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水質渾濁度值有哪些
水質渾濁度值的衡量指標就是渾濁度。水質檢測中水的渾濁度是反映飲用水及天然水內物理性狀的指標,也容是水質檢測的指標之一。GB5749-198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中規定水質檢測中渾濁度不超過3.ONTU,天然水和飲用水特殊情況不超過5.ONTU。
水的渾濁度對消毒殺菌效率產生直接的影響,渾濁度與水中的有機物含量也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渾濁度的降低意味著水體中的有機物、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相對減少,這不僅可提高消毒殺菌效果,而且有利於降低鹵化有機物的生成量,所以說水質檢測中的渾濁度是評價自來水總體質量好壞的一項至關重要指標。
天然水的渾濁度是由水中含有的泥沙、枯土、有機物、微生物等微粒懸浮物質所致。渾濁度為水樣光學性質的一種表達語,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渾濁的程度是衡量水質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標之一。也是考核水處理設備凈化效率和評價水處理技術狀態的重要依據。
❷ 國家標準的水濁度是多少
飲用水濁度國家標準是:不得超過1NTU,當水源與凈水技術條件限制時不得超過回3NTU。
生活飲用水答衛生標准:是從保護人群身體健康和保證人類生活質量出發,對飲用水中與人群健康的各種因素(物理、化學和生物),以法律形式作的量值規定,以及為實現量值所作的有關行為規范的規定,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以一定形式發布的法定衛生標准。
NTU:水的渾濁度單位。水中含有泥土、粉砂、微細有機物、無機物、浮游生物等懸浮物和膠體物都可以使水質變的渾濁而呈現一定濁度,水質分析中規定:1L水中含有1mgSiO2所構成的濁度為一個標准濁度單位,簡稱1度。通常濁度越高,溶液越渾濁。
❸ 污水表觀怎麼描述
污水水質指標,即各種受污染水中污染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或限量閾值的具體限制和要求,是判斷水污染程度的具體衡量尺度。國家對水質的分析和檢測制定有許多標准,一般來說其指標可分為物理、化學、生物三大類。
物理性指標
編輯
溫度
許多工業排出的廢水都有較高的溫度,這些廢水排入水體使其水溫升高,引起水體的熱污染。水溫升高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和對水資源的利用。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水溫的升高而減小,這樣一方面水中溶解氧減少,另一方面水溫升高加速耗氧反應,最終導致水體缺氧或水質惡化。地表水的溫度隨季節、氣候條件而有不同程度的變化,0.1-30℃,地下水的溫度比較穩定,8-12℃,工業廢水的溫度與生產過程有關。
顏色和色度
顏色有真色和表色之分。真色是由於水中所含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所致,即除去水中懸浮物質後所呈現的顏色。表色包括由溶解物質、膠體物質和懸浮物質共同引起的顏色。一般純凈的天然水是清澈透明的,即無色的,一般只對天然水和用水作真色的測定,但帶有金屬化合物或有機化合物等有色污染物的污水呈各種顏色。
嗅和味
嗅和味同色度一樣也是感官性指標,可定性反映某種污染物的多寡。天然水是無嗅無味的。當水體受到污染後會產生異樣的氣味。水的異臭來源於還原性硫和氮的化合物、揮發性有機物和氯氣等污染物質。不同鹽分會給水帶來不同的異味。如氯化鈉帶鹹味,硫酸鎂帶苦味,硫酸鈣略帶甜味等。
渾濁度和透明度
水中由於含有懸浮及膠體狀態的雜質而產生渾濁現象。水的渾濁程度可以用渾濁度來表示。水體中懸浮物質含量是水質的基本指標之一,表明的是水體中不溶解的懸浮和漂浮物質,包括無機物和有機物。懸浮物能在1至2小時內沉澱下來的部分稱之為可沉固體,此部分可粗略地表示水體中懸浮物之量。生活污水中沉澱下來的物質通常稱作污泥;工業廢水中沉澱的顆粒物則稱作沉渣。[1]
化學性指標
編輯
