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住宅小區景觀水體污染和對策
前言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人們不但對居住小區的硬體設施要求智能化,而且對整個居住小區的外部人文景觀、綠化和自然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水景已是高尚住宅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的。然而,由於居住小區內的水體為封閉水域,一般具有水域面積小、易污染、水環境容量小、水體自凈能力低等特點,很容易使水體受污染,並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如何保證小區內水體的清潔、無污染已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
1、小區景觀水體變質的原因導致景觀水水質惡化的原因,總體上可分為以下幾種:
1.1 天然地表水源的條件差一般景觀水的水源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天然水、自來水、中水。一些小區的以天然水或中水做為小區景觀水,而二種水源中宜於藻類生長的氮、磷、碳和鉀等元素含量偏高,加上還有酸雨和降塵,使得景觀水源先天質量較差。
1.2 污染源多景觀水體污染物主要來源於小區內居民日常生活所排放生活污水、小區停車場洗車廢水、雨水、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及其滲濾液、漂浮物和施工塵土等。尤其是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污染物及氮、磷等植物營養物,植物營養物進入天然水體後將惡化水體水質,加速水體的富營養化過程,影響水面的利用。
1.3 人為的破壞人們的一些行為,也是導致水質惡化的原因之一。比如向水中丟棄垃圾與傾倒污水,或接用景觀水洗拖把或是沖洗地面上的污跡,用完後再直接將水倒回人工湖,這種行為也會嚴重地污染景觀水。
1.4 設計的不合理由於在水景設計與考慮不周,人工湖中經常會出現死角,而死角中的水由於缺乏流動,往往最容易惡化。各種污染物將會沉積在死角處,並慢慢地污染整個人工湖,這使得死角成為人工湖的一個內部污染源,因此,在一個人工湖中如果死角越多,水質惡化得越快。
1.5 地下水的污染隨著工農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污染物(如氮、磷、重金屬離子等等)滲入了地下,污染了地下水。如今我國地下水的污染已經相當普遍而嚴重,而大部分的景觀水又是與地下水相通的,因此導致景觀水的變質也是顯而易見的。
1.6 外來生物的入侵由於外來生物的入侵,並形成新的生物群落,使得景觀水體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從而使景觀水體水質惡化。
2 小區景觀水體的控制措施要保持封閉緩流水體(河道、湖泊)的清潔度,使之達到規定的景觀娛樂用水水質標准要求,必須對可能進入該水體的排放上述污水。
2.1 小區內生活污水必須排入城市下水道系統,進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不能直排入小區內封閉景觀水體;
2.2 在小區下水道系統不能與現有市政下水道系統連接的情況下,必須設立小區污水處理站對小區內所有污水進行處理,處理站凈化水可回用於沖廁、澆灌綠地、沖洗道路、洗車等,或經深度處理後作為封閉景觀水體的補充水;
2.3 地表徑流雨水含有較多有機物和無機塵土,尤其降雨歷時前十分鍾地表徑流水中污染物含量更高,應排入城市雨水管道排除,不能直接排入封閉水體,若直接排入封閉水體會造成淤積或水體不同程度的污染。如有條件,可考慮將收集雨水經靜置沉澱處理後作為補充水排入該封閉水體;
2.4 必須設專人對水面漂浮物及時清除,諸如雜草樹葉等腐植物不及時清除,長期浮於水面不但影響水體的自然復氧功能,而且沉於湖底腐難變質後會引起水質變臭;
2.5 應嚴禁在湖周圍附近堆放生活或建築垃圾,以免垃圾飄浮物經風吹到湖體水面或垃圾滲濾液直接流入湖體,對湖體水質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2.6 湖體邊坡應做毛石或預制混凝土塊護砌,防止邊坡土被水浪沖刷,影響水體感官指標。
3 小區已受污染的景觀水體的處理措施對於已受污染的景觀水體處理的方法有:
3.1 物理方法景觀水體凈化的物理方法有機械過濾、疏浚底泥、光調節、水位調節、高壓放電、超聲波等方法,這些方法效果明顯,但不易普及,難以大規模實施。在一定周期內清除景觀水體底部的沉積物及抑制泥中氮、磷的釋放是控制內負荷的有效途徑。
定期補水是保持景觀水水質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其主要機理為稀釋作用,其並不改變污染物的性質,但可為進一步的凈化作用創造條件,如降低有害物質的濃度,使水體其它凈化過程尤其是生物凈化過程能夠恢復正常。
定期補充水的處理方法對於較小水面的景觀水體來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經濟上可行,也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對於較大水面的景觀水體等則只能採用定期補水的方法,由於一次性換水會造成水源的大量浪費,在經濟上是不可行的。因此,定期補水能起到降低水體由於蒸發滲漏作用而引起的含鹽量的增加,以及稀釋水體中有害污染物濃度的作用,對於防止水體水質變壞及其防止水體富營養化的發生只能起到延緩作用,而從根本上解決不了水體水質逐漸變壞的問題。
3.2 化學方法對於湖泊、河道等緩流水體,由於氮、磷等植物營養物的大量排入已經發生富營養化引起水質變臭時,可以採用直接向水中投加化學葯劑的方法殺死藻類,然後通過自然沉澱後,清除淤泥層即可達到防止水體富營養化的目的。
殺藻常用的葯劑有硫酸銅和漂。一般說,硫酸銅效果較好,葯效長,在幾天之內就能殺死大多數產生氣味的藻類植物,但往往不能破壞死藻放出的致臭物質。漂或氯能去除這種放出的致臭物質,但投量要多一些。由於硫酸銅對於魚類也有毒性,其致命劑量隨魚的種類而異,因此,在景觀兼養魚的塘水中投加殺藻劑殺藻時,應慎重考慮,以免發生水中魚類死亡現象。
3.3 水生植物系統水生植物技術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將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應用於水質凈化,充分利用自然凈化與水生植物系統中各類水生生物間功能上相輔相成的協同作用來凈化水質,利用生物間的相剋作用修飾水質,利用食物鏈關系有效的回收和利用資源取得水質凈化和資源化、景觀效果等結合效益。但需要控制水生植物的種植密度,以防過度繁殖,適得其反。
