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關於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過程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主要完成對雨水的收集、處理、存蓄和利用工作,進而達到對城市雨水進行有效控制的大目標。
所有基於降雨初期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統都由三個基本組件構成:(收集裝置)-(傳輸裝置)-(存蓄裝置),在組件基本功能基礎之上,這些裝置又會增加雨水初期棄流、滲透、凈化、利用等其他復合功能。
如近年流行的雨水滲透排放技術,其主要技術就是在雨水傳輸裝置,存蓄裝置中同時增加滲透功能。
收集裝置
收集裝置是雨水從系統外部進入內部的介質。按收集裝置安裝位置可分為屋面雨水收集系統和地面雨水收集系統。
1、屋面雨水收集系統
按管內水流狀態可分為重力流和壓力流兩類。
壓力流又可細分為半有壓流和虹吸流兩類系統。其核心裝置是雨水斗。
一體化埋地凈化系統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存在的爭議
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建設對城市水循環及生態系統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關於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的使用,目前仍存在較大爭議。最大的爭議在於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建設工程量大,設備費用高,後期維護麻煩,而產生的水只能用作不與皮膚直接接觸的一般生活用水,這部分用水只佔小區用水很小一部分,效益有限並不一定能覆蓋投資成本。
② 暴雨天氣後污水處理系統如何快速恢復運行
目前,全國范圍內暴雨天氣頻繁發生,對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和工廠內污水處理系統的生化段運行專均造成很大的屬影響,本文就這種影響及其應對辦法提供一些解決方案。
一般來說,城市內部均做好了雨污分流的處理,雨水管路和污水管路相互並沒有影響,但是雨水管道設計的時候對於短時強降雨的瞬時降雨量預估可能不及預期,加上最近氣候狀況變化多端,這就造成了城市內澇的可能性,同時,因為廠區可能用到絮凝劑等化學葯劑等因素,污水處理廠一般會對廠區內部的雨水收集進污水處理系統,這就直接造成了進水水量大幅度增加。雨水的大量混入也會造成進水的有機負荷濃度大幅度降低,從而造成污泥濃度降低,污泥上浮等狀況。
中小型企業由於其污水處理系統往往是地埋或者露天式的,也會遇到水量激增以及進水污染物濃度低的狀況,所以容易出現總氮、氨氮等指標上漲,污泥流失等問題,暴雨期間污水系統無法正常運行,那麼降雨結束後,如何有效且快速的恢復污水處理系統運行呢?
③ 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方法有哪些目前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狀如何
濕地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把污水投放到長有沼澤植物的地方,通過植物根部和微生物對污水裡面的元素加以吸收。土壤凈化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把污水傳輸到地下近五十米的土壤中,污水開始慢慢擴散,土壤表面存在很多的微生物,污水中的污染物會被根部吸收降解。
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分為起步階段(2005- 2008年)、 發展階段(2008 -2015年) 和快速發展階段(2015年以後)。 從2008年以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逐年增加。2014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13%,2016年村鎮污水處理率達到22%,但仍遠低於城 鎮90%以上的污水處理率。2016年 我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制鎮比例佔28%,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村莊比例佔20%。
④ 如何做好城市雨污分流處理
雨水可以通過雨水管網直接排到河道,污水需要通過污水管網收集後,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水質達標後再排到河道里,這樣可以防止河道被污染。
案例
昆明市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工作方案