有機物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有機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終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質、二氧化碳和水等。這些有機物在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故屬耗氧污染物。耗氧有機污染物是使水體產生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
無機性指標
植物營養元素,污水中的N、P為植物營養元素,從農作物生長角度看,植物營養元素是寶貴的物質,但過多的N、P進入天然水體卻易導致富營養化。水體中氮、磷含量的高低與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有密切關系,就污水對水體富營養化作用來說,磷的作用遠大於氮。
pH值,主要是指示水樣的酸鹼性。
重金屬,重金屬主要是指汞、鎘、鉛、鉻、鎳,以及類金屬砷等生物毒性顯著的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害性的一般重金屬,如鋅、銅、鈷、錫等。[1]
生物性指標
編輯
細菌總數
水中細菌總數反映了水體受細菌污染的程度。細菌總數不能說明污染的來源,必須結合大腸菌群數來判斷水體污染的來源和安全程度。
大腸桿菌
水是傳播腸道疾病的一種重要媒介,而大腸菌群被視為最基本的糞便傳染指示菌群。大腸菌群的值可表明水樣被糞便污染的程度,間接表明有腸道病菌(傷寒、痢疾、霍亂等)存在的可能性。[2]
綜合性指標
編輯
化學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用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氧化劑的量,以氧的毫克/升來表示。化學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還原性物質污染的程度。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規定條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質,特別是有機物所進行的生物化學過程中所消耗溶解氧的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反映了水體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的含量。
懸浮物(SS),是指在103一105℃烘乾的總不可濾殘渣。水中存在懸浮物時會使水體渾濁,降低透明度,影響水生生物的呼吸和代謝,在水和廢水處理中,測定懸浮物具有特定的意義。
總氮(NT),水體中含有一定量的氮時,會造成浮游生物繁殖旺盛,出現富營養狀態。因此,總氮是衡量水質的重要指標之一。
氨氮(NH3-N),以游離氨或按鹽的形式存在於水中。水中氨氮的來源主要為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機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產物。測定水中氨氮含量,有助於評價水體被污染和「自凈」狀況。
總磷(PT),磷是生物生長的必須元素之一,但水體中磷含量過高,可造成藻類的過度繁殖,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❹ 什麼是水的渾濁度
由於水中含有懸浮及膠體狀態的微粒,使得原來無色透明的水產生渾濁現象,其渾濁的程度稱為渾濁度。渾濁度的單位是用度來表示的,就是相當於1L的水中含有1mg.的SiO2(或是非曲直mg白陶土、硅藻土)時,所產生的渾濁程度為1度,或稱傑克遜。濁度單位為JTU,1JTU=1mg/L的白陶土懸浮體。現代儀器顯示的濁度是散射濁度單位NTU,也稱TU。1TU=1JTU。最近,國際上認為,以烏洛托品-硫酸肼配製濁度標准重現性較好,選作各國統一標准FTU。1FTU=1JTU。渾濁度是一種光學效應,是光線透過水層時受到阻礙的程度表示水層對於光線散射和吸收的能力。它不僅與懸浮物的含量有關,而且還與水中雜質的成分、顆粒大小、形狀及其表面的反射性能有關。控制渾濁度是工業水處理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一項重要的水質指標。根據水的不同用途,對渾濁度有不同的要求,生活飲用水的渾濁度不得超過5度;要求循環冷卻水處理的補充水渾濁度在2~5度;除鹽水處理的進水(原水)渾濁度應小於3度;製造人造纖維要求水的渾濁度低於0.3度。由於構成渾濁度的懸浮及膠體微粒一般是穩定的,並大都帶有負電荷,所以不進行化學處理就不會沉降。在工業水處理中,主要是採用混凝、澄清和過濾的方法來降低水的渾濁度。