3.4 生物柵與生物浮島生物柵是一種為參與污染物凈化的微生物、原生動物、小型浮游動物等提供附著生長條件的設施。它是在固定支架上設置繩狀生物接觸材料,使大量參與污染物凈化的生物在此生長,由於其固著生長而不易被大型水生動物和魚類吞食,使單位體積的水體中生物數量成幾何級數增加,大大強化了湖水的凈化能力。
生態浮島是一種應用於封閉水域水體凈化新型生態工藝,其上部可種植花草,一方面吸收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另一方面還有美化湖面景觀的作用,具有立體景觀效果。可供種植的植物有:美人蕉、空心菜、小麥等。
3.5 水生動物魚是水生食物鏈的最高級,在水體內利用藻類為浮游生物的食物,浮游生物又供作魚類的餌料,使之成為菌—藻類—浮游生物—魚的生態系統。在景觀水體內宜於放養的品種應以花鰱、白鰱為主,並配以鱅、草、鯉、羅非魚等。它們能夠以藻類為食,控制藻類的過渡繁殖,對防止水體富營養化的發生起到很好的作用,根據試驗,即使是污水養魚,也可將水中藻類含量降至1000個/ml左右。因此,作為景觀水體適量養魚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既有凈化水質的作用,同時又能很好的發揮水體的垂釣功能。
3.6 曝氣充氧曝氣主要是向水中補充氧氣,以保證水生生物生命活動及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物所需的氧量,同時攪拌水體達到水體循環的目的。採用曝氣的方法給封閉水體充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因藻類大量繁殖而導致的魚類死亡,對維持水體生態平衡起到一定的作用。曝氣的方法只能延緩水體富營養化的發生,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體富營養化。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貳』 大量污水直排左江!督察人員將副市長帶到居民家旁排污口,該如何治理污水
城市的物理污水治理需要與城市的管理系統,排水系統以及管道系統進行相通,良好的或者是優秀的管道排水系統,是治理城市污水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或者是前提。將污水可以進行承包給給污水處理工廠進行處理,通過污水處理工廠進行處理,一般分三個階段來治理污水,一般治理污水或者是處理污水分三個階段。
一、物理處理,第一階段如果真的要達到飲用水的目的,需要進行第3個階段的進行進一步的加工處理,通過物理方法以及化學方法,加入化學葯劑,或者是化學凝結劑,進行不斷的反復的沉澱、殺毒、消菌以及分離回收物、水中的污染物以及有毒成分或者說有毒元素將其進行過濾或者說清除、從而達到過濾的目的,達到飲用健康水的目的,從而達到真正的飲用水的目的方可使用。
『叄』 我國水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
我國水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
我國水污染現狀:
我國水資源總量少且分布不均勻,當前水污染現象嚴重,主要來源包括生活用水污染、農業灌溉污染和工業廢水污染。
水污染類型:
導致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治理對策:
綜上所述,我國水污染現狀嚴峻,需通過嚴格控制污染源、全面規劃治理、加強監測管理等多方面措施,共同推動水資源保護和污染治理工作,以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
『肆』 不經過化糞池,生活污水可以直排市政管道嗎
可以。但需要經過其他處理方法。
生活污水處理方法:
物理處理法:
通過物理作用分離、回收廢水中不溶解的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包括油膜和油珠)的廢水處理法,可分為重力分離法、離心分離法和篩濾截留法等。以熱交換原理為基礎的處理法也屬於物理處理法。
化學處理法:
通過化學反應和傳質作用來分離、去除廢水中呈溶解、膠體狀態的污染物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的廢水處理法。
生物處理法:
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廢水中呈溶液、膠體以及微細懸浮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物質的廢水處理法。根據作用微生物的不同,生物處理法又可分為需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兩種類型。
生物接觸氧化法:
用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廢水,即用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在生物反應池內充填填料,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並以一定的流速流經填料。在填料上布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凈化。最後,處理過的廢水排入生物接觸氧化處理系統與生活污水混合後進行處理,氯消毒後達標排放。
生活污水處理工藝:
1、城市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應採用厭氧、好氧和堆肥等方法進行穩定處理。也可採用衛生填埋方法予以妥善處置。
2、日處理能力在十萬立方米以上的污水二級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宜採取厭氧消化工藝進行處理,產生的沼氣應綜合利用。
3、日處理能力在十萬立方米以下的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可進行堆肥處理和綜合利用。
4、採用延時曝氣的氧化溝法、SBR法等技術的污水處理設施,污泥需達到穩定化。採用物化一級強化處理的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須進行妥善的處理和處置。
5、經過處理後的污泥,達到穩定化合無害化要求的,可農田利用;不能農田利用的污泥,應按有標准和要求進行衛生填埋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