為繼續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加大滇池治理,實現滇池流域全面截污,構建主城完善截污體系的要求,市委、市政府決定在昆明市主城市政建成區范圍內全面開展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據初步測算,目前,在建和即將開工並在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的管網總長度為1290公里,投資估算約50億,工程建設不僅任務十分艱巨,而且對主城交通組織,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及出行將帶來嚴重影響,僅二環路以內就涉及道路開挖290條。因此,為確保昆明市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工程項目按時、按質、按量順利完成,實現主城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的工作目標,特製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全面實現主城雨污分流、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為工作目標,切實有力地推進昆明主城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進程,解決好當前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突出問題。
(二)基本原則
1.加強領導、統籌實施。在昆明市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領導工作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成立昆明市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工程指揮部;按照「雨污分流主幹管、支次干管、片區道路市政管、末梢庭院管建設統籌實施、一步到位」的要求,與其他項目有效銜接,做到同步推進、系統實施。
2.雨污分流、全面截污。控源截污是治理滇池最直接、最根本的手段。昆明主城人口密集、污水排放量大,必須切實抓好主城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工作,實現全面截污。
3.科學規劃、規范建設。堅持環保優先,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三管齊下」(即雨水管、污水管及再生水管),突出管網規劃的前瞻性,實現規劃的「全覆蓋」及管網建設的系統性;按照工程建設「八個百分之百」和質量管理「全覆蓋」的要求,全面推進管網建設。
4.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要加強宣傳動員,加大地方財政對管網建設的投入;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主城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工程建設。
(三)工作目標
在昆明主城建成區范圍內建成完善的雨污分流管網體系,確保污水收集率達95%以上,並構建合理的再生水管網系統。
今年,啟動二環路內市政管網雨污分流建設工程、主城西片區(二環外)市政排水管網雨污分流建設工程,繼續推進北岸水環境治理項目管網建設工程及主城雨污分流支次干管配套建設工程,全面完成二環路內1868家單位(小區)庭院雨污分流,完成主城市政排水管網建設、單位(小區)庭院雨污分流查缺補漏的清查及方案編制工作。
2011年9月30日前,全面完成主城雨污分流主幹管建設及支次干管鋪設工作;完成二環路內及主城西片區(二環外)雨污分流市政排水管網建設工程,同步完成主城內市政排水管網建設、單位(小區)庭院雨污分流工作,實現主城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的目標。
二、工程措施目標任務分解
(一)加快在建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及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
1.繼續實施北岸工程管網建設,全面完成主城五個片區污水、雨水主幹管鋪設385公里。2010年累計完成雨污干管鋪設243公里;2011年9月30日前,結合規劃道路建設和片區改造開發,完成剩餘雨污干管鋪設142公里。
責任單位:北岸工程局
配合單位: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管委會,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規劃局、市滇管局、市城管執法局、市交警支隊
2.加快主城雨污分流次干管及支管配套工程建設。完成主城五個片區鋪設污水、雨水支次管336公里。2010年累計完成雨污支次管鋪設235公里;2011年9月30日前,結合道路建設、河道治理、片區改造開發,完成剩餘101公里雨污支次管鋪設。
責任單位:昆明建設管理公司
配合單位:滇投公司,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管委會,市規劃局、市住建局、市滇管局、市城管執法局、市交警支隊
3.今年10月30日前,全面完成二環路內1868家單位(小區)的庭院雨污分流及補建的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
牽頭單位:市滇管局、市節水辦
