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淝水之戰是什麼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實則僅二十多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南部。
淝水之戰使得北府兵聲威大振,謝玄、謝安、謝石等人也憑藉此戰留名青史。東晉孝武帝司馬曜藉此機會收回權力,成為了東晉唯一掌握皇權的皇帝。而戰敗的前秦天王苻堅,也並非是一位怯懦無能的君王,他誅殺暴君苻生,為永嘉之亂以來的關中百姓,帶來了二十多年的和平歲月,使得五胡亂華以來的北方再度恢復生機,不過因淝水戰敗,本已經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苻堅也在兩年後被叛將姚萇殺死。
B. 淝水之戰發生在哪一年
淝水之戰,又稱肥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淝水之戰發生在淝水之上,八公山之下。安徽壽縣古城。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壽縣之間的將軍嶺。東晉時,謝安、謝玄敗苻堅於淝水。東晉的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 留有「八公山下,草木皆兵」,投鞭斷流等成語。
C. 淝水之戰是在什麼時候
淝水之戰,又稱肥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當時中國北方的前秦欲滅南方的東晉,並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D. 淝水之戰發生在哪一年 淝水之戰交戰雙方是誰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交戰雙方是前秦和東晉。淝水之戰以晉軍的全面勝利告終。
E. 淝水之戰發生在哪一年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結果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先後建立了十餘個小國。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F. 淝水之戰在那一年
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
G. 「淝水之戰」發生在哪年﹖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結果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先後建立了十六個小國。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H. 淝水之戰是公元383年幾世紀幾年代
四世紀,八十年代。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I. 淝水之戰發生在什麼時期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結果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先後建立了十餘個小國。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東晉的勝利原因
1、東晉主戰派謝安等人臨危不亂,堅決抗戰,態度意志堅決。
2、軍隊戰鬥力強,主將有能,指揮若定,將兵上下齊心協力,軍心可用。
3、民間也組織軍事力量對抗前秦,民心可用。
4、有淝水天險,占盡地利,准備充分,發揮己軍之長。
5、戰術得當,利用前秦內部不穩,分化離間前秦內部關系,渙亂其軍心。
6、以智激敵,誘其自亂,然後乘隙掩殺;堅決實施戰略追擊,擴大戰果。
J. 淝水之戰交戰雙方是誰 淝水之戰發生在哪一年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王苻堅率軍出兵伐晉,東晉以謝安之侄謝玄為先鋒,率領經過7年訓練,有較強戰鬥力的「北府兵」8萬沿淮河西上,迎擊秦軍主力。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