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干貨匯總:20個污水處理的關鍵參數控制指標
本文匯集了污水處理過程中20個關鍵參數的控制指標,以下是對它們的詳細解釋。
1. BOD5:生物化學需氧量,表示20℃下,5d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數量。它涵蓋了碳化和消化兩個階段。
2. CODMn /CODCr:化學需氧量,通過KMnO4和K2Cr2O7測定,COD測定簡便快速,不受水質限制,適用於含有生物有毒的工業廢水。CODCr可視為總有機物量,差值表示污水中難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機物。
3. SS:懸浮物質,測定用2mm篩通過並用孔徑為1μm的濾紙截留的物質。
4. TS:蒸發殘留物,105-110℃烘乾後殘余的固體物質總量。
5. 灼燒鹼量(VTS)(VSS):蒸發殘留物或懸浮物質在600℃±25℃高溫揮發的有機物量,表示有機物量(前者為VTS,後者為VSS),殘渣表示無機物部分。
6. 總氮、有機氮、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氮的循環轉換,有機氮分解為氨氮,氨氮在硝化細菌作用下轉化為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反硝化細菌將NO2-和NO3-轉化為N2。
7. 總磷、有機磷、無機磷:污水中磷的來源與氮相似,是生物處理所需元素,也是引發封閉性水體富營養化污染的元素。
8. pH值:生活污水pH值在7左右,強酸或強鹼性工業廢水會影響生物處理效果。異常的pH值或變化會影響物理化學處理。
9. 鹼度(CaCO3):表示污水中和酸的能力,以CaCO3含量表示。鹼度較高緩沖能力強,有利於污水硝化反應。
10. F/M:有機負荷率(F/M),表示單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單位時間內承受的有機物數量,反映污泥負荷,與泥齡、BOD有機負荷緊密相關。
11. VFA:揮發性脂肪酸,在厭氧生物處理法的發酵階段產生的末端產物。啟動初期控制進水pH,主要通過投加氫氧化鈉。
12. MLSS: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表示曝氣池單位容積混合液內的活性污泥固體物總重量。
13. MLVSS: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表示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機性固體物質部分的濃度。
14. SV:污泥沉降比,曝氣池活性污泥混合液靜置30分鍾後沉澱污泥與原混合液體積比。
15. SVI:污泥體積指數,通過測定MLSS、SV%,讀取沉澱污泥體積計算。
16. SDI:污泥密度指數,曝氣池混合液靜置30分鍾後,含100mL沉降污泥中的活性污泥懸浮固體克數。
17. 污泥負荷Ns:曝氣池每公斤活性污泥單位時間負擔的五日生化需氧量。
18. 容積負荷Fr:單位體積池容每日負擔的有機物量。
19. 有機負荷(F/M):單位體積濾料(或池子)單位時間內所能去除的有機物量。
20. 污泥泥齡(SRT):曝氣池中微生物細胞的平均停留時間。
㈡ 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是怎樣算的
計算:水力負荷 = (體積/時間)/面積 = 流量/面積,體積/時間 = 流量
單位時間內,內通過單位面積容的水體叫水力負荷。單位是立方米(廢水)/立方米(濾料)·日或立方米(廢水)/平方米(水池)·日。是沉澱池、生物濾池等設計和運行的重要參數。
例如,每小時,通過每平方米地表面,排出去(滲透下去的)水量。
或每天,通過每平方米地表面,排出去(滲透下去的)水量(立方米)。
(2)污水處理廠負荷率指什麼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的意義:將污水進行處理之後,可以對其進行循環使用,為我國的生產減少水資源的消耗。水處理技術利用相關的技術手段對污水進行凈化,使其可以繼續使用,所以污水處理極為重要。
按污水來源分類,污水處理一般分為生產污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生產污水包括工業污水、農業污水以及醫療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是指各種形式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復雜混合物,包括:
①漂浮和懸浮的大小固體顆粒;
②膠狀和凝膠狀擴散物;
③純溶液。
按水污的質性來分,水的污染有兩類:
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
㈢ 什麼是污水負荷
污水負荷是污水處理領域中一個核心概念,涉及多個層面的計算與理解。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什麼是負荷。負荷有兩種主要定義:一種是污泥負荷,指的是單位時間內一定量污泥去除COD的量;另一種是容積負荷,指的是單位時間內一定反應體積去除COD的量。
在實際操作中,污水處理過程中常常會遇到沖擊負荷。沖擊負荷是指由於進水水質變化劇烈,導致污泥負荷和容積負荷發生顯著變化,對污泥微生物產生影響。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進水COD濃度突然飆升或大幅下降時。然而,在一些工藝設計中,如迴流量特別大或完全混合類型的處理系統,其對沖擊負荷的承受能力較強。即使出現負荷升高的現象,系統也能較快恢復,展現出較強的抗沖擊負荷能力。
運行負荷率是衡量污水處理系統效率的一個重要指標,計算公式為每日實際進水量除以每日設計處理量。一般而言,運行負荷率應在60%以上,但不應超過設計處理量的120%。BOD負荷則根據進水BOD濃度和進水量計算,用於評估系統對有機污染物的處理能力。
在計算污水系統負荷時,需要考慮多個參數,包括污泥體積、含水率、有機負荷率、污泥齡等。這些參數相互作用,共同影響系統處理能力。例如,污泥齡長表示微生物更新周期長,菌種多樣性增加,有機負荷率相對可提高。但這也需要在動力學反應范圍內進行,保持池內生物量、進水流量穩定,通過調節污泥濃度、排泥量,以實現負荷的提高。
滿負荷污水處理負荷是指污水處理系統在穩定運行狀態下所能處理的污水量或污染物總量。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通過提高池內生物量,增加處理能力,實現超負荷運轉。設計說明中通常會提供微生物的有機負荷和池內生物濃度等參數,以便在運行中進行調整和優化。
綜上所述,污水負荷的概念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定義、計算方法、系統負荷理解以及滿負荷處理能力等。通過深入理解這些概念,可以更有效地設計和運行污水處理系統,以滿足不同情況下的處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