責任單位: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政府
(二)盡快啟動主城市政排水管網雨污分流工程
1.2010年11月30日前,啟動二環路內市政排水管網雨污分流工程,包括西北片區(五華區)新改建雨污管132公里、東北片區(盤龍區)新改建雨污管54公里、西南片區(西山區)新改建雨污管69公里、東南片區(官渡區)新改建雨污管67公里四個子項工程;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二環路內市政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完善322公里。
責任單位:滇投公司、北岸工程局
配合單位: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政府,市規劃局、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滇管局、市環保局、市城管執法局、市交警支隊、昆明軌道交通有限公司
2.2010年11月30日前,啟動昆明主城西片區(二環外)市政排水管網雨污分流工程。2011年9月30日前,建設完成雨污管168公里。結合草海片區的開發建設計劃,完成65公里雨污管網建設任務。
責任單位:滇投公司、昆明軌道交通有限公司
配合單位:市規劃局,五華區、西山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滇管局、市環保局、市城管執法局、市交警支隊
3.按照雨水管、污水管及再生水管「三管齊下」的原則,2010年10月30日前編制完成再生水專項規劃,並按照規劃完成再生水管網建設的實施方案,與排水管網建設同步實施。
責任單位:市規劃局、滇投公司、市水務局(市節水辦)
配合單位:市環保局、市園林綠化局,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管委會
(三)2010年內完成主城市政排水管網建設、單位(小區)庭院雨污分流查缺補漏的清查和工程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
1.2010年內,編制完成二環路外南片區、東片區、東南片區、北片區四個片區的排水控詳規和排水管網建設工程的立項及工程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採取由市級統籌、轄區政府按量分擔控規編制費、立項設計費,並提供有關基礎資料的方式,完成前期工作;2010年9月30日前,完成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網的補建工作。
責任單位:市規劃局、滇投公司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滇管局、市環保局,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政府,經開區、度假區管委會
2.2010年內,完成對主城雨污不分、污水外排未進入市政排水管網的單位(小區)清查、排查工作,編制完成主城單位(小區)庭院雨污分流的查缺補漏工程實施方案。
牽頭單位:市滇管局
責任單位:市規劃局、市水務局(市節水辦)、市環保局,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管委會
(四)抓好主城市政排水管網建設、單位(小區)庭院雨污分流工程建設
1.按照查缺補漏工程實施方案,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主城雨污分流市政排水管網補建工作。
責任單位:滇投公司
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規劃局、市住建局、市滇管局、市城管執法局、昆明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市交警支隊,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管委會
2.按照查缺補漏工程實施方案,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主城雨污分流單位(小區)庭院的補建工作。
牽頭單位:市滇管局、市水務局(市節水辦)
責任單位: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管委會
配合單位:市規劃局、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城管執法局、滇投公司、市交警支隊
三、管理措施責任任務分解
(一)組織保障
為構建主城完善的截污收集處理體系,確保昆明市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工程建設順利實施,實現主城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的工作目標,在「昆明市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領導下,成立強有力的「昆明市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工程指揮部」,由市政府和麗川副秘書長擔任指揮長,北岸工程管理局李斌常務副局長擔任常務副指揮長,市滇管局李昆敏局長、滇投公司徐增雄總經理擔任副指揮長。指揮部設在滇投公司,負責項目實施的日常工作,並設立綜合組、計劃管理組、交通保障組、報批協調組、工程管理組、設計技術組、施工合同組、資金籌措組、財務審計組、質量安全組等十個工作組,從五華、盤龍、官渡、西山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管委會,市級相關部門、滇池北岸工程局、市排水公司等單位抽調專人組成,強力推進工程建設,有關具體要求將另行發文。
