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廢水污染物年達標排放量的計算方法
每一抄個企業都要在環保局審批一個 「排污許可證」,這個許可上表明了該企業污染物一年的排放總量,至於怎樣計算,各地都有不同的方法。必須條件有:根據生產工藝,企業在設計時首先要做《環境影響評價》,這裡面已經明確了這個項目的所有對環境的影響,在企業建設時也必須遵照這裡面的規定去做,否則,你的那個「排污許可證」是領不到的,在國家「環保一票否決」的規定下,你也就不能生產。
那麼,這個排放量是怎樣計算的呢?環保局每年都向企業發放一個「三廢」排放報表,這個表格需要企業自己根據實際消耗,終點填寫產品產量、能源消耗等。然後環保部門更根據檢測數據進行計算。當然,這個報表不是這么簡單,其實也是一個復雜的計算過程,如果企業弄虛作假,他們會看出來的。
❷ 知道廢水的總排放量和各污染物的濃度和評價標准,怎麼計算各污染物的排放量
廢水排放量Q,污染物實際排放濃度C,污染物排放標准(濃度)S,污染物排放量W
研究:W=QC
管理:W=QS
規劃:視情況使用二者之一
❸ 總氮和有機氮去除率計算
將出水凱氏氮和氨氮制數據對調。
[解]:
1、求進水總氮和有機氮濃度:
進水總氮=40mg/L
進水有機氮=40-30=10(mg/L)
2、求出水總氮和有機氮濃度:
出水總氮=9+4+20=33(mg/L)
出水有機氮=9-8.2=0.8(mg/L)
3、求總氮和有機氮去除率:
總氮去除率=(40-33)/40*100%=17.5%
有機氮去除率=(10-0.8)/10*100%=92%
(3)廢水總氮排放量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總氮氨氮水中各種形態無機和有機氮的總量。包括NO3-、NO2-和NH4+等無機氮和蛋白質、氨基酸和有機胺等。
有機氮指水中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動物性有機物的含氮量一般較植物性有機物為高
先測試總氮和氨氮的濃度,如果濃度差值不大,建議直接用氨氮去除劑處理,這樣氨氮處理下來了,總氮也會隨之降低。
❹ 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物產生量怎麼計算
排污系數,即污染物排放系數,指在典型工況生產條件下,生產單位產品(實用訂單為原料等)所產生的污染物量經過末端治理設施削減後的殘餘量,或生產單位產品(實用單位原料)直接排放到環境中的污染物量.當污染物直排時,排污系數與產污系數相同.
這個理解了就行,不需要什麼公式的.具體你看你們單位的數據.什麼廢水污染物生產量等等的
常用的排污系數
燒一噸煤,產生1600×S%千克SO2,1萬立方米廢氣,產生200千克煙塵.
燒一噸柴油,排放2000×S%千克SO2,1.2萬立米廢氣;排放1千克煙塵.
燒一噸重油,排放2000×S%千克SO2,1.6萬立米廢氣;排放2千克煙塵.
大電廠,煙塵治理好,去除率超98%,燒一噸煤,排放煙塵3-5千克.
普通企業,有治理設施的,燒一噸煤,排放煙塵10-15千克;
磚瓦生產,每萬塊產品排放40-80千克煙塵;12-18千克二氧化硫.
規模水泥廠,每噸水泥產品排放3-7千克粉塵;1千克二氧化硫.
鄉鎮小水泥廠,每噸水泥產品排放12-20千克粉塵;1千克二氧化硫.
物料衡算公式:
1噸煤炭燃燒時產生的SO2量=16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0.6-1.5%.若燃煤的含硫率為1%,則燒1噸煤排放16公斤SO2 .
1噸燃油燃燒時產生的SO2量=20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重油1.5-3%,柴油0.5-0.8%.若含硫率為2%,燃燒1噸油排放40公斤SO2 .
¬排污系數:燃燒一噸煤,排放0.9-1.2萬標立方米燃燒廢氣,電廠可取小值,其他小廠可取大值. 燃燒一噸油,排放1.2-1.6萬標立方米廢氣,柴油取小值,重油取大值.
【城鎮排水折算系數】 0.7~0.9,即用水量的70-90%.
【生活污水排放系數】採用本地區的實測系數.
【生活污水中COD產生系數】60g/人.日.也可用本地區的實測系數 .
【生活污水中氨氮產生系數】7g/人.日.也可用本地區的實測系數.使用系數進行計算時,人口數一般指城鎮人口數;在外來較多的地區,可用常住人口數或加上外來人口數.