❺ 化學中+,++,+++,表示渾濁度。,怎麼表示
一般來說,這是表示程度的記號,對於這三個符號,+表示存在,++表示較多,+++表示很多。
因此,一般而言,如果應用到沉澱/渾濁上,+表示略有渾濁,++表示渾濁,+++表示十分渾濁。
一般來說此類問題,題目會事先有說明。實際上,這個只能說是一般情況下的標注,很多時候自己也都是可以定標準的。三個符號具體表示的程度取決於使用時的需求,較為主觀。
❻ 生活飲用水的渾濁度一般不應超過多少度
中國1976年頒布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准規定,濁度不超過1度。
❼ 水質渾濁度值有哪些
我國現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2006規定濁度限值為1NTU,水廠出廠水的濁度一般控制在0.5NTU左右。很多城市出廠水濁度已控制在0.1NTU以下,以保證飲用水的微生物學安全。
❽ 濁度單位ntu怎麼讀音
NTU可讀作:散射濁度。其代表散射濁度單位。
1,比濁法或射光法測定。
濁度可用比濁法或散射光法進行測定。我國一般採用比濁法測定,將水樣和用高嶺土配製的濁度標准溶液進行比較側度不高,並規定一升蒸餾水中含有1毫克二氧化硅為一個濁度單位。對不同的測定方法或採用的標准物不同,所得到的濁度測定值不一定一致。
濁度的高低一般不能直接說明水質的污染程度,但由人類生活和工業生活污水造成的濁度增高,表明水質變壞。
2,濁度計測定。
濁度也可以用濁度計來測定的。濁度計發出光線,使之穿過一段樣品,並從與入射光呈90°的方向上檢測有多少光被水中的顆粒物所散射。這種散射光測量方法稱作散射法。
任何真正的濁度都必須按這種方式測量。濁度計既適用於野外和實驗室內的測量,也適用於全天候的連續監測。可以設置濁度計,使之在所測濁度值超出安全標准時發出警報。
濁度計是依據渾濁液對光進行散射或透射原理製成的,一般用於水體濁度的連續自動測定。
3,其他方法。
濁度也可以通過利用色度計或分光光度計測量樣品中顆粒物的阻礙作用造成的透射光強衰減程度來估計。然而,管理機構並不承認這種方法的有效性,這種方法也不符合美國公共衛生協會對濁度的定義。
利用透光率測量容易受到顏色吸收或顆粒物吸收等干擾的影響。而且,透光率和用散射光測量法測得的結果之間並無相關性。盡管如此,在某些時候色度計和分光光度計的測量結果可以在水處理系統或過程式控制制中用於測定濁度的大幅度變化。
❾ 污水水質指標有哪些
污水水質指標可分為三大類:物理性指標、化學性指標和生物性指標。
其中:
(1) 物理性指標
① 固體物質(TS)
水中固體物質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將水樣蒸發至干時所殘余的固體物質總量,也稱蒸發殘余物。按水中固體的溶解性可分為溶解固體(DS)和懸浮固體(SS)。溶解固體也稱「總可濾殘渣」,是指溶於水的各種無機物質和有機物質的總和。在水質分析中,對水樣進行過濾操作,濾液在103~105℃溫度下蒸干後所得到的固體物質即為溶解固體。懸浮固體也稱作「總不可濾殘渣」,在水質分析中,將水樣經0.45微米濾膜過濾,凡不能通過濾器的固體顆粒物即為懸浮固體。
② 渾濁度
含有泥砂、纖維、有機物、浮游生物等會呈現渾濁現象。水體渾濁的程度可用渾濁度的大小來表示。所謂渾濁度是指水中的不溶物質對光線透過時所產生的阻礙程度。在水質分析中規定,l L水中含有1gSiO2所構成的濁度為一個標准濁度單位,簡稱1度。目前濁度採用NTU單位。
③ 顏色
水的顏色有真色和表色之分。真色是由於水中所含溶解物質或肢體物質所致,即除去水中懸浮物質後所呈現的顏色。表色則是由溶解物質、膠體物質和懸浮物質共同引起的顏色。異常顏色的出現是水體受污染的一個標志。
水的物理性水質指標還有嗅、味、溫度、電導率等。
(2)化學指標
① 化學需氧量(COD)
② 生化需氧量(BOD)
③ 總有機碳(TOC)
④ 有機氮
⑤ pH值
⑥ 有毒物質指標
(3) 生物指標
生物指標主要有細菌總數、大腸菌數及病原菌等。細菌總數是指1mg水中所含有的各種細菌的總數;大腸菌數是指每L水中所含的大腸菌個數。
希望採納!!!