指揮部要嚴格按照制定的實施計劃,把建設工作進一步細化和量化,與道路改擴建、片區開發建設、城中村改造和河道整治有機結合、統籌考慮,確保主城建立完善的截污體系。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要按照各自職能,明確責任,做好相關工作:市滇管局負責項目實施的督促協調;市發改委負責指導並按時限完成項目可研的報批,並爭取國家、省級資金支持;市住建局負責指導並按時限完成項目初設的報批、施工許可證的辦理,並負責工程建設招投標程序和工程質量安全的監管,以及項目推進中涉及軍產的協調工作;市規劃局負責指導辦理規劃手續,提供管線資料,牽頭協調管線單位配合推進項目建設,並及時提供項目所涉的片區規劃、地形圖及地下管線探測等相關資料;市環保局負責審批項目環評,將項目整合後納入滇池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爭取國家和省級資金支持;市水務局(市節水辦)負責指導項目水保方案的審批、再生水管網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市園林綠化局負責提供綠化用水布點等有關要求,配合完成再生水利用規劃和方案的編制工作,開展管網建設;市、區城市管理執法局負責辦理項目施工相關手續,指導現場施工;市交警支隊負責項目實施的交通保障,配合項目實施單位編制施工期間的交通組織方案,做好項目實施的交通組織疏導工作;各區政府(管委會)負責轄區內項目涉及的征地拆遷工作,做好各項施工保障;滇投公司作為項目業主,負責項目建設的各項具體工作。
(二)資金保障
1.項目資金來源。北岸工程局負責北岸工程范圍內的管網建設資金;昆明軌道交通有限公司負責其開發區域及回遷安置區域內的征地拆遷和管網建設資金;轄區政府負責轄區內片區開發、城中村改造范圍內管網工程所涉及的征地拆遷資金;滇投公司負責項目其餘建設資金的籌措。
2.積極爭取國家、省級資金支持。項目爭取列入滇池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市環保局、市水務局、市發改委、市滇管局、市住建局等部門積極爭取環保部、水利部、發改委、住建部等有關國家部委和省級部門的資金支持。
(三)工作保障
1.進一步嚴格規劃管理,雨污分流及再生水管網與城市建設同步配套。規劃部門在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前,對涉及須配套排水及管網設施的項目,應事先徵求城市排水及再生水行政管理部門意見,把配套排水及再生水管網設施作為項目建設規劃審批的前置條件。
責任單位:市規劃局
配合單位:市滇管局、市水務局(市節水辦)、滇投公司
2.進一步理順排水運營維護機制,編制主城排水設施運行維護管理職責,加強對現有排水管網及設施運營和維護管理,保證排水管網及設施的正常運轉,使污水收集處置系統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牽頭單位:市滇管局
責任單位:滇投公司,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管委會
3.進一步做好規劃道路建設與雨污分流管網同步實施的統籌工作,對涉及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及再生水管網的規劃道路建設,做到規劃道路建設與雨污分流排水及再生水管網同步實施。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市規劃局
責任單位: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管委會,滇投公司、北岸工程局
配合單位:市水務局(市節水辦)
4.加強交通組織保障,編制施工交通組織方案,做好主城區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施工期間交通疏導。
責任單位:滇投公司、北岸工程局、市交警支隊,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管委會
5.加強宣傳,確保工程按期完工。項目實施區域點多面廣,內容繁重、工期較緊,交通影響較大,僅二環路以內就涉及290條道路。新聞媒體要採取更加有效的宣傳報道方式,得到廣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推進。
牽頭單位:市政府新聞辦
責任單位:滇投公司、北岸工程局,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管委會
(四)監督保障
1.進度監督。按照「目標倒逼進度、進度保障工期」的要求,派駐督查組,加強對各單位日常督促、檢查,強化考核、問責,嚴格實行獎懲,確保完成主城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任務。
牽頭單位:市委目督辦、市政府目督辦、第十四紀工委
