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糞車亂放糞水造成污染怎麼報警
根據相關資料查詢顯示,打110。對於糞車亂排放糞水,雖然沒有明確標准,但一般按排污量的清理費用乘以一定系數作為罰款數額。
❷ 立案是要具備什麼條件
您好,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機關及其它行政執法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自首以及自訴人起訴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轄范圍進行審查後,認為有犯罪事實發生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時,決定將其作為刑事案件進行偵查或者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立案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一)有犯罪事實犯罪事實是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有犯罪事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1、要立案追究的,必須是依照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立案應當而且只能對犯罪行為進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為,就不能立案。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的規定,有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就不應立案。
2、要有一定的事實材料證明犯罪事實確已發生。包括犯罪行為已經實施、正在實施和預備犯罪。(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有當有犯罪事實發生,並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立案偵查是指,公安機關接到公民報案、控告、舉報及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或者觸犯《刑法》的犯罪嫌疑人主動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門、司法機關移送的案件,受理後經領導批准,立為刑事或治安案件查處的行為。在訴訟法中包括立案和偵查兩個章節,立案與偵查是兩個不同的訴訟階段.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 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七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❸ 立案必須滿足的三個條件是什麼
立案其實也必須要滿足三個必須的前提條件,首先就是要分清楚案件的事實,其次就是不能夠塊區域進行審理,再次就是必須要有充足的證據。這樣的話才能夠讓法院進行立案,這個案子才能夠進行正常的審判。
擔心是民事訴訟還是經濟糾紛
如果你想要進行起訴的話,那麼你就必須要分清楚這個案件到底是什麼性質的案件,這樣的話法院才能夠進行受理,而且並不是所有人到法院進行起訴,法院都會進行受理,因為法院也必須要對申請人所提交的起訴狀進行審查。如果法院的人員發現當事人所提交的起訴狀不足以進行起訴,那麼法院是會駁回起訴的,所以如果你想要法院進行處理的話,必須要把這個問題進行明確,分清楚這個案件是民事訴訟還是經濟糾紛或者是刑事案件。
不能夠跨區域審理
立案還必須要滿足第二個前提條件,也就是說案件是無法跨區域進行審理的,而且這個案件必須要有明確的被告和原告或者是第三方,這樣的話這個案件才是成立的。所以如果大家想要這個案件能夠進行正常的辦理,或者是想讓這個案件被人民法院進行正常受理的話,就必須要保證這個案件的責任主體是比較完整的。這樣的話才能夠增大法院受理的成功率。
必須要有足夠的證據
如果你想要進行起訴,而且你想要法院對這個案件進行立案的話,必須要保證自己提交的證據是足夠的,而且提交的證據必須要是真實的,因為法院在判決案件的時候也是按證據來進行判決的。如果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發現了證據不足,那麼也是無法進行受理的,而且是不能夠虛假作證。
❹ 立案的條件有哪些
立案,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或者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以及自訴人起訴的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轄范圍進行審查後,決定作為刑事案件進行偵查或者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立案須遵循兩個條件,一是有犯罪事實,二是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兩個條件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個公安機關都有理由不立案。
(一)有犯罪事實
有犯罪事實,是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如果沒有犯罪事實,那麼連構成犯罪的前提也就不存在,更不用說立案的問題了。有了犯罪事實,還要有一定的事實材料證明犯罪事實已發生,沒有證據證明發生了違法犯罪事實,公安機關是不會立案的。
(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公安機關沒有必要立案。這里的刑事責任需要注意刑訴法中的第15條:有犯罪事實發生,但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責任。有法律明文規定的幾種行為,公安機關也不應當立案。
相關法律依據:
刑法
第一百零七條 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第一百一十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第一百一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
以上知識就是對「立案的條件有哪些?」這一問題進行的相關解答,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問題,可以關注無訟,私信咨詢。
❺ 非法排污水怎麼處理刑事責任
法律分析:非法排污水可能會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 非法排污水,造成嚴重污染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❻ 什麼是立案立案應當具備什麼條件
法律分析: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自首以及自訴人起訴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轄范圍進行審查後,認為有犯罪事實發生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時,決定將其作為刑事案件進行偵查或者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立案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1.有犯罪事實,是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2.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指依法應當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犯罪事實,當有犯罪事實發生,並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九條 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第一百一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
第一百一十二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❼ 「立案」指的是什麼立案有哪些條件
立案是一個法律術語,是指公安、司法機關及其它行政執法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自首以及自訴人起訴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轄范圍進行審查後,決定將其作為案件進行偵查或者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
立案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一、有犯罪事實
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有犯罪事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須是依照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立案應當而且只能對犯罪行為進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為,就不能立案。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的規定,有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就不應立案。
由於立案是追究犯罪的開始,此時所說的有犯罪事實,僅是指發現有某種危害社會而又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發生。至於整個犯罪的過程、犯罪的具體情節、犯罪人是誰等,並不要求在立案時就全部弄清楚。這些問題應當通過立案後的偵查或審理活動來解決。
2.要有一定的事實材料證明犯罪事實確已發生。包括犯罪行為已經實施、正在實施和預備犯罪。
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指依法應當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犯罪事實,當有犯罪事實發生,並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案。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的規定,雖有犯罪事實發生,但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責任。
❽ 工地排污水怎麼處罰
法律分析:工地不按照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證的要求排放污水的,由城鎮排水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可以處5萬元以下罰款成嚴重後果的,吊銷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證,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可以向社會予以通報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 第四十八條 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將雨水管網、污水管網相互混接的,由城鎮排水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管理辦法》 第二十五 在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覆蓋范圍內,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污水排入城鎮排水設施,或者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區將污水排入雨水管網的,由城鎮排水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期不改正或者造成嚴重後果的,對單位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個人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❾ 立案條件
立案的條件有:1、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2、在管轄范圍內的。
【法律分析】
立案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事實條件,即有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實,是指有被客觀、真實的證據所證明的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的存在,包括犯罪的預備、實施、未遂、中止和既遂,但是,這不意味著證實犯罪的證據需要確實充分,但也不應是辦案人員憑估計、猜測得出的結論。這里所指「有犯罪事實」,主要是指犯罪事件已經發生,即有犯罪的客體和客觀要件;而對犯罪主體和犯罪主觀方面的查明則不是立案的必要條件,而是立案後需要進一步查清的問題。因此,此時的證據並不要求達到充分的程度,也不要求一定要查獲犯罪人,更不要求查明全部案件的事實和情節。二、法律條件:即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立案追究的行為,必須是具有社會危害性和刑罰應罰性的行為,只有當這種犯罪事實確需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時,才予以立案。自訴案件的立案與公訴案件的立案不同,它把立案與起訴和受理相重合,並與審判相連接。即自訴人起訴後,只要符合立案條件,人民法院就應當受理;人民法院立案後,不經過偵查、提起公訴,直接進行審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二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❿ 非法排污水罪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三十八條 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等依法確定的重點保護區域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情節特別嚴重的;
(二)向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域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情節特別嚴重的;
(三)致使大量永久基本農田基本功能喪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壞的;
(四)致使多人重傷、嚴重疾病,或者致人嚴重殘疾、死亡的。
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