩道圍油欄。處置過程中,當日上午10點30分許,黃島區沿海河路和齋堂島路交匯處發生爆燃,同時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發生爆燃。
由於原油泄漏到發生爆炸達8個多小時,受海水倒灌影響,泄漏原油及其混合氣體在排水暗渠內蔓延、擴散、積聚,最終造成大范圍連續爆炸。事故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75172萬元。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水污染
6月20日,據報道,中石油長慶油田號5-15-27AH蘇氣井污水直接排入額日克淖爾湖,導致當地數百牲畜暴死。嘎魯圖鎮鎮長那日蘇說:「待牲畜死亡證據收集齊後,將與污染企業進行接觸。」
污染事故發生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章元曾專門赴當地進行調研。趙章元告訴本報記者,在考察中,發現「鄂爾多斯烏審旗和鄂托克旗等地的數萬畝草場上,水源及其植被有正在遭受污染的跡象,大片羊群出現死亡和明顯病症,地下水受到威脅。有牧民已經反映身體也開始出現不適之感」。
2014年
2014年4月23日4時,湖北省漢江武漢段入境斷面出現氨氮濃度超標情況。23日16時30分起,武漢市的白鶴嘴水廠、余氏墩水廠、國棉水廠因出廠水質氨氮超標,先後停止供水。
2014年4月 ,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東陳鎮雙馬化工有限公司發生硬脂酸粉塵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9人受傷。
2014年5月 ,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輔料包裝廠車紐車間除塵室發生粉塵爆炸事故,造成5人受傷。
2014年6月 ,烏蘇市新疆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個生產車間發生粉塵爆炸,引發該車間失火,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2014年8月 ,江蘇崑山市開發區中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汽車輪轂拋光車間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傷
⑹ 紫金礦業副總裁
陳家洪 - 原紫金礦業股蔽碧份公司副總裁兼金銅礦礦長
男,1970年生,公司副總裁,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工旁尺商管理專業,大學學歷。1994 年7 月加入紫金礦業股份公司,歷任紫金山金礦副礦長、常務副礦長、礦長兼任紫金山金礦技改指揮部副總指揮、公司副總經理兼新疆紫金董事長、總經理;自2006 年8 月起擔任紫金礦業股份公司副總裁。
紫金礦業公告,公司副總裁、原紫金山金銅礦礦長陳家洪因涉嫌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於2010年7月27日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
污水泄漏事件發生後,紫金山銅礦濕法廠廠長、副廠長、廠環保車間主任三人已於15日被刑運並高拘。該廠所處地上杭縣環保局局長被行政撤職,縣經貿局局長被停職。公司此前已對紫金山銅礦分管安全環保工作的副礦長和紫金山金銅礦環保安全處處長兩人進行停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