責任單位:指揮部各成員單位
2.審計監督。依據審計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對項目財政收支和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計監督,維護財政經濟秩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
牽頭單位:市審計局
責任單位:滇投公司、北岸工程局,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管委會
3.質量監督。按照工程建設「八個百分之百」和質量管理「全覆蓋」的要求,對主城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進行全程的工程質量監管。
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責任單位:滇投公司、北岸工程局,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管委會
⑤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方式有哪些
由於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在解決城市缺水、水污染、地下水超采、洪澇災害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與優勢。目前我國城市普遍存在地面沉降問題,其原因是地下水超采而補給減少。
城市濕地作為「城市之腎」,不僅具備美化景觀、調節小氣候的作用,同時還具有蓄水防洪、凈化水質、補充地下水等功能。因此,應充分挖掘城市濕地建設潛力,如對公園和住宅小區的濕地進行擴建除淤,在城市廢棄窪地興建濕地等。若是山地城市,還可根據地形建立「城市立體人工濕地系統」,即在山坡與城市交接地帶、城區、城市低窪納水過渡地帶建立濕地群,並在各濕地群之間用水渠或管道連通,使積儲下來的雨水在流動中進行呼吸作用,在雨水存儲的同時凈化水質。 此外,針對水庫調度中「先棄後缺」的問題,「城市立體人工濕地系統」還可以與城市周邊河流和水庫建立聯動機制,在水文站網信息支持下,通過現代化的數據採集和信息處理系統,攔蓄過境洪水的尾水,實現雨水資源綜合利用與聯合調度。
很多城市小區的屋頂雨水收集系統已經比較完善,但大多沒有相應的回收處理和儲存系統,收集的雨水仍與污水一起排走。如果能對這些雨水進行有效的處理和利用,將比處理利用城市污水更為經濟。 屋頂雨水收集利用可結合具體用途選擇經濟實用的處理 技術。如果雨水處理後用於生活雜用水和城市景觀用水等,對水質要求不高時,則應優先考慮沉澱、過濾等相對簡單的處理技術。同時,由於初期雨水所含污染物和雜質較多,應進行一定量的初期雨水棄流(一般為2mm)。
此外,屋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的建設還可以結合屋頂綠化加以實施。屋頂綠化不僅能美化環境、緩解城市熱島效應,還能改善水質、降低雨水處理成本。
⑥ 有哪幾種排水體制能收集初期雨水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分流抄制能收集初期雨水至襲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排水體制一般分為合流制和分流制兩種。前者為污(廢)水和雨水合一的系統。合流制又分為直排式和截流式,直排式直接收集污水排放水體,截流式即臨河建造截流干管,同時在合流干管與截流干管相交前或相交處設置溢流井,並在截流干管下游設置污水處理廠當混合污水的流量超過截流干管的輸水能力後,部分污水經溢流井溢出,直接排入水體;分流制為污(廢)水和雨水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管渠排放的系統,有完全分流和不完全分流,完全分流制具有污水排水系統和雨水排水系統;不完全分流制未建雨水排水系統。在分流系統中還可以有污水和潔凈廢水的獨立系統,以便於處理或回用。
⑦ 環保雨水污水分開收集排放如何規劃
雨水排到市政雨水管網中,污水排到污水管網中就可以了。現在雨污都是分流的。
⑧ 雨水收集的工藝流程是什麼
棄流池(設來有格柵井)→雨水源收集池→沉沙區→清水區
(1)、格柵井: 去除雨水中含有的如樹葉等大塊懸浮物。每次降雨結束後應及時人工清理棄流池內沉積泥沙及攔截的柵渣。客戶也可以根據自身調節採用:完全手動(人工現場啟閉閥門),半自動(中控室電動啟動閥門)。我廠內24小時有人值班,因此採用手動運行發現下雨後人工啟閉閥門。
(2)、棄流池:通過棄流池將初期3-5分鍾的雨水溢流排入市政污水管內。
(3)、雨水收集池:用於收集儲存雨水,回收在利用。
雨水收集池:經過棄流後的雨水先進入雨水收集池的沉砂區再進入清水區。
A、沉砂區的作用:因後期雨水中也可能含有微量泥沙,沉砂區用來沉澱雨水中含有的泥沙,前面的四個100m³的儲罐為沉沙區。一般兩至三年清理一次。根據池內沉沙情況,可採用人工清理或採用混水泵抽吸。
B、清水區:經沉澱的雨水進入清水區,最後一個100m³的儲罐。用水泵輸送到構件車間進行中水回用。經過我們的水質監測和實際應用,出水完全可滿足構件加工、綠化要求。
⑨ 雨污分流雨水怎麼處理
雨污分流,是將城市污水與降雨徑流分離,各用一條排水管道進行排放或後續處理的排污方式。
