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含硫酸廢水中和處理應該考慮哪些
注意酸的濃度及鹼的濃度,加鹼速度,會放熱
含酸廢水是兩種重要的工業廢液。一般來說版,酸含量大於權3~5%的高濃度廢水稱為廢酸液,這類廢液首先要考慮採用特殊的方法回收其中的酸。酸含量小於3~5%的酸性廢水,回收價值不大,常採用中和處理方法,使其pH值達到排放廢水的標准。所以若是要中和處理含酸廢水就得硫酸廢水濃度進行限制,濃度應該限制在3~5%以內。因為含硫酸廢水來源不同,且水量大小不一,如果廢水中沒有含其他污染物的話,只有含硫酸,水量又不多,那麼可以使用液鹼中和比較方便,不會產生沉澱物,中和至6--9便可直接排放。如果沒其它污染物,水量大的話,那麼可以使用石灰粉(比液鹼便宜)中和較好,不過會產生硫酸鈣與碳酸鈣沉澱,需要配備壓濾機壓泥。
很高興為您解答有用請採納
Ⅱ 廢水中和處理法酸性廢水中和處理
處理酸性廢水的方法主要包括酸鹼相互中和、投葯中和以及過濾中和。
(一)酸鹼中和法
根據當量定律,酸鹼廢水可通過NaVa=NbVb的公式計算中和。強酸強鹼在達到等當點時,溶液pH值為7,但弱酸弱鹼生成的鹽可能水解,導致pH值受其水解度影響。
(二)投葯中和法
這種方法廣泛使用,常用石灰作為鹼性葯劑,考慮因素包括溶解性、反應速度、成本、二次污染及處理產物的性質等。石灰石和白雲石也是常用濾料,選擇時需考慮進水硫酸濃度和處理效率。
(三)過濾中和法
適用於酸度較低的廢水(硫酸<20g/L,鹽酸、硝酸<20g/L),但不適用於含有大量懸浮物、油、重金屬鹽和有毒物質的廢水。濾料選擇上,石灰石反應較快但硫酸濃度限制較高,鹽酸、硝酸廢水可用石灰石或白雲石,硫酸廢水則推薦使用白雲石。
Ⅲ 醫療廢水處理最新標准
本標准規定了醫療廢水處理後的排放相關關鍵指標,具體包括但不限於:
醫療廢水處理後的酸鹼度(pH)應在6至9之間;醫療廢水中懸浮固體(SS)含量應控制在最大值為20毫克每升以下;化學需氧量(COD)應控制在最大值為60毫克每升以下;生化需氧量(BOD)應控制在最大值為20毫克每升以下;糞大腸桿菌群數量應控制在最小值為500個每升以下。
以上規定旨在確保醫療廢水處理後達到安全環保的使用要求。
Ⅳ 污水處理如何投加硫酸
污水處理中投加硫酸的具體操作是先將硫酸稀釋至安全濃度,然後緩慢、均勻地加入廢水中,同時不斷攪拌以確保混合均勻。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投加硫酸的主要目的是調節廢水的pH值,使其達到適合後續處理工藝的條件。由於硫酸是一種強酸,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和刺激性,因此直接投加濃硫酸是極其危險的,可能引發爆炸或造成嚴重的人身傷害。因此,投加前必須將硫酸稀釋至安全濃度,一般建議使用重量濃度為15%或更低的稀硫酸。
投加硫酸時,操作人員應穿戴好防護裝備,如防護眼鏡、防護服和手套,確保個人安全。投加過程中,應緩慢地將稀硫酸倒入廢水中,並不斷攪拌,以防止局部酸度過高對設備造成腐蝕或對微生物處理系統產生沖擊。攪拌過程中,應注意觀察廢水的pH值變化,根據實際需要調整硫酸的投加量,確保pH值穩定在目標范圍內。
值得注意的是,投加硫酸後,廢水中的金屬離子、重金屬等會形成不溶性的硫酸鹽沉澱下來,有助於去除廢水中的污染物。然而,沉澱後的廢水仍需進行過濾處理,以去除殘留的固體顆粒物。此外,由於硫酸處理後的廢水通常呈酸性,為了達到排放標准,可能還需要進行中和處理,如投加氫氧化鈉等鹼性物質,以調節廢水的pH值至中性或接近中性。
總之,在污水處理中投加硫酸是一項需要謹慎操作的任務。必須確保操作安全,合理控制硫酸的投加量和pH值的變化范圍,以達到最佳的廢水處理效果。
Ⅳ 廢水在線監測排放標准指標有哪些
廢水在線監測排放標准指標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pH值:反映廢水的酸鹼度,通常要求在6.5-8.5之間。
懸浮物(SS):廢水中的固體顆粒物,包括泥沙、纖維等,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化學需氧量(COD):反映廢水中有機物含量的一個指標,通常要求低於某一限值。
生物需氧量(BOD):反映廢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機物含量的一個指標,通常要求低於某一限值。
氨氮:反映廢水中的氨氣或氨離子含量,通常要求低於某一限值。
總磷:反映廢水中的總磷含量,通常要求低於某一限值。
重金屬:如鋅、銅、鎳等,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有機污染物:如揮發性有機物、酚類化合物等,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具體指標要求可能會因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而有所差異,需要根據當地的標准和規定來確定。同時,在廢水處理過程中,也需要對這些指標進行監測和控制,以確保廢水處理效果達到排放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