❿ 污水中ss和濁度指標有什麼區別
SS-懸浮物(suspendedsolid)指不能通過過濾器(濾紙或者濾膜)的固體物質,包括懸浮固體和溶解固體兩類,單位是mg/l,主要指泥土、沙礫和動植物殘余體等不溶性雜質微粒直徑在10-4mm以上。
濁度-水中含有的泥土,粉沙,微細有機物,無機物,浮游生物等懸浮物和膠體都可以使水變得渾濁而呈現一定的濁度,其渾濁的程度稱為渾濁度。散射濁度單位(NTU),燭光濁度單位(JTU)。
SS是水環境研究治理中對懸浮物(suspendedsolids)的簡稱。
懸浮物(suspendedsolids)指懸浮在水中的固體物質,包括不溶於水中的無機物、有機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水中懸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標之一。懸浮物是造成水渾濁的主要原因。水體中的有機懸浮物沉積後易厭氧發酵,使水質惡化。中國污水綜合排放標准分3級,規定了污水和廢水中懸浮物的最高允許排放濃度,中國地下水質量標准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對水中懸浮物以渾濁度為指標作了規定。
此懸浮物定義是個相對概念.從理論上講如果水體透明度較高懸浮物的含量不會高而在含鹽廢水懸浮物的實際監測分析中由於分析方法不完善有時懸浮物會出現較高含量
2、懸浮物(SS):懸浮物是指水中無機的和有機的顆粒物,實際上也包括可沉降的固體顆粒物.懸浮物常常成為微生物隱蔽的載體
懸浮物是指不能通過濾器的固體物.用中(2)將稱至恆重的濾紙放入布氏漏斗中,用速定量濾紙過濾水樣,經103~105C烘乾恆重蒸餾水沖洗濾紙,以除去可溶性物質,並用攪拌後得到總不可濾殘渣(懸浮物)含量
懸浮物是指不溶於水的砂、粘土微粒和動植物有機體殘骸等等.水中含有雜質對鍋爐保養和蒸汽的蒸發十分有害的易結生水垢使金屬腐蝕和過燒引起泡沫及汽水井騰
懸浮物是指土壤浸提液中所含的粘土礦物、粉砂、腐殖質和鐵鋁水合氧化物等.有機物、無機物在懸浮物水相界面進行著一系列的遷移轉化過程,如吸附解吸作用、沉澱溶解作用等
懸浮物是指濾剩於濾器並在103~105℃烘至恆重的固體物.地面水中存在的懸浮物使水體渾濁,降低透明度,影響水生生物的呼吸和代謝,甚至造成河道阻塞.因此,在水和污水處理中,測定懸浮物具有特定意義
0.45μm孔徑的濾膜能阻留水中的懸浮物和大部分細菌所以通常把通過0.45μm孔徑過濾器的定義為「溶解的」和「可溶的」而被阻留的部分則稱為懸浮物
H1501525ZP天然水中的雜質,按其顆粒大小的不同可分成三類:顆粒最大的稱為懸浮物.其次是膠體.最小的是離子和分子,即溶解物質.1.懸浮物懸浮物的顆粒較大,在水中不穩定,容易除去水發生渾濁現象,主要是由此類物質所造成的
「總不可濾殘渣」指截留在濾紙上的全部殘渣,即稱為懸浮物.在環境監測分析過程中,這種方法看似簡單,但操作步驟煩瑣而且要保證測定準確並不容易掌握
水中雜質按其顆粒大小可分為三類:顆粒最大的稱為懸浮物.其次稱為膠體物.最小的是分子和離子稱為溶解物.上述雜質如未經處理或處理不妥而進入鍋爐則會對鍋爐的安全經濟運行帶來各種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