雨水可以通過雨水管網直接排到河道,或經過自然沉澱,即可作為景觀用水和市政用水等;污水需要通過污水管網收集後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水質達到相應國家或地方標准後再排入河道。
雨污分流便於雨水收集和集中管理排放,降低水量對污水處理廠的沖擊,避免污水對河道、地下水造成污染,保證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率。
⑩ 雨水收集凈化系統怎麼做
雨水的收集凈化系統的做法有過濾法、沉澱法、混凝法、吸附法、膜分離法等。
(1)過濾法、沉澱法
過濾法和沉澱法可以除去雨水中固體懸浮物和其它易沉澱雜質,因為雨水在收集的過程中會受到收集面的污染,尤其在夏季,會存在較大的懸浮顆粒及膠體,經過過濾或沉澱對雨水中較大的顆粒進行分離,達到預處理的目的。
例如,日本國技館雨水處理工藝採用微細網過濾器去除直徑10-4m以上的污染物,並定期投加次氯酸鹽消毒,快速處理後即可安全用作廁所沖洗水等。過濾法和沉澱法常用作建築物收集的雨水的預處理階段,
(2)混凝法
混凝沉澱法作為一種物理、化學處理法,因工藝簡單、效率高、費用較低等優點,在用水與廢水處理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研究表明,混凝沉澱作用能有效脫除污水中80%- 95 %的懸浮物質、65 %- 95 %的膠體物質和降低水中COD;混凝作用去除水中細菌和病毒的效果穩定,通過混凝沉澱,一般能使水中90%以上的微生物與病菌一並轉入污泥,使處理後的水易於進一步消毒、殺菌;混凝沉澱對水體的富營養化、水體色度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3)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的固體物質,使廢水中的一種或多種物質吸附在固體表面而達到去除效果的方法。吸附處理技術是利用物質強大的吸附能力或交換作用來去除源水中污染物質。
吸附處理所用的吸附劑多種多樣,目前用於水處理中的吸附劑主要有:活性炭(AC)、二氧化硅、硅藻土、沸石、活性氧化鋁、離子交換樹脂,其中活性炭使用最為廣泛,活性炭的微孔結構發達,吸附性能良好,比表面積大,是一種良好的吸附劑。活性炭對有機物、無機物及離子型或非離子型物質都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而且活性炭表面還能起接觸催化作用。
雨水經深度處理後可以作為飲用水使用,以活性炭為代表的深度處理技術是目前去除飲用水中有機物的有效方法。活性炭對色、嗅、味、農葯、消毒副產品、微量有機污染物等都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還可以通過氧化、催化還原、螯合或絡合等機理有效去除鐵、錳、銅、汞、鉻、砷等重金屬離子。活性炭是控制合成有機物、THMs和鹵乙酸等有機污染物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美國,活性炭在給水凈化上的數量占其總生產數量的1/3,居各種用途的首位。
(4)膜分離技術
膜技術是20世紀60年代後迅速崛起的一門分離技術,它是利用特殊製造的具有選擇透過性能的薄膜,在外力推動下對混合物進行分離、提純、濃縮的一種分離方法。它已經廣泛地應用到當前的大多數工業中,而且被認為將在21 世紀的工業技術改造中起戰略作用,是21 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高新技術之一。
國家體育館「鳥巢」 的雨水綜合利用工程充分利用了膜分離技術,其核心是美國GE公司的納濾膜技術,系統收集的雨水經過砂濾、超濾、納濾三重凈化步驟後,就能投入回用。砂濾可去除水中的懸浮物、膠體等污染物,如花粉、顏料、人發、煤灰等;超濾則以小孔徑膜技術濾去水中的細菌和大分子物質,如石棉、炭黑。常規的水處理到這一步就已經達到中水標准。
納濾膜技術是「鳥巢」雨水回用系統的核心,它對經過前面兩步凈化過的水做進一步處理。納濾可以過濾掉二價金屬離子如鈣、鎂等水溶性鹽。經過這三重凈化的水質,已基本接近飲用水標准。
自然凈化系統
即通過自然方式過濾雨水,達到凈化雨水的目的。它主要有4種途徑:土壤涵養凈化、自然沉澱、植物凈化、滲透過濾。雨水的初期凈化主要依靠自然凈化,除簡單實用的滲透溢流井外,沒有專門的人工設施,方法簡單,投資少,效果非常突出。
自然凈化原理是:雨水首先盡可能地進入地表土壤涵養層涵養儲存。涵養飽和後多餘的雨水經過地面徑流和窪地、湖塘等調節,然後通過管道排放。涵養水一部分補充地下水,一部分通過滲渠和大口井取水利用。實踐證明:該系統方法簡單易行,雨水利用量大,效果好,值得推廣應用。
人工過濾系統
即建設大量人工設施包括雨水蓄水池、雨水過濾裝置、雨水消毒設施來達到收集、凈化雨水的目的。在環境污染較嚴重的地區或對雨水質要求較高時可考慮採用人工過濾系統。
雨水凈化意義
凈化後的雨水可以用於回用以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雨水凈化還能減少市政設施建設建設與養護,可以修復土壤微環境,改善地表生態;可以提高土壤含水率,減少土壤營養流失,降低土壤污染毒性。
當前水資源的缺乏已成為世界性的問題。在傳統的水資源開發方式已無法再增加水源時,凈化利用雨水將成為一種既經濟又實用的水資源開發方式。雨水凈化系統與住宅建設的結合將在很多程度上改變我們由於水資源日益枯竭而望天心嘆的生活。
視頻:雨水收集凈化系統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