【生活及其他煙塵排放量】
按燃用民用型煤和原煤分別採用不同的系數計算:
民用型煤:每噸型煤排放1~2公斤煙塵
原 煤:每噸原煤排放8~10公斤煙塵
一、工業廢氣排放總量計算
1.實測法
當廢氣排放量有實測值時,採用下式計算:
Q年= Q時× B年/B時/10000
式中:
Q年——全年廢氣排放量,萬標m3/y;
Q時——廢氣小時排放量,標m3/h;
B年——全年燃料耗量(或熟料產量),kg/y;
B時——在正常工況下每小時的燃料耗量(或熟料產量) ,kg/h.
2.系數推演算法
1)鍋爐燃燒廢氣排放量的計算
①理論空氣需要量(V0)的計算a. 對於固體燃料,當燃料應用基揮發分Vy>15%(煙煤),計算公式為:V0=0.251 ×QL/1000+0.278[m3(標)/kg]
當Vy
❺ 氨氮排放量怎麼計算
氨氮排放量=0.568克/噸*37650. 43噸=21385克=21.4千克專
BOD排放屬量=4.4克/噸*37650. 43噸=165662克=165.7千克
SS排放量=34克/噸*37650. 43噸=1280115克=1280千克
❻ 第一次全國生活源手冊裡面排放污染物只有cod與總氮.其他污染物怎麼核算
中國環境污染到什麼程度了呢?讓我們來看看下面一組數據。
2007年,我國查明的各類源頭廢水排放總量2092.8億噸,廢氣排放總量637203.7億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化學需氧量3028.9萬噸,氨氮172.9萬噸,石油類78.2萬噸,重金屬(鎘、鉻、砷、汞、鉛,下同)0.09萬噸,總磷42.3萬噸,總氮472.9萬噸;二氧化硫 2320萬噸,煙塵1166.6萬噸,氮氧化物1797.7萬噸。其中,浙江、廣東、江蘇、山東和河北省工業污染源數量居前5位,分別佔全國工業源總數的 19.9%、17.1%、11.8%、6.1%和 5.1%。在產生嚴重工業污染的行業中,全國有非金屬礦物製品18.4家、通用設備製造污染源14萬家、金屬製品12.3萬家、紡織業10.7萬家、塑料製品業8.8萬家、農副食品加工業8.3萬家、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8.2萬家。
工業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產生量:化學需氧量3145.35萬噸,氨氮 201.67萬噸,石油類 54.15萬噸,揮發酚 12.38萬噸,重金屬2.43萬噸。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38.5億噸,綜合利用量18億噸(其中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2124.44萬噸),處置量 4.41億噸(其中處置往年貯存量1964萬噸),2007年貯存量15.99億噸(其中符合環保要求貯存量12.11億噸),傾倒丟棄量4914.87萬噸。
農業源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流失)量:化學需氧量1324.09萬噸,總氮 270.46萬噸,總磷28.47萬噸,銅 2452.09噸,鋅4862.58噸。種植業總氮流失量159.78萬噸,其中:地表徑流流失量 32.01萬噸,地下淋溶流失量20.74萬噸,基礎流失量107萬噸;總磷流失量10.87萬噸。種植業地膜殘留量12.1萬噸。
上述數據節錄自2010年2月6日新版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這個報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聯合公布,可謂權威之數據。然而,從這些枯燥的數據中,我們依然不能了解我國生態環境的「廬山真面目」。因為,畢竟統計數據有不全的地方,甚至一些數據,還會有失真的地方。全國污染源普查的標准時點為2007年12月31日,時期為2007年度,普查對象是我國境內排放污染物的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內容包括各類污染源的基本情況、主要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數量、污染治理情況等。從上述普查的部分結果我們隱約地讀出:從工廠煙筒、排污口、礦山、城市消費場所、養殖場、果園乃至農田排出來的各類污染物,已經使得重現當年我們的「碧水藍天」成為奢望了。
❼ 已知總氮濃度12.8(mg/l),廢水排放量45892(m³),,怎樣計算 排放量(T)用什麼公式
12.8*45892*1000mg,再換算成你需要的單位即可
❽ 生活污水排放量計算公式是
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 指城鎮居民每年排放的生活污水.用人均系數法測算.測算公式為:
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城鎮生活污水排放系數×市鎮非農業人口×365
❾ 工業廢水排放量的計算公式
你也廢水排放量的個計算公式,這個計算公式來說的話,他有自己的裝備的計算工資的,你只要按照這個套公式就可以的
❿ 污水總氮標准
法律分析:目前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中要求,總氮濃度排放標准一級B要求為20mg/L,一級A為15mg/L。北京市綜合污染物排放標准,一級B總氮排放低於15mg/L,一級A總氮排放低於10mg/L。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表一要求總氮小於20mg/L。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四十條 國家促進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推廣清潔能源的生產和使用。
企業應當優先使用清潔能源,採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藝、設備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污染物無害化處理技術,減少污染物的產生。
第四十二條 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採取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醫療廢物、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雜訊、振動、光輻射、電磁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明確單位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重點排污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監測規范安裝使用監測設備,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保存原始監測記錄。
嚴禁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